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3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2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检测非甲-非庚型肝炎患者肝组织输血传播病毒(TTV)感染状况,TTV感染与肝组织炎症程度 及与血液学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2例非甲-非庚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中TTV,并经原位 杂交证实;对TTV阳性和阴性组的血液学生化指标,诸如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血 清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γ 球蛋白(γ G)、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及组织学活动指数(HAI)进行了比较。 结果 非甲-非庚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中TTV抗原(TTVAg)阳性15例,检出率为28.8%;阳性物质主要定位于肝细 胞浆内,呈棕黄色细小颗粒,偶见肝细胞核内有表达;TTV阳性表达细胞呈单个、散在或片簇状分布;TTVAg阳性的 组织切片经苏木素-伊红(HE)染色后,可观察到病毒性肝炎的一些病理变化,如肝细胞胞浆疏松化、气球样变、嗜酸 样变、灶性坏死、凋亡、小叶内及汇管区炎细胞浸润;从15例TTVAg阳性病例中任选10例进行TTV DNA原位杂交 检测,结果8例阳性,二者符合率80.0%;同时对5例免疫组化TTVAg阴性肝组织进行TTV DNA原位杂交检测,结 果5例均为阴性,二者符合率100%;TTVAg阳性组ALT、AST、TBIL、γ G均值均高于TTVAg阴性组,ALB、PTA 均值均低于TTVAg阴性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  相似文献   
2.
重型病毒性肝炎中丁型肝炎病毒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丁型肝炎病毒(HDV)感染在重型病毒性肝炎中的作用,对北京佑安医院1980年至1989年收治的54例急性和亚急性重型肝炎和38例急性乙肝患者血清,应用国产HDVELISA试剂测定抗-HD、抗-HDIgM和HDAg,应用斑点杂交技术测定HDVRNA。结果发现重型肝炎组HOV-M检出率明显高于急性乙肝组(27.8%比5.3%.P<0.05)。单独HBV感染和HDV/HBV混合感染的重型肝炎患者均有较高的病死率。提示HDV感染是重型肝炎中重要的病原学因素之一,HDV与HBV具有协同作用加重肝损害,导致肝衰竭。  相似文献   
3.
应用地高辛标记探针原位杂交法和单克隆抗HCV-NS3-HRP建立直接酶标免疫组化法分别测定52例肝炎患者肝组织HCVRNA和HCAg-NS3。结果抗HCV阳性组HCVRNA检出率57.1%(16/28),HCAg-NS3检出率53.6%(15/28);抗HCV阴性组其两项检出率均为12.5%(3/24)。肝组织中HCVRNA阳性物呈蓝紫色细小颗粒存在于肝细胞核或胞浆内,其在肝小叶中的分布可分为3型,即弥漫型、局灶型、散在型。肝组织中HCAg-NS3阳性物呈棕黄色细小颗粒分布于肝细胞核或胞浆内,以单个或数个阳性细胞散布于肝小叶中。23例HCVRNA或/和HCAg-NS3阳性病例以肝炎后肝硬化(LC)病例占多数(14/23),其次为慢性重型肝炎(CSH)和中度慢性肝炎(CAH)。此两种检测方法具有较高符合率(90.4%,47/52),表明病毒核酸及其表达产物均存在于肝细胞内,与HCV感染密切相关。这为HCV感染诊断提供了直接依据,有利于研究HCV感染中病毒复制、慢性化进程、抗病毒治疗监测及重叠感染时病毒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4.
