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北方陆军官兵焦虑、抑郁情绪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非战时、非演习、常态环境中北方陆军官兵的焦虑和抑郁情绪及其影响因素,为军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我国北方2支陆军部队775名官兵进行心理测试。结果(1)受测军人焦虑情绪发生率为26.1%,抑郁情绪发生率为60.0%。焦虑标准分为44.5±8.4,抑郁标准分为51.6±9.6,均超过中国常模。(2)已婚、单亲家庭和患身心疾病等因素对于焦虑情绪的产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家人通讯方便、有业余爱好和人际关系良好对于抑郁情绪的产生为保护性因素,患身心疾病与焦虑和抑郁情绪存在显著关联。结论官兵较高的焦虑和抑郁情绪状态应引起足够重视,应采取有针对措施加以改善,改变官兵的某些不良认知,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
某部海训官兵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海训是做好新时期军事斗争准备的重要部分。为了掌握海训过程中官兵的心理健康状况,了解官兵对海训的心理应激反应,我们对某应急保障旅参加海训官兵进行了症状自评量表(SCL-90)调查,并与同期未参加海训官兵进行比较,旨在为海训官兵心理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提高海训及演习效果。  相似文献   

3.
野战部队官兵心理具有特殊性,我们比较了某应急机动(野战)官兵日常心理状态与参加各种演习或重大任务等应激状态下的心理变化,报告如下。1对象和方法(1)对象及分组:调查对象分为2个组,应激状态组选取某应急机动部队2005年4~12月参加过演习等任务(共8场次)的官兵1 037人次,年龄1  相似文献   

4.
模拟实战演习部队卫生监督保健的做法及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保证参加模拟演习部队官兵的身体健康,杜绝食物中毒和食源性传染疾病的发生,减少非战斗减员,保证演习任务的顺利完成。方法:演习前对演习现场进行卫生学侦察,提出卫生监督保障预案,并于演习现场实施综合性卫生监督保障。结果:参演部队官兵无传染病流行和食物中毒发生,有效地保证了部队官兵的身体健康和演练任务的顺利完成。结论:本次演习实施中的卫生保障措施和经验和经验可供借鉴,通过实践总结分析提出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5.
海训是做好新时期军事斗争准备的重要部分.为了掌握海训过程中官兵的心理健康状况,了解官兵对海训的心理应激反应,我们对某应急保障旅参加海训官兵进行了症状自评量表(SCL-90)调查,并与同期未参加海训官兵进行比较,旨在为海训官兵心理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提高海训及演习效果.  相似文献   

