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阴阳是宇宙中相互关联的事物及其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这一概念起源于《易经》的易卦。至春秋时期,医家开始将阴阳概念用于医道,阐述以《内经》最为详尽。《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的论述明确了阴阳论在中医领域其哲学思维模式的属性,一直沿用至今。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体内部充满着阴阳的对立统一关系。故《素问·宝命全形论篇》说:"人生有形,不离阴阳"。就大体部位而言,上部为阳,下部为阴;体表为阳,体内为阴;背为阳,腹为阴;外属阳,内  相似文献   

2.
治病求本,几乎尽人皆知。但这个“本”是什么?认识颇不一致。“治病必求于本”这句话出自《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在其他篇章里,也有类似记载,如《生气通天论》说:“生之本,本于阴阳”;《四气调神大论》说:  相似文献   

3.
浅谈"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出自《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书中提出“夫四时阴阳者 ,万物之根本也 ,所以圣人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 ,以从其根 ,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内经》提出的这种顺应四时、调神养生的原则 ,对今日养生保健颇有指导意义。1 《内经》“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的含义阴阳学说是古代的一种哲学思想 ,早在商周时期人们就有了阴阳的概念。《周易·系辞下》说 :“子曰 :乾坤其易之门邪 ,乾 ,阳物也 ,坤 ,阴物也。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又说 :“一阴一阳之谓道。”《内经》认为 ,阴阳的对立统一是宇宙间万物发生、发展和变化…  相似文献   

4.
一、阴阳五行学说如何运用于临床诊断和治疗?阴阳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自发的、朴素的唯物辩证法,以此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和归属.故《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祖国医学用阴阳学说作为理论工具,说明人的生理、病理,并用此理论来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5.
体质阴阳观     
周德春 《开卷有益》2013,(11):28-28
阴阳学说是中医学的基础理论。阴阳是自然界的根本规律,是一切事物生长、发展、变化、衰亡的根源。所以,阴阳是物质运动变化的总纲。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相似文献   

6.
在人类历史的早期,医学是以哲学形式出现的阴阳学说,属于中国古代唯物论和辩证法的范畴,认为世界是物质的整体。世界本身是阴阳二气对立统一的结果。阴阳二气的相互作用促成了事物的发生并推动着事物的发展变化。如《素问-阴阳应像大论》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阴阳学说作为中医学的思维方式,广泛用来阐释人体的生命活动,疾病的发生原因和病理变化,并指导着疾病的诊断和防治,是中医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阴阳平衡态等价于人体复杂巨系统的最佳自稳态。  相似文献   

7.
关于“上工治未病”治未病,是《内经》的基本思想之一。《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浮沉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  相似文献   

8.
历代对《内经》:“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句中的“本始”、“神明”的理解存在分歧。为了进一步探讨其本意,以指导临床,对照《内经》中其他经文,参照《周易》等经典著作,提出了新见解。认为“本始”即阴阳之本,指四时变化的时空过程。“神明”指物质本射具有的表示不同属性的各种不同的运动方式。  相似文献   

9.
浅谈元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元气和元气学说 何谓元气,《说文解字》曰:“元,始也,见《尔雅·释诂》。九家易曰,元者,气之始也。”可见元气即原始的最初的气。元气是怎么产生的呢?古人已认识到“宇宙生气”(《淮南子·天文训》),即宇宙大爆炸出现的“混沌”状态为气。并认为这种气不停运动变化,气中“清阳者,薄靡而为天;重浊者,凝滞而为地”(《淮南子·天文训》);“本乎天者为天气,本乎地者为地气”(《素问·至真要大论》)。元气是物质世界的本源,宇宙万物皆由元气所化生。如王充《论衡·言毒》中说:“万物之生,全禀元气”。《春秋·繁露》…  相似文献   

10.
针刺疗法是以“道”为基础的。《内经》说:“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道”是一切事物产生的根源,是一切现象的基础。“道”通过所谓阴和阳这种本质上相反相成的两极能力的动态平衡作用而表现于一切事物之中。正如《内经》所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没有绝对的阴或阳,每方都相对于另一方而存在。  相似文献   

11.
王艳芳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22):1002-1002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依据内经的观点,防病的最好办法,莫过于养生。故《灵枢·官能》中云:“是故上工之取气,乃救其萌芽;下工守其已成,因败其形”。学习《内经》,其养生理论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顺应自然“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素问·宝命全形论。“夫四时之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臣服于生长之门。”———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平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相似文献   

12.
1、论病有发于阳与发于阴,为本论辨别疾病阴阳的大纲原文: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其阴也。……(7) 按:《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说:“阳胜则热,阴胜则寒。”这两句是《内经》全部辨别疾病阴阳,寒热的大纲。仲师因发挥经旨,所以在本节提出“发热恶寒发  相似文献   

