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目的 为揭示蛋白质的稳定机制、蛋白质变性的原因、蛋白质工程设计和生物大分子与小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提供溶液热力学依据。方法 利用2277热活性检测仪的流动测量系统测定了298.15K时L-丝氨酸、L-苏氨酸分别与不同醇在水溶液中的混合过程焓变以及各自的稀释焓,依据McMillan-Mayer理论关联得到异系焓相互作用系数。结果 获得了大量的混合焓和稀释焓数据,利用异系焓相互作用系数讨论了羟基类氨基酶与醇的作用机制。提出用疏水基团与亲水基团的数目比值(n疏水/n亲女)来预测hxy的差别,发展了基团贡献法(SWAG)。结论 hxy为正值,羟基类氨基酸与醇相互作用过程中吸热效应为主,疏水效应占主导地位,表明在蛋白质由一级结构形成疏水内核折叠成二级结构的过程中羟基类氨基酸仍表现出一定的疏水性。  相似文献   

2.
糖蛋白中的糖链在细胞-细胞、细胞-基质及细胞-分子间信息交通起重要作用.糖链可以N-连接方式(连接于蛋白质中由天冬酰氨酸、除脯氨酸外的任意氨基酸、丝氨酸/苏氨酸组成的序列子中的天冬酰胺)或O-连接方式(连接于蛋白质中的丝氨酸或苏氨酸)与蛋白质相连.N-连接与O-连接均需要一系列酶的催化.这些酶的识别与特性研究有助于对蛋白质糖基化机制与糖链功能的了解.  相似文献   

3.
糖蛋白中的糖链在细胞-细胞、细胞-基质及细胞-分子间信息交通起重要作用。糖链可以N-连接方式(连接于蛋白质中由天冬酰氨酸、除脯氨酸外的任意氨基酸、丝氨酸/苏氨酸组成的序列子中的天冬酰胺)或O-连接方式(连接于蛋白质中的丝氨酸或苏氨酸)与蛋白质相连。N-连接与O-连接均需要一系列酶的催化。这些酶的识别与特性研究有助  相似文献   

