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2011年1月~2013年4月,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PU)40例,并与单纯西医治疗的38例进行临床比较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王任生 《光明中医》2014,(10):2090-2091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 PU)的临床疗效。方法将PU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西医内科治疗方案,治疗组加服自拟消溃饮,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一年复发率及幽门螺旋杆菌( Hp )根除率。结果治疗组愈合率为83.33%,一年复发率为8.89%,HP根除率为88.10%;对照组愈合率为71.67%,一年复发率为15.38%, Hp根除率为76.92%。治疗组愈合率及Hp根除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治疗组一年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消溃饮治疗PU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且有良好的抗PU复发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PU)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78例HP相关性PU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100例和西医对照组78例,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治疗组对上腹痛显效率(69.9%)、溃疡愈合率(92%)及总有效率(95%)、HP根除率(93%)均明显高于西医对照组44.6%、80.8%、85.9%、82.1%(P〈0.05),其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明显低于对照组(25.6%)(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HP相关性PU具有HP根除率、症状缓解率、溃疡愈合率高,且副作用小,是治疗HP相关性PU的理想方案。  相似文献   

4.
玉胃康散剂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10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消化性溃疡(PU)的发病密切相关,根除HP既可提高PU的治愈率,又可减少PU的复发率。2002年1月~2005年1月我们采用玉胃康散剂治疗PU100例,并与西药三联疗法治疗100例进行对比观察,收到较满意的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医药对幽门螺杆菌(Hp)阳性消化性溃疡(PU)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胃黏膜炎症的抗炎作用。方法:60例PU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分别予以中药汤剂及抗Hp等常规西药治疗。结果:中医药能显著减轻Hp阳性PU患者胃黏膜炎症。结论:中医药在促进溃疡愈合过程中发挥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中药加减联合四联方案治疗消化性溃疡(PU)幽门螺杆菌(Hp)感染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96例PU合并Hp感染患者随机均分为四联治疗组及中药加减组各48例,分别进行四联治疗、四联方案联合应用中药加减,连续治疗4周。结果 中药加减组胃脘疼痛、反酸、嗳气、腹胀缓解时间低于四联治疗组(P<0.05);中药加减组总有效率、Hp阴性率均高于四联治疗组(P<0.05);中药加减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PU复发率均低于四联治疗组(P<0.05)。结论 Hp阳性PU患者应用四联疗法联合中药加减治疗可迅速缓解症状,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及Hp阴性率,降低PU复发,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笔者2003--2007年经内镜检出消化性溃疡(PU)患者326例,其中复合性溃疡(cu)21例,占同期PU总数的6.4%,现将其资料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降低消化性溃疡(pepticulcer,PU)复发率的影响。方法:对胃镜检查确诊的PU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90例)和对照组(70例)。对照组给予一般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平均随访1.3年后统计分析结果。结果:干预组提高了治疗依从性,降低了复发,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PU患者给予生活方式指导、健康教育等护理干预可提高其治疗依从性,从而减少PU的复发,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甘草泻心汤加味治疗消化性溃疡(PU)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PU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服用甘草泻心汤加味,对照组服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及胃镜下疗效,并对临床治愈患者随访半年.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9.66%,高于对照组的71.43%;其胃镜下总有效率86.21%,高于对照组的71.43%;其症状的改善亦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复发率为22.2%,低于对照组的57.1%(均P< 0.05).结论 甘草泻心汤加味治疗PU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0.
消化性溃疡(PU)主要包括胃溃疡(GU)和十二指肠溃疡(DU)。随着社会发展,PU的发病率逐渐增高,成为常见的消化性疾病,其中在我国的发病率约为10%[1]。近年来中医治疗PU取得很好的临床效果,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72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临床上应用中西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显著,并发症少,药源广价廉,被广泛推广。现将2005年1月至2008年1月72例消化性溃疡中西医治疗病例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均经胃镜检查消化性溃疡(PU)136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中西医结合组(治疗组)72例,其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52例(72.22%),胃溃疡(GU)12例(16.67%),复合性溃疡(CU)8例(11.11%).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四联疗法(雷贝拉唑、克拉霉素、甲硝唑维B6和铋剂)治疗幽门螺杆菌(HP)感染相关性消化性溃疡(PU)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收治的HP感染相关性PU患者28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45例和对照组142例,观察组予以雷贝拉唑、克拉霉素、甲硝唑维B6和铋剂,对照组予以奥美拉唑、克拉霉素、甲硝唑维B6和铋剂,均按药物推荐剂用,连续服用2周。观察两组临床总有效率、Hp根除率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3.8%、84.5%,症状缓解率分别为93.8%、81.7%,溃疡愈合率分别为91.7%、78.9%,Hp根除率分别为94.5%、80.3%,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8%、13.8%;两组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雷贝拉唑、克拉霉素、甲硝唑维B6和铋剂的四联疗法治疗PU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3.
