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共刺激分子 B7- 1和 B7- 2在蠕虫感染免疫中的作用。 方法 用 BAL B/ c小鼠皮下注射感染巴西日圆线虫第 3期幼虫 ,在感染当天、感染后第 3d及第 7d分别腹腔注射大鼠抗 B7- 1和 /或 B7- 2单抗 ,以阻断共刺激信号。于感染当天 ,感染后第 7d和第 14 d,计数小鼠外周血液的嗜酸性粒细胞 ,于感染后第 14 d计数小肠绒毛嗜酸性粒细胞 ;EL ISA采用 Watanabe N方法测定 Ig E抗体。 结果 联合应用两种抗体抑制了外周血液及小肠组织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抑制了 Ig E抗体的产生。然而 ,单用抗 B7- 1或抗 B7- 2一种单克隆抗体 ,对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和 Ig E水平无明显影响。 结论 在巴西日圆线虫感染免疫中 ,T细胞的激活需要 B7- 1和 B7- 2共刺激分子的参与 ;而 B7- 1或 B7- 2单一分子即可提供足够的共刺激信号  相似文献   

2.
白细胞介素 5 (IL 5 )能够促进B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在蠕虫感染时宿主的特征性反应是嗜酸性粒细胞增多。鼠类圆线虫 (Strongy loidesratti)是在啮齿类动物肠道内的一种寄生性线虫 ,其感染性幼虫通过皮肤、皮下结缔组织迁移至头部 ,然后移行至宿主小肠的上段黏膜 ,蜕皮两次后发育为成虫。日本学者为了证实IL 5和嗜酸性粒细胞在鼠类圆线虫感染时对宿主的保护作用 ,采用了抗IL 5的单克隆抗体 (mAb)处理的C5 7BL/ 6小鼠进行实验。为研究其在初次感染鼠中的保护作用 ,设计了 2组小鼠 ,在感染前、后 14d每隔 7d对照组注射大鼠I…  相似文献   

3.
广州管圆线虫成虫可溶性抗原诱导小鼠保护性免疫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广州管圆线虫成虫可溶性抗原诱导小鼠的保护性免疫,为广州管圆线虫病的免疫预防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广州管圆线虫成虫可溶性抗原隔周腹腔注射免疫小鼠1次,共3次,末次免疫1w后,用300条广州管圆线虫第三期幼虫感染每鼠,攻击感染4w后解剖每鼠检获虫体,计算减虫率,并观察、测量检获虫体形态、大小。此外,还检测了小鼠体内血清特异性抗体IgG和血液嗜酸性粒细胞含量。结果 免疫组小鼠与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的减虫效果(P<0.01),800μg、400μg和200μg免疫原组小鼠的减虫率分别是44.0%、42.6%和18.7%。免疫组小鼠体内检获的虫体比对照组要少。免疫组小鼠血清抗体水平及血液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广州管圆线虫成虫可溶性抗原可诱导小鼠产生保护性免疫。  相似文献   

4.
B7家族除经典B7-1、B7-2分子外,迄今又发现了B7-homologl(B7-H1)、B7-homolog2t、B7-DC、B7-homolog3、B7-superfamily member-1、B7-homolog4等新成员。作为共刺激分子,它们的分工又有所不同,在免疫反应过程中,表达于抗原递呈细胞表面的B7-1/B7-2、B7-homolog2、B7-homolog3可与T淋巴细胞上的相应受体CD28/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cytotoxic T lymphocyte antigen-4,CTLA-4)、诱导性共刺激分子(inducible costimulator,ICOS)、结合并传递正性共刺激信号,从而促进T细胞活化、增殖和细胞因子分泌。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小鼠总IgE、特异性IgE及依赖IgE的嗜酸性粒细胞(Eos)介导的ADCC效应的动态观察,进一步探讨嗜酸性粒细胞在旋毛虫病免疫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分别检测感染旋毛虫后7、14、21、28、35、60d小鼠外周血中总IgE水平,用间接ELISA法测定特异性IgE水平;分别在96孔细胞培养板的板孔中加入感染旋毛虫小鼠外周血提取的嗜酸性粒细胞。感染鼠血清及感染鼠的旋毛虫肌幼虫与含10%灭活小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液,37℃条件下培养,分别在12、24、48h显微镜下观察小鼠Eos对旋毛虫肌幼虫的影响。结果实验组较对照组总IgE水平增高,在感染后14、21d达到高峰(P<0.01),之后呈逐渐下降;特异性IgE阳性率在感染后14和21d为88.9%,对照组阳性率为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体外培养的条件下,单纯Eos对旋毛虫肌幼虫无杀伤作用,在免疫血清参与下,Eos对幼虫的杀伤作用明显增强;灭活IgE和补体后,Eos的杀伤作用明显减弱,与单纯Eos组比较肌幼虫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os对旋毛虫肌幼虫杀伤的过程需要免疫血清的参与,免疫血清中介导上述效应的物质为IgE和补体。  相似文献   

6.