6.
现代战争军人心理反应及其防治措施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新时期部队官兵的心理特征,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方法 联合战役演习卫勤保障工作中对野战演习部队官兵进行调查分析及心理测试。结果总结出现代战争部队官兵的心理特征:参战军兵种多,心理表现复杂;作战环境艰苦,易产生畏难情绪;战前训练强度大,存在恐惧心理;联合作战合成性强,战斗应激反应增多;联合作战要求高,官兵心理压力大;备战持续时间长,易出现精神疲劳综合征。并提出了做好部队官兵心理卫生工作的4点措施:(1)加强心理卫生教育,普及心理卫生常识;(2)加强心理训练,提高官兵心理素质;(3)掌握官兵心理性格特征,学会按心理活动规律带兵;(4)建立心理保健网络,加强心理咨询与治疗。结论 归纳出的4点措施,对做好官兵心理卫生工作,保障和提高部队战斗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为确保参演部队官兵的身体健康,降低非战斗减员,有效提高部队战斗力。方法 深入演习现场,结合驻地的流行病学特点和部队的具体任务,进行认真总结。结果 总结出演习中防疫工作的5点做法:(1)周密计划,严密组织,认真做好演习前各项准备工作;(2)全面侦察,摸准情况,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3)加强教育,强化心理,增强官兵在演习中的防病意识;(4)加强整治,搞好监督,美化环境和保证饮食饮水卫生安全;(5)军地联防,研究对策,建立健全军地协防机制。结论 演习中的防疫工作,只要周密计划,严密组织,加强指导,督促落实,强化心理就可有效地降低非战斗减员,提高部队战斗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保证参加模拟演习部队官兵的身体健康,杜绝食物中毒和食源性传染疾病的发生,减少非战斗减员,保证演习任务的顺利完成.方法:演习前对演习现场进行卫生学侦察,提出卫生监督保障预案,并于演习现场实施综合性卫生监督保障.结果:参演部队官兵无传染病流行和食物中毒发生,有效地保证了部队官兵的身体健康和演练任务的顺利完成.结论:本次演习实施中的卫生保障措施和经验可供借鉴,通过实践总结分析提出的几点思考值得引起注意和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军队医院心理服务热线的应用效果,为开展部队心理服务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运用自建的《心理危机干预保障预案》程序完成105人次的电话来访,并对来电问题进行分类,应用痛苦指数评价干预效果.结果 来电内容中情绪问题涉及最多66次,其次是人际交往问题30次、婚恋情感问题26次和精神疾病问题3次.严重心理问题检出率1%,精神障碍检出率16.7%,抑郁症检出率1.7%,后期均入院治疗.即刻及2次随访结果显示,每次电话干预后痛苦程度显著降低(P<0.01).结论 心理服务热线有助于对问题来电的初步筛选,有效干预部队官兵心理问题,减少不安全因素隐患.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某靶场臭虫对演习官兵的危害,评价综合灭臭虫效果。方法对驻扎于某靶场内的官兵臭虫刺叮率和居住房间内床板臭虫密度调查,采取综合性灭臭虫措施,观察灭臭虫效果。结果被臭虫叮刺的演习部队官兵全部住在老机关楼改造的宿舍,楼内官兵叮刺率平均为32.4%;被臭虫叮刺形成红斑直径1.5~3.0 cm,25人红斑数在25个以上;楼内45.5%房间发现臭虫,阳性床板率32.3%,臭虫12.0±10.081只/床。通过环境治理和化学防治,官兵在随后20余天演习期内未发现再受臭虫侵扰。结论臭虫侵扰参演部队严重影响官兵的工作和休息,通过综合防治能迅速控制臭虫对演习官兵的危害。  相似文献   

11.
海训官兵心理健康调查及医院服务保障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海训官兵不同人员和不同训练阶段的心理健康状况。探讨医院应如何保障海训官兵的心理健康。方法;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通过问卷调查方法对843名海训官兵进行测试。结果:海训官兵焦虑、抑郁症状现患率较高;医疗兵站官兵SAS、SDS平均分值低于同期训练的野战军官兵评分;海上训练两个月的官兵SDS平均分值低于一个月海训的官兵。结论:海训应激对官兵心理状态影响较大,但随着训练时间的延长。海训官兵的适应能力不断增强。医护人员心理调适能力较野战部队官兵强。应利用自身优势,协助部队做好官兵心理健康维护。医院应积极开展高技术武器和渡海登陆作战复杂性对参战官兵心理影响的研究,不断完善海训官兵心理健康的教育、训练和管理内容。  相似文献   

