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先天性多指并指多掌骨畸形一家系3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证者 女,24岁,因双手先天畸形入院。查体:左手共7指,右手共8指。双手拇指部分共3指,呈完全性并指,中、环、小指完全性并指。右小指尺侧中节处可见一赘生小指。双手除右小指尺侧多指无指甲外其余手指末端均有指甲。掌纹呈通贯手。左手可触及5个掌骨,右手可触及6个掌骨,掌指关节、指间关节均存在(右小指尺侧多指无关节)。X线摄片检查:双手不完全对称性畸形。双手拇指部分均为3条,其中1条发育较大,双侧拇指指骨均有3节,左手拇指有2条完整掌骨,右手拇指有1条完整掌骨。其余4指均有3节指骨,与各自掌骨相连。各关节间隙存在。右手小指中节远端…  相似文献   

2.
复杂性双侧多指并指畸形一家系1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先证者(Ⅴ3),男,13岁,因双手先天畸形入院,查体:神志清楚,智力正常,头面部,胸腹部及脊柱无异常。双手各为6批,拇指多1指。拇指,赘生指及食指并指。中,环,小指完全并指,且末端弯曲。X线示:双手均有6根掌指骨。拇指与食指间多一赘生指,拇指指骨有3个指节,拇指与赘生指末端骨性融合,畸形,环,小指末端为骨性并指,右手的并指无骨性融合,双足趾未见异常,见图1,2。  相似文献   

3.
拇指背尺侧逆行岛状皮瓣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的:报道拇指背尺侧逆行岛状皮瓣的解剖学基础和手术方法。方法:21例新鲜尸体手标本分别血管灌注染料解剖及动脉铸型标本对照观察7个拇指背尺侧皮肤组织学切片检查。结果:(1)拇指背尺侧动脉在甲襞近侧与甲襞动脉弓相吻合,又在拇指近节指骨颈水平通过穿支与拇指掌侧动脉吻合,并与拇指背尺侧皮神经呈节段伴行;拇指背尺侧动脉又通过“微小血管吻合”连接第1掌骨背处尺侧皮神经旁血管。(2)拇指背尺侧动脉无紧密伴行的静脉。结论:Bertelli的“拇指背尺侧(带)皮神经岛状皮瓣”和Brunelli的“拇指背尺侧皮瓣”均以拇指背尺侧动脉逆向供血,静脉回流速以拇指背浅静脉及指深静脉逆向返流,但前者是后者的拓展。  相似文献   

4.
作者在为1例左侧全手皮肤脱套伤(近端于尺骨茎突平面,远端至拇指指间关节平面、示、中、环指中节中部平面、小指远侧指间关节平面)行再植手术时,见其拇主要动脉由鼻咽窝处发出,在第1骨间背侧肌浅面走行,经虎口转至拇指尺侧,直接延续为拇指尺侧固有动脉,与拇指尺侧指固有神经伴行。手部动脉变异较多,查阅相关文献,未见此类报道,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多指并指一家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证者 男 ,2 9岁 ,身高 16 5 cm,体重 6 4 kg。神志清楚 ,智力正常。头面部检查无异常 ,心肺检查无异常 ,肝脾正常。左手为拇指多指 ,小指中节多指 ,中、环、小指并指。右手拇指多关节 ,小指中节多指 ,中、环、小指并指 (图 1、2 )。双足趾未现异常。家系调查 :先证者的祖母、父亲和儿子与先证者相似 ,其他家庭成员未见异常。图 1 患者双手外观图 2 患者双手 X光片作者单位 :51 80 2 0广东省深圳市人民医院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讨论 先天性肢体异常是人群中较为常见的遗传缺陷。家族性并指多指 (synpolydactyly,SPD)是常染色体显性遗…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500侧成年中国人的手背标本上观察了肌腱的抵止及其变异。拇长展肌多数(89.2%)具有副腱,副腱数目为1—4个不等,其中有一个副腱的占 65%。有2.6%的标本缺少拇短伸肌。多数拇短伸肌止于拇指近侧指骨底,此外,发现29%的拇短伸肌除止于近侧指骨底外,还同时止于远侧指骨底。拇长伸肌多数(70.8%)止于拇指近侧和远侧指骨底,象教科书描述的,该肌止于远侧指骨底的仅占少数(29.2%)。桡侧腕长伸肌的副腱出现率为22.4%,桡侧腕短伸肌的副腱出现率为11.4%。绝大多数长肌的止点(99%)是第二掌骨底,短肌的止点(85%)是第二和第三掌骨底。指总伸肌的肌腱数目为3—10个不等,其中以有四腱或五腱的较常见(共占68%)。接纳指总伸肌腱的数目以环指较多,其次为中指,有53.4%的小指没有获得指伸肌的肌腱。小指固有伸肌具有两个肌腱或三个肌腱的共占84.2%。小指固有伸肌腱多数(84%)止于第五指指背腱膜,少数(15%)同时止于第四和第五指指背腱膜。本文报告了在手背出现的异常肌,其中小指深伸肌在本文所收集的文献中尚无报告。  相似文献   

