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患者男 20岁主诉:双眼视物不清10余年,加重3d于2008年1月就诊.家族中无类似症状患者.既往最佳矫正视力0.6.眼科检查:视力右眼0.1-1.0DS/-2.0DC×80°=0.25,左眼0.1-0.5DS/-1.0DC×100°=0.25,角膜透明,房水清,虹膜纹理清晰,瞳孔圆,直接、间接对光反射正常,晶体透明.眼底检查:双眼视盘边界清晰,颜色正常,血管走行比例正常,黄斑部放射状囊样皱褶样改变(图1).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21岁.因双眼视力渐进性下降15年余,明显夜盲6年来我院眼科就诊.患者以往视力不佳,自认为近视,一直配戴眼镜,但不能完全矫正.无其他全身疾病.父母非近亲结婚,家族中无类似疾病史.眼科检查:右眼视力0.25,矫正视力0.8;左眼视力0.2,矫正视力0.3.右眼眼压16 mm Hg(1 mm Hg=0.133 kPa),左眼眼压13 mm Hg.双眼外眼及眼前节未见异常.右眼晶状体透明;左眼晶状体后囊下斑片状混浊,玻璃体轻度混浊.双眼视盘颜色蜡黄,边界清晰;血管细窄,以动脉明显;黄斑区呈浅红色,中心凹反光不清;视网膜平伏,外观灰暗呈椒盐样,赤道前视网膜可见骨细胞样色素沉着.左眼颞下象限赤道前视网膜颜色灰白,视网膜下及视网膜内可见脂质样渗出、表面毛细血管扩张纡曲、新生血管在颞下方形成血管增生性轻度隆起(图1).  相似文献   

3.
<正>患者女性,50岁。因右眼视力下降伴上方黑影遮挡2月余于2020年12月10日以“右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双眼高度近视”入院。眼科检查:右眼视力0.02(-16.50 DS-1.00 DC×90°→0.4),左眼0.05 (-11.50 DS-2.00 DC×95°→0.6)。右眼眼压19 mm Hg(1 mm Hg=0.133 k Pa),左眼20 mm Hg。双眼角膜透明,前房中央深度正常,晶状体密度稍高。眼底检查:右眼视盘边界清楚,高度近视眼底改变,玻璃体絮状混浊,2:00~8:00位视网膜青灰色隆起,黄斑累及,视网膜皱褶,鼻上周边2视盘直径(papillary diameter,PD)大小马蹄形裂孔,鼻下4PD大小马蹄形裂孔,裂孔卷边,前缘玻璃体牵拉(图1);左眼眼底高度近视改变,视盘颞侧近视弧形斑,余未见明显异常。眼B型超声:右眼眼轴28.1mm;左眼26.5 mm;双眼玻璃体混浊;双眼黄斑区球壁粗糙;右眼玻璃体后脱离形成,多处牵拉视网膜,鼻上鼻下可见视网膜裂孔,下方视网膜脱离(图2,3)。诊断:右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双眼高度近视。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性,34岁.双眼视物模糊7 ~8年,明显夜盲14年,因"左眼视力明显下降20 d"来诊.患者以往视力一般,无配镜史,全身情况良好,子女正常;其父母非近亲结婚,妹妹28岁,自幼出现夜盲,眼底检查同其姐姐的眼底改变;家族其他成员中无类似疾病史.眼部检查:裸眼视力右0. 4 ,左0. 25,均不能矫正.双眼非接触眼压12 mmHg,双眼前节(-),玻璃体轻度混浊.其他辅助检查:(1)双眼视野向心性缩小.(2)视网膜电图检查:P波弥漫性下降.(3)FERG:暗适应0. 01(杆反应):双眼b波振幅降低.暗适应3. 0(锥杆混合反应):双眼a波、b波振幅降低.暗适应3. 0震荡电位:双眼振幅降低.明适应3. 0(锥反应):右眼a波振幅正常,b波振幅降低;左眼a波、b波振幅降低.明适应3. 0闪烁(30Hz锥反应):a波潜伏期延迟;双眼振幅降低;左眼振幅明显降低.(4 )双眼EOG:双眼暗室时间正常;光峰时间延长,双眼Arden比值小于正常值;左眼Arden比值明显小于正常值.诊断:双眼视网膜色互变性(Coats型).  相似文献   