抗丁型肝炎病毒mAb的制备及其初步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以基因工程表达丁型肝炎病毒抗原蛋白 (HDAg)为抗原 ,建立分泌单克隆抗体 (mAb)的杂交瘤细胞系 ,并对其分泌的mAb进行鉴定。方法 :用Ni NTA技术纯化HDAg免疫BALB/c小鼠 ,取脾细胞及骨髓瘤细胞按常规方法融合、筛选、克隆化及腹水注射制备mAb。采用ELISA及免疫组化技术进行鉴定。结果 :筛选出 2株能稳定分泌特异性抗 HD的mAb杂交瘤细胞株 (HD1,HD2 ) ,经多次复苏传代仍能稳定分泌抗体 ,特异性强 ,效价高。应用于ELISA测定患者血清HDAg均呈特异性阳性反应。免疫组化检测肝组织显示 ,针对该mAb的抗原主要分布于细胞核或浆内。结论 :此两株丁肝杂交瘤细胞株分泌的抗体对丁肝抗原具有特异亲和性 ,为丁型肝炎病毒的临床诊断及病理检测提供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5.
地高辛素标记探针原位杂交法检测肝组织中丙型肝炎…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以国外引进的含丙型肝炎病毒cDNA的质粒DNA为模板,应用地高辛素作为标记物,经聚合酶链反应制备探针,建立原位杂交方法,对41例石蜡包埋肝组织进行HCV,RNA测定。探针标记的HCV基因片段位于5‘非编码区,其长度为221bp。结果:抗HCV阳性组的HCV RNA阳性检出率为56.5%,抗-HCV阴性组为16.7%。  相似文献   
6.
本项技术选取丁型肝炎病毒(HDV)RNA的非抗原编码区的相对保守区为靶序列,设计两对引物,进行巢式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HDVRNA。血清及肝组织采用蛋白酶消化法提取RNA。结果发现98例各型病毒性肝炎血清中,HDV—M阳性组HDVRNA检出率为566%(30/53),HDV—M阴性组为89%(4/45)(P<001);HDAg或/及抗HDIgM阳性血清测定HDVRNA的阳性率为571%(28/49),抗HD阳性血清的阳性率为500%(2/4);9例HDV—M阳性肝组织测定HDVRNA阳性者6例,2例HDV—M阴性肝组织均阴性。本项技术是在分子水平上检测病毒核酸、操作简便、稳定、可靠、特异性高、重复性好,可以作为HDV血清学指标的佐证和补充,肝组织HDVRNA的测定可应用于回顾性研究,在临床病原诊断、抗病毒疗效判定、病毒复制、重叠感染等研究方面提供重要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8.
以单克隆抗-HCV-NS3直接酶标法对石蜡包埋肝组织中丙型肝炎病毒抗原(HCAg-NS3)进行测定,该抗体系应用基因重组表达丙肝抗原(HCV-NS3区-C33-C)免疫小鼠并通过细胞融合术后获得,49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肝组织测定结果,抗-HCV阳性组的HCAg-NS3检出率51.9%(14/27),抗-HCV阴性组为13.6%(3/22),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以慢性重症肝炎和肝硬化患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初步探讨HBV感染与肝细胞癌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分别在检测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细胞癌及癌旁肝组织中HBsAg和HBVDNA的基础上,选择HBsAg和HBVDNA均为阳性的标本进行免疫组化与原位杂交双标记。结果:癌组织中HBsAg及HBVDNA阳性率低,信号少,且HBVDNA多在核内;而慢性肝炎、肝硬化和癌旁肝组织中HBsAg及HBVDNA阳性率高,信号多而强,HBVDNA可在胞浆或胞核。HBVDNA与HBsAg可共存于同一细胞或分布于不同肝小叶或同一肝小叶的不同部位。结论:大多数肝细胞癌的发生与HBV感染所致的慢性肝炎和肝硬化密切相关;双标记法有利于分析2种不同病毒标志物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HCC的发生是一个多因素、多阶段极其复杂的过程,HBV长期慢性感染是其致病因素之一。HBV感染引起肝细胞的反复损伤坏死和增生、HBVDNA基因整合到肝细胞基因组、HBV基因表达产物HBx反式激活作用以及HBx和M—HBst引发细胞内ROS水平的升高等原因,都会引起HCC的发生。了解HBV引起肝细胞癌的致病机理,对于肝细胞癌的治疗和预防乙肝患者发展为肝细胞癌将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