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肽聚糖识别蛋白1(peptidoglycan recognition protein 1,PGLYRP-1)抗鼠衣原体(Chlamydia muridarum,Cm)生殖道感染作用,为衣原体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构建pET-28a(+)/PGLYRP-1原核表达重组体,IPTG诱导表达PGLYRP-1重组蛋白,重组蛋白经Ni^(2+)-NTA纯化后进行Western blot鉴定。将5×10^(5)包涵体形成单位(IFU)的Cm和不同剂量的PGLYRP-1(50、100、200μg)分别接种于BALB/c小鼠阴道后穹隆,PBS和Cm感染分别作为阴性和阳性对照。收集感染后不同时间(3、7、10、14、21、28、35d)小鼠生殖道分泌物进行衣原体包涵体计数;第21d处死小鼠,无菌分离小鼠脾脏,制备脾淋巴细胞,PGLYRP-1刺激后测定IFN-γ含量;第63d分离小鼠生殖道组织,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PGLYRP-1可降低Cm在小鼠生殖道组织的定植并促进Cm的清除,Cm感染阳性对照组及50、100、200μg PGLYRP-1接种组小鼠生殖道Cm清除时间分别是第35、21、14、10d;IFN-γ含量分别为(959.6±104.6)、(1025.4±112.5)、(1537.8±118.6)、(2131.2±196.7)pg/ml,PBS阴性对照组为(224.0±23.5)pg/ml;83.3%的小鼠在Cm感染后第63d存在单侧或双侧输卵管积水现象,PGLYRP-1接种组有22.2%的小鼠存在类似情况。与阳性对照组相比,PGLYRP-1接种组小鼠生殖道组织炎症反应程度显著减轻,且与PGLYRP-1蛋白剂量呈正比(P<0.05)。结论PGLYRP-1具有抗Cm生殖道感染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IFN-γ表达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肽聚糖识别蛋白1(peptidoglycan recognition protein 1,PGLYRP-1)抗鼠衣原体(Chlamydia muridarum,Cm)生殖道感染作用,为衣原体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构建pET-28a(+)/PGLYRP-1原核表达重组体,IPTG诱导表达PGLYRP-1重组蛋白,重组蛋白经Ni~(2+)-NTA纯化后进行Western blot鉴定。将5×10~5包涵体形成单位(IFU)的Cm和不同剂量的PGLYRP-1(50、100、200μg)分别接种于BALB/c小鼠阴道后穹隆,PBS和Cm感染分别作为阴性和阳性对照。收集感染后不同时间(3、7、10、14、21、28、35 d)小鼠生殖道分泌物进行衣原体包涵体计数;第21 d处死小鼠,无菌分离小鼠脾脏,制备脾淋巴细胞,PGLYRP-1刺激后测定IFN-γ含量;第63 d分离小鼠生殖道组织,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 PGLYRP-1可降低Cm在小鼠生殖道组织的定植并促进Cm的清除,Cm感染阳性对照组及50、100、200μg PGLYRP-1接种组小鼠生殖道Cm清除时间分别是第35、21、14、10 d; IFN-γ含量分别为(959.6±104.6)、(1 025.4±112.5)、(1 537.8±118.6)、(2131.2±196.7)pg/ml, PBS阴性对照组为(224.0±23.5)pg/ml; 83.3%的小鼠在Cm感染后第63 d存在单侧或双侧输卵管积水现象,PGLYRP-1接种组有22.2%的小鼠存在类似情况。与阳性对照组相比,PGLYRP-1接种组小鼠生殖道组织炎症反应程度显著减轻,且与PGLYRP-1蛋白剂量呈正比(P0.05)。结论 PGLYRP-1具有抗Cm生殖道感染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IFN-γ表达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前研究认为引起流产的原因很多,微生物感染及生殖相关抗体的产生是引起流产的常见原因。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Ct)感染生殖道后可造成不孕、早产、自然流产;自身抗体的产生也能造成自然流产。生殖道感染Ct后,不仅可以导致器官组织的炎症,而且由于它的抗原与人类某些器管组织的抗原相同,其自身的磷脂代谢可以引起免疫功能的紊乱。  相似文献   

4.
MoPn沙眼衣原体致小鼠生殖道感染模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建立沙眼衣原体(Ct)生殖道感染小鼠模型的接种剂量,观察感染小鼠阴道的排菌规律和小鼠输卵管病交。方法 不同数量的鼠肺炎型沙眼衣原体(MoPn)阴道内接种雌性小鼠,每只小鼠感染后3d及每周取阴道拭子作细胞培养分离病原体,并进行包涵体形成单位(IFU)记数和统计小鼠培养阳性率。观察小鼠输卵管病交并用电镜检测。结果 阴道内接种MoPn可致小鼠感染,取阴道宫颈拭子可分离到Ct,5~6W后停止排菌。实验中发现用10^5 IFU以下Ct阴道内接种,不能使感染组小鼠出现明显发病,而用10^6和10^7 IFU接种小鼠,小鼠出现明显发病,电镜直接观察到Ct存在于输卵管病交组织。结论 阴道接种Ct可逆行感染上生殖道感染,导致小鼠输卵管阻塞和输卵管积水,10^6 IFU是建立上生殖道感染小鼠模型的适合感染IFU。  相似文献   

