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胆囊在胆固醇胆石病因学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胆石成因的最早的研究是集中在胆囊内所发生的现象。1892年Naunyn认为胆石是因胆囊炎症、细胞脱落、产生异常物质而成。这种物质被胆固醇结晶一层一层地包绕,称为“胆固醇化”。胆囊炎和胆石形成是从病灶引起血行感染的结果。十九世纪人们认为胆汁郁滞使胆色素形成球形石,再聚而为结石的核心。在胆囊排空障碍时胆汁在胆囊内叠层化造成不同比重的胶液之间的界面。  相似文献   

2.
随着非手术疗法胆石症的进展,治疗前确定胆石化学类型变得十分重要。口服鹅去氧胆酸(CDCA)/熊去氧胆酸(UDCA)溶石,胆囊/胆道内灌注甲基叔丁基醚溶石都仅适用于胆固醇类结石;而有些溶石剂只适用于胆色素结石。经皮经肝穿刺胆囊/胆道插管溶石是一种侵入性治疗,治疗前必需对胆石性质了解清楚。为提高体外冲击波碎石的疗效,在碎石前后辅以CDCA/CDCA口服溶石,也只对胆固醇类结石起作用。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治疗前未能确切了解胆结石的化学类型。随着医学影象技术的发展,很多学者正在各领域寻求一种准确而又简便的方法,以便在溶石、碎石治疗前能判断患者结石化学类型,选择病例,以提高疗效。兹分别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肝硬变和胆色素结石的关系已为人们所注意,尸检的资料证明,肝硬变合并胆色素结石较非肝硬变者大约增加一倍。但酒精中毒和胆色素结石的直接关系尚未得到证实。一般认为胆色素结石是代谢紊乱所致,作者对此进行了研究。资料来自123例胆囊切除的病例,均为男性,不包括无结石胆囊炎患者,所有病例均做了肝活体检查及胆石分析,肝病理检查结果分为三类,正常、肝硬变及非特异性改变,后者包括脂肪变性、淤胆、汇管区炎症,毛细胆管炎和肝转移癌;胆石分为胆固醇、  相似文献   

4.
胆囊结石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胆囊结石是一种多因素导致的疾病,胆汁中成分的改变是致石基础,胆囊功能紊乱是致石的重要条件,促-抗成核动力学体系改变是致石的关键。按胆囊结石的主要成分可分为胆固醇结石和胆色素结石。胆汁中脂质和蛋白质、胆囊功能、胆汁酸盐肠肝循环、肠内胆固醇吸收能力、脂质转运蛋白以及核受体等在胆固醇结石发病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本综述着重阐述胆固醇结石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金属元素的作用胆石中除了胆固醇、胆色素、糖蛋白等成分之外,还存在着多种金属元素,它们在胆石形成过程中的作用还有待于进一步阐明。【对胆固醇结石形成的影响】1958年 Edward 等用红外光谱法分析胆石,结果有50%胆固醇结石含钙,  相似文献   

6.
黄燕  陈盼盼  冯贤松  陈庆 《腹部外科》2010,23(4):234-235
目的探讨20世纪70年代和21世纪初胆石类型患病率的变化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1970年1月至1979年12月年间200例胆石症手术病人和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年间200例胆石症手术病人胆石类型、患病率的变化。结果 20世纪70年代胆石类型以胆色素结石为主(49.6%),胆道寄生虫病、胆囊与胆道感染、肝硬化、低蛋白低脂饮食是其危险因素(OR1);21世纪胆石类型以胆固醇结石为主(67.0%),血清胆固醇浓度偏高、高糖高脂饮食、体质量指数≥26kg/m2、患糖尿病是其危险因素(OR1)。结论 20世纪70年代至21世纪初,随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生活方式的改变,胆石类型从胆色素结石为主变为胆固醇结石为主,应针对其危险因素,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自制复方溶石剂的体外溶石效果和毒性作用。方法 用甲基叔丁醚(MT—BE)作用对照,在体外对胆固醇、混合性、胆色素性结石进行溶石实验以及在20只兔胆囊内灌注溶石剂后观察血生化和各脏器的病理改变。结果 自制复方溶石剂对胆固醇、混合性、胆色素性结石的溶石比例分别达到97.20%、88.43%、82.69%;毒性比MTBE小。结论 自制复方溶石剂是一种相对低毒、安全、对大多数胆道结石有良好效果的直接溶石剂。  相似文献   