寄生性蠕虫感染包括血吸虫病在内有一个显著的特征,产生大量特异及非特异性的IgE。IgE能参与抗蠕虫感染的保护性免疫[‘]和变应性损害[’1。各国学者对lgE在抗血吸虫感染中所起的作用及机制进行了大量而深入的研究,对这个问题的阐明,有助于我们对抗血吸虫(甚至抗蠕虫)疫苗策略的制定和研究。IIgE在抗血吸虫词染中的作用在大鼠、灵长目动物和人类血吸虫病,包括血吸虫特异的IgE在内的免疫球蛋白含量及血液和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在传统免疫学中,一直认为lgE是介导变应性病理反应的抗体,然而在血吸虫感染过程中发现,IgE…  相似文献   

7.
IL-5是一种T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它可以激活可转化为终末细胞的B细胞成为免疫球蛋白产生细胞.IL-5除了由抗原刺激的Th2细胞产生外,也可以由过敏原或IgE复合物刺激的肥大细胞产生.IL-5与抗CD38结合作为B细胞增殖时的共刺激分子发挥促进B细胞分化作用.IL-5对嗜酸性粒细胞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分化、迁移、活化和存活等4个方面.在过敏性疾病及寄生虫感染造成的病理损伤中,IL-5也发挥重要作用,因此,以IL-5为靶标的治疗手段也日益受到重视,并已获得初步成果.  相似文献   

8.
IL-5是一种T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它可以激活可转化为终末细胞的B细胞成为免疫球蛋白产生细胞.IL-5除了由抗原刺激的Th2细胞产生外,也可以由过敏原或IgE复合物刺激的肥大细胞产生.IL-5与抗CD38结合作为B细胞增殖时的共刺激分子发挥促进B细胞分化作用.IL-5对嗜酸性粒细胞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分化、迁移、活化和存活等4个方面.在过敏性疾病及寄生虫感染造成的病理损伤中,IL-5也发挥重要作用,因此,以IL-5为靶标的治疗手段也日益受到重视,并已获得初步成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肝毛细线虫虫卵可溶性抗原 (SEA)诱导保护性免疫的效果。 方法  30只 SD大鼠随机分为 、 、 3组 ,每组 10只。 组和 组分别予以 0 .1ml4 0 0 μg/ 0 .1ml和 2 0 0 μg/ 0 .1ml SEA加等量的弗氏完全佐剂 (FCA)每周腹腔注射免疫大鼠 1次 ; 组为对照组 ,每周腹腔注射 0 .1ml生理盐水加等量的 FCA,共 3次。各组末次免疫 1周后 ,用约5 0 0粒 /鼠肝毛细线虫感染期虫卵感染大鼠 ,攻击感染 4周后 ,剖杀大鼠检获虫卵 ,计算每克肝卵 (L EPG)及减卵率 ,并检测大鼠血清特异性抗体 Ig G和血液嗜酸性粒细胞含量。 结果  4 0 0 μg和 2 0 0 μg免疫原组减卵率分别是 5 0 .7%和 2 4 .9% ,两免疫组 L EPG、抗体水平及血液嗜酸性粒细胞含量均高于对照组 (P<0 .0 1)。 结论 肝毛细线虫 SEA可诱导大鼠产生保护性免疫。  相似文献   

10.
