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记忆指数分(MoCA-MIS)的一般影响因素,分析社区老人的MoCA-MIS临界值。方法对2016年5—11月沈阳城区282名50~80岁、具有一定文化程度的健康老年人完成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听觉词语学习测验(AVLT)、临床痴呆评定表(CDR)及自行编制的一般情况调查表,统计分析各神经心理量表得分情况,研究社区老人的MOCA-MIS临界值。结果不同性别组老年人MoCA-MIS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53,P0.05);不同年龄组老年人MoCA-MIS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12,P=0.015,r=-0.13);不同文化程度组老年人MoCA-MIS得分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497,P0.001,r=0.314)。MoCA-MIS与AVLT中的长延迟相关(P0.001,r=0.492),与AVLT中短时记忆也相关(P0.001,r=0.412)。不同文化水平组正常老年人MoCA-MIS的划界分分别是:文化水平≤9年,4分;9~12年,6分;12年,7分。结论 MoCA-MIS与文化程度呈显著正相关,与年龄呈负相关,与性别无相关性。MoCA-MIS与AVLT中长延迟回忆及短时记忆均具有显著正相关性。社区老人的MOCA-MIS临界值将为老年人记忆减退检测提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2.
王红雨  张林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3):3011-3013
目的 验证太极拳对老年人站立时平衡功能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采用文献法、实验法等选取某地区65 ~ 75岁的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使用平衡仪对受试者平衡功能的各项指标进行测试.结果 经过6个月时间的实验,实验组平衡能力好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实验前后,实验组的平衡功能有很大提高(P<0.01).实验前后,对照组平衡功能变化不明显,差异不具显著性(P>0.05).结论 太极拳运动可以提高老年人的平衡功能,其可能机制是太极拳练习增强了老年人的下肢肌力,加强了大脑对躯体和四肢的协调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8 w核心肌群锻炼对老年人功能性体能与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 28位65~70岁南京某区老年人按主观意愿分成实验组14人[平均(65.10±4.08)岁]及控制组14人[平均(65.43±4.66)岁],实验组进行为期8 w的核心肌群锻炼,控制组则不进行任何干预。分别于课程干预前后进行功能性体能测试与平衡能力检测,使用SPSS19.0软件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实验组接受核心肌群锻炼课程干预后,相较控制组而言,身体质量指数[(体重:△%=-0.43 vs 0.48;体重指数(BMI):△%=-1.75 vs 0.48]、上肢肌力:30 s手臂屈举测试(△%=17.53 vs 0.48)、下肢肌力:30 s坐立测试(△%=19.22 vs 6.81)、有氧耐力:2 min抬膝测试(△%=5.59 vs-6.13)及静态平衡能力等检测项目均有显著差异(P0.05),而下半身柔韧、上半身柔韧及灵敏素质则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核心肌群锻炼能有效改善老年人的功能性体能与静态平衡能力,故适合推广至老年群体,以促进身体健康、预防跌倒意外事故。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视觉、本体感觉和前庭感觉对骨质疏松症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5月-7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质疏松门诊就诊者59例,其中骨质疏松症患者31例,相同年龄段非骨质疏松患者28例,使用Tetrax平衡功能检测系统进行平衡功能测试。分别测定睁眼自然站立(standing on solid surface with eyes open,NO)、闭眼自然站立(standing on solid surface with eyes closed,NC)、睁眼足垫站立(standing on pillows with eyes open,PO)、闭眼足垫站立(standing on pillows with eyes closed,PC)4项动作的姿势稳定性指数(stability index,ST)。结果在由本体感觉主导下的NC姿势中,骨质疏松症组ST值(20.14±7.56)显著大于非骨质疏松症组ST值(16.50±4.7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其他姿势ST值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质疏松症患者下肢本体感觉较差,应加强以本体感觉为主的平衡功能训练,以预防跌倒的发生,减少骨质疏松症患者骨折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国高龄老年人健康体适能(PF)特征及增龄变化。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筛选352名高龄老年人,按年龄分组进行健康PF测试。结果女性体质指数(BMI)高于男性,男性柔韧、肌力、心肺、平衡能力高于女性(P0.05);不同年龄组高龄老年人BMI值差异不显著,柔韧、肌力、心肺、平衡能力随年龄增长出现下降趋势,除70~74岁与75~79岁组外,其余各组差异显著(P0.01)。