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黄传发 《北京中医》2007,26(12):810-810
逍遥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功能疏肝解郁,健脾和营,气血兼顾,肝脾并治,主治肝郁血虚、脾失健运之证,是使肝郁解而脾运健的一张方剂。笔者在临床中用逍遥散重加丹皮、栀仁治疗肝郁血热型“功能性子宫出血”,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逍遥散功效疏肝解郁 ,健脾养血 ,为肝郁血虚 ,脾失健运而设 ,以两胁作痛 ,头晕目眩 ,神疲食少 ,月经不调 ,脉弦为辨证要点 ,其作用 :1疏肝解郁 ,对情志不遂 ,肝郁气滞 ,脾失健运 ,两胁胀痛 ,嗳气头痛的病证 ,应用本方常可药到病除 ;2养血健脾 ,凡属肝郁血虚 ,脾失健运而致月经不调 ,脘腹作痛等症均有效。笔者在临床上对慢性胃炎 ,肝炎 ,妇女月经不调 ,神经衰弱等辨证为肝郁血虚 ,肝脾不调 ,运用此方加减 ,每获良效。方中柴胡疏肝解郁 ;当归、白芍养血补肝 ,合而为用 ,补肝体而助肝用 ;白术、茯苓、甘草益气健脾 ,既可资气血生化之源 ,又使脾…  相似文献   

3.
张炳厚老师在传统“肝脾(胃)合病”为指“肝脾不合证”和“肝胃不和证”的认识基础上,更详分“肝脾不合证”为“脾虚肝郁,肝脾不和”与“肝郁血虚,肝郁不和”,“肝胃不和证”为“阴虚肝郁,肝胃不和”、“肝气郁滞,肝胃不和”、“肝胃不和,偏有热象”与“肝胆湿热,肝胃不和”等,认为辨证必须细致,论治始能人微。并且强调:两脏合病,必须辨清以孰为主,即以肝为主,抑或以脾以胃为主,据此权衡用药,方能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4.
历代医家在治疗不孕症时多从肾入手,认为本病的发生与肾的关系密切。笔者查阅收集大量的资料发现,不孕症的发生与肝的关系密切,其病变以肝气郁结为中心而变证叠起,病因病机主要为肝郁气滞、肝郁化火、肝郁血虚、肝经湿热与肝肾亏虚,治疗可采用疏肝、清肝、补肝、和肝、滋肝等法。  相似文献   

5.
韦玉英老师认为小儿急性热病后视神经萎缩可分为早、中、晚三期,肝经风热、血虚肝郁、脾虚气弱,肝。肾阴虚四型。诊疗过程中“病机重肝,治疗先肝”,可依据不同病期确定治则,而通利玄府应贯彻始终。疾病早期以肝经风热为主,治宜清肝热、平肝风,标本并治,用自制经验方钩藤熄风饮专攻;邪在少阳者用小柴胡汤清透少阳,和解表里。疾病中期转为血虚肝郁型,治宜攻补兼施,方选自制经验方明目逍遥汤以解肝郁,通玄府,清余热,补气血。病程迁延至晚期则邪退重补,脾。肾当先。脾虚气弱,中气不足者以补中益气汤益气升阳,补益脾胃;因热病伤津或久病失治而肝。肾阴虚者,可选杞菊地黄汤或四物五子汤。不同病因造成的视神经萎缩或其他内障病,只要证、期相符,也可异因同治,异病同治。  相似文献   

6.
<正>逍遥散出自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1]一书,后世对其病机的论述颇多,但对其病机的归纳解释基本都为“肝郁血虚脾弱”,却从未明确指出“肝郁”“血虚”“脾弱”这三者何者为先、何者为主。今有幸聆听到我院杨超博士所授《逍遥散临床运用探析》一课上感悟颇多,查阅相关文献并将其观点归纳总结,得出逍遥散之病机解释上当以“血虚”为先,血虚后而不能荣养肝木,肝气不能舒展,则肝郁;木郁则不能疏土,出现脾弱之症,肝郁脾弱的出现是血虚之责。  相似文献   

7.
临床应用逍遥散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俞芹 《世界中医药》2009,4(1):40-41
逍遥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在《伤寒论》中四逆散的基础上演化而成,原方由柴胡、白芍、当归、茯苓、白术、薄荷、生姜、甘草组成,诸药合用,可使肝郁得疏,血虚得养,脾弱得复,气血兼顾,肝脾同调。笔者在临床应用体会到只要在病机上扣紧肝郁脾虚,用之即可取得异病同治的效果,现举数例如下。  相似文献   

8.
心悸分为气虚血瘀、肝肾阴虚、肝郁血虚、心肺两虚四型。施护予半卧床休息,注重气候变化,保护呼吸道通畅。  相似文献   

9.
逍遥散为肝郁脾虚、脾失健运而设,是调和肝脾的代表方。方由当归、芍药、柴朗、裁等、白术、燎姜。薄荷、炙甘草等8味药组成,方中柴胡疏肝解郁,归、芍养血补肝,三药合用既补肝体,又助肝用,气血兼顾,肝脾并治;白术、获警健脾益气,利湿化油为辅,使运化有权,气血有源;生姜偎过,温胃和中,薄荷少许,助柴朗疏散肝经之热为佐;炙甘草益气补中,缓肝之急,调和诸药为使。诸药配伍,相得益彰,使肝郁得解,血虚得养,脾虚得健,服后令人心情愉悦、舒畅而得名。根据先哲经验,结合笔者多年临床实践,灵活加减,得心应手,收效甚佳,特…  相似文献   

