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复杂型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的念珠菌群分布和抗真菌药物的药敏分析方法 (1)标本来自328例复杂型VVC患者的阴道分泌物;(2)10%KOH悬滴法显微镜镜检,法国科玛嘉显色培养基进行念珠菌培养鉴定;(3)K-B纸片法进行体外药敏实验结果 (1)念珠菌菌群分布328例标本中,致病菌为白色念珠菌者271例,为82.6%;致病菌为非白色念珠菌者57例,为17.4%.其中,光滑念珠菌39例,热带念珠菌10例,克柔念珠菌5例,其他念珠菌3例.致病菌为非白色念珠菌者57例患者中,有18例为白色念珠菌和非白色念珠菌混合感染,占31.6%(18/57);(2)白色念珠菌对伊曲康唑、制霉菌素、两性霉素B敏感性较高,敏感率在91.5%至98.9%之间,而对氟康唑、联苯苄唑的敏感性较差,敏感率在46.1%至78.3%之间;光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克柔念珠菌及其他念珠菌对制霉菌素、两性霉素B敏感性较高,敏感率高达90.0%以上.结论 (1)白色念珠菌仍是复杂型VVC的优势菌群;(2)药敏分析显示对念珠菌属敏感性较高的有制霉菌素、两性霉素B(3)临床医生和临床实验室应重视念珠菌种鉴定和药敏实验,以防止耐药菌株的出现,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张力  贺帅 《吉林医学》2011,(33):7044-7044
目的:了解女性阴道念珠菌病原菌种的构成及体外药敏试验情况。方法:采用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和YBC鉴定卡对门诊就诊的760例患者阴道分泌物分离到的致病真菌进行鉴定,并用真菌药敏试验板对6种抗真菌药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760例阴道炎患者中,经鉴定白色念珠菌649株(85.4%),光滑念珠菌42株(5.5%),热带念珠菌35株(4.6%),克柔念珠菌31株(4.1%),其他念珠菌3株(0.4%)。结论:女性念珠菌性阴道炎主要的病原菌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其次是光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茵、柔克念珠菌等。体外药敏显示制霉菌素为96.3%、两性霉素B为95%、伊曲康唑为29.7%、氟康唑为25.1%。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的临床特征及其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 于2003-2006年连续对妇科门诊患者进行VVC发病情况调查,观察单纯型VVC和复杂型VVC的临床特征、念珠菌菌株分布以及白念珠菌株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 1 070例VVC患者390例(36.5%)为单纯型VVC,680例(63.5%)为复杂型VVC.单纯型VVC、重度VVC、非白念珠菌VVC及复发性VVC外阴瘙痒、外阴灼痛、阴道充血、白带增多及临床特征总评分分布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 070例VVC患者分离出1 094株念珠菌,白念珠菌占90.4%(967/1 094株),有24例患者同时感染2种念珠菌.对其中206株白念珠菌进行体外药敏试验,均对制霉菌素敏感,98.1%对克霉唑敏感,92.7%对氟康唑敏感,85.0%对伊曲康唑敏感,79.1%对益康唑敏感,65.5%对咪康唑敏感,53.9%对酮康唑敏感.结论 白念珠菌是VVC主要致病菌,白念珠菌对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性不常见,制霉菌素和克霉唑可供选择治疗白念珠菌VVC.  相似文献   

4.