5.
目的以鼠衣原体(Chlamydia muridarum,CM)质粒缺失株CMUT3和CM972为对象研究质粒缺失对CM生物学特性的影响,评价质粒缺失株的免疫保护作用。方法碘染色观察衣原体包涵体中糖原聚集情况,间接免疫荧光法(IFA)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糖原合酶(GlgA)的表达,离心辅助感染试验检测衣原体对HeLa细胞的感染力。C3H/HeJ小鼠阴道感染CM,感染后60d内每隔3或7d取生殖道分泌物,检测包涵体形成单位(IFU);感染60d后处死小鼠,分离生殖道组织,观察输卵管水肿程度。CBA/J小鼠阴道感染CMUT3,感染后60d用CM菌株进行再次感染,观察质粒缺失菌株抗CM感染的免疫保护效果。结果 CMUT3和CM972菌株碘染色呈阴性;质粒影响GlgA的表达,质粒缺失后GlgA表达水平下降;离心因素能显著提高新分离质粒缺失株CMUT3对HeLa的感染力;C3H/HeJ小鼠下生殖道感染质粒缺失株CMUT3和CM972后不发生输卵管积水,而质粒缺失株在小鼠下生殖道的增殖与野生株比较差异不明显;CBA/J小鼠下生殖道免疫CMUT3后再感染CM,其单侧输卵管积水发生率为15%(2/13),而先行感染CM后再次感染CM的小鼠单侧或双侧输卵管积水发生率89%(8/9)。结论 CM质粒缺失株在小鼠生殖道中的致病力减弱,小鼠下生殖道免疫CMUT3后可抑制CM再感染所致的病理变化,CM质粒缺失株具有潜在的疫苗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6.
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是上皮细胞上皮样特征减少并获得间充质细胞特性的生物学过程。EMT不仅参与胚胎发育和正常生理过程,还参与许多病理过程,在肿瘤浸润转移中也必不可少,近年来有研究认为EMT参与了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Ct)的致病过程。Ct可通过调控上皮细胞miRNA的表达从而诱导EMT,导致上皮完整性功能丧失、器官纤维化等病理过程;也可通过多种信号通路来调控EMT相关转录因子的转录及翻译后水平,影响Ct感染性疾病的发展。本文主要从Ct诱导的相关信号通路及其转录因子与miRNA两方面对上皮间质转化在沙眼衣原体致病机制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沙眼衣原体生殖道感染可以引起性传播疾病,建立沙眼衣原体生殖道感染的动物模型,是了解其致病机制、新药研发及疫苗研制的重要手段。目前主要使用不同型别沙眼衣原体或鼠衣原体模拟沙眼衣原体建立动物模型。用于沙眼衣原体生殖道感染动物模型的动物有:小鼠、灵长类动物、豚鼠、猪等,而小鼠感染动物模型是众多模型中较为经济且易于操作的模型。  相似文献   

8.
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Ct)是专性细胞内致病菌,主要通过III型分泌系统(type III secretion system,T3SS)直接将效应蛋白分泌到宿主细胞。T3SS效应蛋白在Ct发育以及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中发挥重要作用,如调节宿主细胞肌动蛋白骨架、破坏免疫信号通路以及控制宿主细胞凋亡等。本文综述了沙眼衣原体 T3SS效应蛋白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人类致病性衣原体主要有肺炎嗜衣原体(Chlamydophila pneumoniae,Cpn)和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Ct)。其中Cpn是引起人类急性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可引起多种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如新生儿肺炎、支气管炎、咽炎等,  相似文献   

