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承德市燃煤区和集中供热区分别选择10~13岁小学生测定肺功能,同时对两个区室内的空气污染物浓度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燃煤区室内空气污染浓度高于供热区,儿童肺功能测定结果在燃煤区差于供热区.  相似文献   

2.
室内污染对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在我国四个城市选择了10~15岁的小学生,观察了儿童的活动模式以及燃煤所造成的室内污染对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响。对750名儿童活动的时间分配调查表明,儿童每天在室内度过的时间约占81%(冬季)和75%(夏季)。生活于燃煤家庭的儿童对RP、SO_2和CO的个体时间加权平均接触水平高于燃气家庭。同样,某些呼吸系统疾病患病率也是前者高于后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采暖初期太原市大气PM_(2.5)污染状况,探讨燃煤增加对城市大气PM_(2.5)质量浓度的影响。方法记录和整理太原市9个监测点2014年10月(采暖前)和11月(采暖后)的大气SO2、NO2、CO、O3、PM_(10)、PM_(2.5)浓度小时值和日均值,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评价相关分析和小波分析等方法研究大气PM_(2.5)质量浓度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结果采暖前后大气常规污染物的单因子污染指数均以PM_(2.5)最大,采暖开始后的约两周内大气PM_(2.5)日均质量浓度未超过GB 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规定的二级标准限值,但从11月17日开始其质量浓度明显升高,超标严重。除O3外,PM_(2.5)与PM_(10)、SO_2、NO_2、CO浓度的小时值及日均值均有一定的相关关系,且采暖后相关系数高于采暖前;各污染物经4层小波分解滤波后的时间序列变化图和小波方差图表明PM_(2.5)、PM_(10)、SO_2、NO_2和CO的浓度变化趋势一致,而与O_3浓度的变化不同。结论城市大气PM_(2.5)污染的形成受多种因素作用,采暖期燃煤增加的影响在累积到一定程度且有不利气象条件出现时会导致大气PM_(2.5)污染。  相似文献   

4.
室内空气污染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本文报道了在中国四个城市(上海、武汉、承德和沈阳)进行冬夏两季室内污染水平的调查。结果表明,当以煤为家庭燃料时,RP、SO_2和CO的污染是严重的,尤其在冬季更是如此,甚至其污染物浓度高达燃气家庭室内浓度的十几倍。厨房比卧室污染物浓度高,是污染物产生的来源。在冬季燃煤家庭厨房内RP浓度可达665μg/m~3,SO_2860μg/~3,CO14.07mg/m~3。在卧室内可达RP270μg/m~3,SO_2502μg/m~3,CO13.67mg/m~3。  相似文献   

5.
96川2柴油机发电厂对大气环境影响的调查与分析/杨永泰刀环境与健康杂志一1995,12(2)一69~7l 通过对柴油机发电厂周围大气环境中污染物502、No、、Tsl,、B(。)P、Pb的调查,表明受电厂排污影响,使调查区域出现一个高浓度大气污染带,污染物的时空变化有一定规律。因子分析结果表明主要污染物因子以50:和B(a)P为代表,尤以B(a)P污染为突出,应在区域污染防治中加以重视。图0表6参5 对承德市空气污染和学生呼出气最大流速(PEF)进行了研究。空气监测表明,承德市冬季除N02外,502、TsP和co浓度燃煤区高于集中供热区。PEF测试发现,采暖后期煤…  相似文献   

6.
对生活在烧煤气、液化气和煤等不同燃料环境中的11~13岁学龄儿童进行了SO_2个体接触量的监测。结果表明,在三种燃料中,燃煤产生的SO_2对居室内空气污染最严重,已超过大气污染水平。在该环境中生活的小学生,SO_2个体接触平均浓度达到0.563mg/m~3,明显高于燃气组儿童。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索我国北方城市空气污染对居民健康的影响,降低呼吸道疾病患病率,提高健康水平,课题对承德市实施集中供热前后室内外空气进行了历时十五年的卫生监测,就污染对健康影响开展了多项指标的综合研究。 研究采用了燃煤与集中供热对比、同一居民区实现供热前后、同组人群冬季取暖前后对比的方法,比较了污染水平和健康水平于不同时空的差异性。实验分析了空气中CO浓度与血液COHb含量的关系,对居民肺功能和呼吸道疾病进行现况和前瞻性调查,对全市居民死因变化进行了分析,应用个体接触量评价了污染负荷,并结合毒理实验等讨论了污染对健康的影响。通过环境质量评价、疾病和死亡分析,以及社会卫生经济效益估算,课题论证了集中供热措施的环境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8.