7.
小指伸指肌腱的临床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小指伸指肌腱的形态解剖学和功能解剖学特点,为小指固有伸肌腱移位后小指伸指障碍的防治方法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观察206只手的小指固有伸肌腱、小指指总伸肌腱和第四掌骨背侧指总伸肌腱尺侧束的解剖学特征,测量伸向小指的指总伸肌腱的倾斜角,并分类记录拍照:结果:①按形态学将伸向小指的指总伸肌腱分为四大类型:独立型8.3%(17/206)、分叉型及其“r”亚型51.0%(1051206)与“y”亚型29.60k(611206)、分离障碍型4.4%(91206)和缺如型6.8%(141206):②按生物力学特点也分为四大类型:力线标准型46.1%(951206)、力线偏离度小型40.8%(841206)、力线偏离度大型6。30k(13/206)和缺如型6.8%(14/206)。③除缺如型外,第四掌骨背侧指总伸肌腱尺侧束的尺侧头均以腱束止于小指伸肌腱[93.2%(1921206)]。结论:①第四掌骨背侧指总伸肌腱尺侧束的桡侧头是腱结合,其尺侧头是伸向小指的指总伸肌腱的延续,与EDCs是同一解剖结构,其出现率为88.8%。②分叉型、分离障碍型和缺如型是小指指总伸肌腱解剖变异的不同形式?③腱结合切断术、腱短缩术和腱重建术是防治小指固有伸肌腱移位术后小指伸指障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1 临床资料患者,男,6 8岁。自出生即发现左食指及第2掌骨肿物,且随年龄生长逐渐增大,2 0岁后肿物停止生长,无任何不适,不影响活动。2a前第2掌骨肿物被烫破后逐渐溃烂,形成空洞,分泌物为脓性恶臭液体,并出现疼痛。专科检查:左食指近节尺侧及第2掌骨中段桡侧分别有一红枣大小的圆形肿物,无活动,表面光滑、质硬,后者外侧皮质破溃见一2 .5cm×2 .5cm×3cm的空洞。各关节活动明显障碍。实验室检查无异常。X线检查:左手食指近节指骨体部尺侧及第2掌骨体部尺桡侧分别有一2cm×3cm和6cm×6cm大小骨性赘生物,边界清楚,基底部较宽,其骨质与母骨沟通,…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性,25岁,出生时即存在右手中指、环指从近节指骨基底部以远处缺如,掌指关节残留,局部软组织呈圆锥样肉赞,无功能;示指从近指间关节以远缺如.小指近、远指间关节融合不能屈忡活动,右拇指正常患手仅能靠拇指与强直的小指夹持粗大物体.患手  相似文献   

