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正常高值血压人群的心血管病发病危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在多省市35~64岁人群中正常高值血压的分布情况,分析正常高值血压[SBP130~139mmHg及(或)DBP85~89mmHg]与心血管病(CVD)发病危险的关系。方法在中国多省市前瞻性队列研究数据基础上,对1992年建立的11省市35~64岁队列人群共30378人的基线血压水平和1992-2003年期间发生的CVD[包括冠心病(CHD)和脑卒中]事件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1)我国35~64岁人群中正常高值血压者占32.1%,与高血压的比例为1.2:1.0。2)多因素分析显示:以正常血压为对照,正常高值血压增加脑卒中发病危险56%(RR=1.559;95%CI1.163,2.089);增加CHD发病危险44%(RR=1.441;95%CI0.996,2.086);增加总的CVD发病危险52%(RR=1.522,95%CI1.206,1.919)。正常高值血压对出血性卒中的作用(RR=2.082,95%CI1.116,3.885)大于对缺血性卒中的作用(RR=1.474;95%CI1.050,2.069)。3)在总的CVD事件中,14.4%归因于正常高值血压;其中12.4%的CHD事件和15.2%的脑卒中事件归因于正常高值血压。结论我国35~64岁人群中正常高值血压比例很高。正常高值血压增加人群脑卒中和CVD发病危险。对正常高值血压人群采用生活方式干预具有重要的公共健康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常高值血压人群10年心血管病发病危险的分析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目的探讨中国35~64岁人群正常高值血压(采用2005年中国高血压指南新的定义)的分布特点、与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关系及10年心血管病发病危险。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对1992年建立的11省市35~64岁队列研究共30 378人基线时血压水平、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分布及10年发生心脑血管病事件(包括冠心病和脑卒中)危险关系进行分析。结果(1)中国35~64岁人群中正常高值血压的现患率为32.2%,其中男性为34.2%,女性为30.2%。(2)正常高值血压人群,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在正常高值范围者最多(45.0%),其次为仅收缩压在正常高值范围者(34.9%),舒张压在正常高值者最少(20.1%)。(3)正常高值血压人群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平均水平高于正常血压人群。(4)调整年龄、性别和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后,与正常血压者相比,基线血压在正常高值范围者10年冠心病事件的发病风险增加31%,脑卒中事件的发病风险增加49%,总心血管病事件的发病风险增加44%。结论正常高值血压者心血管病发病危险高于正常血压者,应加强正常高值血压人群高血压及心脑血管事件的早期防治。  相似文献   

3.
Wang W  Zhao D  Liu J  Sun JY  Wu GX  Zeng ZC  Liu J  Qin LP  Wu ZS 《中华内科杂志》2004,43(10):730-734
目的探讨我国35~64岁人群血压水平与心血管病发病危险的关系,为《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修订工作提供流行病学数据。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对1992年建立的11省市35~64岁队列人群共31728人的基线血压水平和1992~2002年发生的心血管病(包括冠心病和脑卒中)事件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1)以血压110~119/75~79mmHg(1mmHg=0.133kPa)为对照,血压在120~129/80~84mmHg时,心血管病发病危险增加了1倍(RR=2.09);血压在140~149/90~94mmHg时,心血管病发病危险增加了2倍以上(RR=3.23);当血压≥180/110mmHg时,心血管病发病危险增加了10倍以上(RR=11.81)。(2)与理想血压相比,2级高血压时,急性冠心病事件发病的危险是理想血压组的2.3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和急性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危险分别是理想血压组的4.9倍和11.7倍。(3)在总的心血管病事件中,36.1%可归因于高血压;其中44.0%的急性脑卒中事件和23.7%的急性冠心病事件可归因于高血压。(4)不同血压水平时,随着合并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个数的增加,10年心血管病发病的综合危险增加。结论血压水平从110/75mm Hg开始,随着血压水平的增加,心血管病发病危险持续上升,所以将某个血压水平作为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是人为制订的。应该加强多重危险因素的综合干预,以减少总的心血管病的发病危险。  相似文献   

4.
国内动态     
中国35~64岁人群血压水平与10年心血管病发病危险的前瞻性研究中华内科杂志,2004,43:730-734该研究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对1992年建立的11省市35~64岁队列人群共31728人的基线血压水平和1992-2002年发生的心血管病(包括冠心病和脑卒中)事件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1)以血压110~119/75~79mm Hg为对照,血压在120~129/80~84mm Hg时,心血管病发病危险增加了1倍(RR=2·09),血压在140~149/90~94mm Hg时,心血管病发病危险增加了2倍以上(RR=3·23),当血压≥180/110mm Hg时,心血管病发病危险增加了10倍以上(RR=11·81)。(2)与理想血压相比,2…  相似文献   