12.
钟志宏  杨春梅 《职业与健康》2012,28(9):1139-1140
目的了解各类军队人员的疾病构成,并分析其规律,为合理配置卫生资源,制定科学的防病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住院军队人员按战士、团以下干部、师职干部、军以上干部、离退休干部(18~97岁)分别统计住院疾病谱及构成比。结果师、军职干部和离退休干部的住院疾病谱类似,排在前列的主要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而战士人群住院疾病谱与干部特别是师、军职及离退休干部明显不同,排位比较靠前的疾病大多是一些常见病、多发病;团以下干部与战士接近,但胆石症和胆囊炎、心血管疾病、高血压以及支气管炎、糖尿病和脑血管疾病排位明显提前。战士和团以下干部疾病谱比较分散,而师、军职干部和离退休干部疾病谱相对比较集中。结论各类军队人员住院疾病构成各有其特点,应针对不同人群制定防病措施和健康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某地区部队官兵不孕不育现状。方法:统计截止2018年9月部队官兵4200名生殖健康情况并分析。结果:本次调查不孕不育发生率为10.0%(420/4200),其中男、女性不育不孕官兵年龄构成均以31~35岁最高(59.2%、45.7%),其婚龄及不孕不育时间均为3~5年占比最高(43.4%、24.3%)、仅有60.5%患者进行过相应治疗;双变量相关性分析显示,不孕不育时间与婚龄呈正相关(r=0.988,P<0.01)。385例男性不育官兵中,无精症占比最高(22.1%),其次为附属性腺异常(19.4%)、精子畸形(16.6%);35例女性不孕官兵中,输卵管因素占比最高(50.3%),其次为卵巢因素(12.4%)和内分泌因素(9.4%)。结论:某部队不孕不育存在自身特点,应在部队加强健康知识宣传,给予相关政策支持,并进行针对性治疗,以提高部队人员生殖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高湿环境中部队作业人员患病的主要中医症候分布情况,为高湿环境中疾病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首先组织专家编制高湿环境健康状况调查问卷,采用HTC-2型数字温湿度计测量部队驻地温湿度,调查问卷由调查对象自行填写。调查对象为在四川、云南、贵州、重庆等高湿环境下作业的部队人员。累计发放问卷10000份,收回有效问卷9643份。结果近2周内,调查对象的湿伤肺发生率为65.6%,湿伤脾胃发生率为45.3%,湿伤肌肤发生率为57.2%,湿痹关节发生率为52.2%。来自北方调查对象的湿伤脾胃发生率为47.0%,湿痹关节发生率为55.0%,均显著高于来自南方的调查对象(P0.05,P0.01)。湿伤肺中医症状发生率居前5位的分别为鼻塞、流涕、咽痒、咳嗽、咯痰;湿伤脾胃中医症状发生率居前5位的分别为食欲减少、腹痛、肠鸣、腹胀、恶心;湿伤肌肤中医症状发生率居前5位的分别为脚湿气、粉刺、皮肤瘙痒、肛门瘙痒、狐臭;湿痹关节中医症状发生率居前5位的分别为腰膝酸痛、颈痛、关节痛与天气变化相关、四肢关节疼痛、关节活动受限。结论高湿环境中,部队作业人员的中医症候中发生率最高的是肺系疾病,来自北方的部队作业人员其湿伤脾胃、湿痹关节发生率高于来自南方的部队作业人员。  相似文献   