虞丰  周晔  何琳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7,17(23):2921-2923
目的了解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RVVC)致病菌的菌种分布情况及耐药情况。方法运用科玛嘉显色培养基法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的594株念珠菌进行菌种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其中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114例,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480例。结果114例RVVC病例经鉴定白色念珠菌104株(91.22%),光滑念珠菌6株(5.26%),热带念珠菌3株(2.63%),近光滑念珠菌1株(0.88%),与VV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RVVC的念珠菌株对药物的敏感率为制霉菌素(98.25%)>两性霉素(97.37%)>酮康唑(55.26%)>咪康唑和伊曲康唑(36.84%)>氟康唑(23.68%)>特比奈芬(10.53%)。RVVC与VVC组比较,药物制霉菌素、两性霉素、氟康唑和伊曲康唑的敏感率2组差异无显著性(P>0.1);酮康唑的敏感率2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RVVC组优于VVC组;咪康唑和特奈比芬的敏感率2组差异有显著性(P<0.005),RVVC组明显低于VVC组。结论白色念珠菌是导致临床阴道念珠菌感染的优势菌群,其次有光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和近光滑念珠菌等。制霉菌素对阴道内真菌的敏感率最高,是治疗真菌感染的有效药物。鉴于伊曲康唑、咪康唑、氟康唑、特比萘芬等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建议对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根据药敏试验来选择药物,临床治疗VVC必须规范化应用抗真菌药物,首次发作或首次就诊是规范化治疗的关键时期,从而减少耐药菌株的出现,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真菌性阴道炎感染的分离菌特点及其对各种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为临床正确合理选用抗真菌药物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常规分离临床标本,用科玛嘉念珠菌显色板及芽管厚膜孢子试验鉴定菌种,采用ATB Fungus2微量MIC药敏实验试剂盒(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进行药敏检测。结果 共分离124株真菌,其中白色念珠菌106株占85.4%,光滑念珠菌与克柔氏念珠菌各7株占5.65%,热带念珠菌4株占3.23%。白色念珠菌对两性霉素B的敏感性最高达100%,其次为5-氟胞嘧啶达87%,氟康唑,优立康唑,伊曲康唑依次为57%,56%,38%。光滑念珠菌对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伊曲康唑、氟康唑、优立康唑敏感率依次为100%、100%、71%、57%、57%。克柔氏念珠菌感率依次为100%、100%、71%、57%、71%。热带念珠菌敏感率依次为100%、100%、50%、50%、50%。结论 白色念珠菌仍然是阴道真菌感染主要致病菌。检出的四种真菌对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敏感率85%以上,但毒副作用大不建议使用。氟康唑敏感率56%以上,因毒副反应小、抗真菌作用强,成为真菌性阴道炎感染的首选药物。克柔氏念珠菌对伊曲康唑与优立康唑敏感率71%为首选药物。光滑念珠菌对伊曲康唑的敏感率达71%为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继发真菌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对65例COPD继发真菌感染患者的痰液进行真菌培养鉴定,并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65例COPD继发真菌感染的患者检测出白色念珠菌38例(58.46%),酵母样真菌10例(15.38%),光滑念珠菌9例(13.84%),克柔念珠菌4例(6.15%),热带念珠菌2例(3.07%),毛霉菌2例(3.07%)。药敏结果显示白色念珠菌对制霉菌素、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和5-氟尿嘧啶敏感性较高,对益康唑和酮康唑敏感性较低。结论COPD患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多为白色念珠菌感染。临床治疗时应选择针对性强、抗菌谱窄的抗生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念珠菌性阴道炎的临床分离菌特点及抗念珠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 按NCCLS推荐的M27-A方案(肉汤微量稀释法)检测氟康唑等6种抗真菌药对6种共52株深部致病念珠菌临床分离株在体外的抗真菌活性.结果 383例标本中以白色念珠菌居多(96.09%),其次为光滑念珠菌(2.61%),较少的有热带念珠菌(1.04%)与克柔念珠菌(0.26%).药物敏感试验显示:制霉菌素、两性霉素B的敏感性均在90%以上,耐药率以伊曲康唑为最高(35.8%),其次为氟康唑(17.5%).