白细胞介素-5(IL-5)能够促进B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在蠕虫感染时宿主的特征性反应是嗜酸性粒细胞增多。鼠类圆线虫(Sfrongyloides ratti)是在啮齿类动物肠道内的一种寄生性线虫,其感染性幼虫通过皮肤、皮下结缔组织迁移至头部,然后移行至宿主小肠的上段黏膜,蜕皮两次后发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细粒棘球绦虫(中国大陆株)重组亲肌肉抗原(rEg.myophilin)的免疫保护作用及其机制,为包虫病分子疫苗的研制提供新的候选分子。方法 (1)选取111只ICR小鼠随机分为A、B对照组和C实验组,分别于皮下注射PBS、PBS+佐剂和PBS+佐剂+候选疫苗,之后分别用同样的试剂进行两次加强免疫;(2)用Eg原头蚴进行攻击感染,感染后25周剖杀小鼠,检获棘球蚴包囊,计算免疫保护力;(3)按不同的时间点分批次对小鼠采血、取脾,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IgG及其亚型和IgE水平,并检测其细胞因子IFN-γ、IL-4和IL-10水平。结果 rEg.myophilin能诱导小鼠产生≥86.11%的免疫保护力;免疫小鼠血清IgG、IgG1、IgG2a、IgE和细胞因子IFN-γ、IL-4水平均增高,对照组攻击感染后IL-10增高,实验组未增高。结论 rEg.myophilin免疫后IgG及其亚类IgG1和IgE介导的体液免疫在抗细粒棘球蚴感染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IL-4在IgE亚型类别转换中起关键作用,这一机制可能直接影响IgE参与的嗜酸性粒细胞相关的抗寄生虫感染。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B7-1激发型mAb的体内注射对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Th1/Th2免疫偏移的影响及对虫卵肉芽肿病变的调节作用,探讨干预共刺激信号调控Th1/Th2免疫偏移控制血吸虫虫卵肉芽肿病变的新途径。方法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后4w给予腹腔内注射B7-1激发型mAb,于6、8wk摘眼球取血收集血清,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清中抗体IgGI、gG1I、gG2a的水平;同时取脾淋巴细胞培养72h,同法测定培养上清中细胞因子IFN-γ和IL-4的表达水平;并且检测感染小鼠虫卵肉芽肿体积。结果B7-1激发型mAb能显著下调感染小鼠血清IgG水平,并能显著上调IFN-γ的表达水平,下调IL-4的表达水平,同时能使虫卵肉芽肿体积显著减小。反映Th1/Th2免疫偏移的IgG1/IgG2a有下降趋势。结论B7-1激发型mAb能调节Th1/Th2免疫应答,诱导免疫反应向Th1方向偏移,从而为控制日本血吸虫虫卵肉芽肿病变的免疫治疗新途径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分析绵羊感染细粒棘球蚴免疫指标的变化。方法用细粒棘球蚴对14只健康的中国美利奴羊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人工感染,在感染前7d(-7d)、感染当天(0d)、感染后7d、21d、30d、60d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外周血中CD4+T、CD8+T、B淋巴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同时检测血清中IgG、IgM、IgE、IFN-γ水平和粒细胞数量。结果进行人工感染的14只绵羊中有8只感染(感染组),6只未感染(未感染组);CD4+T细胞在攻虫后第7d、30d未感染组显著高于感染组(P<0.05)。CD8+T细胞和B淋巴细胞两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IgG和IgE水平在攻虫后第30d未感染组显著高于感染组(P<0.05)。IFN-γ水平在攻虫后第21d、30d未感染组显著高于感染组(P<0.05);淋巴细胞在攻虫后第21d(P<0.01)、30d(P<0.05)未感染组显著高于感染组。嗜中性粒细胞在攻虫后第21d感染组极显著高于未感染组(P<0.01)。结论中国美利奴羊感染细粒棘球绦蚴过程中,CD4+T细胞、IgG、IgE、IFN-γ和淋巴细胞水平升高可增强机体对细粒棘球蚴的抵抗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糖皮质激素对嗜酸性粒细胞阳性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符合AECOPD诊断的患者,根据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分成嗜酸性粒细胞阳性组(≥2%) 33例,嗜酸性粒细胞阴性组(2%) 27例。