5.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心脑血管病相关性前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我国35~64岁人群血清HDL-C水平与急性冠心病事件和急性卒中事件发病危险的关系.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 ,对11省市35~64岁队列人群共30 384人基线HDL-C水平和1992-2003年发生的急性冠心病和急性卒中事件关系进行分析.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HDL-C水平与心血管病发病危险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1)与对照组相比,随着HDL-C水平的降低,缺血性心血管病(ICVD)事件发病危险呈持续增加.(2)HDL-C水平与不同类型的心血管病发病危险的关系有所差别,随着HDL-C水平的降低,急性冠心病事件发病危险及缺血性卒中事件发病危险明显上升;而出血性卒中事件与HDL-C水平的关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HDL-C血症组急性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增加45%(RR=1.45,P<0.05),缺血性卒中发病的危险增加53%(RR=1.53,P<0.01).(3)在缺血性心血管病事件中,6.4%可归因于HDL-C水平降低;其中6.2%的急性冠心病事件和7.3%的急性缺血性卒中事件可归因于低HDL-C血症.结论 从HDL-C≥1.56mmol/L开始,随着HDL-C水平的降低,ICVD的发病危险明显上升.在血脂异常的防治中,对于低HDL-C应予以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我国35~64岁人群白细胞计数水平与不同类型心血管病(包括急性冠心病事件和急性脑卒中事件)发病危险的关系. 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对1992年建立的11省市35~64岁队列人群共21 318人的基线白细胞计数水平和1992-2003年发生的急性冠心病事件和急性脑卒中事件的关系进行分析.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白细胞计数水平与心血管病发病危险进行多因素分析. 结果 (1)白细胞计数从参照组4.0~4.9×109/L开始,随着白细胞计数水平的升高,缺血性心血管病事件及总心血管病事件累计人年发病率呈持续上升的变化,缺血性心血管病事件及总心血管病事件发病危险随白细胞计数的升高而增加.(2)白细胞计数水平与不同类型的心血管病发病危险的关系有所差别:与参照组(4.0~4.9×109/L)相比,随着白细胞计数的升高,急性冠心病事件发病危险及缺血性脑卒中事件发病危险上升;而出血性脑卒中事件与白细胞计数水平未见明显相关趋势.(3)多因素分析显示,当白细胞计数>9.0×109/L时,总缺血性心血管病事件发病危险增加(95% CI:1.188~2.416),其RR是对照组的1.7倍. 结论 随着白细胞计数的升高,缺血性心血管病事件及总心血管病事件发病危险呈上升变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代谢综合征(MS)与心血管疾病(CVD)的关系及其组分问的交互作用.方法 采用队列研究的方法,以江苏省多代谢异常和MS综合防治研究(35~74岁)中随访时间满5年的人群为研究对象,共3598例,其中男性1451例.采用2005年美国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教育组Ⅲ(ATPm)亚洲人群修订标准诊断MS;运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MS及其组分与CVD的关系;以logistic回归模型中纳入乘积项的方法来评价MS组分之间的相乘交互作用,计算相加交互作用指标相对超危险度比(RERI),归因比(AP)和交互作用指数(S)的点估计值及其95%CI以评价MS组分之间的相加交互作用.结果 调整CVD一般危险因素后,基线MS患者与非MS患者相比发生CVD的调整相对危险度(αRR)为2.49(95%(CI:1.59~3.90).MS各组分与CVD的αRR分别为:腰围1.44(95%CI:0.88~2.37),血压2.84(95%CI:1.73~4.68),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31(95%CI:0.83~2.07),甘油三酯1.84(95%CI:1.19~2.85),空腹血糖1.55(95%CI:0.98~2.45);进一步进行组分间互相调整后,发现仅血压仍与CVD有联系[αRR=2.58(1.55~4.29)].交互作用分析结果显示:当血压合并2、3或4项MS其余组分时,发生CVD的危险明显增加[αOR=4.47(2.35~8.51)];logistic回归模型中乘积项血压×合并2、3、4项MS其余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加交互作用指标RER/和AP的95%CI包含O,S的95%CI包含1.结论 MS组分中仅血压是CVD的独立危险因素,当血压合并其他MS组分时,MS患者发生CVD事件的风险明显增加,但MS不独立于血压和MS其余组分增加CVD的风险,血压与其他MS组分对CVD未发现明显的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8.
单纯舒张期高血压预后的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单纯舒张期高血压 (IDH)对心血管事件 (CVD)发生的危险性。方法 :采用前瞻队列研究方法 ,对北京市自然人群 (40岁以上 )共 7333人于 1991年基线危险因素调查后 ,分别于 1996年、1999年二次进行随访。对在随访期间发生的心血管事件和死亡进行登记。并根据基线调查时收缩压及舒张压水平 ,将队列人群分成以下 4组 :正常血压组 ,单纯舒张期高血压组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组 ,收缩压合并舒张压升高组。不同血压组与CVD事件发生率之间的关系分别进行单因素分析 (Gehan检验 )及多因素分析 (Cox回归 )。结果 :1 单纯舒张期高血压组平均年龄最小 (5 2 1± 8 7岁 ) ,其在中年人中占较大的比例 (82 8% ) ,而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组平均年龄最大 (6 4 3± 9 8岁 ) ,其在老年人中占较大构成比 (6 5 9% )。 