结论 念珠菌性阴道炎的临床分离菌除了白色念珠菌外,尚有光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及克柔念珠菌等菌种,制霉菌素与两性霉素B对念珠菌的敏感性较好,而伊曲康唑与氟康唑的耐药率比较高,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念珠菌的临床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住院患者近期念珠菌感染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217例住院患者采用显色培养法及ATBTM FUNGUS3真菌药敏试验板进行念珠菌的药敏试验。结果:临床分离到1217株念珠菌,其中白色念珠菌598株(49.14%),非白色念珠菌619株(50.86%),非白色念珠菌中检出最多的是光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和克柔念珠菌,分别为264株(21.69%)、239株(19.64%)和57株(4.68%);检出念珠菌最多的部位是呼吸道,占全部标本的77.98%(949例);其次为泌尿道占10.44%(127例),粪便占9.61%(117例)。体外药敏试验结果显示白念珠菌、光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克柔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中对5-氟胞嘧啶(5-FC)、两性霉素B(AMB)、伏立康唑(VRC)的敏感性除克柔念珠菌对5-FC、AMB的敏感率为38.96%、89.70%外,其它念珠菌都有较高的敏感性,对氟康唑(FCA)、伊曲康唑(ITR)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除克柔念珠菌对FCA天然耐药外,光滑念珠菌、克柔念珠菌等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性或剂量依赖性敏感(SDD)。结论:目前医院真菌感染仍然以念珠菌感染为主,其中白色念珠菌虽然占主要地位,但非白色念珠菌明显增加,主要为克柔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和光滑念珠菌,同时,已出现不同程度的对抗真菌药物的耐药,并有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复发机制。方法采用真菌学检查、药敏试验和细胞因子检测比较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G)、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R,VVC)病原学特点、药物敏感度和Th1/Th2细胞因子水平。结果EVVC的主病原菌为白念珠菌(8421%),其次为光滑念珠菌、近光滑念珠菌、克柔念珠菌、热带念珠菌;RVVC念珠菌株对4种抗真菌药物敏感性依次为制霉菌素〉两性霉素〉酮康唑〉伊曲康唑,RVVO患者Th2型分泌的细胞因子(IL-4、IL一10)水平增高。结论白色念珠菌是导致临床阴道念珠菌感染的优势菌群;唑类药物存在一定耐药性,应注意VVO首次治疗中抗真菌药物的规范化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念珠菌性阴道炎(VVC)感染致病菌种及相应抗真菌物对其的药物敏感情况.为临床VVC的防治提供临床与实验依据.方法 对365倒不同年龄阴道炎患者,通过沙氏培养基.科玛嘉显色培养基进行菌群检测和药敏实验.结果 365例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中,白念珠菌有3 08例,占84.4%,其它光滑念珠菌、克氏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及其他念珠菌共计57株,占15.6%.其中白念珠菌对氛康唑的敏感率最高(93.0%),其次为伊曲康畦(90.9%)和两性霉素B(90.4%).结论 白念珠菌是念珠菌性阴道炎的主要病原菌,不同种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1.
刘波 《中外医疗》2009,28(33):30-31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继发真菌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特点,指导临床用药。方法选取本院住院的COPD合并真菌感染的患者58例,对其痰液进行真菌培养鉴定,并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58例COPD继发真菌感染患者检测出白色念珠菌36例(62.07%),热带念珠菌9例(15.52%),克柔念珠菌8例(13.79%),光滑念珠菌3例(5.17%),曲霉菌2例(3.45%)。药敏结果显示白色念珠菌对制霉菌素、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和5-氟尿嘧啶敏感性较高,对益康唑和酮康唑敏感性较低。结论COPD患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多为白色念珠菌感染。临床治疗时应选择针对性强、抗菌谱窄的抗生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妊娠期阴道念珠菌病原学及其药敏情况。方法:选择2011年5月~2013年5月到我院妇科门诊就诊,直接镜检阳性的90例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孕妇,都进行了念珠菌培养、菌种鉴定和5种药物的体外药敏试验。结果:共分离出89株念珠菌,念珠菌检出率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占71.11%),其次分别为光滑念珠菌、克柔念珠菌、热带念珠菌。根据药敏结果分析,白色念珠菌对制霉菌素、克霉唑和咪康唑的敏感率明显优于伊曲康唑,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结论:妊娠期妇女阴道念珠菌种菌种趋向多样性,对制霉菌素和咪康唑的药物敏感率较高,同时耐药情况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13.
