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调查肿瘤专科医院实习护生职业暴露的防范意识,分析相关危险因素,探讨预防控制措施,提高实习护生职业暴露的防范意识及防护能力。方法通过访谈或发放问卷调查,收集2012年~2013年某肿瘤医院的96名实习护生职业暴露相关资料调查其职业防护认知度,并对其培训后进行职业防护的相关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考核,统计其考核合格率。结果实习护生普遍存在职业防护意识薄弱,对职业暴露自我防护能力低下的现状。96名实习护生对职业危害预防知识的掌握率只占37.5%~39.6%,规范洗手方法的掌握率仅占43.8%,其余知识的掌握率均50%;职业暴露所致的锐器伤占19.7%。经过培训后实习护生的职业防护的知识、技能掌握较好,合格率均在83%以上。结论应根据实习护生职业暴露的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有效的防控措施,减少或避免职业暴露危害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生的实习质量。  相似文献   

2.
通过阐述实习护生针刺伤研究的现状,归纳了实习护生发生针刺伤的原因,包括自身因素、学校教育、医院、管理制度不健全等方面的因素,指出了实习护生针刺伤预防对策,包括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护生的防护意识、纠正不良护理行为、完善职业防护课程、加强学校职业防护教育、医院进行规范化的岗前培训并不断强化教育、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以及健全职业暴露管理制度等,以期为实习护生加强职业防护教育提供指导和护理科研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3.
实习护生血源性职业暴露的风险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实习护生血源性职业暴露的现状及职业防护知识掌握情况,探讨有效的风险管理对策。方法对240名实习护生进行血源性职业暴露的类型和环节及对387名实习护生进行职业防护知识的调查。结果实习护生职业防护知识缺乏,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率高,职业暴露的类型以中空针头和玻璃刀片等锐器为主,血源性暴露的主要环节以拔针时发生的针刺伤及整理用物时发生率最高。结论应加强对实习护生血源性职业暴露的风险管理,对实习护生进行系统的血源性职业暴露知识的培训、加强过程控制、实施标准预防、建立血源性职业暴露事件的报告和处理流程、采取有效的心理干预等风险管理措施,有效降低实习护生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发生率以及将暴露后引起感染性疾病的风险和心理压力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4.
岗前培训中强化护生职业防护意识的重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减少护生在临床实习阶段职业性暴露的发生,通过了解护生对护士职业防护知识掌握的情况,在临床实习岗前培训时对她们进行职业防护的系统性教育,把职业损伤的防护宣传教育作为护生实习前岗前培训的重要内容之一,从改变观念和各种防护措施方面指导着手,使护生了解职业性暴露的危险性,提高护生自身防护能力。  相似文献   

5.
程霞 《当代护士》2014,(9):9-11
综述了实习护生针刺伤现状和目前实习护生针刺伤的自我防护措施,现状包括针刺伤发生率高、针刺伤后未处理或处理不及时、戴手套和回套针帽情况等。自我防护措施包括加强职业防护教育,树立针刺伤防护观念;树立全面的管理观念,增强防护意识;实习前和实习过程中进行技能培训,规范各项技术操作;重视护生职业暴露后的心理干预,尽快建立职业防护法;建立针刺伤登记报告制度,完善伤后支持系统。为今后针对减少实习护生针刺伤而实施的相关护理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实习护生职业防护知识与行为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育珊 《护理研究》2008,22(36):3298-3299
[目的]了解实习护生职业防护知晓率,提高防护知识和技能,降低实习护生的职业伤害.[方法]岗前教育加强了护士职业防护知识,在实习过程中定期对实习护生职业防护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监控.[结果]2007届实习护生职业防护知晓率、职业防护行为正确百分率、针刺伤发生次数,发生损伤后上报率比2006届实习护生有显著性提高.[结论]岗前进行系统的护生职业防护教育对提高实习护生职业防护知识和技能具有重大意义,定期对实习护生职业防护措施落实情况进行干预对减少职业伤害的发生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临床护生对职业暴露——针刺伤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对针刺伤的防护意识,有利于提高护生职业暴露的安全意识,减少她们在工作中的针刺伤职业暴露,以及对护生职业防护提出合理的建议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对2014年11月~2015年2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实习的120名护生进行匿名、自填问卷调查,收集对针刺伤职业暴露态度及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结果回收有效问卷120份,其中男生18人,占15%;女生102人,占85%;本科26人,占21.7%;大专100人,占78.3%。护生对针刺伤职业暴露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较好,特别是针刺伤职业暴露现场紧急处理的流程知晓率高达80%;73.3%的调查对象有意识的学习与针刺伤相关的职业暴露防护知识;43.3%的调查对象知晓降低针刺伤概率最为有效的防范措施。结论护理院校及教学医院对护生的针刺伤职业暴露相关教育和培训有一定的成效,护生对针刺伤的职业防护意识较强,但对针刺伤职业暴露的相关知识掌握不够系统全面,应加强对针刺伤职业暴露相关知识的教育和培训。  相似文献   