利用贵阳市南明区和花溪区2018年1~12月PM_(10)、PM_(2.5)、NO_2、CO质量浓度分析大气颗粒物污染特征,结果表明:两区PM_(10)、PM_(2.5)污染物都在单日上有超过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PM_(10)、NO_2、PM_(2.5)、CO污染物年平均浓度值花溪区均低于南明区,且两区平均浓度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南明区SO_2年平均浓度与花溪区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9.
我们以前的一些研究曾表明,室内燃煤污染能引起人群呼吸系统症状和疾病的增加,燃煤家庭空气污染严重,冬季室内IP,SO_2,CO_2浓度通常超过大气卫生标准限值,为证实室内高浓度的污染对人体健康危害的程度,本文调查了室内空气污染对儿童健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山西省农村地区室内燃煤空气污染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山西省农村地区室内燃煤污染状况.方法在冬季和夏季各选择山西省平定县和太谷县的部分农村住户,连续3 d采集卧室、厨房和室外空气,测定主要燃煤污染物一氧化碳(CO)、二氧化硫(SO2)、3,4-苯并(a)芘[B(a)P]含量.结果研究地区居民室内燃煤污染物冬季高于夏季,厨房高于卧室和室外.3种污染物超标情况以冬季厨房和卧室中的B(a)P超标最为严重,平均水平分别为15.0和11.84ng/m^3,超标率为97.9%和93.8%,最高超标倍数高达557.7和153.5倍.结论山西省农村地区冬季室内燃煤污染状况比较严重,特别是冬季室内B(a)P的污染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11.
小煤炉燃烧过程产生大量的污染物。当小煤炉放在居室外公共走廊中燃烧时,可造成走廊空气严重污染。本文选择两幢五、六层高的新村住宅,测定各层走廊空气中的污染物浓度。结果表明,燃煤炉走廊空气中SO_2、IP和NO_2均超过卫生标准。走廊内空气污染程度与楼层高度有关,楼层越高,污染越严重。直线回归分析表明,三种污染物浓度与楼层高度相关系数均有显著意义。说明小煤炉污染不但可水平扩散,而且也能垂直扩散。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并比较县区级行政地区空气污染对居民每日非意外死亡的影响。方法选择承德市F县和北京市S区作为研究地区,分别收集2014—2015年每日非意外死亡人数、空气污染物质量浓度及气象要素。采用时间序列广义相加模型(GAM)定量研究PM_(2.5)、PM_(10)、SO_2、NO_2和CO共5种空气污染物质量浓度对当地居民非意外死亡的影响,分别分析空气污染对老年人(≥65岁)和不同性别人群的影响,并与我国大中城市的研究结果相比较。结果 F县空气环境中PM_(2.5)、PM_(10)、SO_2、NO_2和CO日均质量浓度分别为53.4、79.3、22.4、18.1μg/m~3和0.9 mg/m~3;S区对应分别为83.3、108.8、13.8、44.0μg/m~3和1.2 mg/m~3。F县和S区平均每日非意外死亡人数分别为5.8和10.7人。除SO_2外,其他空气污染物与总非意外死亡均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各污染物质量浓度每增加10μg/m~3,F县和S区PM_(2.5)所致居民每日非意外死亡人数分别增加1.20%(lag5)和0.44%(lag4);PM_(10)对应分别增加1.25%(lag5)和0.38%(lag3);SO_2对应分别增加2.65%(lag1)和1.32%(lag4);NO_2对应分别增加3.90%(lag0)和1.45%(lag4);CO对应分别增加0.05%(lag0)和0.04%(lag4)。两县区PM_(2.5)、PM_(10)和NO_2对老年人的影响均高于总人群,而CO对总人群影响更高。两县区PM_(10)均对女性影响更高,NO_2和CO对男性影响更高。结论两县区空气污染短期暴露可增加居民每日非意外死亡人数,风险具有统计学显著性(除SO_2),且明显高于我国大中城市研究(除CO),F县5种空气污染物风险均高于S区,对不同性别和年龄人群之间风险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3.