5.
女性,18岁因双眼视力不佳10年余就诊全身检查无特殊眼科检查:矫正视力:右眼+6.5 DS-1.5 DC×5°=0.4;左眼+6.5 DS-2.0 DC×5°=0.6,眼压右眼17 mmHg,左眼18 mmHg。双眼眼前节、玻璃体无特殊。眼底像(图A右眼、图B为左眼):双眼视乳头边界模糊隆起,无充血,血管走行、形态未见明显异常,未见出血及渗出。视盘立体照像见本期封面图片。  相似文献   

6.
石一宁  李静  石蕊  孙烨  杨乐  李婵  胡笳  张纯涛 《眼科研究》2012,30(3):238-238
患者,女,54岁,发现双眼角膜肿物10余年至陕西省人民医院眼科入院治疗,全身检查无特殊.眼科检查:右眼裸眼视力0.25,矫正视力1.0;左眼裸眼视力0.4,矫正视力0.8.双眼眼压:右眼15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12 mmHg.双眼结膜无充血,角膜上皮完整,右眼角膜鼻上方角膜边缘变薄、膨隆,局部隆起约3.0 mmx 1.0 mm×0 5 mm(图1A);左眼角膜边缘约11:30 ~ 13:30处可见局限性角膜扩张、隆起、色素膨出,界清、色黑、类圆性(图1B).  相似文献   

7.
资料患者男性,10岁,因双眼被激光手电照射后视力下降1 d来诊。该患儿在家中使用镜子反射观察激光手电被刺伤(图1),即感双眼视力下降,伴眼前黑影遮挡。眼科检查:右眼裸眼视力0.1,-1.25 DS矫正无提高;左眼裸眼视力0.25,最佳矫正视力(best-corrected visual acuity, BCVA)-0.75 DS/-0.50 DC×180°→0.4。双眼角膜透明,前房安静,瞳孔直径约2.5 mm,对光反射灵敏,晶状体透明。眼底示双侧视盘色淡红,边界清晰,右眼黄斑区见一椭圆形边界清楚的黄白色病灶(图2A),左眼黄斑区见小片状黄白色病灶(图2B)。  相似文献   

8.
崔玮  姜岚 《实用防盲技术》2012,7(1):31-32,F0003
病例患者男,59岁,以双眼视力下降15天主诉就诊.既往高度近视.眼科检查:双眼视力0.05,验光:右-17.75DS/-3.0DC×5°,左-19.75DS/-0.75DC×5°,矫正视力0.15;眼压:右19 mmHg,左20mmHg;角膜清亮,前房未见异常,虹膜纹理清晰,瞳孔圆,直接、间接对光反射灵敏,晶体皮质轻度混浊,眼底检查:视盘色正常,豹纹状视网膜,色灰暗,散在脉络膜萎缩灶,血管大致正常,部分血管旁白鞘,黄斑区色暗,中心凹反光消失.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1、右眼视网膜劈裂,后巩膜葡萄肿,脉络膜萎缩灶.右眼中心凹处神经皮层浅脱离.2、左眼固视差,见黄斑前膜、板层裂孔.诊断:1、左眼黄斑裂孔,2、双眼近视性视网膜病变,3、双眼并发白内障.  相似文献   

9.
薛君  管润农  管学刚 《眼科研究》2005,23(5):487-487
患者男,18岁,因自幼双眼视物不清、加重8年且有夜盲于2005年4月2日来我院就诊。既往无其他病史,父母非近亲结婚,母亲孕期无感染病史,家族中无类似患者。全身检查:一般状况好,发育正常,无指趾畸形。视力:右眼0.12,左眼0.08。图1右眼眼底图图2左眼眼底图散瞳验光后矫正视力:右眼-3.00DS→0.15;左眼-1.75DS/-1.00DC×150°→0.1。图形VEP:双眼潜伏期延长,振幅右眼8.17μV,左眼8.69μV。双眼球运动自如。双眼前节正常,玻璃体透明,双眼底视乳头边界清,左眼颞侧稍淡,黄斑区右眼约5PD、左眼约6PD的视网膜缺损,边缘不整齐,有色素围绕,缺损区内…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16岁,因左眼前光斑伴闪光感4d于2015年9月12日至潍坊眼科医院就诊.患者诉左眼眼前中央出现光斑,否认视物变形及眼球转动痛.患者既往双眼近视,配戴框架眼镜矫正,否认近期上呼吸道感染病史,否认外伤史、家族史.全身检查无明显异常.眼科检查:右眼裸眼视力0.6,矫正视力1.0,左眼裸眼视力0.16,矫正视力0.4,双眼色觉检查正常,双眼眼压16 mmHg(1 mmHg=0.133 kPa).双眼前节未见明显异常,玻璃体未见炎性细胞,直接检眼镜下右眼眼底未见明显异常,左眼黄斑中心凹反光未见.彩色眼底照相示左眼黄斑区色泽轻微改变,光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结果示左眼椭圆体区信号不连续(图1).  相似文献   