8.
实习护生职业防护知识与行为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实习护生职业防护知晓率,提高防护知识和技能.降低实习护生的职业伤害。[方法]岗前教育加强了护士职业防护知识.在实习过程中定期对实习护生职业防护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监控。[结果]2007届实习护生职业防护知晓率、职业防护行为正确百分率,针刺伤发生次数,发生损伤后上报率比2006届实习护生有显著性提高。[结论]岗前进行系统的护生职业防护教育对提高实习护生职业防护知识和技能具有重大意义,定期时实习护生职业防护措施落实情况进行干预对减少职业伤害的发生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护生临床实习中职业防护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方琼  吴蓓雯  蔡明 《上海护理》2005,5(5):17-19
目的通过了解临床实习护生职业暴露和职业防护教育现状,分析不同实习阶段和不同学历护生职业暴露差别,旨在为加强护生职业防护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护士职业暴露及职业防护教育”的回顾性问卷,对226名临床实习护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护生经常暴露在锐器伤、紧张、患者体液、辐射和空气污染中,其中护生暴露锐器伤的有164名护生,发生率72.6%;实习中期是护生发生锐器伤最多时段;中专护生发生锐器伤的均数大于本科护生(P〈0.05);226名护生中52.7%未接受过护士职业防护教育、51.8%护生希望继续得到职业防护教育、47.3%的护生非常渴望得到职业防护相关知识。结论实习护生职业暴露危险大,相关职业教育存在不足,有待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对进入传染病院实习护生进行职业防护情境现场训练的效果.[方法]对2011年进入传染病医院实习的80名护生,采取理论与现场操作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职业防护情境现场训练.[结果]训练后护生职业防护知识掌握程度、技能考核成绩明显优于训练前,护生进入传染病医院实习发生职业暴露明显低于2010年同期实习护生(P<0.05).[结论]对进入传染病院实习护士进行岗前职业防护情境现场训练,提高实习护生职业防护知识与技能,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实习护生对职业防护知识的认知程度和培训需求,为开展系统的临床职业防护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200名实习护生进行调查.[结果]不同学历护生对职业伤害定义、物理性职业伤害、化学性职业伤害知识和常见职业伤害的认知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84.8%的本科护生和70.7%的大专护生表示对医院职业防护相关规定不了解.[结论]实习护生职业防护认知度及需求存在差异,职业防护培训仍需要进一步加强,学校和医院应当通过系统的职业防护教育,增强护生的职业防护意识,提高职业防护能力.  相似文献   

12.
何晓婷  周俊  孙伊茜  苏春香 《全科护理》2016,(26):2769-2772
[目的]了解北京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护生实习前职业防护态度及知识掌握的现状并比较不同学历护生对职业防护的态度及知识掌握情况的差异,为提高实习护生职业防护意识及开展职业防护培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改编问卷对2014年7月即将实习的209名护生进行了职业防护态度及相关知识的现状调查.[结果]本科护生职业防护相关知识得分明显高于高职护生(P<0.05),高职护生与本科护生职业防护态度得分均较高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生职业防护态度与知识掌握情况呈正相关.[结论]护生实习前职业防护知识掌握情况与学历有关,职业防护态度与学历无关,职业防护态度与知识掌握情况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护生职业防护知识与行为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周秀春  肖鹏妹  招婷 《护理研究》2006,20(17):1525-1527
[目的]调查护生职业防护知识与行为现状。[方法]采用护生职业防护知识与行为调查表,对80名护生进行职业防护知识与行为调查。[结果]护生对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危害有一定的认识,但防护措施不力,只有72.50%的护生在临床实习前接种过乙型肝炎疫苗;护生有较好的洗手习惯,能执行规范洗手,但在做可能接触血液、体液的操作时戴手套的频率低;护生在操作中职业暴露意识不强,有47.50%的护生被污染锐器刺伤。[结论]护生对职业危害有一定的认识,掌握了一定的职业防护知识,但防护措施不力,应加强职业防护知识及操作技术培训。  相似文献   

