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6 毫秒
1.
陈璐 《北方药学》2013,(10):137-137
目的:探讨烧伤患者感染的预防与治疗措施。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136例烧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136例创面分泌物标本中,经细菌培养检出病原菌91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49株,革兰阳性球菌38株,真菌4株;感染患者共计43例,死亡4例,其中烧伤败血症死亡2例,创面脓毒症和器官功能衰竭各1例。结论:烧伤患者治疗期间应用采取严格的消毒措施、加强营养支持治疗、严禁滥用抗生素、保持体内正氮平衡等多种综合措施,积极预防和控制感染。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三种检验方法检验阴道细菌的效果,旨在找出准确而简单的检验阴道细菌的方法。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4年10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92例阴道炎患者为本实验的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阴道分泌物,将每位患者的阴道分泌物等分为A、B、C三组:1 A组采用PCR法进行检验;2 B组分泌物的检验采用细菌培养法;3 C组分泌物的检验应用革兰染色法。将三种不同方法得出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A组的阳性检出率为82.50%;B组的阳性检出率为79.34%;C组的阳性检出率为39.13%。通过对比得出1 PCR法与细菌培养法的检验结果相近,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2 PCR法的检验结果与革兰染色法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将细菌培养法的检验结果与革兰染色法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得出其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R法的检出率最高,并且操作简单。  相似文献   

3.
杨俊 《抗感染药学》2024,(1):101-104
目的:探究医院烧伤伴创面感染患者创面分泌物标本中病原菌的检出情况及其耐药特点,为临床此类患者的抗菌药物选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22年12月开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烧伤伴创面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创面分泌物标本进行微生物检查和药敏试验,分析患者创面分泌物标本中病原菌的分布与耐药情况。结果:68例烧伤伴创面感染患者创面分泌物标本中共检出87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52株(占59.77%,以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为主)、革兰阳性菌32株(占36.78%,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和真菌3株(占3.45%);药敏结果显示,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哌拉西林-舒巴坦钠的耐药率较低(<30.00%),对头孢曲松、氨苄西林、头孢他啶的耐药率较高(>75.00%);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的耐药率均为0.00%,对红霉素、青霉素、四环素的耐药率较高(>80.00%)。结论:医院烧伤伴创面感染患者的致病菌主要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化脓性眼内炎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其药物敏感性,为临床选择有效的抗菌药物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方法对259例眼内炎患者采集前房液或玻璃体液进行病原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59例标本中,细菌培养阳性标本113例,检出率为43.63%,共培养出120株病原菌,革兰阳性球菌89株,占74.17%,革兰阳性杆菌11株,占9.17%,革兰阴性杆菌13株,占10.83%,革兰阴性球菌5株,占4.17%,真菌2株,占1.67%。结论化脓性眼内炎主要致病菌是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应及时监测病原菌种类分布和药敏变化,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分析晚期先兆流产孕妇宫颈分泌物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了解病原菌检出率、主要致病菌菌群分布及其药敏结果,用予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对我院妇产科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住院的223例晚期先兆流产孕妇宫颈分泌物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原菌检出率43.9%,其中革兰阳性球菌16.3%,革兰阴性杆菌17.3%,真菌28.6%,支原体35.7%,沙眼衣原体2.1%,未检出淋球菌和厌氧菌。敏感药物分别为:革兰阳性球菌为青霉素和氨苄青霉素,革兰阴性杆菌为丁胺卡那霉素,支原体为克拉霉素、强力霉素和美满霉素。结论为治疗晚期先兆流产,预防流产和早产,应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合理应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纳米银外用敷料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对烧伤创面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浅Ⅱ度及深Ⅱ度创面共96例,分别随机分为A组34例(纳米银敷料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换药),B组32例(单纯纳米银敷料换药),C组30例(用碘伏凡士林纱布换药),于伤后7、10、15、20、25 d分别对3组进行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及鉴定,全程观察记录创面愈合率及愈合时间,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浅Ⅱ度和深Ⅱ度创面细菌检出率,A组与B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明显高于A、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伤后7d开始,无论浅Ⅱ度创面,还是深Ⅱ度创面,A、B组创面愈合率均较C组明显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创面平均愈合时间比较,A组最短,B组次之,C组最长,并且3组间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均无过敏反应,A组有1例浅Ⅱ度创面患者换药后出现局部烧灼感,10 min后症状自行缓解.