结论高龄老年人健康PF水平较低,并随年龄增长呈现下降趋势,80岁是高龄老人PF急剧下降的拐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 系统评价五禽戏对老年人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 全面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关于五禽戏对老年人平衡功能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为建库起至2023年2月。由2名研究者按入组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评价文献质量,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11项随机对照试验,五禽戏在闭眼单脚站立时间(MD=2.59,95%CI 1.39~3.80,P<0.0001),起立行走时间(MD=-1.03,95%CI-1.46~-0.59,P<0.00001),Berg评分量表(MD=2.79,95%CI 0.96~4.61,P=0.003)等指标结果均优于对照组,而在闭目原地踏步测试(MD=2.60,95%CI-0.33~5.53,P=0.08)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现有证据表明,五禽戏能有效提高老年人的动、静态平衡能力,受研究所纳入数量与质量的影响,未来需要大样本、长期随访的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论证其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掌握三峡库区血吸虫病疫区返乡人员抗日本血吸虫特异性抗体分布特征,探讨该人群抗血吸虫特异性抗体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三峡库区前往血吸虫病疫区打工的返乡人员为研究对象,采取统一的调查表进行个案调查。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人群血吸虫特异性抗体(IgG),计算人群抗体水平平均几何均数(G值),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7-2009年共调查疫区返乡人员1940人,G值为0.0176,抗体阳性率为2.27%(44/1940),各年G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8.074,P0.05)。自血吸虫病流行省返乡者占77.89%(1511/1940),G值为0.0199,显著高于自传播阻断省返乡者(F=30.007,P0.05)。男性G值为0.0178,女性为0.017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59,P0.05)。55~59岁年龄组G值最高(0.0316),各年龄组间G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87,P0.05),45岁以上人群抗体水平显著高于45岁以下人群(F=13.491,P0.05);离渝前农民和船民G值显著高于民工和商业服务(P均0.05),离渝后商业服务G值显著低于船民、农民和民工(P均0.05);不同文化程度者G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400,P0.05),文化程度高,G值低。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文化程度、流动原因、离渝前职业、疫区省类型以及返乡次数等因素与抗体水平之间存在明显关联。结论疫区返乡人群存在血吸虫感染的危险,建议进一步健全三峡库区血吸虫病监测体系,针对重点人群开展健康教育,预防和控制血吸虫病在三峡库区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影响T2DM患者动力性平衡能力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17年3月于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的T2DM患者172例(T2DM组)及同期在我院体检的健康人群151名(NC组),收集人口学资料,检测糖尿病相关指标、25羟维生素D[25(OH)D],测定握力、踝肱指数(ABI)、定量震动感觉阈值、骨密度、动力性平衡指标[站起测试(CRT)、2.4 m行走测试、走直线步态测试(TGT)],比较两组差异,分析影响动力性平衡指标的相关因素。结果与NC组比较,T2DM组25(OH)D、握力、ABI、TGT正常的患者比例下降,CRT、2.4m行走测试时间延长,下肢震动感觉阈值增高(P0.05)。ABI0.9的T2DM患者2.4m行走测试时间长于ABI≥0.9的患者[(3.70±2.02)vs(3.10±1.12)s,P=0.045]。多因素相关分析显示,25(OH)D、握力、ABI、下肢震动感觉阈值与CRT、2.4m行走测试均密切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25(OH)D(OR=0.916、1.150,P=0.003、0.002)是TGT的影响因素。结论下肢动脉病变、25(OH)D是除周围神经病变、肌力外影响T2DM患者动力性平衡能力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高血压对社区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贵阳市社区老年人血压、脉压及平均动脉压(MAP)与认知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多级整群抽样法,抽取贵阳市城区年龄≥60岁的3229例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相结合,收集相关资料,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进行认知功能评价。结果随着老年人收缩压水平的升高,MMSE呈下降趋势,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17.6,P<0.01),轻度认知障碍(MCI)患病率随着老年人收缩压水平的升高逐渐增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趋势=4.76,P<0.05)。脉压越大,MMSE越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27.1,P<0.01)。