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面瘫临床上较为常见,多急性起病,急性期若不及时治疗则易转入慢性期。我院应用砭石配合中药牵正散治疗面瘫,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82例,其中男40例、女42例;年龄6~70岁。  相似文献   

2.
面瘫是临床中常见病 ,其主要表现为一侧面颊筋肉弛缓 ,口眼斜 ,又称“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口眼歪斜”病。临床治疗面瘫方法甚多 ,作者采用针刺加氦氖激光穴位照射 ,获满意效果。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89例患者均为周围性面瘫 ,其中男性 43例 ,女性 46例 ,年龄最小 1 3岁 ,最大者 70岁 ,左侧面瘫 3 8例 ,右侧面瘫 51例 ,病程短者 2天 ,最长者 45天。1 .2 治疗方法( 1 )取穴 :地仓、颊车、合谷、风池、阳白、下关、太阳为主穴 ,人中、鱼腰、承浆、四白、攒竹等为配穴。( 2 )针法 :取上穴 4-6穴。针患侧 ,取轻刺手法 ,快速进针 ,轻捻…  相似文献   

3.
笔者从1987年以来,应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会牵正散治疗面神经麻痹(即面瘫)68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 所治68例面瘫患者均为门诊治疗。其中男28例,女40例。发病年龄8岁~70岁。初发者62例,复发者6例。本次面瘫发病时间最短者2天,最长者6个月。右侧面瘫者39例,左侧面瘫者29例。  相似文献   

4.
面瘫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生于青壮年,以春秋季多见。十几年来用针刺与神灯治疗结合中医护理70例面瘫,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70例中,男37例,女33例。年龄最小5岁,最大62岁,以20~36岁居多。病程最短一天,最长150天。左侧瘫27例,右侧瘫43例。诱因:自觉睡觉受风引起38例,汗出受风23例,原因不明者9例。  相似文献   

5.
姜伟  武贵旭  乔俊  许海 《吉林医学》2012,(35):7746-7747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致迟发性面瘫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颅脑损伤致迟发性面瘫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未行手术治疗,予脱水、激素、VitB1、神经营养剂及针灸、理疗、高压氧治疗。结果:19例颅脑损伤致迟发性面瘫经保守治疗,根据House-Brackmann面瘫分级法分级[1],Ⅰ级10例,Ⅱ级5例,Ⅲ级3例,Ⅳ级1例。结论:颅脑损伤致迟发性面瘫经病史、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均可明确诊断,经保守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面瘫俗称口眼歪斜 ,任何年龄均可发病 ,但以青壮年为多见 ,发病急速 ,为单纯性的侧面颊筋肉驰缓 ,无半身不遂 ,神志不清等症状 ,现代医学称为“面神经麻痹” ,笔者采用针刺配合口服“蜈蚣矫正饮”治疗面瘫 3 5例 ,疗效颇佳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 临床资料  3 5例患者中男性 9例 ,女性 1 6例 ,年龄最小 2 4岁 ,最大 73岁 ,平均年龄 2 8岁 ,左侧面瘫 2 0例 ,右侧面瘫 1 5例 ,病程 2天~ 1 0天 1 5例 ,2 0天~ 60天 1 4例 ,90天~ 1 2 0天 6例。2 治疗方法 针刺取穴 :患侧颊车 ,地仓 ,阳白 ,鱼腰 ,太阳为主穴。配穴 :患侧迎春 ,风池 ,…  相似文献   

