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烘绑疗法治疗肢体慢性淋巴水肿伴发丹毒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80例肢体慢性淋巴水肿伴发丹毒患者行烘绑疗法的临床资料.采用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自制远红外烘疗机,温度一般为42℃左右,每天烘疗2h,20 h为1个疗程.每天治疗结束后患者用弹力绑带包扎.平均每年定期进行1~2个疗程.对丹毒发作频率、患者主观感觉、治疗总疗程、弹性材料使用情况进行随访观察.用秩和检验的方法比较发作频率的变化,使用SPSS 17.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结果 烘绑治疗后,患者丹毒发作频率得到了明显的控制(Z =7.598,P=0.000),其中60例(75%)患者不再伴发丹毒;对于不同发病原因导致的淋巴水肿伴发丹毒都有明显疗效,原发性和继发性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1和0.000,Z值分别为3.417和5.009,主观感觉明显改善,后续弹性材料加压治疗减少了丹毒复发.结论 烘绑疗法可以有效控制肢体慢性淋巴水肿患者的丹毒发作,提高生活质量,后续弹性材料加压治疗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丹毒是皮肤及其网状淋巴管的急性炎症,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好发于下肢和面部,以下肢丹毒常见,一般的抗菌消炎治疗后,短期内不易治愈,且治疗不当复发率高.我科采用高频电疗法的超短波以及低能量氦氖激光结合紫外线照射治疗丹毒,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中药外敷联合抗生素治疗下肢丹毒的临床疗效作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VIP、Wanfang、Web of Science、PubMed及Embase数据库自2011年1月—2021年7月收录的中药(TCM)外敷联合抗生素治疗下肢丹毒的随机对照试验(RCT).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侧上肢丹毒采用常规治疗联合空气波压力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6年6月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侧上肢丹毒的18例患者资料。其中10例采取常规方案进行丹毒治疗(常规治疗组),8例在常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联合患侧上肢空气波压力治疗(联合治疗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放疗比例、皮肤破损、体质量指数、基础疾病及患肢水肿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所有18例患者经治疗后均达显著好转,联合治疗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常规治疗组(10.9 d vs.14.5 d,P=0.001)。结论:联合空气波压力治疗能够进一步提高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上肢丹毒的临床治疗效果,并有效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5.
2011年1月-2012年6月,我们采用巴曲酶、小金胶囊配合抗生素治疗丹毒20例,并与2008年2月-2010年12月治疗的20例比较,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箍围疗法是通过将不同中药进行调配赋型、外敷患处的一种中医外治疗法,可以达到箍束邪毒、导邪外出、防止毒邪外散的目的,用于治疗下肢丹毒。该疗法源远流长,具有简、便、廉、验的特点,在临床上应用广泛。该文主要对丹毒的病因病机、箍围疗法的源流及发展、箍围疗法治疗下肢丹毒的应用、箍围疗法的作用机制、箍围疗法在下肢丹毒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丹毒,又称急性网状淋巴管炎,是皮肤和黏膜网状淋巴管的急性炎症感染,主要由A群β-溶血性链球菌侵袭所致,好发于下肢和面部.导致丹毒的发病原因很多,如手足癣、静脉炎、虫咬皮疹和皮肤破溃等,南方地区的丝虫病也可诱发丹毒,多见于炎夏暑湿季节,且多发于成年人[1],其主要表现为境界清楚的局限性红肿热痛,与正常组织有明显的分界线,具有炎症蔓延迅速、治疗困难和极易复发等临床特点,病情严重者可出现化脓性淋巴管炎、脓毒血症及败血症等并发症,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健康,若给予适当的处理其病死率可降低至1%以下[2].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手动负压抽吸联合血管化淋巴结移植治疗继发性下肢淋巴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1月至2021年11月接受联合治疗的12例妇科恶性肿瘤术后继发性下肢淋巴水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肢大腿采用手动负压抽吸减容,同时取锁骨上血管化淋巴结移植至患侧小腿.比较治疗前后患肢周径变化;记录治疗前后丹毒发作情况及生...  相似文献   

9.
1991年2月至1997年2月对20例22条下肢象皮肿施行了病变组织切除,原位全层皮片游离移植术,其中6条肢体合并施行大腿部分病变组织切除真皮埋入术。经2~6年随访,22条肢体臃肿消失,19条肢体丹毒未再发作,皮肤逐渐变软,活动正常。3条肢体足背有少量淋巴液渗出,丹毒仍有发作,但比术前次数减少。予防复发的关键是切除病变要彻底,原位全层皮片游离移植为佳,术后要长期应用弹力绷带包扎或穿弹力袜,避免站立工作。  相似文献   