真菌性阴道炎患者菌种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阴道真菌感染的菌种分布及耐药性情况。方法:对2009年1月1日-2010年6月30日阴道分泌物常规涂片法检出真菌的标本进行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967份阴道分泌物标本,共检出真菌83例;培养分离出真菌80株,其中白色念珠菌59株,占73.8%;热带念珠菌9株,占11.3%;光滑念珠菌7株,占8.8%;伪热带念珠菌3株,占3.8%,类星形念珠菌2株,占2.5%。6种药物的敏感率:制霉菌素为95.0%(76/80)、两性霉素B为91.3%(73/80)、5-氟胞嘧啶为85.0%(68/80)、咪康唑为77.5%(62/80)、益康唑为75.0%(60/80)、酮康唑为86.3%(69/80)。唑类药物耐药现象比制霉菌素、两性霉素B严重。结论:阴道分泌物中真菌感染以白色念珠菌为主,真菌对常用的抗真菌药物除制霉菌素、两性霉素B敏感性较高外,对其他几种药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建议临床医生对确诊为真菌性阴道炎的患者均应常规做药敏试验,并根据药敏结果结合患者病情,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4.
吉林省人民医院常用的3种抗真菌药物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穷  王晓红  魏崴 《吉林医学》2009,30(21):2668-2669
目的:了解2008年度我院所分离出的念珠菌及常用抗真菌药物氟康唑、伊曲康唑、两性霉素B的敏感性,给临床医生提供更好的用药依据。方法:采用药敏纸片及培养基测定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2008年我院从临床标本中共分离出真菌438株,构成比仍以白假丝酵母菌为最多,286株(65.3%),其次为热带假丝酵母菌74株(16.9%),克柔念珠菌21株(4.8%),其他念珠菌57株(13.0%)。其中96.7%来自住院患者,331株(75.6%)来自呼吸道标本,以呼吸科分离出最多238株(54.3%)。所有药敏结果均来自酵母菌,两性霉素B对所有念珠菌均敏感,伊曲康唑对克柔念珠菌敏感率为76.0%,对热带念珠菌敏感率为92.0%,对白色念珠菌为100.0%,氟康唑除克柔念珠菌100%耐药外,对热带念珠菌敏感率为96.0%,对白色念珠菌敏感率为100.0%。结论:我院念珠菌感染仍以白色念珠菌为主,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氟康唑对念珠菌仍保持很好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妇科引起阴道炎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方法对常规涂片法检出的酵母样真菌用科玛嘉念球菌显色培养基初步鉴定,通过形态学和API20CAUX真菌鉴定条进一步证实,Rosco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分析。结果401份标本中共检出89株酵母样真菌,其中白色念珠菌占60.7%,热带念珠菌占20.2%,光滑念珠菌占3.3%,啤酒念珠菌占7.9%,克柔念珠菌占6.7%,近平滑念珠菌占1.1%;耐药性较高的是灰黄霉素(100%)、氟胞嘧啶(87.5%),耐药性较低的药物为游霉素(0%)、制霉菌素(4.5%)、两性霉素B(5.6%)、伊曲康唑(18.0%)。结论酵母样真菌在阴道分泌物中的分布已发生变化,白色念球菌比例有所下降,非白色念珠菌比例增加,酵母样真菌对常用的抗真菌药物除游霉素、两性霉素、制霉菌素敏感性较高外,其它有所降低,临床医生应根据药敏结果来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6.