承德是位于河北省北部的一个河谷盆地城市,冬季逆温频率93·3%。1986年以前取暖为分散式燃煤,由于空气污染严重,市政府决定分期分批实施连片集中供热。我们自1983~2002年,连续20年开展环境及健康监测。结果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1)采用燃煤与供热对比的方法,对燃煤区和集中供热区的空气污染和居民健康进行监测。通过环境质量评价和健康效应分析论证集中供热的环境干预作用。(2)自1983~2002年,对集中供热工程实施前和结束后作大气监测,实施过程中在燃煤区和供热区分别设点,室内外空气同时监测,室外燃煤供热各3个点,室内每年每区监测20户,室内…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并比较县区级行政地区空气污染对居民每日非意外死亡的影响。方法选择承德市F县和北京市S区作为研究地区,分别收集2014—2015年每日非意外死亡人数、空气污染物质量浓度及气象要素。采用时间序列广义相加模型(GAM)定量研究PM_(2.5)、PM_(10)、SO_2、NO_2和CO共5种空气污染物质量浓度对当地居民非意外死亡的影响,分别分析空气污染对老年人(≥65岁)和不同性别人群的影响,并与我国大中城市的研究结果相比较。结果 F县空气环境中PM_(2.5)、PM_(10)、SO_2、NO_2和CO日均质量浓度分别为53.4、79.3、22.4、18.1μg/m~3和0.9 mg/m~3;S区对应分别为83.3、108.8、13.8、44.0μg/m~3和1.2 mg/m~3。F县和S区平均每日非意外死亡人数分别为5.8和10.7人。除SO_2外,其他空气污染物与总非意外死亡均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各污染物质量浓度每增加10μg/m~3,F县和S区PM_(2.5)所致居民每日非意外死亡人数分别增加1.20%(lag5)和0.44%(lag4);PM_(10)对应分别增加1.25%(lag5)和0.38%(lag3);SO_2对应分别增加2.65%(lag1)和1.32%(lag4);NO_2对应分别增加3.90%(lag0)和1.45%(lag4);CO对应分别增加0.05%(lag0)和0.04%(lag4)。两县区PM_(2.5)、PM_(10)和NO_2对老年人的影响均高于总人群,而CO对总人群影响更高。两县区PM_(10)均对女性影响更高,NO_2和CO对男性影响更高。结论两县区空气污染短期暴露可增加居民每日非意外死亡人数,风险具有统计学显著性(除SO_2),且明显高于我国大中城市研究(除CO),F县5种空气污染物风险均高于S区,对不同性别和年龄人群之间风险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5.
在北京市选择了59名家庭妇女,观察了她们的活动模式,以及用我们研制的扩散法被动式个体监测器测定不同燃料造成的室内空气污染和对个体接触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燃煤气家庭妇女的个体接触NO2水平(52μg/m3)高于燃煤和液化气家庭的妇女水平(44和34μg/m3),尤其在冬季更为明显。家庭妇女每天在家度过的时间约占84%(冬季)和75%(夏季)。个体接触量测定值与时间加权平均浓度估计值有很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6.