10.
<正> 作者观察了118例手标本,取7例行小指或第5掌骨离断,带血管蒂模拟转位。其结果是:①尺动脉末段和掌浅弓:外径和分支起点至豌豆骨距离诸数据可供显微外科使用。②小指尺掌侧动脉。起源各异,其外径和长度亦可供使用。③小指离断带血管蒂向桡侧转位可达拇指处。提示,尺动脉末段和掌浅弓尺侧分支可供转位或移植用。作者据  相似文献   

11.
先天性双手第一掌骨缺如,较为罕见。现将我院骨科1989年8月25日发现的一例报告如下:患儿,女性,3个月,头胎顺产足月分娩,一般情况良好,发育正常。自出生后因双手拇指不能活动而就诊。检查:双手第一掌骨均缺如,拇指在腕掌关节位置呈肉垂状,与手部软组织相结,拇指第一二节指骨存在,发育差,双侧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三角纤维软骨修复提供新的手术方法。方法.在40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尸体标本上,解剖观测尺动脉腕背支的走行、分支及分布。结果:尺动脉腕背支在豌豆骨近侧3.9cm处起于尺动脉,分为升支和降支。其中降支为腕背支的延续,大多数(70%)沿第5掌骨尺侧缘径直下行达第5掌骨头、体交界处与小指动脉尺侧支相吻合;少数(30%)降支至豌豆骨附近变为纤细,由小指动脉尺侧支上行与之吻合。降支或小指动脉尺侧支循第5掌骨头尺侧走行时发1~3支、外径0.3~0.7mm骨膜支,分布于第5掌骨背内面骨膜。结论:可以尺动脉腕背支降支为蒂设计第5掌骨骨膜瓣转位修复三角纤维软骨的新术式。  相似文献   

13.
指骨的X线测量及其性别判别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对指骨各指节的长度及宽度进行X线测量,为法医学及人类学提供判别率较高的性别判别式。方法:随机选择健康汉族大学生186人(男90人,女96人),进行双手后前位X线拍片,分别测量各掌骨长与中点宽,将所得数据应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男性指骨左右示指近节宽、中指近节宽及环指近节宽侧别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女性侧别差异无显著性意义;除小指近节指骨宽外,性别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应用Fisher法提出8个性别逐步判别式,判别率在86.0%-91.9%之间。结论:以上判别式对法医学及人类学的性别鉴定简单实用,具有较高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先证者(Ⅲ4)男,3岁。因出生后发现双手畸形于1998年10月入院。查体:发育、智力正常,掌指纹无异常,足趾无畸形。脊柱、胸廓无畸形。双手各有8指,小指各多1指,右手拇指和食指各多1指,左手拇指多2指。各指近节均有软组织相连,双手3、4、5指为完全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在1个猕猴种群中用掌骨和指骨的长度鉴定性别。方法采用直接测量法对11例雄性和25例雌性猕猴的掌骨和指骨长度进行测量。数据处理分析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结果手骨的性别正确判别率从近侧掌骨到远侧指骨逐渐增加。5根掌骨和5根远节指骨长度的性别判别率分别是88.9%和100.0%,第1根手骨(包括1节掌骨和2节指骨)和第5根手骨(包括1节掌骨和3节指骨)总长度的性别判别率分别是90.3%和100.0%。因子分析结果显示,19根手骨形态分组是以排(掌骨、近节指骨、中节指骨和远节指骨)为单位,而不是以列(5根指骨)为单位。结论猕猴掌骨和指骨长度变量可以有效地识别性别,对非人灵长类的生物系统演化关系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尺神经深支的形态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为临床尺管综合征和尺神经深支损伤的诊治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30只成人手标本上解剖观测了尺神经深支的走行、毗邻关系、终末分支和分布。结果:依据尺神经深支的走行可分为:豆钩管段、小鱼际肌段、掌中段和终末段。小鱼际肌段行于小指对掌肌与第5掌骨之间的占56.7%;在小指对掌肌间隙的走行占30%;在小指短屈肌与小指对掌肌之间占13.3%。终末段分支为4支型的占86.7%,3支型占13.3%。结论:尺神经深支的豆钩管段与豌豆骨、钩状骨钩关系密切;小鱼际肌段与第5掌骨基底紧邻。豌豆骨、钩骨钩和第5掌骨基底部骨折,极易损伤此神经。  相似文献   