10.
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Ct)感染,是近年来全世界范围内流行较严重的性病之一,也是被我国2007年列为国家重点监测的5种性病之一。可导致尿道炎、附睾炎、宫颈炎,并可继发盆腔炎性疾病、异位妊娠和不育症,因此,Ct早期诊断和治疗是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1.
衣原体感染     
肺炎衣原体感染对小鼠体内Th1/Th2影响的初步研究,万倍光电显微镜检测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的评价,肺炎衣原体感染对巨噬细胞内OX—LDL源性脂质蓄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体外研究Th22细胞因子(IL-22、TNF-α)在小鼠输卵管上皮细胞抵抗沙眼衣原体感染过程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Th22细胞,ELISA检测Th22上清中细胞因子含量及其对体外培养的小鼠输卵管上皮细胞(MOECs)表达Th1趋化因子、抗菌肽的影响;Transwell实验检测MOECs上清对Th1细胞的趋化能力;分别用免疫荧光法、PCR及7-乙氧基试卤灵(7-ethoxyresrufin, 7-ER)法检测Th22上清对输卵管上皮细胞抑制Chlamydia trichomatis (Ct)能力、促进胰岛再生源蛋白3g(regenerating islet-derived protein-3g,Reg3g) Reg3g表达及细胞活性的影响。结果Th22细胞以分泌IL-22、TNF-α为主。Th22上清可诱导MOECs表达Th1细胞趋化因子CXCL9/10/11及抗菌肽mBD-2表达,活化MOECs对Th1细胞具有趋化作用并抑制Ct生长。同时,Th22上清可促进MOECs Reg3g表达及增强其活性。结论Th22细胞因子能增强MOECs介导的天然免疫功能,促进其损伤修复,在Ct及其它性传播疾病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沙眼衣原体 ( Chlamydia trachomatica,Ct)为粘膜 (特别是柱状上皮细胞 )的病原体。目前它所引起的生殖感染的发病率已超过淋球菌感染 ,其感染可以有症状或无症状 ,并可造成严重后果 ,如不育症、输卵管妊娠、自然流产、宫内死胎及新生儿死亡 [1]。为了解不育妇女感染 Ct的情况 ,应用测抗原金标免疫层析法 ,对前来本市中心医院、冶钢妇幼保健院就诊的 2 63例不育妇女进行 Ct感染调查 ,并与临产孕妇比较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对象1 .1 .1 不育组 为前来本市中心医院、冶钢妇幼保健院就诊的不育妇女 2 63例 ,年龄 2 2~ …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女性生殖道衣原体感染的相关因素及其预防措施。方法对确诊为生殖道衣原体感染患者分析感染主要相关因素。结果对女性生殖道衣原体感染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得知: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接触史、感染传播途径为主要相关因素。结论导致女性生殖道衣原体感染主要原因为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接触史、感染传播途径,提高患者避孕意识,增强医护人员个人能力并强化无菌操作,告知女性做好个人卫生,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及时进行治疗,会有效减少其流产率。  相似文献   

15.
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CT)是一种专性胞内寄生的病原体,感染生殖道上皮细胞^([1])。大多数女性感染CT无症状,若得不到及时治疗,可能导致严重的生殖后遗症,男性感染CT可导致尿道炎、附睾炎等,严重者导致不孕症^([2])。云南省近年来监测结果显示CT感染报告发病率呈现出逐年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16.
衣原体感染     
肺炎衣原体感染与冠心病关系探讨;沙眼衣原体与生殖道感染免疫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鹦鹉热衣原体HSP60基因克隆及其表达产物;抗原性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7.
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CT)感染是一种常见的性传播疾病,除引起泌尿生殖道感染外,还是增加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的危险因素之一。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如何预防并控制其传播,已经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目前沙眼衣原体流行特点、发病危险因素、易感性及基因分型方法,是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的热点之一。该文对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今后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Ct)不同omp1基因型感染的临床特征。方法套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 PCR)检测尿道(宫颈)拭子,诊断Ct omp1基因型感染,常规培养法检测泌尿道拭子中的淋球菌、解脲支原体/人型支原体,ELISA法检测单纯疱疹病毒,排除其他性传播感染。按照无症状感染、泌尿生殖道激惹症及异常分泌物三类临床表现,分析Ct各生物群、不同omp1基因型Ct感染的临床特征。结果共检测126例Ct阳性者,检出Ct 126株。宿主性别分析表明:三组生物群Ct中,各生物群Ct感染宿主时无性别选择性(P>0.05);所有感染者中,50%由B组感染,27.8%由C组感染,22.1%由中间组感染引起。对其中80例单纯Ct感染者的症状分析表明:无症状感染者中,女性多于男性(P<0.05);男性泌尿道感染omp1基因型D、F、J型常有症状(P=0.042<0.05);按生物组分析表明:B组、C组及中间组分别有50%、65.6%、55%感染者有症状,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7,P<0.05)。结论不同的Ct omp1基因型感染泌尿生殖道后,男女患者的症状和体征间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9.
沙眼衣原体(Ct)感染如果未得到及时治疗,会引起严重及复杂的并发症。目前大环内酯类和喹诺酮类药物是治疗Ct感染的一线药物,但Ct对这几种药物产生耐药的报道越来越多,给临床治疗带来了挑战。众多研究表明,Ct产生耐药的机制比较复杂,与多种基因突变有关。  相似文献   

20.
衣原体(Chlamydia)是一种专性胞内寄生菌,衣原体的反复感染及其诱发的严重后遗症是人类健康的巨大威胁,因此,迫切需要开发安全有效的疫苗来预防和控制衣原体感染。尽管人类在衣原体免疫保护机制的研究和疫苗开发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但是结合疫苗安全性和免疫效果的全面考量,有效衣原体疫苗的成功出世仍然面临很多问题。本文就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因素、合理设计有效衣原体疫苗的要素以及减毒活疫苗、灭活疫苗、亚单位疫苗、核酸疫苗、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 DC)疫苗和菌影(bacterial ghost, BG)疫苗等衣原体疫苗的研究现状进行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