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辽西地区性传播疾病(STD)高危人群中淋球菌(NG)、沙眼衣原体(CT)及解脲支原体(UU)的感染状况。方法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1452例,STD患者尿道(宫颈)试子标本。结果3种病原体的总检出率为25.92%,其中NG13.70%,CT31.34%,UU32.71%,混合感染率以CT最高(82.81%),UU次之(7578%)NG为49.22%。结论非淋病性尿道炎(NGU),淋病性尿道炎(GU)男性患者CT感染率高于女性(P〈0.05),NGU女性患者UU的感染率高于男性(P〈0.01)在GU中两者相差不大(P〉0.05)。病原体的检出率明显集中在20-40岁年龄段,其STD的感染率高达85.47%。提示应将他们列为主要的传染源和高危人群,作为STD防治工作中的重点对象。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非淋菌性尿道炎(NGU)患者支原体、衣原体感染情况及抗生素的耐药率。方法采用郑州安图生物公司支原体鉴定药敏一体试剂盒和Clearview男女两用衣原体快速检测试剂盒对2735例NGU分泌物进行检测,同时测定支原体对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2735例NGU患者检测出单纯UU阳性969例占35.43%,单纯MH阳性12例占0.44%,UU+MH阳性102例占3.73%,单纯CT阳性201例占7.35%,UU、CT总检出率分别为43.84%、11.59%,女性感染率显著高于男性(P<0.01);UU、MH、UU+MH对克拉霉素、交沙霉素、强力霉素、美满霉素较为敏感。结论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主要以UU为主,CT、U-U、MH、UU+MH、UU+CT次之,单纯UU、MH和UU+MH的耐药率存在一定差异,治疗支原体感染以克拉霉素、交沙霉素最好,其次为强力霉素、美满霉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非淋菌性尿道炎(NGU)患者支原体、衣原体感染情况及抗生素的耐药率.方法采用郑州安图生物公司支原体鉴定药敏一体试剂盒和Clearview男女两用衣原体快速检测试剂盒对2735例NGU分泌物进行检测,同时测定支原体对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2735例NGU患者检测出单纯UU阳性969例占35.43%,单纯MH阳性12例占0.44%,UU+MH阳性102例占3.73%,单纯CT阳性201例占7.35%,UU、CT总检出率分别为43.84%、11.59%,女性感染率显著高于男性(P<0.01);UU、MH、UU+MH对克拉霉素、交沙霉素、强力霉素、美满霉素较为敏感.结论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主要以UU为主,CT、U-U、MH、UU+MH、UU+CT次之,单纯UU、MH和UU+MH的耐药率存在一定差异,治疗支原体感染以克拉霉素、交沙霉素最好,其次为强力霉素、美满霉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妇科门诊妇女性传播疾病(STD)感染状况。方法:应用病原体培养,显微镜下直接检测等方法,对门诊486例女性患者进行STD感染状况调查,取宫颈分泌物检测解脲支原体(UU)、沙眼衣原体(CT)、淋球菌(NG)、念珠菌及滴虫等检测。结果:UU阳性检出率为28.6%,CT阳性检出率为16.7%,NG阳性检出率为3.9%,念珠菌阳性检出率为32.1%,滴虫阳性检出率为5.8%。结论:临床上应重视STD诊治。  相似文献   

5.
泌尿生殖道支原体培养及药敏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解脲支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在非淋菌性尿道炎(NGU)中的感染及药敏情况。方法 应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生产的MYCOPLASMA IST试剂盒进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 780例检测标本中,267例支原体培养阳性,检出率34.2%。其中UU阳性209例(26.8%),MH阳性23例(2.9%),UU+MH混合阳性35例(4.5%)对原始霉素,交沙霉素,强力霉素和氧氟沙星敏感率分别为100%,94.7%,83.1%和76.0%。对红霉素和四环素敏感率分别为49.8%和48.7%、结论UU及MH感染是NGU感染的重要病原体。对STD患者应尽可能作UU和MU捡测。临床治疗应首选交沙霉素和强力霉素,不宜选用红霉素和四环素治疗。  相似文献   

6.