4.
热休克蛋白与肿瘤免疫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热休克蛋白是一类高度保守蛋白质,作为“分子伴侣”参与蛋白质分子内或分子间相互作用。HSP在肿瘤细胞中高表达,并和肿瘤细胞增殖密切相关,能携带特异性抗原与细胞表面MHC-1结合,通过特异性CD8^ T细胞识别、活化体内多个CTL克隆,诱导肿瘤特异性免疫,进而攻击肿瘤细胞,具有肿瘤疫苗的作用。利用HAC可以打破免疫耐受,而没有同种间MHC-1类分子的限制,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乙肝病毒聚合酶(HBV Pol)在肝细胞内潜在的相互作用的蛋白质因子,为揭示HBV Pol发挥功能的分子机制,进一步了解HBV在细胞内复制的机制提供依据。方法构建重组诱饵质粒pGBKT7-Pol,利用GAL4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人肝cDNA文库得到与HBV Pol相互作用的蛋白质因子,再通过GST-Pull down验证蛋白间的相互作用。结果酵母双杂交筛选得到宿主蛋白Ubiquitously Expressed Transcrip(tUXT),GST-pull down确证蛋白间的相互作用。结论 UXT为一潜在的与HBV Pol相互作用的肝细胞蛋白质因子,这可能为研究HBV Pol在病毒生活周期中的功能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索鸦胆子抗肿瘤有效成分、潜在靶点及通路,探讨其“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抗肿瘤作用机制。方法 ①从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中筛选出鸦胆子潜在的15个活性成分,根据DrugBank获取这15个活性成分的158个潜在靶分子。②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这些靶分子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其中节点度值最高的基因JUN定义为核心基因,利用癌症和肿瘤基因图谱分析其在多个肿瘤中的作用。③利用R语言Cluster profiler包将这些靶分子进行基因功能分析和基因功能富集分析。结果 获取了鸦胆子潜在的15个活性成分,158个潜在靶分子及活性成分-靶蛋白网络,并发现了其在多种肿瘤、多种成分、多种通路有着不同的比重和作用。结论 网络药理学方法可为解析鸦胆子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多肿瘤的关系网络,阐述其抗肿瘤的分子机制提供思路和方法,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对乙酰氨基酚在不同环境中的溶解过程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温度下(20、30、40、50、60、70、80 ℃)对乙酰氨基酚在水中的平衡溶解度,及在pH 4.98、pH 6.64磷酸缓冲液中的平衡溶解度.在DFT-B3LYP/6-311G(d p)水平下,求得不同温度及酸性溶液的对乙酰氨基酚与水二聚体势能面上的优化几何构型,并进行热力学性质分析.结果 对乙酰氨基酚在20、30、40、50、60、70、80 ℃水中的溶解度分别为(11.347±0.212)、(14.791±0.046)、(22.918±0.158)、(31.574±0.315)、(48.210±0.497)、(63.401±0.262)、(103.538±1.666)mg/mL;pH 4.98、pH 6.64磷酸缓冲液和纯水的溶解度分别为(17.397±0.296)、(21.404±0.122)、(22.893±0.347) mg/mL.经振动频率计算,确定二聚体结构稳定.不同温度下,焓值变大,是吸热过程,焓变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分子间相互作用随温度升高而增强,体系熵值减小,减小值随温度升高而下降.在同一温度下(313.15 K),中性环境和酸性环境下的焓值增大值(△HT)中性>(△HT)酸性,中性环境下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强于酸性环境.结论 不同环境下的对乙酰氨基酚与水分子形成二聚体的热力学变化规律与平衡溶解度变化规律相一致.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不同电荷性质氨基酸对清醒兔血压及其心血管系统一氧化氮合成反应的影响。方法L-广脯氨酸、L-广丝氨酸、L-广丙氨酸、L-广甘氨酸、L-广精氨酸、L-广赖氨酸的生理盐水溶液,以及L-广精氨酸与L-广脯氨酸混合物的生理盐水溶液,L-广赖氨酸与L-广脯氨酸混合物的生理盐水溶液,通过颈内静脉插管注入处于清醒状态的实验兔体内,颈总动脉插管观察血压的变化;测定氨基酸注入前后血清中的亚硝酸盐水平。结果①L-广脯氨酸、L-广丝氨酸、L-广丙氨酸和L-广甘氨酸具有升压效应,L-广精氨酸和L-广赖氨酸具有降压效应,L-广精氨酸或L-广赖氨酸与L-广脯氨酸在血压调节上存在相互拮抗的作用。②L-广脯氨酸、L-广丝氨酸和L-广丙氨酸注入引起血清亚硝酸盐测定值下降,L-广甘氨酸注入对血清亚硝酸盐测定值没有影响;L-广精氨酸和L-广赖氨酸注入引起血清亚硝酸盐测定值的升高;L-广精氨酸或L-广赖氨酸与L-广脯氨酸同时注入亦引起血清亚硝酸盐测定值的升高。结论机体内存在某种电荷依赖性的血压调节机制,该机制在一定程度上通过促进或抑制心血管系统一氧化氮合成反应发挥其血压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黄柏碱对α-葡萄糖苷酶的体外抑制作用、作用类型和分子机制。方法 建立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体外筛选模型,测定黄柏碱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率,并采用动力学方法研究黄柏碱的酶抑制作用类型。采用同源模建的方法构建酿酒酵母α-葡萄糖苷酶的三维结构,并运用分子对接技术分析黄柏碱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分子作用机制。结果 黄柏碱对α-葡萄糖苷酶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126.36 mg/L,且抑制率随浓度增加而增加。酶动力学结果显示,黄柏碱浓度增大,反应速率降低,Vmax、Km变小。分子对接结果显示,黄柏碱与α-葡萄糖苷酶位点5的结合能最低且其最好的对接构象结合能为-31.4 kJ/mol。黄柏碱与α-葡萄糖苷酶分子中的LYS15、SER295、HIS258等氨基酸残基形成氢键,与残基ALA289形成疏水相互作用以及与残基GLU10形成π-阴离子相互作用。结论 黄柏碱是α-葡萄糖苷酶的可逆性反竞争性抑制剂,氢键、疏水作用和π-阴离子相互作用是黄柏碱与α-葡萄糖苷酶分子间的主要作用力。   相似文献   