10.
刺血法联合中药外敷治疗下肢丹毒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刺血法联合中药外敷治疗下肢丹毒的疗效。方法随机将发生下肢丹毒的35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0例采用三棱针针刺放血联合金黄散加鱼石脂调成糊状外敷于下肢患处;对照组15例采用静脉抗炎治疗,以7 d为1疗程,观察2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19/20);对照组总有效率80%(12/15),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刺血法联合中药外敷治疗下肢丹毒效果优于静脉抗炎治疗,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中西医结合治疗丹毒28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丹毒是由于溶血性链球菌侵入皮肤或粘膜网状淋巴管所引起的急性炎症 ,可以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祖国医学对丹毒早有论述如 :“丹者 ,人身体忽然掀赤 ,如丹涂之状 ,故谓之丹。”西医主要以抗生素治疗为主。近 3年来我院在治疗急性下肢丹毒时采用抗生素加局部中药洗涤治疗 ,现将 2 8例治疗效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2 8例中男性 12例 ,女性 16例 ;年龄 32~ 75岁 ,其中 32~ 50岁 8例 ,51~ 75岁 2 0例。合并足癣者17例 ,外伤者 5例 (表面皮肤无破损 ) ;有发热等全身症状者 19例。所有病例白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病程多在 1周内 ,以往无…  相似文献   

12.
白花丹煎剂外洗治疗疮疡206例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疮疡即现代医学所称的体表化脓性感染,是最常见的中医外科疾病,它包括疖、疔、痈、疽、丹毒等。尤其是发生于面部的疔疮或颈背部的痈疽,如处理不当.可发生疔疮走黄,疽毒内陷,引起火毒攻心,或内脏器官的转移性脓肿,危及生命。临床上多采用外敷药物、切开排脓、使用抗生素等方法治疗。我院1988~1992年采用草药白花丹煎剂外洗疮疡206例,取得了良好效果,介绍如下: 一、临床资料本组病例中,男114例、女92例;年龄2~35岁;其中疖118例、疔疮79例、痈6例、头疽2例、丹毒1例。病变部位:头面部157例、躯干部22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舒康博G水凝胶敷料用于丹毒换药的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将36例丹毒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8例,对照组予50%硫酸镁溶液湿敷患处,观察组予舒康博G水凝胶外敷患处。结果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康博G水凝胶敷料用于丹毒换药效果好。  相似文献   

14.
丹毒是由溶血性链球菌通过皮肤或黏膜的破损,引起皮内网状淋巴管的急性炎症,好发于下肢和面部.近年来我科采用自制赶痛散治疗本病,并配合适当的护理,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在基层医院外科门诊工作中,类丹毒并不少见。现介绍我们1987年治疗的8例,旨在共同提高认识。此8例均为男性,年龄20~46岁。其中6例系(?)猪时被刀扎或划致伤,2例是被生猪骨头刺伤,部位均在手指或手背,伤口经包扎或缝合均一期愈合,但周围红肿灼痛,经久不愈而又始终不化脓和溃破。共同的皮肤表现是边界较清楚的紫红色斑块,边界略隆起,中央略低平,类似丹毒的局部表现。5例有轻微全身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丹毒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下肢丹毒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以10d为1个疗程,治疗组50例予以青霉素G静脉注射的同时,口服中药四妙勇安汤并外用如意金黄散调敷。对照组50例予以单纯西医治疗,即静脉注射青霉素G,硫酸镁外敷治疗。观察两组治疗48h有效率、10d治愈率、1年随访复发率。结果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组,48h治疗有效率、10d治愈率、1年复发率分别为92%、96%、4%,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6%、64%、22%(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丹毒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四妙勇安汤内服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对30例丹毒患者采用黄连膏掺冰石散局部外敷治疗及护理.结果 30例均治愈,治愈时间≤3 d 18例,4~d 8例,6~7 d 4例,平均4.0 d.提出黄连膏掺冰石散合用,具有润燥清热、解毒镇痛、散热止痒、祛腐生肌之功效,治疗丹毒效果较好,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8.
丹毒(erysipelas)是由溶血性链球菌(丹毒链球菌)引起的一种急性感染性疾病,常累及真皮浅层的网状淋巴管炎,临床表现为局部的红、肿、热、痛,与正常组织有明显的分界线,其主要病变特点是炎症侵犯皮肤层,蔓延迅速,治疗困难,极易复发,病情严重者可能出现化脓性淋巴管炎、败血症甚至脓毒血症等严重并发症,而一旦演变为脓毒血症性休克或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常危及患者生命,其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19.
清热利湿合剂治疗下肢丹毒52例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天津300193)何福山丹毒是外科临床常见的急性感染性疾病,可见于面部,胁肋腰间等,但以下肢发病率最高。我院采用中药清热利湿合剂治疗本病,取得满意疗效。笔者总结了自1990年2月至1994年6月...  相似文献   

20.
急性坏死性筋膜炎——附4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急性坏死性筋膜炎,是一种临床上较少见的严重外科感染。1924年 Melenegy 报道β—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坏死性筋膜炎病例。此后很多作者均有类似报道。但命名相当混乱,包括坏疽性丹毒、医院坏疽、急性皮肤坏疽、Fournier 氏坏疽等。1952年 Wilson建议将皮肤、皮下脂肪、浅筋膜和深筋膜的进行性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