1193例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及药敏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泌尿生殖道解脲支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的感染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支原体培养鉴定药敏试剂盒,对1193例非淋菌性尿道炎(NGU)患者分泌物进行检测。结果 1193例NGU患者,支原体阳性464例,感染率为38.90%;其中单纯UU阳性406例,占34.03%;单纯MH阳性7例,占0.58%、UU+MH阳性51例,占4.27%;UU、MH总检出率分别是38.31%、4.86%。女性感染率高于男性(P<0.01)。UU、MH和UU+MH对多西环素、米诺环素、交沙霉素、卡那霉素较为敏感。对于MH和UU混合感染者,各种药物的体外敏感性显著降低。结论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以UU为主,单纯UU、MH和UU+MH的耐药率存在一定的差异。药物治疗支原体以多西环素、米诺环素最好、其次是交沙霉素和卡那霉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解脲支原体(UU)和沙眼衣原体(CT)感染对孕囊枯萎的影响。方法 应用支原体培养和衣原体抗原免疫快速法对102例囊枯萎缄(观察组)和86例早孕人工流产(对照组)宫颈分泌物进行UU和CT的检测。结果 观察组宫颈分泌物UU和CT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6.2%和20.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UU和CT复合感染率为19.6%。也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术后随访2年,UU和CT阳性组其输卵管妊娠的发生率升高。结论 UU和CT感染与孕囊枯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威海地区女性不孕患者解脲脲原体(UU)、沙眼衣原体(CT)感染状况。方法:选取118例女性不孕症患者,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TaqMan PCR)技术对其宫颈分泌物进行UU-DNA、CT -DNA定量检测。结果:不孕症患者的UU和CT阳性检出率分别是75.4%(89/118)和44.1%(52/118);健康育龄期妇女对照组分别是26%(26/100)和15%(15/100)。不孕症患者UU、CT感染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本地区女性不孕与UU、CT感染密切相关, UU、CT检测应成为不孕症的常规实验室诊断项目。  相似文献   

9.
马赟  肖立志  罗军  邓朝晖  周绍明  龚颖萍 《医学临床研究》2006,23(10):1578-1579,1582
【目的】探讨不孕症妇女生殖道解脲支原体(UU)感染与血清抗精子抗体(AsAb)、抗子宫内膜抗体(AEMAb)产生的关系。【方法】使用Roche LightCycle荧光定量PCR检测仪对374例女性不孕患者宫颈粘液进行UU检测,同时对其血清的AsAb和AEMAb采用酶学免疫法(ELISA)进行检测。对UU、AsAb和UU、AEMAb均为阳性组均予强的松治疗3个月;两组随机分为加用抗生素组和不用抗生素组,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374例不孕症患者中,UU阳性组AsAb检出率为45.2%,UU阴性组AsAb检出率为23.7%,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UU阳性组AEMAb检出率为38.4%,UU阴性组AEMAb检出率为18.0%,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抗体转阴率为64.9%,未使用抗生素组抗体转阴率为31.0%,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5);UU、AEMAb均为阳性组加用抗生素组抗体转阴率为56.7%,未使用抗生素组抗体转阴率为42.3%,两组比较使用抗生素组抗体转阴率较高,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生殖道感染UU与AsAb和AEMAb的产生有密切的关系,可能引起女性免疫性不孕。积极治疗生殖道感染有助于降低抗体滴度,阻止抗体形成,对免疫性不孕的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性病门诊女性尿道和宫颈解脲支原体感染的同步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分析性病门诊女性尿道和宫颈解脲支原体(UU)感染的发病情况,探讨同步检测解脲支原体感染的意义。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荧光检测法,严格按试剂盒操作程序操作。结果 性病组(STD组)共检出解脲支原体阳性病例291例,其中142例为尿道和宫颈合并感染UU,单纯尿道感染UU为71例,STD组总的尿道UU阳性率为34.02%;单纯宫颈感染UU为78例,STD组总的尿宫颈UU阳性率为35.14%;尿道对照组UU阳性率为15.15%;宫颈对照组UU阳性率为18.06%。用χ^2检验,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 性病门诊女性尿道和宫颈UU感染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普通泌尿及妇科门诊女性患者,其中尿道和宫颈合并感染UU的比例相当高,提示应同时取尿道和宫颈标本检测。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不孕症妇女解脲支原体(Uu)和沙眼衣原体(CT)的感染状况及其与不孕症的关系。方法对316例患不孕症的妇女(不孕组)和250例正常生育的妇女(对照组)进行宫颈分泌物的uu和cT检测,比较两组妇女Uu与cT感染率差异,并分析原发性不孕症与继发性不孕症妇女感染率的差异。结果不孕组UU、CT感染检出率分别为30.7%、8.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2%和0.8%(P〈o.05);原发性不孕妇女宫颈分泌物UU、CT感染检出率分别为11.9%、3.7%,而继发性不孕妇女宫颈分泌物UU、CT感染捡出率分别为40.6%、n.6%,UU感染检出率明显高于原发性不孕妇女(P〈O.05),CT感染检出率明显高于原发不孕妇女(P〈O.05)。结论Uu和CT与妇女不孕密切相关,建议临床将UU、CT作为女性不孕就诊患者的常规检查项目。  相似文献   

12.
