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儿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后呼吸监测护理体会武警福建省总队医院唐荣冰自1985年以来,我们为85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行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术后呼吸监测护理是提高手术疗效的重要环节,现将监护体会介绍如下。一、一般资料本组85例中,男61例,女24例;最大...  相似文献   

2.
心内直视术后急性心包填塞的观察和护理济南军区总医院心血管外科(山东省济南市250031)王旭梅,亓玉芹,马玉桂,张淮青,王爱敏,付艳急性心包填塞是心内直视术后一种严重并发症。及早发现,及时治疗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本文对8例急性心包填塞的观察和护理加以...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心内直视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手术配合护理。方法选取所在医院2016年6月至2018年5月68例心内直视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手术患者,双盲法纳入分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全程护理配合干预,对比2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体外循环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94%VS23.53%)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 <0.05)。结论全程护理配合能够提高心内直视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手术操作效率,减少患者术后风险,强化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4.
米雪 《哈尔滨医药》2015,(2):155-157
目的探讨法洛四联症患者心脏直视术后呼吸道的护理方法,为临床工作提供借鉴。方法通过我科2012年1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107名法洛四联症心内直视手术后患者的护理工作进行全面观察,总结此类患者的呼吸道护理经验。结果本组107例病人通过及时准确的呼吸系统监测及机械通气护理,使93例(87%)患者无呼吸道并发症并顺利康复。其中14例出现呼吸道并发症患者中,10例经过对症处置顺利康复,1例带机长达188小时患者顺利脱机拔管,3例心衰伴呼吸衰竭死亡。结论法洛四联症心内直视术后有效的呼吸道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死亡率的重要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5.
心脏不停跳情况下行心内直视术,不阻断上、下腔静脉和主动脉,不灌注心脏停跳液,心脏无缺血及再灌注损伤,是近年来新兴的最接近于生理状态的心肌保护措施和新的手术方法。小切口是取右腋下直切口经第3~4肋间进胸行心内直视术,具有损伤小,瘢痕隐蔽,不破坏胸廓完整性,防止术后鸡胸等优点。我院自1996年6月至2001年6月,实施不停跳、小切口心内直视术185例,疗效满意。现将术后并发症观察护理要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电视胸腔镜心内直视手术71例护理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部分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二尖瓣膜病损患者,可采用电视胸腔镜进行心内直视手术的方法。该法与传统的开胸手术相比,具有切口小、出血少、不伤胸骨、损伤小、伤口愈合好、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我院2001年8月至2007年12月应用电视胸腔镜下行心内直视手术71例。现将护理配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邓洁  姚雨凡 《云南医药》2006,27(3):254-255
本院自1998年7月~2006年2月间,住院接受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的儿童患者术后并发持续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VB)者6例,均进行了心脏永久起搏器置入术,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我院2000年1月至2003年4月对26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行右腋下小切口心内直视术,将患者手术前超声心动图诊断与术后结果进行比较,探讨超声心动图的诊断价值。现将26例右腋下小切口心内直视术患者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肺不张是婴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患者可出现呼吸急促、鼻翼煽动、发绀、躁动,甚至呼吸衰竭而至病死,从而降低心脏手术治愈率。我们现对19例婴儿先天性心脏病(下称先心病)术后并发肺不张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折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0-01~2004-12在我院共行婴儿先心病心内直视手术后并发肺不张19例。男11例,女8例。年龄3d至12个月,体重2.3~12kg。手术种类:房室缺心内修复+动脉导管结扎术5例,法乐四联症心内矫治术7例,右室双出口心内矫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提高对5kg以下低体重婴幼儿心内直视术的护理质量。方法笔者所在医院于2010年1月~2011年4月成功开展5kg以下低体重婴幼儿心内直视术10例,对其术前准备及术后的呼吸道与循环功能的护理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本组术后机械通气时间为22~300h,平均(48.2±4.6)h。9例一次撤机成功,成功率为90.0%。结论加强呼吸及循环功能等多方面的护理,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使患儿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1.
有创血压监测为心内直视术后重要的监测手段,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愈来愈广泛.其中,桡动脉穿刺测压对于评价病人心血管功能、指导治疗具有重要作用,而成为心内直视手术血压监测的常规方法.现将25例心内直视术后桡动脉穿刺测压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在高原条件下开展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临床意义。方法:2000年11月至2001年11月,对31例先天性心脏病在常温和浅低温体外循环下施行心脏不停跳下心内直视术。其中男性13例,女性18例,年龄2-38岁,体重9-46kg。9例ASD均施行直接缝合术,VSD中8例直接缝合,14例行补片修补术。结果:术后均未出现低心排、灌注肺、肾功能损害等严重并发症,术后7-12天均痊愈出院。结论:高原地区开展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可以明显减轻或避免心、脑、肺等重要脏器的缺血再灌注损伤,从而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3.
寇党培  边卫  王准  韩建阁 《天津医药》2011,39(6):566-567
目的:探讨心脏直视术后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我院2005年10月~2010年1月行心内直视手术患者1660例患者,ASAⅡ-Ⅳ级,根据术后24h内是否发生ARF,分为2组:ARF组与非ARF组(NARF组),其中ARF组78例,NARF组1582例。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组间比较后,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发生ARF的危险因素。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血β2-微球蛋白高于正常值、术中体外循环时间长和术后长时间低心排出量综合征与术后早期并发ARF有关(p<0.05)。结论:心内直视手术患者术前血β2-微球蛋白高于正常值、术中体外循环时间长和术后长时间低心排出量综合征是术后早期并发ARF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徐敏娟 《安徽医药》2005,9(12):946-946
心律失常是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严重者将影响患儿的预后.本院自1999年1月~2004年12月行小儿心内直视手术180例,术后发生心律失常55例.通过密切监护及治疗,预后良好.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总结了在高海拔地区的12例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后的监护体会。主要包括对患者术后稳妥的转运、各系统的密切监护及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并结合高原地区特有的气压较低、氧含量偏低等特点做出适当的护理及监护调整,是减少病死率、促进手术后康复的关键。为高海拔地区心内直视手术患者术后的成功康复积累了一定的护理经验。  相似文献   

16.
张朝霞  龚燕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9):2990-2991
随着心血管外科手术技术的不断发展,婴幼儿先心病心内直视手术要求更为精细。现将我院2005年1月~2008年12月163例婴幼儿先心病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术中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87例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匡洪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9):1323-1324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方法:对87例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的护理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87例患者手术过程顺利,除1例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外,其余均痊愈出院。结论:心内直视手术围手术期护理十分重要,要注意预防感染,术后严密监测患者体温,对体温异常者要及时采取相应的降温与复温措施。  相似文献   

18.
急性心包填塞是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后的一种严重并发症。2008年2月-2009年2月我院共行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360例,术后发生心包填塞8例占2,2%,现将诊治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后患者的监护与治疗,直接影响手术的成败,因此对术后患者及时正确的监护治疗十分重要。现将1998年8月-2002年6月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后102例监护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解除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后入住ICU患者的心理异常表现,促进术后康复,缩短住ICU时间,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对140例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后入住ICU患者的心理异常表现,通过术前访视,介绍ICU环境及医护人员,做好术前指导,麻醉清醒时及时向患者介绍手术情况,气管插管期间运用非语言方式与患者交流,对于拔除气管插管后特别是需长时间住ICU患者给予正确的指导解释,解除患者异常心理表现。结果 140例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后入住ICU患者,通过心理护理后,心理异常表现都得到减轻或解除,均痊愈出院。结论对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后入住ICU患者,给予有效的术前访视心理护理,良好的术后心理护理,对术后的康复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