7.
李平  陈惠君 《农垦医学》2000,22(2):113-114
面瘫分为中枢性面瘫和周围性面瘫 ,在这里仅讨论周围性面瘫。周围性面瘫即现代医学的“周围面神经麻痹” ,为临床常见病之一 ,任何年龄均可发病 ,药物不易控制。笔者采用浅刺、艾灸、拔罐相结合治疗 2 5例 ,均取得满意疗效 ,现介绍如下 :1 一般资料本组 2 5例患者中 ,门诊 2 0例 ,住院部 5例。其中男 1 8例 ,女 7例。年龄最大的 68岁 ,最小 4岁 ,以 2 0~ 2 5岁者居多。病程最短一天 ,最长 4年。经用中西医药或针刺方法治疗不佳者 5例 ,未经治疗者 2 0例。2 治疗方法2 .1 针刺法主穴 :下关、完骨、合骨 (对侧为主 )。配穴 :眼睑闭合不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150例腮腺多形性腺瘤的临床手术资料,探讨该病的治疗措施和方法。方法采取手术方式治疗150例多形性腺瘤。其中采用传统手术方式80例,改良方式70例。术后跟踪随访0.5~5年,观察患者手术的恢复情况及复发情况。结果采用传统手术方式的80例患者中出现暂时性面瘫14例,出现涎瘘5例,出现Frey’s综合症18例,发生复发3例。采取改良方法的70例患者中,有暂时性面瘫4例,涎瘘3例,没有Frey’s综合症及复发情况。结论治疗腮腺多形性腺瘤采用改良方法比传统方法发生并发症少,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祛风解毒活络汤治疗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组针灸治疗同时服用祛风解毒活络汤,对照组单用针灸治疗,对比两种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4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面神经功能恢复优于对照组。结论:祛风解毒活络汤可明显缓解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患者的病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药物联合针刺治疗面瘫与单纯药物治疗面瘫的临床疗效差别。方法:采用单盲、随机、对照的方法,将63例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药物联合针刺)和对照组(单纯药物治疗);其中治疗组33例,对照组30例,比较两组治疗时间和治疗效果有无差异性。结果:治疗组治愈26例,有效7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治愈17例,有效4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70.00%。两组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药物联合针刺治疗面瘫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药物治疗面瘫。  相似文献   

11.
杨明玉 《中外医疗》2010,29(12):25-25
目的探讨综合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门诊收治的周围性面瘫137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37例患者经治疗后131例治愈,总有效率99.27%。结论综合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不良反应少,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50例针推科中医护理周围性面瘫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通过对本院2015—2017年收治的5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周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且采用针推科中医护理的方式,在护理之后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针推科中医护理在治疗周围性面瘫患者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结论:在周围性面瘫患者护理过程中,使用针推科中医护理方式具有明显的效果,因此适合用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电针为主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引起的面瘫,多见于Be11氏面瘫[1,2],祖国医学称之为“口口呙”、“口僻”[3],近年来,本人对面瘫的治疗进一步改良方案,采用电针为主治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184例面瘫患者均系我科门诊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电针组88例,男性42例,女性46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69岁;左侧面瘫47例,右侧41例;病程最短1d,最长16a。对照组96例,男性51例,女性45例;年龄最小11岁,最大58岁;左侧面瘫42例,右侧54例;病程最短0.5d,最长3a。中青年约占78%。1.2 方法1.2.1 取穴:治疗组患者从就诊当日起,先采用体针健侧治…  相似文献   

14.
面瘫即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亦称“口眼钭”,或“口僻”。是由脉络空虚 ,风邪乘虚侵袭阳明、少阳脉络 ,以致经气阻滞 ,经筋失养 ,筋肌纵缓不收而发病。面瘫的早期治疗则是关键 ,治疗正确 ,则阻止病变发展 ,使病及早治愈。如果早期治疗不当则拖延病程甚至使面瘫痊愈困难。我们从 1 986年 8月~ 2 0 0 1年 5月 ,运用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面瘫 64例 ,疗效较为满意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均为门诊病人 ,64例中男 2 8例 ,女 36例 ,年龄 1 2~ 71岁 ,平均 2 8岁。右侧面瘫 2 2例 ,左侧面瘫 42例。发病诱因 :受寒 2 5例 ,感冒后 1 3例 ,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颅交变磁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7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用经颅交变磁场结合药物治疗,对照组用针刺结合药物治疗,两个疗程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率72.5%,对照组痊愈率76.6%;两组痊愈率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0.0%,对照组93.3%,两组总有效率之间差异亦无显著性(P>0.05)。结论经颅交变磁场对治疗周围性面瘫有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1 资料和方法1 1 病人的选择 :共选择 6 0名单纯性周围型面瘫患者 ,面瘫程度相似 ,除外亨特综合征、疱疹病毒及格林巴利和脑中风所引起的面瘫 ,其中男患者 2 8例 ,女患者 32例 ,平均年龄 32 5岁 ,左侧面瘫 2 5例 ,右侧面瘫 35例 ,病程最短 1d ,最长 10d。将患者随机分为 3组 ,每组为 2 0例。1 2 治疗方法1组采取单纯针刺治疗 ;1组采取单纯超短波照射治疗 ;1组采取超短波照射后针刺的方法进行治疗。针刺取穴原则 :以手足六阳经为主 ,主穴 :下关、太阳、地仓透颊车、颧、四白、攒竹、风池、翳风、合谷(健侧 )、足三里、配穴、迎香、阳白…  相似文献   