随着脉压的增加,MCI患病率也逐渐增加(χ2趋势=5.63,P<0.05)。MAP与MMSE呈曲线关系,MAP在90~109mmHg(1mmHg=0.133kPa)时MMSE最高,≤70mmHg或≥110mmHg时MMSE逐渐降低。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中、重度高血压老年人发生MCI的危险高于正常老年人。结论高血压、高脉压、过高或过低的MAP对MCI的发生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简称昌吉州)奇台县某社区老年人群的生活质量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提高其生活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4年1─6月居住在奇台县某社区的老年人进行生活质量(SF-36)评定,分析影响老年人群生活质量的各种因素。结果共调查1 328名老年人,生活质量问卷表平均得分(113.58±15.18);生活质量良好、中等、差者分别占37.65%、56.78%、5.57%;65.96%的老年人患有各种不同程度的慢性疾病,居前三位的疾病为高血压(31.55%)、冠心病(19.88%)和糖尿病(14.53%);经单因素分析显示,影响老年人群生活质量主要是年龄(F=22.96)、有无慢性病(F=8.48)、婚姻(F=5.75)、医疗费用支付方式(F=5.74)及月收入(F=13.74)等因素,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昌吉州奇台县某社区老年人群总体生活质量处于较高水平,影响老年人群生活质量的因素较多,应针对不同需求的老年人开展社区护理工作,改善其躯体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毛南族、汉族高血压与超重肥胖的关系.方法 对平塘县593名农村毛南族、汉族老年人进行分层随机抽样.结果 老年人高血压检出率为24.96%,男女间差别无显著性(χ2=1.852,P=0.186);毛南族与汉族间差别无显著性(χ2=3.336,P=0.068);毛南族、汉族男女间的体质指数(BMI)差别无显著(P>0.05),腰臀比(WHR)正常与WHR异常高血压患病率均有高度显著性(χ2=19.108,70.498,11.787;P=0.000,0.006,0.001);老年人调查中,女性肥胖发生率高于男性,高血压患者中,男性肥胖发生率高于女性.结论 BMI和WHR超常均可增加其高血压的危险性,WHR超常汉族女性表现出显著性;WHR对高血压患病(除汉族外)的影响低于BMI.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社区老年人的有氧能力,并探索其与运动耐力的关系。方法对来自上海市静安区的87名社区老年人进行心肺运动试验,并根据运动负荷试验的结果将其分为3组:阴性组、未达标准组和可疑阳性组。计算3组的峰值摄氧量占该个体最大摄氧量预测值的百分比(VO_2peak/VO_2maxPred)、无氧阈值占该个体最大摄氧量预测值的百分比(VO_2AT/VO_2maxPred)、无氧阈值与峰值摄氧量的比值(VO_2AT/VO_2peak),比较3组老年人的有氧能力。结果 3组的性别、年龄及体质量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3组VO_2peak/VO_2maxPred(F=4.730,P=0.011)、VO_2AT/VO_2maxPred(F=3.888,P=0.0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未达标准组和可疑阳性组的VO_2peak/VO_2maxPred值均显著低于阴性组(P0.05),可疑阳性组的VO_2AT/VO_2maxPred值显著低于阴性组(P0.05)。3组间VO_2AT/VO_2peak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906,P=0.408)。结论社区老年人有氧能力的下降可能与运动耐力下降及潜在心血管疾病有关;作为评估不同个体有氧代谢能力的指标,VO_2peak/VO_2maxPred较VO_2AT/VO_2maxPred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瘦素受体突变导致自发性2型糖尿病的db/db小鼠远端大脑中动脉闭塞(d MCAO)后行为学评估结果,筛选适合db/db小鼠dMCAO模型的行为学评估方法。方法选择db/db小鼠作为2型糖尿病模型,选择同窝杂合子小鼠(db/+)和C57野生型小鼠(WT)作为双对照组。采用d MCAO作为脑缺血模型。测量各品系小鼠血糖水平及dMCAO后3、35 d时脑组织缺损体积以评估合并糖尿病的卒中模型造模是否成功。选择以下行为学评估方法进行分析:转棒测试、圆筒测试、粘贴撕除测试、错步测试方法评估dMCAO模型的感觉运动功能及运动协调性;选择Morris水迷宫测试和新事物认知测试评估模型认知功能;选择旷场测试评估模型焦虑状态和一般运动能力及探索能力。结果 db/db小鼠dMCAO前后血糖水平均明显高于db/+和WT小鼠(均P 0.01); dMCAO术后3 d,db/db小鼠脑组织缺损体积明显大于db/+小鼠[(19.3±1.0)%比(10.9±1.5)%,P 0.01]和WT小鼠[(12.1±1.4)%,P 0.05],证明合并糖尿病的卒中模型造模成功。行为学评估结果:(1)粘贴撕除测试。假手术组db/db、db/+和WT小鼠间的接触粘纸时间(品系效应:F=2.56,P=0.08)和移除粘纸时间(品系效应:F=0.18,P=0.8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dMCAO组术后db/db小鼠与db/+、WT小鼠间接触粘纸时间(品系效应:F=10.94,P 0.01)和移除粘纸时间(品系效应:F=22.20,P 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db/db小鼠接触粘纸时间和移除粘纸时间均明显多于db/+、WT小鼠(P 0.05或P 0.01)。(2)错步测试。假手术组和dMCAO组中,db/db、db/+和WT小鼠间错步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品系效应:F=0.84,P=0.48;F=3.50,P=0.06)。db/db、db/+和WT小鼠d MCAO后第1天和第3天的平均错步率与dMCAO术前比较,明显上升(均P 0.05),d MCAO术后第28天和第35天平均错步率均较d MCAO术前下降(均P 0.05)。(3)新物体认知测试。