男性生殖道不同部位支原体感染与不育症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男性生殖道不同部位支原体感染与不育症之间的关系。方法将81例不育症患者随机分成3组,均分别取尿道分泌物、前列腺液及精液作解脲支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培养,比较三种取材部位感染UU后的检出率和三组间上述各项指标的差异性,并将UU阳性患者(共26例)与正常男性组(共30例)作精液常规分析、精浆肉素碱和抗精子抗体(AsAb)等三个项目检测对照。结果三组间比较:尿道分泌物UU的检出率最高,为48.15%;前列腺液检出率为33.33%,精液检出率为14.81%;精液组各个项目比尿道分泌物组和前列腺液组均低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另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1例不育患者中有26例UU阳性,占32.09%。与30例正常男性对比,其三个项目指标均低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UU的检出率以取尿道部标本为最高;睾丸、附睾、精囊和输精管部感染UU后可能对不育症的影响最大;解脲支原体感染可能引起精液质量减退、诱发抗精子抗体产生、减少精浆肉毒碱合成,从而导致生育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与子宫颈性传播感染(STI)病原体及阴道微生态特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21年11月—2022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科门诊行HPV分型及STI病原学检测者共655例,同时行阴道微生态检测者479例。将HPV检测结果阳性的154例设为研究组,阴性的501例设为对照组,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两组间STI病原体总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5.58%对50.50%,P=0.001)。HPV感染组中非常明确的STI病原体,即沙眼衣原体(CT)、生殖支原体(Mg)、淋病奈瑟菌(NG)、单纯疱疹病毒Ⅱ型(HSV-Ⅱ)的总检出率为9.0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59%(P=0.006)。人型支原体(Mh)在HPV感染组的检出率高于阴性组(7.79%对3.9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两组中检出率最高的病原体均为解脲支原体(UU),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2.99%对48.10%,P=0.001),研究组中有19.8%为UU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显著高于对照组中的8.70%(P=0.004),UU中以单一型微小脲原体(Up)阳性为主(79...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乌鲁木齐地区孕妇TORCH的感染率,为本区域孕妇保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抗体捕获ELISA法对2003年1月~2005年12月进行产前检查的3265例孕妇进行TORCH特异性IgM抗体的检测分析。结果(1)2003~2005年3年问CMV、HSVII、Ruv及TOX的平均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15%、5.76%、4.23%及5.27%,并呈逐年上升趋势;(2)2003年与2004、2005年相比较,CMV、HSVII、RUV3项检测阳性检出率之间有显著差异,而TOX检测阳性检出率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3)乌鲁木齐地区CMV、HSVII、RUV及TOX的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昆明地区(P〈0.05,P〈0.01);与长沙地区相比较,4项检测的阳性检出率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本地区TORCH感染与优生优育有重要关系,建议在孕前进行TORCH感染筛查,做好孕期预防保健工作,以提高优生优育质量。  相似文献   

15.
