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 毫秒
1.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钙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常规治疗加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组。结果 常规治疗加低分子肝素钙组治疗 2周后心绞痛缓解率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 (P <0 0 5 ) ,胸痛缓解 ,发作次数减少 ,持续时间缩短 ,心电图示压低的ST段、倒置的T波恢复 ,而且治疗前后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无明显改变。结论 在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中 ,常规治疗加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效果更佳 ,而且安全性高 ,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韦世奎 《华夏医学》2004,17(4):551-553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选择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5 8例 ,在常规抗心绞痛治疗同时加用低分子肝素钙 5 0 0 0 AXa IU,皮下注射 ,1次 /1 2 h,1 0 d为 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心电图变化 ,用药前后测定凝血时间 (TT)、凝血酶原时间 (PT)、部分凝血酶时间 (APTT)。结果 :治疗后显效 35例 ,占 6 0 .3% ,有效1 8例 ,占 31 .0 % ,总有效率达 91 .4 % ;各型治疗后心电图 ST段均显著改善 ,ST段总均数由治疗前 (0 .1 1 0± 0 .0 6 1 )mm降为治疗后 (0 .0 75± 0 .0 4 1 ) mm,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酶时间较治疗前延长 (P<0 .0 5 ) ,无明显出血等不良反应。结论 :低分子肝素钙对控制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 ,而且使用安全、方便  相似文献   

3.
许爱莲 《右江医学》2011,39(6):745-747
目的观察单硝酸异山梨酯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疗效。方法将42例UAP患者在基础治疗不变情况下加用单硝酸异山梨酯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观察UAP发作次数、强度、心电图、心肌耗氧量等情况。结果经治疗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心绞痛发作次数、强度、ST段压低总和、硝酸甘油用量、心肌耗氧量均有明显改变(P<0.05或0.01)。结论单硝酸异山梨酯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且副作用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常规疗法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5 6例老年 UAP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 2 8例和观察组 2 8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 ,观察组在常规疗法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 ,疗程均为 1周。观察心绞痛发作次数、1 2导联常规心电图 ST段压低数值总和 (Σ ST)及副作用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 ,Σ ST明显改善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观察组治疗期间无急性心肌梗死 (AMI)及死亡发生 ,对照组发生 AMI 2例 ,严重心律失常 6例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观察组治疗前后血小板、出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凝血时间、血浆纤维蛋白原均无明显改变 (P >0 .0 5 ) ,且无出血并发症。结论 :常规疗法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老年 U AP效果好 ,可避免 AMI发生 ,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5.
低分子肝素钙治疗3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元宝  王慧林 《重庆医学》2006,35(14):1303-1304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对传统抗心绞痛药肠溶阿司匹林等治疗不佳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37例加用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5000u/次,q12h,连用7d。结果37例患者加用该药后,与治疗前相比.心绞痛日均发作次数,每次心绞痛平均持续时间、硝酸甘油含片日均用量;24h动态心电图检出的心肌缺血次数、缺血持续时间、缺血最长时间、室性早搏数、阵发性室速次数与治疗前相比两组均减少。结论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有效、安全、便利。  相似文献   

6.
低分子肝素钙治疗37例不隐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元宝  王慧林 《重庆医学》2006,35(14):1303-1304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对传统抗心绞痛药肠溶阿司匹林等治疗不佳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37例加用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5 000u/次,q12h,连用7d.结果37例患者加用该药后,与治疗前相比,心绞痛日均发作次数,每次心绞痛平均持续时间、硝酸甘油含片日均用量;24h动态心电图检出的心肌缺血次数、缺血持续时间、缺血最长时间、室性早搏数、阵发性室速次数与治疗前相比两组均减少.结论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有效、安全、便利.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钙联合疏血通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UA)的疗效。方法  10 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5 2例 ,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和疏血通 ,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结果 低分子肝素钙联合疏血通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总有效率达 92 .3%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71.2 % (P<0 .0 1)。结论 低分子肝素钙联合疏血通治疗UA安全有效 ,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较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在低分子肝素钙和阿司匹林标准治疗的基础上加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诊断明确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低分子肝素钙、阿司匹林、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等药物,治疗组在以上治疗的基础上即刻加用氯吡格雷300mg,以后每日75mg口服,连用14d。结果治疗组能明显减少心绞痛发作频率(P〈0.05),改善临床症状,对改善ST段压低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而主要副作用在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低分子肝素钙和阿司匹林标准治疗的基础上加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83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对照组41例,常规给予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长效钙拮抗剂、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治疗。