13.
“命门”一词 ,首见于《内经》 ,而命门学说 ,则始于《难经》。命门学说认为 :命门为先天之太极 ,是人体精、气、神的根源 ,为五脏六腑之本 ,十二经脉之根 ,呼吸之门 ,三焦之源 ,水火之府 ,阴阳之宅 ,精气之海 ,死生之窦 ,其功能位于十二官之上。然而对于该学说的发生、发展和演化 ,其研究却几近空白 ,为深化对命门学说的认识 ,本文就其发生学原理进行全面深入的探讨。1 古代水生万物说与命门学说的形成对宇宙起源和万物本原的探索 ,是人类的本性使然。先秦哲学对宇宙起源和万物本原的认识 ,除众所周知的精气学说外 ,还有水生万物说。《管…  相似文献   

14.
祖国医学对促、结、代脉的认识不尽相同。如对于促脉,《内经》认为系急促之脉(《素问·平人气象论》:“寸口脉中手促上击者”),又有认为系急促之中有一歇止者,如《伤寒论·辨脉法》云:“脉来数,时一止复来者,名曰促”。对结脉,《内经》中已有结动之名(《灵枢·始终篇》:“六经之脉不结动也”),但未言其脉象。《难经·十八难》中提出:“结者脉来去时一止,无常数”,但未提及脉之迟数。至《伤寒论·辨脉法》始提  相似文献   

15.
<正> 阴阳离合论篇第六本篇是在《阴阳应象大论》的理论基础上进一步阐发阴阳学说的有关理论内容。其以一阴一阳分为三阴三阳的阴阳离合关系为核心,论述了阴阳的无限可分性,说明了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客观事物的对立双方的性质和运动特点的高度概括和抽象,它至大无外,至小无内,大之可概括整个宇宙,小之可用以分析一个微小的事物。即本篇所谓“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  相似文献   

16.
“一分为二”和“一分为三”不是一个哲学范畴的概念。说什么:“一分为三”是对阴阳学说“一分为二”的补充和完善,是矛盾的统一,是阴阳的平衡,是物质存在的第三态……这种把“一分为三”纳入阴阳学说的观点是错误的。“一分为三”《周易》称之为“三极之道”,是对时空的划分,“一分为二”《周易》称之为“一阴一阳之为道”,是属性论。中医的三阴三阳是“一分为二”的阴阳之道和“一分为三”的三极之道的有机统一,用以说明宇宙万物的时、位、性三种特性。《内经》的经络针灸治疗体系和《伤寒论》的汤方辨证论治体系都是在三阴三阳理论指导下构建起来的。  相似文献   

17.
历来论及脾病虚证时 ,多只述脾阳虚而不提及脾阴虚。其实 ,脾阴的概念及脾阴虚证由来尚矣 ,自《内经》始 ,及至明、清 ,诸多医家从不同侧面多有论述。笔者就脾阴虚证临床表现及治疗浅析如下。1 脾脏也是阴阳的对立统一体阴阳学说认为 ,宇宙间一切事物 ,均可归纳为阴阳两类 ,任何一种事物的内部 ,又可述分阴、阳两个方面 ,且阴阳双方是对立统一的。《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阴在内 ,阳之守也 ;阳在外 ,阴之使也。”无阳则阴无以生 ,无阴则阳无以化。脾脏也不例外 ,阴与阳构成了脾脏的统一 ,无阳则脾无以生化 ,无阴则脾无以濡养。若无脾之…  相似文献   

18.
《内经》一书,距今已有二千余年的历史,今天为什么还要学习它呢?因《内经》中的不少理论是对客观事物的高度概括,是属于原则性的指导思想,而不是具体方法,譬如治则中有“治病必求于本”、“虚者补之,实者泻之”,以及“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这些我看永远也不会过时.《内经》的内容非常广博,所以有人称《内经》是中医学最早的一部百科全书.《内经》的理论是后世各门学科的基础.举例来说,《内经》中《上古天真论》、《四气调神大论》是养生学的代表作,《天年篇》是老年学的代表作,《阴阳应象大论》、《五常政大论》和《至真要大论》中的不少内容,是治疗学的基础,运气学说——七篇大论是气象医学的代表  相似文献   

19.
《内经》中有关心、血、脉方面的论述是颇多的,如《素问·痿论》云:“心主身之血脉”。《素问·六节脏象论》说:“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素问·五脏生成》篇中又说:“心之合脉也,其荣色也”,“诸血者,皆属于心”等等。由上可知,两千年前的古代  相似文献   

20.
《内经》论“逆从(顺)”之处颇多,且作为一利理论提出,值得注意。《素问·徵四失论》云:“诊不知阴阳逆从之理,此治之一失也。”篇中论述诊治失误之因有四,而将“不知阴阳逆从之理”列于首位,可见其意义重大。考《内经》原文,《素问》常称“逆从”,而《灵枢》多作“逆顺”。《释名》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