假手术组和d MCAO组中db/db、db/+、WT小鼠间探索新物体的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品系效应:F=12.81,P=0.007; F=44.21,P 0.01)。db/db小鼠探索新物体的次数均明显少于db/+小鼠和WT小鼠(均P 0.01)。(4) Morris水迷宫测试。假手术组和dMCAO组db/db、db/+、WT小鼠间的平均游泳速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品系效应:F=29.78,P 0.01; F=28.02,P 0.01)。假手术组和d MCAO组中db/db小鼠的游泳速度整体明显慢于db/+小鼠(均P 0.01)和WT小鼠(均P 0.05)。路径效率分析显示,假手术组和dMCAO组db/db、db/+和WT小鼠间的空间学习能力(品系效应:F=1.77,P=0.19; F=3.16,P=0.06)和空间记忆能力(品系效应:F=0.56,P=0.57; F=1.45,P=0.2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5)旷场测试。假手术组和d MCAO组db/db、db/+、WT小鼠间在旷场中行走的总路径长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品系效应:F=41.07,P 0.01; F=47.76,P 0.01)。假手术组和d MCAO组db/db小鼠在旷场中行走的总路径长度均明显少于db/+小鼠(P 0.05)和WT小鼠(P 0.01)。假手术组和dMCAO组db/db、db/+、WT小鼠间中心区域探索停留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品系效应:F=20.42,P 0.01; F=25.64,P 0.01)。假手术组和dMCAO组db/db小鼠在旷场中心区域探索停留时间明显少于WT小鼠(均P 0.01),与db/+小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通过对db/db、db+、WT小鼠dMCAO后行为学评估结果的对比分析,提示粘贴撕除测试和错步测试适用于感觉运动功能和运动协调性的评估;新事物认知测试适用于认知功能评估;旷场测试适用于焦虑状态和一般运动能力及探索能力评估;因存在基因剂量效应,db/+小鼠在可能涉及焦虑状态的行为学评估中不能作为完全正常对照组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炎性细胞因子表达水平与老年缺血性脑卒中病人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6月50例脑卒中病人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健康志愿者50名作为对照组。记录观察者各个时期白细胞介素6(IL-6)、雌激素(E2)、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以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统计并分析其与病人预后的关系。结果两组IL-6组间、不同时间点、组间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明显(F=11.50,P=0.003;F=4.78,P=0.035;F=5.45,P=0.027)。观察组在急性期IL-6水平逐渐升高,恢复期逐渐降低,在发病30 d IL-6恢复正常,与对照组IL-6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E2组间、不同时间点、组间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明显(F=11.45,P=0.003;F=4.56,P=0.032;F=5.78,P=0.024)。观察组在急性期E2水平逐渐降低,恢复期逐渐升高,在发病30 d左右E2恢复正常,与对照组E2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hs-CRP组间、不同时间点、组间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明显(F=11.45,P=0.003;F=4.56,P=0.032;F=5.78,P=0.024)。观察组在急性期hs-CRP水平升至逐渐降低,恢复期逐渐升高,在发病30 d左右hs-CRP恢复正常,与对照组hs-CRP无明显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IL-6、E2、hs-CRP与脑卒中预后明显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6、E2、hs-CRP水平变化与病人预后明显相关,可有效反映病人预后以及恢复的干预效果,但其具体机制尚未研究清楚,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描述我国多地区老年人骨折现状及流行病学特征,阐明老年人骨折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3年3月至2015年2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江滨医院、北京老年医院、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老年患者4419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骨折发生率及流行病学特点,分析运动,晕厥,平衡功能,糖尿病等疾病因素,降压药、降糖药等药物因素与骨折的关系。结果(1)我国老年人发生骨折的流行特征如下:(1)一般状况:在性别、年龄、长期居住地、照料方式中差别有显著性(P<0.05);(2)身体功能:包括运动、晕厥、平衡功能差异(P<0.05);(3)现患疾病:有晕厥病史、脊椎病、前庭疾病、高血压病、直立性低血压、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白内障、青光眼、视力障碍(P<0.05);(4)服用药物,有降压药和抗抑郁药物(P<0.05)。(2)老年人骨折危险因素包括性别、年龄、职业、居住地、运动、疾病和药物等。结论应针对老年人个体相关危险因素尽早进行干预,以减少老年人骨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王山  常非  梅南 《中国老年学杂志》2023,(24):5939-5942