17.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临床常见 ,祖国医学有“面瘫”“口眼歪斜”之称。本病治疗越早 ,疗效越佳[1] 。本文采用针刺配合理疗方法 ,共治 2 6例早期面瘫患者 ,取得较满意疗效。1 一般资料2 6例面瘫患者均为门诊患者 ,病程小于半月。男 8例 ,女 18例 ;年龄最大者 6 5岁 ,最小者 18岁 ;发病在右侧面部者16例 ,左侧面部者 10例 ;发病前有精神情绪紧张、劳累者 8例 ;发病前 1周内有发热、扁桃体炎、上感者 5例 ;原因不明者 14例。既往均无面瘫病史 ,发病前无外伤史、手术史。2 治疗方法2 1 针刺方法 主穴 :下关、颊车、四白、迎春、地仓、翳风、…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比较激素治疗对糖尿病(DM)与非DM伴特发性面神经麻痹(面瘫)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41例面瘫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例无DM史,21例有DM史,分别予常规激素治疗、短期激素治疗或不用激素治疗,比较3种治疗方法的不同效果。结果:不管是轻中度面瘫患者还是重度面瘫患者,非DM者用激素治疗效果最优,对于DM患者,轻中度患者用激素治疗效果比不用激素治疗者差,对于重度患者,用激素治疗与不用激素治疗差异没有显著性。DM者的神经传导速度(NCV)及瞬目反射(BR)的重度异常率均明显高于非DM者。结论:对于DM伴发的面瘫患者,不管病情轻重,尽量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围是基础;即使是重症患者,短期激素的使用也并不能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正> 面神经炎又称贝尔氏麻痹或周围性面瘫,系指发生在面神经管内的急性非化脓性炎症,导致面神经功能障碍。祖国医学认为,该病为风邪侵入经络所致。本所门诊开展头针治疗周围性面瘫已有5年多,现将1984年以来收治的面神经炎资料记录完整、并且坚持治疗5次以上者,总结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00例患者中,男性70例,女性30例。年龄最小者4岁,最大者65岁,其中30岁以下者35例,占35%。30岁以上者65例,占65%,病程最长者20年,最短者1天,其中10天以内者86例,10天以上者13例,20年者1例。1·2 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有关面瘫病程和外科治疗时机与预后的关系的文献报道很少。我们对 1992年 8月至 2 0 0 1年 11月之间接受外科治疗的 38例面瘫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 ,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  38例患者 ,男 2 8例 ,女 10例 ,年龄 9~ 6 8岁。病变在左耳 15例 ,右耳 2 3例。分 4组 :急性中耳炎组 (A组 ,8例 ) ,慢性中耳炎组 (B组 ,9例 ) ,乳突手术致面瘫组 (C组 ,13例 ) ,颞骨骨折致面瘫组 (D组 ,8例 )。病程 :按发病当天开始计算 ,病程≤ 14 d2 6例 ,>14 d12例。1.2 方法  (1)术前检查 :行纯音测听、味觉试验、镫骨肌反射试验等 ,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