10.
用γ-θ法研究TX-100和SDS及其不同比例的混合水溶液在石蜡面上的吸附,得到Langmuir型吸附等温线。通过计算两表面活性剂在固/液界面吸附层中的分子相互作用参数,表明吸附层中两表面活性剂分子间存在弱相互作用,因而适当比例的混合体系与单组分表面活性剂比较,在某些方面(如界面压、饱和吸附量、cmc等)产生一定程度的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Eyring速率过程理论和Shealy和Sandler的水溶液溶质聚集(SA)模型的基础上,作者建立了一个适用于水溶液粘度的新模型(SAV)。从二元水溶液粘度数据关联得到的模型参数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水溶液中结构效应比热效应对粘度有更大的影响,过量焓和过量活化焓及过量熵和过量活化熵之间分别存在随温度而变的比例常数。对二元水溶液粘度的关联误差一般在1%左右,利用该模型能够满意地根据二元参数预测三元水溶液的粘度数据,误差小于5%。  相似文献   

12.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ntibacterial activity and phytochemical screening of the aqueous, methanol and petroleum ether leaf extracts of Merremia emarginata (M. emarginata).

Methods

The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leaf extracts of M. emarginata were evaluated by agar well diffusion method against four selected bacterial species.

Results

The presence of tannins, flavonoids, amino acids, starch, glycosides and carbohydrates in the different leaf extracts was established. The methanol extract was more effective against Bacillus cereus and Escherichia coli, whereas aqueous extract was more effective against Staphylococcus aureus and Pseudomonas aeruginosa.

Conclusions

: The results in the present study suggest that M. emarginata leaf can be used in treating diseases caused by the tested organisms.  相似文献   

13.
将变阱宽方阱链流体状态方程(SWCF VR)应用到氨基酸水溶液系统热力学性质计算中,结合氨基酸水溶液的密度得到了17种氨基酸分子的模型参数。纯粹根据氨基酸和水分子的模型参数,SWCF VR方程能预测17种氨基酸水溶液在不同温度和组成下的密度,总的平均相对偏差为0.43%,结果令人满意。如引入与温度相关的可调参数,该方程能高精度关联氨基酸水溶液的密度,总的平均相对偏差仅为0.012%。通过所获得的可调参数,SWCF VR方程能预测所选氨基酸在水中的溶解度。  相似文献   

14.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in vitro antimicrobial activities of the leaf extract in different solvents viz., methanol, ethanol and water extracts of the selected plant Ricinus communis.MethodsAgar well diffusion method and agar tube dilution method were carried out to perform the antibacterial and antifungal activity of methanol, ethanol and aqueous extracts.ResultsMethanol leaf extracts were found to be more active against Gram positive bacteria (Bacillus subtilis: ATCC 6059 and Staphylococcus aureus: ATCC 6538) as well as Gram negative bacteria (Pseudomonas aeruginosa: ATCC 7221 and Klebsiella pneumoniae) than ethanol and aqueous leaf extracts. Antifungal activity of methanol and aqueous leaf extracts were also carried out against selected fungal strains as Aspergillus fumigatus and Aspergillus flavus. Methanolic as well as aqueous leaf extracts of Ricinus communis were effective in inhibiting the fungal growth.ConclusionsThe efficient antibacterial and antifungal activity of Ricinus communis from the present investigation revealed that the methanol leaf extracts of the selected plant have significant potential to inhibit the growth of pathogenic bacterial and fungal strains than ethanol and aqueous leaf extracts.  相似文献   