11.
先天性视网膜皱襞合并黄斑异位一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先天性视网膜皱襞(congenital retinal fold)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视网膜发育异常,现报告如下。患者女,14岁。以左眼内斜10年,双眼视力下降1年主诉入院。全身检查:发育略迟缓,智力正常。眼科检查:视力右眼0 .6 , 0 .5 0 DC×90°→1.0 ,左眼0 .6 , 1.0 DC×70°→0 .8。眼位:右眼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20岁.因双眼视力下降6d于2008年9月28日来我院眼科就诊.既往有虹膜炎病史,无眼外伤及其他特殊病史,家族中无遗传眼病史.全身检查未见异常.血清离子检查正常.眼部检查:右眼视力0.4,矫正视力0.6;左眼视力0.6,矫正视力0.8.双眼屈光间质清楚.散瞳后眼底检查发现,双眼视盘边界不清,颜色红,表面毛细血管扩张,后极部视网膜皱褶.右眼视盘颞上静脉小分支旁及黄斑区中心凹鼻下方各见1个约1/4视盘直径(DD)大小边界不清的橘黄色病灶(图1A);左眼视盘颞上动脉分支旁及颞上静脉旁可见相邻的2个边界不清的约1/8 DD大小的橘黄色病灶(图1B).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显示,双眼视盘毛细血管扩张,边界不清,荧光渗漏,视网膜及黄斑区均未见异常荧光(图2).头部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显示,松果体囊性变.诊断:双眼视盘水肿.人院后给予20%甘露醇静脉滴注,对症应用糖皮质激素等治疗.神经外科会诊,根据影像资料和身体检查结果,认为头部MRI检查显示的松果体囊性变不会导致双眼视盘水肿.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性,51岁,主因"双眼视力突然减退十余天"于2011年1月25日入住我院。患者否认传染病、性病及遗传病史。入院检查:全身检查未见异常。眼科检查:右眼裸眼视力指数/眼前,验光:+1.00DS~-1.25DC×47°→矫正视力不提高,左眼裸眼视力指数/眼前,验光:+1.25DS→矫正  相似文献   

14.
《中华眼科杂志》2022,(7):541-541
患者女性, 24岁。因双眼视物模糊和变形6 d, 于沧州市中心医院眼科就诊。眼部检查:裸眼视力右眼为0.1, 左眼为0.02;矫正视力右眼为0.6(-4.50 D), 左眼为0.3(-3.25 D);双眼前节未见异常。超广角彩色眼底图像示双眼底后极部视网膜呈薄纱样改变, 周边视网膜可见界限相对清楚的环形;炫彩眼底图像示双眼黄斑区劈裂呈放射状类圆形;相干光层析成像术检查情况见精粹图片1;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术检查示黄斑中心凹呈窗样荧光无渗漏。临床诊断:双眼视网膜劈裂伴黄斑板层裂孔。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性,64岁,研究员。因右眼视物逐渐不清1年余,于2006年11月2013来我院白内障专科就诊。眼部检查:右眼裸眼视力为0.06。矫正视力为0.3(-3.50 DS/-2.25 DC×90°);左眼裸眼视力为0.2,矫正视力为0.8(+2.00 DS/-1.75 DC×120°)。眼压右眼13.2mmHg,左眼16.6mmHg。双眼角膜透明,房水清亮,前房中深,右眼晶状体混浊,左眼可见人工晶状体位于囊袋内,  相似文献   