玉胃康散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10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消化性溃疡(PU)的发病密切相关,根除HP既可提高PU的治愈率,义可降低PU的复发率。自2002年1月-2005年1月,笔者采用玉胃康散治疗HP阳性PU,并与西药三联治疗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中西医二步法治疗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55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消化性溃疡(PU)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幽门螺杆菌(HP)感染已被确认为是PU的重要病因。笔者2005—03~2007—09运用中西医二步法对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进行了临床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养胃温脾汤辅助治疗脾胃虚弱型消化性溃疡(PU)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10月海口市中医医院收治的胃虚弱型PU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0例。对照组采用口服兰索拉唑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养胃温脾汤辅助治疗,持续治疗4周后,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胃肠激素胃激素(GAS)、生长抑素(SS)水平、胃黏膜中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浸润状态、胃镜积分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6.25%)明显高于对照组(8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GAS水平、中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浸润评分、胃镜积分较本组治疗前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下降水平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SS水平较本组治疗前显著提高,且观察组提高水平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养胃温脾汤辅助治疗脾胃虚弱型PU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且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笔者于 1997年 4月~ 1999年 4月用雷尼替丁、阿莫西林联合治疗消化性溃疡 ( PU) 40例 ,设对照组 30例 ,现将其临床疗效观察对比结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 :均有饥饿时上腹部疼痛、夜间疼痛或无规律的上腹部疼痛 ,并且大多数伴有嗳气、反酸、上腹部灼热感等症状 ,病程 >2年 ,经纤维胃镜检查确诊为无并发症的活动性 PU70例 ,溃疡面直径≥ 0 .3cm、数目≤ 2 ,均进行血尿常规、肝肾功能检查。1.2 治疗方法 :70例随机分成雷尼替丁、阿莫西林联合治疗组 4 0例 (下称治疗组 ) ,男 2 6例 ,女 14例 ;年龄2 0~ 65岁 ,平均 35.2岁 ;…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消溃灵对消化性溃疡及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清及胃液表皮生长因子(EGF)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技术对24例消化性溃疡(PU)和27例萎缩性胃炎(AG)及12例正常胃粘膜者血清及胃液(EGF)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治疗前PU组低于对照组(P<0.05),AG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PU组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1),AG组较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消溃灵对消化性溃疡及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清及胃液EGF含量的影响存在差异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研究消化性溃疡患者(PU)胃排空紊乱的症状、空腹血浆胃动素(MOT)浓度的变化,观察益气活血法治疗消化性溃疡胃排空紊乱的疗效,并探讨胃肠动力紊乱在消化性溃疡发病中的作用,以及益气活血法对这一机制的影响。方法:对24例胃溃疡(GU)和31例十二指肠溃疡(DU)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MOT浓度进行检测,并设健康对照组30例进行比较。结果:益气活血法能明显改善PU患者的临床症状,其中治疗GU总有效率为95.83%,治疗DU总有效率为100%,两者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以治疗DU效果更为明显。GU组治疗前MOT浓度低于正常组,而DU组正好相反,均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后两组的MOT浓度与正常对照组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益气活血法治疗PU,能明显改善血浆MOT水平,纠正胃排空紊乱,且DU较GU疗效更显著。  相似文献   

19.
袁映梅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16):113-114
消化性溃疡(pepticulcer,PU)是临床较为常见的具有反复发作倾向的消化道疾病。近年研究表明,中医药从整体调节出发,在PU治疗、抑杀HP(幽门螺杆菌)、提高愈合质量和降低复发率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本文就有关文献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HP)感染消化性溃疡(PU)的疗效。方法:将114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7例,采用愈疡汤加减(由黄芪、白及、三七、连翘、黄连、珍珠母组成),配合西药奥美拉唑治疗;对照组57例采用三联杀HP,1周后单用西药奥美拉唑治疗。结果:HP根除率治疗组为80%,对照组为84%,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临床疗效治疗组为98%,对照组为89%,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胃镜疗效治疗治疗组为88%,对照组为7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HP感染PU疗效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