2 与正常血压组相比 ,单纯舒张期高血压组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无显著性差异(RR =1 0 9,95 %CI:0 5 6~ 2 .13) ,而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组及收缩压合并舒张压升高组的危险性显著升高 ,RR分别为 :2 0 3(95 %CI:1 6 3~ 2 .5 2 )、3 38(95 %CI:2 73~ 4 .17)。结论 :1 单纯舒张期高血压预后良好 ,而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及收缩压合并舒张压升高者有较大的发生CVD事件的危险性。 2 对高血压患者 ,应着重对升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北京地区25~64岁人群基线时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与随访期间发生急性心血管病事件和死亡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对1984-1993年在北京地区采取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入选的25~64岁男女两性共7023人进行随访,对随访期间发生的急性心血管病事件和死亡进行登记,排除非高血压性左心室肥厚的211人后,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与急性心血管病事件和死亡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1)基线7023人中有高血压2240例,高血压人群中左心室肥厚的患病率为11.8%,男性为16.1%,女性为7.5%.(2)与血压正常且无左心室肥厚者比较,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者发生急性冠心病、急性脑卒中、总心血管病事件和总死亡的相对危险(RR)分别为4.92(95% CI:2.25,10.74)、4.24(95% CI: 2.58,6.97)、4.06(95% CI:2.60,6.34)和3.26(95% CI:1.99,5.34).(3)与有高血压但无左心室肥厚者比较,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者发生急性冠心病、急性脑卒中、总心血管病事件和总死亡的RR分别为1.47(95% CI:0.71,3.05)、1.79(95% CI:1.14,2.80)、1.65(95% CI:1.19,2.28)和1.70(95% CI:1.08,2.69).(4)急性冠心病、急性脑卒中、总心血管病事件和总死亡归因于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危险百分比(PARP)分别为13.0%、11.0%、10.4%和7.9%,其中男件急性脑卒中归因于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PARP为15.5%;女性急性冠心病归因于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PARP为21.7%.结论 高血压左心窒肥厚是急性心血管病发病和死亡的独市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我国35~64岁人群血清甘油三酯(TG)与心血管病发病危险的关系.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利用中国多省市心血管病危险因素队列研究30 378人的资料,通过对基线血清TG不同水平人群12年间(1992-2004年)急性冠心病事件、缺血性脑卒中事件和出血性脑卒中事件发病风险进行比较,研究TG对各类心血管病发病风险的影响.结果 (1)TG与急性冠心病事件的发病危险有明确的关系.急性冠心病事件的人年发病率在TG水平较低时(TG≥1.15mmol/L)开始增加,TG水平上四分之一分位组(TG≥1.60 retool/L)人群的急性冠心病事件人年发病率是TG水平下四分之一分位组(TG<0.81 retool/L)的2.7倍(168.4/10万,62.6/10万).(2)应用COX回归分析调整了多种其他危险因素后,TG水平对12年间急性冠心病的发病风险有独立的预测作用.分析未发现TG与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危险存在关联.结论 在35~64岁中国人群中,TG是急性冠心病事件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急性冠心病事件的发病危险从TG≥1.15mmot/L即开始升高.  相似文献   

11.
Results of repair of tetralogy of Fallot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A total 89 fish and lamprey species has been recorded from Polish freshwater habitats. Twenty-seven of them (30.3%) have not been surveyed for parasitic helminthes. Some of the latter fishes are either rare or not easily accessible. Other live only in specific habitats in scattered localities. An important obstacle for studying parasite faunas of some fishes may be their status on an endangered species. Among the non-surveyed fishes, are those which have been relatively recently introduced to Poland or migrated there on their own. The present paper attempts to review all hitherto not studied helminthologically fish species, their habitats, localities and current protection status.  相似文献   

16.
17.
18.
高血压降压治疗目标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传统的高血压水平的定义,1993年WHO高血压治疗指南提出血压控制目标为<140/90mm Hg(1mm Hg=0.133kPa),但是并非所有患者都必须将血压降至同一水平,而应根据患者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Framingham进行的一项长达10~12年的心血管事件研究发现,第5年后,正常上限血压[收缩压(SBP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