8.
肝胆管结石有两种类型,即原发性和继发 性肝胆管结石。 继发性肝胆管结石是指原发于胆囊内的结 石,经扩大的胆囊管进入总胆管后,上行移行 并滞留于肝内胆管而成。此种结石多属胆固醇 性,西方国家的肝胆管结石多为此类。继发性 肝胆管结石一般无胆管狭窄并存,可经总胆管 切开取出,手术治疗效果好。 原发性肝胆管结石是指在肝内胆管形成的 结石。这种结石多为胆色素性,常见于远东及 东南亚的国家和地区,如中国(包括香港、台 湾)、日本、越南、新加坡、马亚西亚等。胆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胆固醇结石病人胆囊胆汁、胆总管胆汁、血清3种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含量及其对胆固醇-磷脂泡变化的影响。方法:通过Con A亲和层析与Sephadex G-200分子筛凝胶两次过滤,从胆囊胆固醇结石病人及胆囊胆色素结石病人、无结石对照病人、非结石急性胆囊炎病人以及白胆汁病人胆囊胆汁、胆总管胆汁和血清中分离提纯Ig A、Ig G和Ig M;应用单向免疫扩散法检测3种Ig含量;应用电子显微镜观察Ig在模拟胆汁体系对胆固醇-磷脂泡的影响。结果:胆固醇结石组胆囊胆汁含有较高浓度的Ig G和Ig M,胆总管胆汁的3种Ig含量增高。胆色素结石组胆总管胆汁Ig A、Ig M含量与对照组无差异。胆固醇结石组和胆色素结石组除血清Ig A含量低于对照组外,其余Ig含量与对照组无差异。胆固醇结石组胆囊胆汁Ig G和Ig M分别作用于模拟胆汁7 d,明显促使单层泡直径增大,且增加多层泡数量;而Ig A仅轻微增加单层泡直径,不影响多层泡数量。结论:本实验结果显示,胆固醇结石组胆汁中Ig增高,可能通过影响胆固醇-磷脂泡变化,促进胆固醇结石形成。  相似文献   

10.
对二十一世纪胆石病研究方向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20世纪的胆石病研究与其他医学领域一样,成就与挑战并存。今年是21世纪的开端,在新旧世纪的交替之际,回顾昨天,评估今日,以思考明天的发展方向。 胆石病研究的过去 20世纪的胆石病研究经历了若干阶段[1,2]。前半个世纪主要集中于胆石的形态学检查和化学成分的分析,认识到人类的胆石可分为胆固醇结石和胆色素结石两大类。进而认识到胆石的化学成分不仅与胆石产生的部位有关,而且有不同的成石机制。胆囊结石大多以胆固醇为主要成分,部分是黑色素结石。胆固醇类结石呈放射状或放射年轮状排列,镜下可见大量胆固醇结晶。胆管…  相似文献   

11.
胆色素结石成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胆石症目前在世界上仍然是常见病、多发病之一.近年来主要以结石剖面结构和结石化学成分为基础分类分为胆固醇结石和胆色素结石.胆色素结石好发于肝胆管系统,尤以肝内胆管常见(占90%以上).疗效尚不满意,表现为手术后结石残余率、复发率高,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和再手术率较高.因此,研究其病因及发病学规律,对于有效的治疗和预防本病具有重要的意义.胆色素结石有两类:最主要是胆红素钙结石,其次是黑色素结石.因为色素石中绝大部分是胆红素钙结石,本文讨论色素石成因时主要以胆红素钙结石为重点.  相似文献   