10.
丹栀逍遥散功能养血健脾,疏肝清热,主治肝郁血虚内热证,为疏肝养血清热的代表方,又为妇科调经的常用方。全方以苦辛疏肝清热,甘温养血,使肝郁得疏,血虚得养,内热得清,共奏调肝养血泻火之效,对于多囊卵巢肝经郁火型患者取效甚好。  相似文献   

11.
裘昌林运用丹栀逍遥散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逍遥散是《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用以治疗肝郁血虚证的名方,方中以柴胡疏肝解郁,当归、芍药补血养肝,白术、茯苓健脾理中,薄荷、生姜疏散条达,甘草和中健脾。肝脾调则气血和,人逍遥,故逍遥散是调和肝脾、调养气血的代表方。《内科摘要》在此基础之上加牡丹皮、栀子2味,即为丹栀逍遥散,用于肝郁血虚内热之证。裘昌林主任医师辨治围绝经期失眠从肝入手,以丹栀逍遥散加减化裁,疗效较佳,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心脏神经官能症是由于神经功能失调引起的表现为心神失常的功能性疾病,临床发病率高,虽然累及脏器多,笔者认为其发病因于肝,提出从肝论治该病,分为肝郁血虚、心失所养型,肝郁化火、痰火扰心型,肝郁血滞、心脉痹阻型几个证型进行治疗,从而加强对该病的认识,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黑逍遥散出自《医略六书·女科指要》,由逍遥散加熟地或生地组成,用于逍遥散证而血虚较甚者,全方补而不滞,是治疗肝郁血虎之临经腹痛常用方。笔者用此方化裁治疗肝郁血虚(或血虚肝郁)所致的各种杂病,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例1:脱发程×,女,22岁,1985年4月7日诊。  相似文献   

14.
当归芍药散的临床运用张聪巧(衡水市人民医院053000)“当归芍药散始见于张仲景《金匮要略》一书。由当归、白芍、川芎、白术、茯苓、泽泻六味药物组成。功能养血调肝;健脾除湿,主治因血虚肝郁,脾虚湿滞而致“妇人怀娠.腹中”症。笔者运用本方治疗妇科疾痛,疗...  相似文献   

15.
张炳厚老师在传统"肝脾(胃)合病"为指"肝脾不合证"和"肝胃不和证"的认识基础上,更详分"肝脾不合证"为"脾虚肝郁,肝脾不和"与"肝郁血虚,肝郁不和","肝胃不和证"为"阴虚肝郁,肝胃不和"、"肝气郁滞,肝胃不和"、"肝胃不和,偏有热象"与"肝胆湿热,肝胃不和"等,认为辨证必须细致,论治始能入微.并且强调:两脏合病,必须辨清以孰为主,即以肝为主,抑或以脾以胃为主,据此权衡用药,方能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6.
逍遥散应用广泛,凡血虚肝郁、肝脾不和引起各种疾病,均可应用。本文介绍应用本方加减,治疗甲状腺腺瘤、乳房纤维腺瘤等病,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7.
分析逍遥丸治疗肝郁脾虚所致心悸的临床疗效。心悸多种原因,更年期心悸,多数由于肝郁脾虚血虚所致,对于更年期心悸,逍遥丸不仅可以疏肝解郁,且能补血而缓解更年期心悸。此外,因社会竞争加剧,人们的工作压力加大,肝郁脾虚的症状也在中青年人中出现,笔者认为对于非更年期肝郁脾虚血虚而致的心悸,临床亦可推荐使用逍遥丸。  相似文献   

18.
昌小培  张西洁 《新中医》2021,53(11):59-62
孙玉信教授是河南省首届名中医,逍遥散是孙教授常用的方剂之一,经过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孙教授认为逍遥散适应证除了肝郁血虚脾弱证,亦有肝脾两虚证、肝脾两虚夹肝郁证、肝脾两虚夹痰瘀证。  相似文献   

19.
赵丹萍  张建军  贺成  王莎  汤如莹  侯燕  王林元 《中草药》2017,48(16):3412-3418
目的通过分析血虚肝郁模型大鼠血清内源性代谢物的变化,利用代谢组学技术研究白芍对异常代谢物的调节作用,探讨白芍养血柔肝功效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辐照复合慢性束缚应激方法建立大鼠血虚肝郁模型,以液质联用为核心技术,以主成分分析(PCA)、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方法为数据分析的主要手段,筛选出可能的生物标志物,并分析白芍的干预机制。结果白芍通过影响磷脂酰胆碱、溶血磷脂酰胆碱、神经酰胺、脱氧胞苷、甜菜碱等21种小分子代谢物,对体内代谢轨迹的扰动起到一定的回调作用,能够改善大鼠因外界刺激因素(如辐照、束缚、孤养)诱发的血虚肝郁状态。结论白芍养血柔肝功效的作用机制可能与鞘脂代谢、甘油磷脂代谢、亚油酸代谢、α-亚油酸代谢等相关代谢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20.
顾明昌从肝郁血虚论治抑郁症经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顾明昌教授从肝郁血虚论治抑郁症的经验。顾师认为抑郁症多为情志刺激而致肝气郁结,心神不宁,久之化热灼津,耗伤阴血,血不养心而致心神失常,与心肝两脏关系密切;治疗注重调气养血,宁心柔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