14.
护生职业防护认知及培训需求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实习护生对职业防护知识的认知程度和培训需求,为开展系统的临床职业防护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200名实习护生进行调查。[结果]不同学历护生对职业伤害定义、物理性职业伤害、化学性职业伤害知识和常见职业伤害的认知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84.8%的本科护生和70.7%的大专护生表示对医院职业防护相关规定不了解。[结论]实习护生职业防护认知度及需求存在差异,职业防护培训仍需要进一步加强,学校和医院应当通过系统的职业防护教育,增强护生的职业防护意识,提高职业防护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估实习护生岗前培训中开展职业防护知识与技能的教学效果.方法 采用非同期对照法,选择两组护生各50名,均按照实习大纲进行常规的临床实习,其中实验组在进入临床实习前先进行为期一周的职业防护培训.结果 培训后实验组护生对职业防护的认知和防护行为明显高于对照组,实习期间发生的职业伤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或P<0...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感染科实习护生艾滋病职业防护教育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并总结2004年6月至2010年5月,舟山医院感染科对实习护生开展的艾滋病职业防护教育方法与体会。结果经出科考核,205名护生成绩合格率为100%,且实习期间无一例艾滋病职业暴露发生,达到预期目标。结论加强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知识专项培训教育并落实相关制度,是阻断护生艾滋病职业暴露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手术室护生职业防护培训中的尝试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0年7月~2011年7月在我院手术室实习护生145名,通过运用循证理念加强手术室护生职业防护培训.比较手术室护生培训前后掌握职业防护知识情况.结果 145名手术室护生通过采用循证理念培训,职业防护水平大大提高,与培训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或P<0.01).结论 应用循证理念能有效提高手术室护生职业防护意识以及防护知识、防护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实习护生职业防护知识掌握情况及行为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实习护生职业防护知识掌握情况及行为状况.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护生职业防护知识与行为调查表"对我院100名实习护生进行职业防护知识掌握情况及行为状况调查.结果:本组护生对经血液传播疾病有一定的了解,78%的护生在临床实习前接种过乙肝疫苗,护生在做可能接触血液、体液的操作时戴手套的频率低.护生有较好的洗手习惯和执行规范洗手;护生在操作中被污染锐器刺伤率达40%,锐器伤后,护生能对伤口进行正确处理.结论:护生对职业防护有一定的认识,掌握一定的职业防护知识,还应进一步加强实习护生的职业防护意识,减少职业感染的机会.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肿瘤专科职业防护培训对减少护生化学性职业伤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入科实习的56名大专生作为对照组,2015年入科实习的60名大专生作为实验组.对照组采取全院护生职业防护培训,实验组除全院护生职业防护培训后增加肿瘤专科职业防护培训.记录肿瘤专科职防护培训后护生的在接触化学性职业损害因素的防护行为及化学性职业伤害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护生化学性职业伤害因素的防护行为高于对照组,化学性职业伤害次数少于对照组.结论 肿瘤专科职业防护培训能有效提高护生的化学性职业防护意识,降低护生化学性职业伤害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护生职业防护知识与行为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护生职业防护知识与行为现状。[方法]采用护生职业防护知识与行为调查表,对80名护生进行职业防护知识与行为调查。[结果]护生对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危害有一定的认识,但防护措施不力,只有72.50%的护生在临床实习前接种过乙型肝炎疫苗;护生有较好的洗手习惯,能执行规范洗手,但在做可能接触血液、体液的操作时戴手套的频率低;护生在操作中职业暴露意识不强,有47.50%的护生被污染锐器刺伤。[结论]护生对职业危害有一定的认识,掌握了一定的职业防护知识,但防护措施不力,应加强职业防护知识度操作技术培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