两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第1~5天给予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40 mg,1次/d。于入院第1天及第7天测定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介素-8(IL-8),并于入院后第7天评估临床疗效。结果嗜酸性粒细胞阳性组CRP及IL-8水平下降较嗜酸性粒细胞阴性组更明显。嗜酸性粒细胞阳性组治愈21例,好转10例,无效2例;嗜酸性粒细胞阴性组分别为12例、6例和9例。嗜酸性粒细胞阳性组临床疗效优于嗜酸性粒细胞阴性组(P 0. 05)。结论嗜酸性粒细胞阳性组对糖皮质激素反应效果较阴性组好,在临床中可以考虑对嗜酸性粒细胞阳性AECOPD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树突细胞 (DC)表面共刺激分子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BALB/c小鼠 12 0只 ,分为 3组 (每组 4 0只 ) :哮喘组 [用卵蛋白 (OVA)致敏和激发建立小鼠哮喘模型 ]、磷酸盐缓冲液 (PBS)对照组 (以PBS替代OVA致敏和激发 )、健康对照组。对 3组小鼠取肺组织做病理观察 ,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ALF)计数细胞并分类 ,ELISA测血清特异性IgE(sIgE)及脾脏T淋巴细胞白细胞介素 (IL) 4和IL 5水平。分离、培养脾脏DC ,用流式细胞仪 (FACS)测CD11c,鉴定表型。用FACS分析哮喘小鼠DC表面共刺激分子CD80 、CD86表达的变化 ;并将哮喘小鼠的DC与健康小鼠的T淋巴细胞共同培养 ,ELISA测培养上清IL 4和IL 5水平。结果 哮喘小鼠肺组织表现为以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改变 ,BALF中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显著增加 (P <0 0 1) ,血清sIgE水平显著升高 (P <0 0 1) ,脾脏T淋巴细胞IL 4和IL 5的水平亦显著升高 (P <0 0 1)。与PBS对照组比较 ,哮喘小鼠CD80 表达上调 ,CD86无明显变化。哮喘小鼠DC能刺激健康小鼠T淋巴细胞IL 4和IL 5水平升高 (P <0 0 1)。结论 DC可能通过上调CD80 在哮喘Th2类免疫反应的维持和放大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日本血吸虫组织蛋白酶B DNA疫苗(Sj31B1N)抗生殖免疫的可能机理。方法 用Sj31B1N免疫小鼠,每2周1次,每次免疫前均尾静脉采血1次,作血清抗体动态变化分析,免疫4次后尾蚴攻击感染,感染后45天,计数成虫负荷和肝、肠组织内虫卵数。结果 用Sj312B1N免疫小鼠后第2周部分小鼠血清中出现了抗体,随时间延长,出现抗体阳性组小鼠数量增多,抗体滴度增加。抗体阳性组小鼠与阴性组小鼠对比,成虫减少率40.6%,肝组织减卵率为48.0%,肠组织减卵率为45.4%。结论 核酸疫苗Sj31B1N可有效地诱导小鼠产生抗体,并且具有免疫保护作用。核酸疫苗Sj31B1N所诱导的体液免疫可能是抗日本血吸虫生殖免疫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HBV转基因(Tg)小鼠脾脏树突状细胞(DC)及肝脏B7-H1表达水平与HBV免疫耐受的相关性. 方法 制备小鼠脾脏DC,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检测其同种抗原刺激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DC表面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Ⅱ(MHC-Ⅱ)及CD80、CD86、B7-H1等共刺激分子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白细胞介素-2(IL-2)、干扰素γ、IL-10水平,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组织B7-H1表达水平.计量数据组间比较采用f检验.