结论 纳米银敷料抗菌作用强,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能促进组织修复,两者联合可以加速烧伤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银离子抗菌敷料在Ⅱ度烧伤创面愈合中的作用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自身对照的方式,在60例Ⅱ度烧伤患者身上分别选取2处面积相当的创面.对照组使用磺胺嘧啶银软膏;试验组使用银离子抗菌敷料.比较2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愈合率、平均换药次数,并对创面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同时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尿常规以及肝肾功能,记录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创面愈合时间缩短,用药后第7、14天创面愈合率增高,换药次数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创面细菌培养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磺胺嘧啶银相比,银离子抗菌敷料在促进Ⅱ度烧伤创面愈合方面,能够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提高创面愈合率,减少换药次数,抑菌效果与磺胺嘧啶银相当,两组在治疗期间均无不良反应发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Ⅱ度烧伤的外用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基于无乳链球菌(GBS)检测率不高的情况,对实验前后可能影响无乳链球菌检出率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进而对各个操作环节的具体流程进行改进,使用具有与更高检出率的容器进行培养,促进GBS检出率的提高。方法:选取某院2017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之间采集的分泌物标本11067例为对照组,选取同时期的分泌物标本12822例为观察组,采用改进的操作流程采集照组患者的分泌物标本,采用采样方法标准化的操作流程采集观察组患者的分泌物标本。结果:对照组采集标本11067例,其中阳性255例,阴性10812例,阳性检出率为2.3%;观察组采集标本12822例,其中阳性1090例,阴性11732例,阳性检出率为8.5%。对照组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进标本采集操作流程之后有助于提高无乳链球菌的阳性检出率,说明规范化的操作对提高GBS检出率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烧伤患者创面细菌的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12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烧伤科患者创面分泌物标本,分析检出菌株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结果检出率较高的前10种细菌革兰阴性菌为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奇异变形杆菌,革兰阳性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屎肠球菌,占总检出菌的86.63%,革兰阴性菌数量明显多于革兰阳性菌。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大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达90%以上。结论烧伤病区创面细菌感染及耐药问题较为严重,需严格实施消毒隔离措施,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培养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检出的菌血症病原菌586例。于菌血症患者发热和接受抗生素治疗期间采集静脉血,将采集的血样标本置于常规消毒处理后的血培养仪中进行培养,予以药敏试验。结果586例病原菌中革兰阴性杆菌280例(49.30%)、革兰阳性球菌206例(36.27%)、真菌100例(17.61%)。革兰阴性杆菌中大肠埃希菌占47.14%,革兰阳性球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占52.43%,表皮葡萄球菌占33.98%,显著高于其他病原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为72.73%,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为98.88%,高于对其他药物耐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耐药率为75.00%、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耐药率为48.57%,高于对其他药物耐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菌血症患者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且对美罗培南、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的耐药性较低,用药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五黄中药制剂对四肢烧伤残余创面的治疗作用。方法将80例四肢烧伤残余创面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比观察五黄中药制剂对四肢烧伤残余创面的治疗作用。结果五黄中药制剂浸浴能明显缩短四肢烧伤残余创面愈合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周愈合率及平均愈合时间与对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五黄中药制剂外用能加快四肢烧伤残余创面愈合、能提高愈合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烧伤创面分泌物的细菌检出率及耐药性。方法烧伤患者112例创面采集标本212份,用普通细菌培养方法,进行培养、分离、鉴定,做细菌药敏和细菌耐药试验。结果 212份标本中细菌生长阳性138份(65.09%),其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27.54%)和铜绿假单胞菌(24.64%)为主,且耐药性较高。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头孢噻肟敏感性最高(54.4%),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敏感性最高(70.2%)。结论应及早进行创面细菌培养,根据细菌和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我院烧伤科患者创面细菌耐药性情况,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2006。2007年我院收治的108例烧伤患者创面分泌物及焦痂的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在分离的169株细菌中,革兰阴性杆菌为123株,占72.78%,革兰阳性球菌为46株,占27.2%。主要菌种有:不动杆菌48株(28.4%),金葡菌38株(22.48%),大肠埃希菌17株(10.6%),铜绿假单胞菌16株(9.47%),肺炎克雷伯菌14株(8.28%),阴沟肠杆菌12株(7.1%)等。