15.
目的优化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荷叶中阿朴啡类生物碱的洗脱条件。方法采用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法,以不同体积分数甲醇水溶液进行洗脱,分离富集阿朴啡类生物碱,并配以HPLC进行同步监控。结果基于不同体积分数甲醇水洗脱液对各种阿朴啡类生物碱洗脱能力不同,采用70%、80%、95%甲醇水溶液进行梯度洗脱,荷叶中3种主要的阿朴啡类生物碱得到了分离富集。70%甲醇水溶液洗去目标物以外的杂质后,75.58%的N-降荷叶碱和65.03%的O-降荷叶碱富集于80%甲醇水洗脱液中,69.46%荷叶碱富集于95%甲醇水洗脱液中。各洗脱液分别蒸干后得固体,N-降荷叶碱和O-降荷叶碱在相应的固体中质量分数分别为44.01%、7.61%。荷叶碱在相应的固体中质量分数为68.52%。结论此方法操作简单、重复性好,能有效分离富集荷叶中阿朴啡类各种生物碱。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阜南产半夏的质量进行研究。方法分别测定4个产地半夏中游离、水解氨基酸和麻黄碱,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4个产地半夏的甲醇和酸性乙醇提取物的成分进行比较,用薄层色谱法对4个产地半夏的石油醚提取物的成分进行比较。结果阜南产半夏所含氨基酸总量和种类以及麻黄碱与其他产地半夏基本一致,甲醇提取物和石油醚提取物的主要成分与其他产地半夏一致,酸性乙醇提取物的一些微量成分与其他产地半夏有所差异。结论阜南产半夏品质与其他3个产地的半夏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7.
作者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柱前OPA衍化法[1],对12例正常人血浆及12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血浆与房水的游离氨基酸进行定量分析,血浆和房水均能检出24种游离氨基酸。并把老年性白内障血浆和房水的各种游离氨基酸进行比较,发现老年性白内障的血浆和房水中,有19种游离氨基酸的浓度有显著性差异(P<0.01)。房水中有12种游离氨基酸浓度较血浆浓度显著下降,且大多数为亲水性氨基酸,有7种游离氨基酸浓度较血浆浓度显著增高。且大多数为疏水性氨基酸。讨论了这些游离氨基酸浓度的变化与营养、血-房水屏障以及蛋白质结构的关系。探讨老年性白内障形成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在体透析不同时间后微透析探针的氨基酸体外回收率的变化。方法:采用微透析系统对使用前后的探针进行氨基酸标准液的体外透析,氨基酸标准液和探针透析液则用柱前衍生法配合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进行检测。结果:用再生纤维素膜制作的微透析探针在使用不同时间之后,天冬氨酸(Asp)、谷氨酸(Glu)和γ-氨基丁酸(GABA)体外回收率不完全相同(Asp:F=19.669,P=0.000;Glu:F=103.955,P=0.000;GABA:F=3.454,P=0.040);牛磺酸(Tau)无显著性差异(F=2.001,P=0.152)。在使用6h后,Asp、Glu、Tau和GABA的回收率剩余百分率(RRP)分别为64.34%、67.36%、103.11%和98.23%,其中Asp、Glu有显著性下降(Asp:P〈0.01,Glu:P〈0.05)。在使用12h后,Asp、Glu、Tau和GABA的RRP分别为43.44%、24.42%、77.45%和67.36%,Asp、Glu和GABA有显著性下降(Asp:P〈0.001,Glu:P〈0.001,GABA:P〈0.05)。在使用24h后,Asp、Glu、GABA的RRP分别为36.26%、12.24%、89.48%和71.35%,Asp、Glu和GABA有显著性下降(Asp:P〈0.0001,Glu:P〈0.0001,GABA:P〈0.05)。结论:在体透析可引起氨基酸回收率的下降,透析时间越长,回收率下降越大。故在进行脑微透析实验时,探针的在体使用时间不宜过长;为了提高所得数据的可靠性,应对探针的回收率进行适当校正。  相似文献   

19.
目的本实验通过研究在不同稀释方式下和用药方式时血液净化病人应用氟康唑中血药浓度变化特点,提出能达到最好药效的血液净化方式的可行性建议。方法16例接受持续血液净化治疗并应用氟康唑病人,按照不同连续性血液净化方法和不同给药方法交叉分为4组,测得氟康唑不同时间点的血药浓度,分析在相同给药方式下,不同血液净化稀释方式对氟康唑血药浓度的影响,判断不同血液净化稀释方式和用药方式对氟康唑血药浓度有无统计学差异,何种血液净化方式最可行,何种为最佳给药方式。结果经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得,100%前稀释患者和50%前稀释+50%后稀释患者不同血液净化方法间无统计学差异,且血液净化方法与时间无交互作用,400 mg qd组亦明显优于200 mg q 12 h组,两者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结论接受CBP治疗的病人,应用氟康唑时,采用400 mg qd的方法优于200 mg,q 12 h的方法,50%前稀释+50%后稀释患者不比100%前稀释患者清除血浆氟康唑溶质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