结果 DC和T淋巴细胞比例分别为1:1、1:10、1:100时,HBV Tg小鼠脾脏DC刺激同种小鼠T淋巴细胞增殖数量(每分钟放射细胞数)分别为(865.4±39.3)个、(680.2±34.8)个和(320.0±12.7)个,正常小鼠刺激同种小鼠T淋巴细胞增殖数量分别为(22 385.6±99.7)个,(17 850.6±79.4)个和(760.0±32.1)个,HBV Tg小鼠脾脏DC刺激同种小鼠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明显均弱于正常小鼠DC,t值分别为16.674、19.674和21.712,P值均<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HBV Tg小鼠MHC-Ⅱ,CD80表达下调,而CD86、B7-H1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BV Tg小鼠分泌IL-2、干扰素γ、IL-10水平均降低,而HBV Tg小鼠和正常小鼠肝组织表达B7-H1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HBV免疫耐受与MHC-Ⅱ、CD80下调表达导致的HBV Tg小鼠脾脏DC功能缺陷有关,而与负性共刺激分子B7-H1表达无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甲硝唑治疗实验性肺螨病的治疗效果。方法把纯净的活螨注入家兔气管形成肺螨病的动物模型。40d后用甲硝唑(药物浓度为50mg/ml)鼻饲家兔,35mg/kg/d,每天2次,每疗程7d,共二个疗程,间隔7d。并比较螨接种前后,治疗前后兔体内的嗜酸性粒细胞、螨抗体、X胸片及肺部病变的变化。结果螨接种后兔体内的嗜酸性粒细胞(2.948×109/L)明显高于螨接种前嗜酸性粒细胞的计数(0.8387×109/L)(t=7.28,P<0.01)。治疗后,兔体内的嗜酸性粒细胞明显下降,从3.192×109/L下降到1.617×109/L(t=3.15,P>0.01)。抗体水平也明显下降,为未治疗组抗体水平的23.63%(t=4.59,P<0.01)。X胸片及肺部病变有明显的改善。结论甲硝唑在治疗实验性肺螨病中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支原体感染     
肺炎支原体感染和哮喘患儿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计数及血清总IgE测定——张艳萍(河南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儿科 455000);《中国基层医药》,2007,14(2):239-240[目的:观察肺炎支原体感染和哮喘患儿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计数并分别测定血清总IgE,以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和支气管哮喘发病的关系。方法:对支原体肺炎伴喘息者25例、支原体肺炎不伴喘息者45例、支气管哮喘患者30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小鼠感染田鼠巴贝虫(Babesia microti)后体重、脾脏及血液细胞的变化情况。方法 取田鼠巴贝虫感染种鼠外周血(虫密度为20%),腹腔接种6周龄健康BALB/c小鼠,100 μL/只,并设立健康小鼠对照组。感染组小鼠于感染后0~28 d隔日尾尖采血,涂薄血片,吉氏染色后油镜下观察田鼠巴贝虫增殖情况,并分别于感染后0、7、14、21、28 d测定小鼠体重、脾重,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分析小鼠血细胞。结果 小鼠在感染后第1天即可在外周血中查见田鼠巴贝虫虫体,第7天染虫率最高(55%),随后感染率逐渐下降,至第28天外周血虫体镜检阴性,进入隐性感染阶段。小鼠于感染后第7天体重降至最低,随后逐渐恢复;脾脏重量在感染后第14天最重,后逐渐降低,但至第28天脾重仍高于正常组。全血细胞分析发现,感染组小鼠白细胞数量及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比例无明显变化,波动范围在正常小鼠参考值范围内。感染组小鼠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及血小板计数在感染后虫密度高峰期降至最低,后随着虫密度降低而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 田鼠巴贝虫感染可引起小鼠体重下降、脾脏增重、红细胞及血小板数量降低,全血细胞分析仪对巴贝虫病诊断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