16.
患儿女, 4岁。因体检发现右眼视力不佳2个月, 于2022年1月25日到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眼科门诊就诊。既往无眼外伤史及眼部手术史, 无传染病及寄生虫接触史, 无食物药物过敏史, 无全身其他疾病史。眼科检查:右眼裸眼视力数指/50 cm (颞侧), +8.50 DS/+1.25 DC×70°→0.02-;左眼裸眼视力0.06, +7.50 DS/+0.75 DC×120°→0.2。双眼眼压15 mm Hg (1 mm Hg=0.133 kPa )。双眼眼前节无明显异常, 未见眼内炎症迹象。散瞳后裂隙灯显微镜检查, 右眼晶状体后部可见一椭圆形半透明物悬浮于玻璃体腔内(图1A ), 未与晶状体后囊粘连, 几乎不随体位及眼球运动而移动, 裂隙光可见其表面棕色色素及囊性结构(图1B )。眼前节光相干断层扫描检查, 右眼可见强反射囊壁和弱反射囊腔, 腔内可见不均匀点状信号, 测得囊肿大小为1.14 mm×0.96 mm(图1C)。扫描激光眼底成像显示右眼玻璃体腔内半透明囊性漂浮物(图1D), 视网膜未见明显异常;左眼眼后节未见明显异常。超声生物显微镜(UBM)、B型超声检查均未见异常。窥视镜检查...  相似文献   

17.
病例特点 患者,女,39岁,因双眼视力突然下降1 d,于2009年7月29日来我院眼科就诊.全身体格检查及化验未见异常.眼部检查:右眼视力0.25,左眼0.15,予镜片矫正均不能提高;双眼轻度睫状充血,角膜无水肿,可见尘状角膜后沉着物,前房可见多数浮游细胞,双侧瞳孔大小正常,对光反射存在;散瞳后眼底检查示玻璃体尘状混浊,双眼视盘轻度充血,边界清,C/D 0.3,视网膜轻度水肿,视网膜血管旁可见白色渗出物,极似冬季挂满冰霜的树枝,黄斑水肿,未见出血及渗出(图1A);右跟眼压16 mmHg,左眼18 mmHg.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示视盘毛细血管扩张,明显渗漏,后期呈强荧光;双眼动静脉充盈时间正常,无血管闭塞,血管管径不均,荧光素渗漏明显,后期血管壁明显着染,小血管亦可见霜枝样扩张,伴荧光素渗漏,并见视盘高荧光(图1B).临床诊断为双眼霜样树枝状视网膜血管炎.  相似文献   

18.
例1患者女性,13岁.因左眼视物不清、变形2月于2010年12月至我院眼科就诊,查:右眼视力5 0,左眼4 8(矫正不应),双眼眼底黄斑处各见一边界清晰的类圆形囊样病灶,约2PD大小,色红黄相间,黄斑中心反光未见.右眼病灶部下 1/3呈卵黄色“液样”平面(图1),左眼病灶上部见橘红色视网膜萎缩灶,周围不均匀黄色,下方见1/2PD大小淡黄色团状渗出样改变(图2).视网膜电流图检查:双眼a、b波振幅及潜时无异常;服电图检查:双眼LP/DT值降低.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性,7岁.因"飘眼"3年"而入院.专科检查:视力:右眼0. 6,矫正-2. 50 DC × 5°→1. 0,左眼0. 8,矫正 +0. 25 DS/ -1. 50 DC × 5°→1. 0,眼压:右眼15 mmHg(1 mm-Hg=0. 133 kPa),左眼16 mmHg,双眼结膜无充血,角膜透明,KP(-),...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21岁,因左眼视力下降伴视物变形2周就诊.既往身体健康,全身检查无异常.右眼最佳矫正视力(BCVA)1.0(-4.5 DS),左眼BCVA 0.2(-5.0 DS).双眼眼压正常.裂隙灯显微镜检查显示,双眼角膜透明,晶状体透明.眼底检查显示,右眼眼底未见异常;左眼后极部视网膜隐约可见膜状物,黄斑区轻度水肿.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显示,左眼脱离的玻璃体后界膜呈中强反射,与黄斑中心凹粘连,呈"V"字形,黄斑区视网膜明显隆起,神经上皮层有小囊腔形成,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为487 μm(图1).诊断:左眼玻璃体黄斑牵引综合征(VTS).因患者不愿接受玻璃体手术,瞩其门诊定期观察.2个月后复诊,患者主诉左眼视物变形情况好转,视力提高.右眼BCVA 1.0,左眼BCVA 0.6.眼底检查显示,左眼玻璃体腔可见一膜样漂浮物,黄斑水肿消失.频域OCT检查显示,黄斑中心凹形态完全恢复,未见玻璃体后界膜光带,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为242 μm(图2).考虑左眼牵拉黄斑中心凹的玻璃体已自发性脱离,玻璃体牵引已解除.瞩其定期复查.随访期间患者未予任何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