空气污染效应及环境干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承德市燃煤区、供热区空气污染和居民健康水平进行了监测,比较了冬夏季燃煤与供热、室内与室外、厨房与卧室、供热前后污染水平;比较了燃煤与供热居民健康水平。通过对环境质量分析、健康效应评价和经济效益估算,初步论证了集中供热措施的环境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2014年—2015年兰州市环境空气质量现状。方法收集兰州市2014年—2015年PM_(10)、PM_(2.5)、NO_2、CO、O_(3-1h)和SO_2的日均浓度监测数据,分析其年度、区域、采暖期、非采暖期分布特征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2014年—2015年兰州市环境空气质量有所改善,空气中的PM_(10)、PM_(2.5)、CO和SO_2平均浓度下降,NO_2和O_(3-1h)平均浓度上升;除O_(3-1h)外,其余空气污染物均是采暖期高于非采暖期;2014年—2015年市区西部总体污染物浓度较高;环境空气中主要污染物是PM_(10)、PM_(2.5)和NO_2,2014年—2015年污染负荷系数PM_(10)、PM_(2.5)、CO、SO_2下降,NO_2和O_(3-1h)上升。结论 2014年—2015年兰州市环境空气质量逐渐改善,采暖期与非采暖期空气污染物种类有所区别,针对兰州市首要污染物和污染区域等特点,应有针对性地制定改善空气质量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人体对NO2的接触量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用徽章式NO_2个体采样器对15名健康、不吸烟的妇女,接触室内外空气中NO_2的污染水平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室内无NO_2污染源时,室外NO_2浓度高于室内,个体接触水平介于室内外两者之间,室内存在NO_2污染源时,厨房的浓度高达40plb,室内浓度高于室外。试验者一周中有92%的时间是在室内度过,因此,室内NO_2浓度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不容忽视。作者认为,对个体、室内和室外采取同时监测的方法,能真实的反映人体接触NO_2的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空气污染与解放军第306医院儿童急性中耳炎、急性扁桃体炎就诊人数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5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期间该院所有儿童急性中耳炎、急性扁桃体炎的门诊与急诊病例及此期间的空气质量指数(air quality index,AQI)及6项大气污染物空气质量指标(由北京市环境监测中心提供),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儿童急性中耳炎、急性扁桃体炎与PM2.5、PM10、SO_2、CO、NO_2间具有相关性。对于全年数据分析儿童急性中耳炎相关性以SO_2、CO、NO_2较明显,对于儿童急性扁桃体炎相关性以CO、PM10、NO_2、PM2.5较明显。结论冬春季儿童急性中耳炎、急性扁桃体炎日就诊人数与AQI、PM2.5、SO_2、CO、NO_2的相关性远高于夏秋季,以累积3日相关性最好,从而推测大气污染与两种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上海市浦东新区不同空气污染区小学生肺功能变化情况。方法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内城区和郊区共选择4所小学,每所学校4年级随机抽取1个班共145名小学生为研究对象,分别在2017年9月、12月和2018年3月、6月检测小学生肺功能4次,同时收集城区和郊区学校附近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站细颗粒物(PM_(2.5))、可吸入颗粒物(PM_(10))、二氧化硫(SO_2)、二氧化氮(NO_2)、臭氧(O_3)和一氧化碳(CO)的1 h平均浓度;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以及卡方检验比较组间差异,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城区和郊区小学生肺功能变化趋势。结果环境监测数据显示,2017年9月,城区SO_2、O_3和CO污染物浓度显著低于郊区(P0.01),而NO_2浓度显著高于郊区(P0.01);2017年12月,城区PM_(10)、SO_2、NO_2、O_3污染物浓度显著高于郊区(P0.01),CO污染物浓度显著低于郊区(P0.01);2018年3月,城区PM_(10)、SO_2、NO_2、CO污染物浓度显著高于郊区(P0.01);2018年6月,城区PM_(2.5)、PM_(10)、SO_2、NO_2、CO污染物浓度显著高于郊区(P0.01)。145名小学生中,共132名(91.0%)完成了全4次肺功能检测,城区和郊区学生在身高、体重和性别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郊区学生第4次用力肺活量(FVC)和第1次第1 s用力呼气量(FEV1)、呼气流量峰值(PEF)高于城区学生(P0.01);城区和郊区学生肺功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城区小学生肺功能FVC指标低于郊区小学生(P0.05),FEV1和FEV1/FVC呈现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均P0.01),且呈线性降低(均P0.01),PEF存在时间和地区的交互作用(P0.01)。边际轮廓图显示,郊区学生FVC指标呈上升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EV1和FEV1/FVC指标呈下降趋势,且郊区学生后3次检测结果显著低于第1次(P0.05),PEF指标受地域和时间的交互影响,且城区第1次结果显著低于后3次(均P0.01)。结论 2017和2018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城区空气质量比郊区差,城区小学生肺功能FVC比郊区小学生差,并且由于冬季大气污染较重,肺功能指标部分出现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