15.
某基层部队健康状况及卫生服务需求调查分析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目的:调查研究与西北地区某部官兵的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部队制订基层卫生管理和卫生服务保障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成建制整群抽样的方法对西北地区某部抽样调查了1771名官兵,使用第四军医大学卫生统计学教研室自地设计的“部队健康调查表”,以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的方式获得数据,并应用SPLM中文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74.95%的官兵对自己的身体状况非常满意或基本满意,25.05%的官兵不满意或非常不满意。两周内有34.62%的官兵患病。一年内有7.07%的官兵住院治疗,其中因训练受伤住院占27.20%。结论:卫生管理机关应加大对基层部队卫生服务保障的力度以更好地满足基层官兵的卫生服务需求。在做好常见季节性疾病防治工作的同时,还应重视因训练致伤等疾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官兵总体健康状况,指导部队卫生工作.对象采用了分阶段多级抽样方法,抽取了某战区3所医院保障体系2 600名官兵作为调查对象.方法:现场问卷调查.结果:总体健康水平提高,比国家平均水平仍有差距;不同军兵种官兵的健康状况存在差异.结论:应注重团以下干部的医疗保健,按不同军兵种实施差异化保障.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南海某岛礁驻防官兵嚼食槟榔现状,明确其主要原因,验证教育宣讲的干预效果,探索有效控制槟榔嚼食的具体措施。方法采用自行编制的岛礁部队官兵嚼食槟榔调查问卷,对随机抽取的南海某岛礁部队147名经槟榔危害健康教育宣讲官兵进行调查对比。结果受调查官兵槟榔嚼食率为58.5%,其中41.62%为偶尔嚼食,40.14%嚼食时间≥1年。经健康教育后1月,随访发现未嚼食槟榔者有91人(61.9%),嚼食槟榔数量减少者有44人(29.93%)。认为健康教育宣讲对本人和周围人群戒食槟榔有作用占89.11%。结论健康教育是岛礁部队官兵戒食槟榔的强有力手段之一。结合调查问卷,建议采取多样化措施,减少槟榔嚼食对官兵的影响,提高官兵身体素质和战斗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建立适合官兵的部队健康管理模式,提高官兵健康素养,维护和促进官兵身心健康.方法 对南战区1020名官兵于健康管理前和健康管理2年后进行《基层部队官兵心理状况和压力调查问卷》测评,分别对干预前后干部、±官、义务兵及官兵总体的阳性率进行Х^2检验及分析.结果 健康管理后官兵在与人相处轻松愉快、可以应付工作压力、对未来生活充满信心、认为愤怒焦虑抑郁情绪有害、可以轻松表达情感、认为向英模学习有帮助、满意社会支持系统、积极参加文体活动、知晓所在部队开展心理服务工作、认为在基层部队开展心理服务工作有必要等项目上较健康管理前显著增多,具有统计学差异(Х^2=5.8,12.3,26.9,77.3,15.2,21.5,18.6,16.8,333.8,79.4,P<0.05),以义务兵改善最明显;健康管理前后官兵对精神状态、沟通交流技巧、军人职业感到满意方面无统计学差异(Х^2=2.3,3.1,2.2,P>0.05).健康管理后官兵心理压力来自部队管理的显著增多(Х^2=14.9,P<0.05);健康管理后干部的心理压力来自家庭困难的显著下降(Х^2=7.0,P<0.05);健康管理后士官的心理压力来自日常工作、部队管理的显著增多(Х^2=21.6,8.3,P<0.05);健康管理后义务兵的心理压力来自日常工作的显著下降(Х^2=35.7;P<0.05),来自部队管理、家庭困难的显著增多(Х^2=6.5,53.5,P<0.05).健康管理后官兵选择朋友和心理医生为倾诉对象的显著增多(Х^2=10.2,32.6,P<0.05),健康管理前后干部的倾诉对象无明显差异,士官选择朋友和心理医生为倾诉对象的显著增多(Х^2=9.9,46.7,P<0.05),义务兵选择父母和领导为倾诉对象的显著增多(Х^2=17.6,14.3,P<0.05).结论 在部队开展健康教育、心理服务、疾病咨询和生活方式干预为一体的健康管理模式明显改善了官兵的心理状况,义务兵受益最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全面了解维和官兵面临突发烧伤状况时应急处理能力并予以提高。 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700名维和官兵进行现场调查和烧伤认知常识考核。随后通过多媒体教学,急救专家现场演示等方式进行干预,6个月后重复调查和考核,比较干预前后考核成绩差异。 结果 干预前,维和官兵考核得分(51.99±13.12),军龄、文化程度、人员类别、兵源对考核成绩均无影响(P>0.05)。干预后,维和官兵考核得分(80.52±17.58),与考核前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文化程度、人员类别对考核成绩有影响,大专及以上学历组高于高中或中专组(P<0.01),干部组高于士兵组(P<0.05)和士官组(P<0.01)。 结论 维和官兵的烧伤急救常识干预前明显缺乏,先进的培训方法加上准战争条件下较高的学习热情可以显著提高部队官兵的烧伤急救能力。  相似文献   

20.
总结医院在为高原部队服务中的一些具体做法,包括丰富哨卡巡诊、扩大医疗保障范围、组织高原官兵疗养,以及开展高原军事医学应用性课题研究等,促进高原官兵整体健康水平和部队战斗力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