治疗组加用低分子肝素钙4100IU,腹部皮下注射每12h1次,共10d,观察心绞痛缺血性心电图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心绞痛改善,心电图ST—T段改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奥扎格雷钠、低分子肝素钙和肠溶阿司匹林联合应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确诊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低分子肝素钙和肠溶阿司匹林及硝酸甘油等抗心绞痛药物进行治疗;治疗组在以上治疗方法基础上加用奥扎格雷钠。观察两组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心电图变化。结果治疗组心绞痛发作频率、疼痛程度明显减轻,疼痛时间缩短,心电图缺血性ST段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且未发现有出血等毒副作用。结论奥扎格雷钠、低分子肝素钙和肠溶阿司匹林联合应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参芎注射液和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治疗中高危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疗效。方法将98例不稳定型患者分为2组,所有患者服用常规药物。治疗组52例加用参芎注射液和低分子肝素钙,对照组46例使用低分子肝素钙,疗程均为2周。结果参芎注射液在缓解症状、心电图改变及硝酸甘油耗量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联合应用参芎注射液和低分子肝素钙可明显改善心绞痛症状,参芎注射液可作为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一种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方法:选择诊断明确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7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心绞痛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观察两组疗效。结果:低分子肝素钙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结论: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壁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5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随机分为低分子肝素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抗心绞痛治疗(阿斯匹林,β-阻滞剂,硝酸酯类,钙拮抗剂,ACEI类等),连用10天。低分子肝素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商品名:尤尼舒)5000腹壁皮下注射,2次/天,连用10天。结果:两组病人用药后,心绞痛日均发作次数及每次发作持续时间均较用药前下降,低分子肝素组下降更为明显,有显著差异,且无出血副作用。结论:低分子肝素对控制不稳定型心绞痛发作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小剂量尿激酶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8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1例),两组常规治疗相同,治疗组加用低分子肝素钙和小剂量尿激酶,疗程7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及心电图的改善程度。结果治疗组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无明显副作用。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小剂量尿激酶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观察治疗前后心绞痛日均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心电图ST段及T波的改变.结果 本组56例,显著疗效40例(71.42%),有效13例(23.21%),无效3例(5.35%),其中1例转介入科治疗.总有效率为94.65%.结论 低分子肝素具有抗凝抗栓的作用和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纠正脂类代谢紊乱状态,是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6.
潘及玮 《求医问药》2014,(20):287-288
目的 :探讨分析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Q波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Q波心肌梗死患者45例作为研究对象,为其使用低分子肝素钙进行治疗,并对比治疗前后,患者发生心绞痛的次数、心绞痛持续时间、心电图ST段情况、病情程度等,同时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治疗后,患者发生心绞痛的次数明显减少(P<0.05),每次发作的持续时间也明显缩短(P<0.05),且病情程度明显降低(P<0.05),心电图ST段也得到恢复(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Q波心肌梗死,能有效减少患者发生心绞痛的次数,缩短其发作时间,促进其心电图ST段恢复,临床疗效显著,该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7.
刘远新 《当代医学》2011,17(8):12-13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52例随机分为三组。A组51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低分子肝素,B组5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服用通心络胶囊。治疗组C组51例用通心络胶囊联合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治疗。观察每组临床疗效、心电图变化与心绞痛发作情况。结果治疗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64.1%和94.9%,低分子肝素组为43.9%和71.3%,通心络胶囊组为42.2%和,7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sT段下降导联数(NST)、ST段下降的数值总和(ZST)及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12月我院接治的16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前者应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后者给予常规基础疗法。分析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5.18%,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为(1.63±0.19)min/次,心绞痛发作次数为(4.08±0.72)次/d,ST段下移深度为(1.16±0.41)mm,T波倒置深度为(1.52±1.03)mm,相比于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3 2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低分子肝素组。肝素组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 (克赛 ) 0 .4ml ,2次 /日 ,14日 ,以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ECG的变化 ,评价该药的疗效 ;对照组口服ASP(阿司匹林 ) 3 0 0mg/d ,并常规给予硝酸脂类药物、β受体拮抗剂、钙离子拮抗剂。结果 :通过低分子肝素治疗 ,显效 10例 (5 5 .6% ) ,有效 6例 (3 3 .3 % ) ,无效 2例 (11.1% ) ,总有效率 88.9% ,P值 <0 .0 5 ,有显著差异。结论 :低分子肝素钙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较为理想的药物 ,疗效确切 ,安全可靠 ,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钙(速避凝)对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常规抗心绞痛治疗1周症状无明显改善的76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加用低分子肝素钙4100IU,每日2次,腹部皮下注射,连用7d。结果 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后不稳定性心绞痛发作次数明显减少,心电图ST段改善(P<0.01),总有效率为86.8%。结论 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效果明显,并且无明显副作用,适合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