解脲脲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是导致非淋菌性尿道炎/宫颈炎(NGU/NGC)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其中以UU感染最为常见。近年来,NGU/NGC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增加,目前已居性传播疾病(STD)的首位。为了解本地区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及临床耐药情况,对鹤壁市第一人民医院疑似NGU/NGC的406例患者标本进行了支原体培养及药敏试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本地区泌尿生殖道感染者病原体感染及检出情况,为相关流行病学调查及其预防治疗提供有效的科学数据。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FQ-PCR)法对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来本医院就诊的3310例就诊者标本,进行3种病原体UU、CT和NG基因定量测定。结果 3种病原体总阳性检出率为48.0%(1590/3310)。三种病原体单独模式感染检出总率为40.90%,混合模式感染检出率为7.13%,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男性单项感染中UU、CT和NG检出率分别为18.12%、1.36%和0.36%;混合感染中UU+CT、UU+NG、CT+NG以及UU+CT+NG的阳性率分别为3.32%、0.15%、0.24%和0.00%。女性单项感染UU、CT和NG检出率分别为19.63%、1.21%和0.21%;UU+CT、UU+NG、CT+NG以及UU+CT+NG的阳性率分别为3.23%、0.12%、0.06%和0.00%;4种病原体混合感染模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阳性检出人群主要集中在20~40岁,占42.78%。男女患者间三种病原体感染检出率均无差异。结论河池地区本院就诊者3种病原体的检测中,UU感染检出率最高,有必要进行常规检查。单项感染模式病原体检出率显著高于混合感染模式;42.78%的阳性患者在20~40岁的性活跃期青壮年,这提示三种病原体的感染检出率与患者的性生活频繁或紊乱相关。女性在三种病原体总体传播过程中更容易感染,应加强自我保护及时就医。FQ-PCR检测NG、CT、UU具有操作简单、反应时间短、结果客观准确、敏感性和特异性好的优点,适宜门诊初查。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非淋菌性尿道炎(NGU)患者泌尿生殖道解脲支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和生殖支原体(MG)感染情况。方法 采用支原体培养和DNA扩增方法,对吉林地区非淋菌性尿道(宫颈)炎患者及高危人群泌尿生殖道分泌物标本进行3种支原体感染检测。结果 2 6 7例非淋菌性尿道(宫颈)炎患者和15 4例高危人群,支原体阳性者共2 36例(5 6 .1% )。不同人群3种支原体感染有显著差异(χ2 =4 . 6 4 ,P <0. 0 5 ) ,男性与女性的3种支原体感染检验有显著差异(χ2 =6 . 30 ,P <0 .0 5 )。3种支原体感染阳性率有显著差异,UU感染率高于MH和MG(P <0 . 0 5 )。结论 吉林地区NGU高危人群泌尿生殖道有较高的支原体感染率,以UU为主。支原体阳性患者中有2种或3种类型支原体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支原体感染的不孕症患者的AsAb和AEMAb与生殖道局部炎性因子的水平及相关性。方法选择自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不孕症患者361例,检查有无UU感染后于次日晨检测血清抗精子抗体(AsAb)、抗子宫内膜抗体(AEMAb),并检验宫颈管IL-6、TNF-α、IFN-γ。结果361例患者中共检出UU阳性患者127例,UU阴性患者234例。UU阳性组AsAb、AEMAb检出率与UU阴性组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EMAb与TNF-α、IFN-γ、IL-6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UU感染不孕症患者AsAb和AEMAb的产生与生殖道炎性因子的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抗精子抗体与解脲支原体感染对精子运动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解脲支原体(UU)、抗精子抗体对精子运动参数的影响。方法培养法检测精液UU感染,采用间接血凝法检测精浆抗精子抗体,采用精子自动分析系统分析精子运动参数。结果UU阳性组精子运动参数精子曲线速度、直线速度、平均路径速度均显著低于UU阴性组(P〈0.001);UU阳性组精子运动参数平均移动角度、鞭打频率均显著高于UU阴性组(P〈0.05)。抗精子抗体阳性组精子曲线速度、直线速度、平均路径速度、前向性和摆动性均低于抗精子抗体阴性组(P〈0.001或P〈0.05)。UU阳性与UU阴性组比较,精浆抗精子抗体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精液UU感染和精浆抗精子抗体均可影响精子运动。  相似文献   

20.
非淋菌性尿道炎在性传播疾病中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检测性传播疾病(STD)患者尿道分泌物中淋球菌(NG)、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的DNA在STD中的比例。方法 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1239例性传播疾病患者。结果 经统计发现:(1)非淋菌性尿道炎(NGU)发病率越来越高,比淋球菌(NG)感染高4.3倍。(2)解脲支原体(UU)的发病率高出沙眼衣原体(CT)4.4倍。结论 非淋菌性尿道炎(NGU)已成为发病最多的STD,而解脲支原体(UU)成为NGU中最主要的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