12.
胆囊壁间结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胆囊壁间结石与胆囊腔内结石的关系。方法 对2009年2月至2009年8月我院普外科实施内镜保胆取石手术的116例胆囊腔内结石合并胆囊壁间结石患者的结石标本与同期171例单纯胆囊腔内结石标本进行对照研究,分析其临床特点并用FT-1R光谱分析和磨碎镜检的方法分析结石。结果116例胆囊腔内结石与胆囊壁间结石结石类型符合率为97.4%,均以胆色素性结石和混合性结石为主。结石磨碎镜检结果显示,116例胆囊腔内结石与胆囊壁间结石中华支睾吸虫卵检出的符合率为98.3%,且胆色素性结石与混合性结石明显高于胆固醇性结石。116例合并胆囊壁间结石的腔内结石标本与171例单纯腔内结石标本结石类型比较结果显示,前者胆色素性结石的比例高于后者,而华支睾吸虫卵检出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囊壁间结石主要是胆色素性或混合性结石。胆囊壁间结石与胆囊腔内结石具有同源性。  相似文献   

13.
胆石中脂肪酸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吴硕东陈淑珍我们确立了胆石中脂肪酸有效抽取的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成功地测定了胆石中十几种游离和总脂肪酸的组分,为胆石病成因中脂肪酸作用的研究创造了条件。一、材料中国人胆囊胆固醇类结石10例,肝内胆色素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胆囊动力学变化对胆囊结石形成的作用.方法 收集2007年8月至12月武警安徽省总队医院行L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胆囊结石中胆固醇的含量,将39例胆囊结石患者分为胆色素结石组(13例)、胆固醇结石组(13例)和混合性结石组(13例),分别检测胆囊收缩功能,胆囊壁缩胆囊素受体含量及活性,并将胆囊无结石、炎症的正常者设为对照组(13例).结果 (1)胆囊排空率、胆囊壁缩胆囊索受体含量及活性:胆色素结石组>混合性结石组>胆固醇结石组.(2)胆囊壁缩胆囊素受体含量及活性与胆囊排空率呈正相关(r=0.969,0.938,P<0.01);与结石中胆固醇含量呈负相关(r=-0.949,-0.979,-0.987,P<0.01).结论 胆囊结石中胆固醇含量与胆囊动力、缩胆囊素受体关系密切,可能是胆固醇通过影响缩胆囊素而降低了胆囊动力,促进了胆固醇结石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胆囊动力学变化对胆囊结石形成的作用.方法 收集2007年8月至12月武警安徽省总队医院行L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胆囊结石中胆固醇的含量,将39例胆囊结石患者分为胆色素结石组(13例)、胆固醇结石组(13例)和混合性结石组(13例),分别检测胆囊收缩功能,胆囊壁缩胆囊素受体含量及活性,并将胆囊无结石、炎症的正常者设为对照组(13例).结果 (1)胆囊排空率、胆囊壁缩胆囊索受体含量及活性:胆色素结石组>混合性结石组>胆固醇结石组.(2)胆囊壁缩胆囊素受体含量及活性与胆囊排空率呈正相关(r=0.969,0.938,P<0.01);与结石中胆固醇含量呈负相关(r=-0.949,-0.979,-0.987,P<0.01).结论 胆囊结石中胆固醇含量与胆囊动力、缩胆囊素受体关系密切,可能是胆固醇通过影响缩胆囊素而降低了胆囊动力,促进了胆固醇结石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胆囊动力学变化对胆囊结石形成的作用.方法 收集2007年8月至12月武警安徽省总队医院行L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胆囊结石中胆固醇的含量,将39例胆囊结石患者分为胆色素结石组(13例)、胆固醇结石组(13例)和混合性结石组(13例),分别检测胆囊收缩功能,胆囊壁缩胆囊素受体含量及活性,并将胆囊无结石、炎症的正常者设为对照组(13例).结果 (1)胆囊排空率、胆囊壁缩胆囊索受体含量及活性:胆色素结石组>混合性结石组>胆固醇结石组.(2)胆囊壁缩胆囊素受体含量及活性与胆囊排空率呈正相关(r=0.969,0.938,P<0.01);与结石中胆固醇含量呈负相关(r=-0.949,-0.979,-0.987,P<0.01).