17.
正常掌骨和近节指骨及其髓腔的X线测量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为临床诊断、手外科的应用以及掌指关节假体的设计提供解剖学资料和参考依据。方法 :随机选择健康汉族大学生 186人 (男 90人 ,女 96人 ) ,进行双手后前位X线摄片 ,分别测量各掌骨、近节指骨的长度及髓腔长度、最窄处宽度及最窄处与相应掌骨或指骨轴长中点的距离 ,将所得数据应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第Ⅱ~Ⅴ掌骨髓腔最狭窄段在骨干中点近侧约 3mm~ 8mm处。掌骨髓腔长度大约为掌骨长的 3/5 ,近节指骨髓腔长度大约为近节指骨长的 4 /5。掌骨髓腔长与掌骨长比值性别间有显著性差异 ;近节指骨髓腔长与近节指骨长比值中 ,除拇指外性别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本研究对手矫形外科选择最适合的掌指关节假体和选择骨折内固定物均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判定和证实小指指总伸肌腱(EDCs)的存在及出现率,预期重新评价对EDCs及腱结合的命名。方法:选用58侧成人防腐手与16侧新鲜手(左右各半),解剖观察第四掌骨背侧指总伸肌腱尺侧束的类型,测量了其伸向小指的腱性结构的倾斜度、长度和宽度;随机解剖了其中8侧前臂,观察EDCs的解剖学特点。结果:①按形态学特点将第四掌骨背侧指总伸肌腱尺侧束分为四大类型,即独立型12.2%(9/74)、分叉型包括“r”亚型48.6%(36/74)与”Y”亚型27.0%(20/74)、分离障碍型5.4%(4/74)和缺如型6.8%(5/74)。②按生物力学特点又将其分为四大类型,即:标准力线型44.6%(33/74)、小力线偏离型37.8%(28/74)、大力线偏离型10.8%(8/74)和缺如型6.8%(5/74)。③除缺如型外,第四掌骨背侧指总伸肌腱尺侧束的尺侧头均以腱束止于小指伸肌腱[93.2%(69/74)]。④小指的指总伸肌腱具有独立的肌腹和单独的神经支配[100%(8/8)]。结论:①第四掌骨背侧指总伸肌腱尺侧束的桡侧头是腱结合,其尺侧头是伸向小指的指总伸肌腱的延续;②EDCs与第四掌骨背侧指总伸肌腱尺侧束是同一解剖结构,其出现率为93.2%(69/74);③分叉型、分离障碍型和缺如型是小指指总伸肌腱解剖变异的不同形式。  相似文献   

19.
先天性巨肢、指、趾畸形国内文献报告甚少,我院三例均无家族巨指及近亲结婚史,具体情况简介如下:例一:男,三岁,出生时左手拇食二指及左上肢比对侧肥大,以后随着年龄增长,左拇、食二指生长迅速,检查:拇指长7cm,指围11.5cm食指长9cm,指围11cm,肘关节周径23cm。X 线显示:左拇食二指指骨巨大,掌骨排列不齐。左尺、桡、肱骨比对侧稍增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治疗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的新方法。方法采用闭合复位、拇指近节指骨穿钊。持续牵引治疗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32例。结果21例患者得到随访,全部患者骨折均愈合,TAM评分18~20分18例,15~17分3例,患指功能恢复满意。结论闭合复位持续牵引治疗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效果好、操作简便、价格低廉,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