复发性阴道念珠菌病菌株鉴定及药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复发性阴道念珠菌的鉴定及抗真菌药的敏感性。以利于临床医师正确诊断,有效治疗及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方法 运用API-20CAUX酵母菌鉴定系统和ATB Fungus药敏系统进行菌种鉴定与药敏试验。结果 分离菌以白色念珠菌居多(70%),其次为光滑念珠菌(19%),较少的有近平滑念珠菌(5%)、克柔念珠菌(4%)和热带念珠菌(2%)。药敏试验示:在检的5种念珠菌中,念珠菌对伊曲康唑最敏感,其次为制霉菌素,耐药性以氟康唑为最高,其次为酮康唑。结论 念珠菌性阴道炎的临床分离菌除白色念珠菌外还有光滑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克柔念珠菌、热带念珠菌。伊曲康唑、制霉菌素对念珠菌敏感性较好,而氟康唑耐药率比较高,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 临床分离的菌株种类及其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来为临床提供有针对性和有效性的治疗.方法 对389例阳性标本的菌株进行回顾性分析,用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和Vitek60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对分离的念珠菌进行菌种鉴定,并采用Rosco纸片扩散法进行体外抗真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389株阳性标本中,分离出白假丝酵母菌 288株,光滑假丝酵母菌56株,热带假丝酵母菌18株,克柔假丝酵母菌 12株,其他假丝酵母菌15株.假丝酵母菌对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和克霉唑的敏感性较高,分别为99.0%、98.2%、87.4%;对咪康唑,氟康唑和伊曲康唑的耐药率比较高,分别为15.6%、21.4%、18.2%.结论 VVC的主要致病菌仍是白假丝酵母菌,但非白念珠菌所占比例呈上升趋势,由于不同菌种对药物的敏感性不同,对VVC患者感染的假丝酵母菌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对临床治疗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832株念珠菌的分布及其药物敏感性结果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陈冬梅  陈求刚  崔颖鹏  廖康  罗兰  建美  曾燕 《广东医学》2001,22(11):1058-1059
目的 对本院临床送检的标本所分离的念珠菌的分布及药敏结果进行分析,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血培养用Bact/Alert血培养瓶抽血后在仪器上培养,阳性后转种沙保罗培养基,其他标本直接接种沙保罗培养基,分离纯菌用API 20C AUX进行鉴定,ATB FUNGUS进行药敏。其中氟康唑用Etest试验。结果 共分离出832株念珠菌,白色念珠菌最为多见,其次为热带念珠菌和光滑念珠菌。药敏结果:总敏感率由高到低是两性霉素B97.7%、制霉菌素95.4% 、5-氟胞嘧啶92.2%、酮康唑68.5%、益康唑62.5%、咪康唑53.6%;氟康唑共测33株全敏感。结论 念珠菌感染中以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最常见,其药敏结果显示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5-氟胞嘧啶、氟康唑敏感率高。  相似文献   

19.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感染与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临床分离的菌株种类及其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来为临床提供有针对性和有效性的治疗。方法对389例阳性标本的菌株进行回顾性分析,用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和Vitek60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对分离的念珠菌进行菌种鉴定,并采用Rosco纸片扩散法进行体外抗真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389株阳性标本中,分离出白假丝酵母菌288株,光滑假丝酵母菌56株,热带假丝酵母菌18株,克柔假丝酵母菌12株,其他假丝酵母菌15株。假丝酵母菌对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和克霉唑的敏感性较高,分别为99.0%、98.2%、87.4%;对咪康唑,氟康唑和伊曲康唑的耐药率比较高,分别为15.6%、21.4%、18.2%。结论VVC的主要致病菌仍是白假丝酵母菌,但非白念珠菌所占比例呈上升趋势,由于不同菌种对药物的敏感性不同,对VVC患者感染的假丝酵母菌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对临床治疗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医院ICU病房真菌感染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诊断依据。方法对87份临床各种标本接种于沙保弱培养基培养,念珠菌显色培养基做菌株鉴定,ATBFUNGUS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共分离真菌87株,其中热带念珠菌43株(49.43%),白色念珠菌31株(35.63%),克柔念珠菌6株(6.89%),光滑念珠菌3株(3.45%)。分离的菌株对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的敏感率较高,分别为97.70%、96.55%和91.95%。对酮康唑、益康唑、咪康唑耐药率较高,分别为17.24%、14.95%和12.65%。结论综合ICU真菌感染中以热带念珠菌为主,真菌感染的耐药性呈上升趋势,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