结论 胆囊结石中胆固醇含量与胆囊动力、缩胆囊素受体关系密切,可能是胆固醇通过影响缩胆囊素而降低了胆囊动力,促进了胆固醇结石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胆囊动力学变化对胆囊结石形成的作用.方法 收集2007年8月至12月武警安徽省总队医院行L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胆囊结石中胆固醇的含量,将39例胆囊结石患者分为胆色素结石组(13例)、胆固醇结石组(13例)和混合性结石组(13例),分别检测胆囊收缩功能,胆囊壁缩胆囊素受体含量及活性,并将胆囊无结石、炎症的正常者设为对照组(13例).结果 (1)胆囊排空率、胆囊壁缩胆囊索受体含量及活性:胆色素结石组>混合性结石组>胆固醇结石组.(2)胆囊壁缩胆囊素受体含量及活性与胆囊排空率呈正相关(r=0.969,0.938,P<0.01);与结石中胆固醇含量呈负相关(r=-0.949,-0.979,-0.987,P<0.01).结论 胆囊结石中胆固醇含量与胆囊动力、缩胆囊素受体关系密切,可能是胆固醇通过影响缩胆囊素而降低了胆囊动力,促进了胆固醇结石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胆囊动力学变化对胆囊结石形成的作用.方法 收集2007年8月至12月武警安徽省总队医院行L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胆囊结石中胆固醇的含量,将39例胆囊结石患者分为胆色素结石组(13例)、胆固醇结石组(13例)和混合性结石组(13例),分别检测胆囊收缩功能,胆囊壁缩胆囊素受体含量及活性,并将胆囊无结石、炎症的正常者设为对照组(13例).结果 (1)胆囊排空率、胆囊壁缩胆囊索受体含量及活性:胆色素结石组>混合性结石组>胆固醇结石组.(2)胆囊壁缩胆囊素受体含量及活性与胆囊排空率呈正相关(r=0.969,0.938,P<0.01);与结石中胆固醇含量呈负相关(r=-0.949,-0.979,-0.987,P<0.01).结论 胆囊结石中胆固醇含量与胆囊动力、缩胆囊素受体关系密切,可能是胆固醇通过影响缩胆囊素而降低了胆囊动力,促进了胆固醇结石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胆囊动力学变化对胆囊结石形成的作用.方法 收集2007年8月至12月武警安徽省总队医院行L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胆囊结石中胆固醇的含量,将39例胆囊结石患者分为胆色素结石组(13例)、胆固醇结石组(13例)和混合性结石组(13例),分别检测胆囊收缩功能,胆囊壁缩胆囊素受体含量及活性,并将胆囊无结石、炎症的正常者设为对照组(13例).结果 (1)胆囊排空率、胆囊壁缩胆囊索受体含量及活性:胆色素结石组>混合性结石组>胆固醇结石组.(2)胆囊壁缩胆囊素受体含量及活性与胆囊排空率呈正相关(r=0.969,0.938,P<0.01);与结石中胆固醇含量呈负相关(r=-0.949,-0.979,-0.987,P<0.01).结论 胆囊结石中胆固醇含量与胆囊动力、缩胆囊素受体关系密切,可能是胆固醇通过影响缩胆囊素而降低了胆囊动力,促进了胆固醇结石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胆囊动力学变化对胆囊结石形成的作用.方法 收集2007年8月至12月武警安徽省总队医院行L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胆囊结石中胆固醇的含量,将39例胆囊结石患者分为胆色素结石组(13例)、胆固醇结石组(13例)和混合性结石组(13例),分别检测胆囊收缩功能,胆囊壁缩胆囊素受体含量及活性,并将胆囊无结石、炎症的正常者设为对照组(13例).结果 (1)胆囊排空率、胆囊壁缩胆囊索受体含量及活性:胆色素结石组>混合性结石组>胆固醇结石组.(2)胆囊壁缩胆囊素受体含量及活性与胆囊排空率呈正相关(r=0.969,0.938,P<0.01);与结石中胆固醇含量呈负相关(r=-0.949,-0.979,-0.987,P<0.01).结论 胆囊结石中胆固醇含量与胆囊动力、缩胆囊素受体关系密切,可能是胆固醇通过影响缩胆囊素而降低了胆囊动力,促进了胆固醇结石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