目的 探究慢性踝关节不稳致老年人跌倒的风险。方法 选取15例慢性踝关节不稳的老年患者为慢性踝关节不稳组和20例健康老年人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感觉统合测试、压力中心(COP)静态稳定性测试、Morse跌倒评分、踝-后足力线(AOFAS)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的差异。结果 两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Morse跌倒评分、AOFAS评分、VAS差异显著(P<0.01)。闭眼的COP静态稳定性测试中,两组COP摆动面积和COP内外摆动距离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COP摆动长度、摆动速度、前后摆动距离统计学差异明显(P<0.01)。感觉统合测试中,两组间本体感觉得分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视觉和综合得分统计学差异明显(P<0.01)。结论 慢性踝关节不稳会增加老年人跌倒风险。以疼痛、单足站立稳定性、站立时躯体摆动幅度与摆动面积多种因素增加导致的跌倒风险增加为特征。因此,为避免跌倒对老年人造成的致命的伤害,应尽早接受手术治疗或者踝关节康复功能训练。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调查城市运动与不运动老年人亚健康状况.方法 使用亚健康评定量表对运动组与不运动组老年人进行测评.结果 两组老年人健康状况(F=3.69,P<0.05)、亚健康状况(F=4.11,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 运动降低或改善老年亚健康现状,提高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建议重视老年人运动场地和设施建设与投入,为促进老年人参与运动提供更多的方便与场所.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武汉市社区老年人焦虑、抑郁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随机抽取武汉市3个行政区老年人875人为调查对象。应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对老年人进行焦虑、抑郁状况调查。结果老年人SAS平均得分为(29.19±7.14)分,50分772人(88.23%),≥50分103人(11.77%);SDS平均得分为(31.75±8.53)分,50分715人(81.71%),≥50分160人(18.29%);女性SAS得分显著高于男性(P0.01);男女SDS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老年人SAS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DS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婚姻状况、月收入、与子女同住和疾病数量的老年人SAS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医保情况、疾病数量的老年人SDS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老年人焦虑与性别、婚姻、月收入和慢性疾病数量呈正相关,老年人抑郁与年龄、婚姻、受教育程度、医疗保险和疾病数量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武汉市社区老年人存在一定程度的焦虑、抑郁状况,性别、年龄、婚姻、受教育程度、月收入、医疗保险和慢性疾病数量等是老年人焦虑、抑郁发生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平均住院日和花费情况。方法收集泰安市中心医院2013年7月1日至2018年6月30日因急性心肌梗死住院的4 034例患者资料,按年龄分为3组:中年组(45≤年龄<60周岁)1 093例、老年组(60≤年龄<80周岁)2 365例和高龄组(年龄≥80周岁)576例。比较不同年龄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平均住院日及花费情况。结果老年组患者平均住院日高于中年组和高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5±7.0)d比(10.9±5.5)d,P=0.012;(11.5±7.0)d比(10.8±7.6)d,P=0.029];3组男性平均住院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613,P=0.027),其中老年组男性平均住院日高于中年组[(11.6±7.5)d比(10.9±5.6)d,P=0.009];3组药物花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248,P=0.106);住院总费用方面,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且随着年龄增长,住院总费用呈下降趋势。结论老年患者的平均住院日显著高于中年和高龄患者;随着年龄增长,住院总费用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20.
老年人人格特质的发展特点及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当前我国老年人人格特质的发展特点及相关因素,为指导老年期的社会适应提供心理学的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调查。结果 (1)不同年龄组老年人的16种人格因素大多数差异不显著,只有N项和O项差异比较显著。其中N项随老年人年龄增加而均分逐渐降低;O项为60-69岁年龄组老年人均分最高。(2)老年人16种人格因素中A、H、N、Q1、Q2等项性别差异显著:A、B、F、H、I、Q1、Q2、Q3等项职业差异显著;A、C、F、I、L、O等项居住模式差异显著。结论 当前我国老年人的人格因素较为稳定,对其变化发展影响较明显的因素主要为性别、职业及居住模式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