结论:我院烧伤科细菌耐药性的情况比较严重,与病房条件和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存在一定的关系。抗菌药物的选用应参照烧伤患者近期的细菌生态学调查和细菌耐药性监测结果和患者的临床表现,所选药物尽量覆盖所有的致病菌,重视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并依据结果调整用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近年来烧伤病区革兰氏阳性球菌构成比的增加,说明抗革兰氏阳性球菌感染的重要性,探讨头孢硫脒在抗革兰氏阳性球菌感染的作用。方法 调查1995年至2001年304医院烧伤病区病原菌流行病学变化,观察革兰氏阳性球菌的变化趋势。汇总七家医院198例烧伤病人对头孢硫脒的临床验证结果,以头抱映辛作为对照组,并进行了体外敏感试验,评估头孢硫脒对革兰氏阳性球菌的抗感染作用。结果 解放军304医院烧伤病区共检测出病原菌2584株,1999年开始革兰氏阳性球菌构成比明显增加,高达51.48%,金黄色葡萄球菌占总检出菌的3l.30%,MRSA占金黄色葡萄球菌的73.74%,从而证明了革兰氏阳性球菌已成为烧伤病原微生物的优势菌群。临床观察的头孢硫脒组比头抱映辛组疗效好,表现为:①病人体温转为正常的时间短(4.68d,对照组为5.17d);②临床感染症状控制或减轻总显效率高达88.46%(对照组为76.47%);③创面细菌清除率为77.24%(对照组为56.92%);④革兰氏阳性球菌体外药敏试验显示头孢硫脒的敏感率达到89.89%,仅次于万古霉素(99.36%)。结论 近年来革兰氏阳性球菌已成为许多单位烧伤病区细菌构成比的优势菌群,头孢硫脒对革兰氏阳性球菌的抗感染作用仅次于万古霉素,可作为临床抗革兰氏阳性球菌感染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重组表皮生长因子凝胶联合百多邦治疗烧伤残余创面的疗效。方法将本院2008年3月以来烧伤后残余创面6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应用凝胶和百多邦组)和对照组(常规换药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均联合浸浴治疗,观察创面细菌清除情况及创面愈合情况。结果治疗组疗效佳,细菌清除快,疗程缩短。结论重组表皮生长因子凝胶联合百多邦是一种治疗残余创面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新中药烧伤膏湿润疗法治疗烧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0月—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烧伤患者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京万红膏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新中药烧伤膏湿润疗法。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创面愈合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d、12d、18d,观察组患者创口愈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中药烧伤膏湿润疗法能有效提高烧伤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创口的愈合,减轻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17.
康复新液治疗放疗烧伤创面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放疗烧伤创面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13例不同部位、不同类型肿瘤及不同深度的放疗烧伤创面外用康复新液治疗。结果除1例中断治疗,另1例残余深度小创面手术植皮愈合外,其余均生理愈合。结论康复新液对难以愈合的放疗烧伤创面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统计以了解我院烧伤患者创面细菌学分布以及耐药性等特点,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数据指导,并据此提出干预对策,促进创面愈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4月~2013年4月510例烧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烧伤合并感染的创面分泌物阳性培养结果进行病原菌分类及药敏分析。结果共培养出病原菌515株,其中比例最高的是铜绿假单胞菌115株,占22.33%,随之是肺炎杆菌70株,占13.59%,大肠杆菌处于第3位,共60株,占11.65%。细菌对阿米卡星、环丙沙星、亚胺培南和万古霉素等敏感率较高。结论烧伤创面感染应早期介入治疗,定期病原菌检测及药敏试验,为临床治疗提供准确方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胰岛素注射液联合纳米银抗菌凝胶和湿润烧伤膏治疗中度烧伤创面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黄石市第五医院收治的中度烧伤创面感染患者66例(75个创面)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3例39个创面)和治疗组(33例36个创面)。对照组将纳米银抗菌凝胶和湿润烧伤膏按照1∶1比例混合,均匀涂抹于烧伤创面,厚度1 mm,无菌纱布加压包扎。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烧伤创面皮下浸润注射胰岛素注射液1 U/m L,无菌纱布加压包扎。记录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创面细菌培养转阴换药次数,计算两组创面愈合率。治疗前、治疗第7、14、21天发放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患者换药疼痛程度。治疗前和治疗7 d测定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治疗组创面浅Ⅱ度和深Ⅱ度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创面细菌培养转阴换药次数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浅Ⅱ度第7、14天创面愈合率高于对照组,深Ⅱ度第14、21天创面愈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第7、14、21天VAS评分均下降,同组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第7、14、21天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治疗7 d后,两组TNF-α、IL-6、IL-8水平均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治疗7 d后这些观察指标的升高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注射胰岛素注射液联合纳米银抗菌凝胶和湿润烧伤膏治疗中度烧伤创面感染,能减轻创面炎性水平,缩短创面感染病程,提高创面愈合率,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李俊 《中国医药科学》2011,(11):152+157
目的总结联合应用湿润烧伤膏与美宝创疡贴对小面积深度创面的治疗效果。方法 2008年3月~2009年12月对61例各种中小面积烧伤创面联合应用湿润烧伤膏与美宝创疡贴治疗。结果除3例中断治疗外,其余均达到生理性愈合。结论联合应用湿润烧伤膏与美宝创疡贴治疗中小面积烧伤创面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