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妊娠并发HELLP综合征6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妊娠并发HELLP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孕产妇和围产儿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广州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妊娠合并HELLP综合征66例,比较完全性和部分性HELLP患者的实验室指标、入院孕周、终止妊娠时机、围产儿缺氧、出生体重及死亡率等。结果实验室指标:完全性HELLP组血小板计数明显低于部分性HELLP组(P<0.05),乳酸脱氢酶(1651.8±1058.9)U/L则显著高于部分性HELLP组(478.3±266.6)U/L(P<0.05);天冬氨酸转氨酶及总胆红素两组间亦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完全性HELLP组的分娩孕周为(33.7±4.0)周,新生儿体重(1723.8±546.1)g,死亡率为14.3%;部分性HELLP组的分娩孕周为(34.2±4.2)周,新生儿体重(1831.2±949.3)g,死亡率为14.3%,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完全性HELLP综合征和部分性HELLP综合征在实验室指标、临床表现方面均有显著不同。如能早期诊断、早期支持治疗并应用糖皮质激素,依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及孕周,及时终止妊娠,新生儿的预后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HELLP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与不良母婴结局相关的危险因素,以探讨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青岛市立医院产科收治的56例HELLP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完全性HELLP综合征(完全性)25例,部分性HELLP综合征(部分性)3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母婴结局。结果:两组患者的发病孕周、分娩孕周、住院天数、早产、新生儿体重、新生儿病死率等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AST、ALT、LDH水平差异显著(P<0.05)。完全性HELLP综合征组中,6例合并脑水肿,其中1例孕产妇死亡。完全性HELLP综合征组早产儿20例,新生儿死亡3例,部分性组早产儿27例,新生儿死亡4例。结论:HELLP综合征,特别是完全性HELLP综合征,严重影响母婴健康。终止妊娠是目前确定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3.
HELLP综合征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分析30例HELLP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及母儿结局,探讨该病目前的诊治和预后. 方法对30例HELLP综合征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完全性HELLP 19例,部分性HELLP 11例,比较两组的实验室指标、临床表现、母儿并发症和分娩结局. 结果完全性HELLP组的乳酸脱氢酶值为(622±481)U/L,显著高于部分性组(369±101)U/L(P<0.05);而其他各实验室指标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完全性HELLP组中、重度妊高征占84%(16/19),有特殊表现病例占63%(12/19),部分性HELLP组中、重度占36%(4/11),有特殊表现病例占18%(2/11),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围产儿死亡率无统计学差异(完全性组20.0%,部分性组9.1%,P>0.05).完全性HELLP组的分娩孕周为(32±4)周,新生儿体重(1617±603) g;部分性组的分娩孕周为(36±3)周,新生儿体重(2381±786) g,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两组剖宫产率为95%(完全性组)和73%(部分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产后HELLP综合征者2例,均为完全性.两组患者的血小板和肝功能均于产后24 h开始恢复,产后72 h血小板恢复正常,产后第5天肝功能恢复正常. 结论完全性HELLP综合征的临床病情较部分性更加严重.但如能及时诊治,二者的预后(包括实验室指标的恢复和围产儿死亡率)无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4.
HELLP综合征1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HELLP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经过及死因进行分析,以探讨更好的诊治方法.方法:对我院6年中诊断为HELLP综合征的15例患者的临床经过、实验室检查、并发症和母儿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例患者平均发病孕周35.31±3周,完全性HELLP综合征12例(其中2例为产后发展为HELLP),部分性HELLP综合征3例.全部有肝酶升高(45~580U/L)和血小板减少(6~74×109/L).孕产妇并发症:腹水、肾功能衰竭、胎盘早剥、DIC、脑部病变、子痫、产后出血,1例继发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5例患者均接受血浆及常规激素治疗,其中2例另接受血浆置换,1例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母亲死亡2例(13.33%)(脑疝、ARDS各1例),围生儿死亡4例(26.67%,新生儿死亡、死产各1例,死胎2例).结论:重视重度子痫前期的管理和治疗,早期发现HELLP综合征、大剂量激素应用,24~48小时后终止妊娠,动态观察产后72小时的实验室指标和临床变化,避免过度输液,可望改善母儿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并发溶血、肝酶升高及血小板减少综合征(HELLP综合征)终止妊娠的时机和方式对母儿的影响。方法:对我院11年来31例HELLP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1例患者当中阴道分娩仅2例,其中1例母体产后并发DIC死亡,围生儿1例死产,1例新生儿死亡。剖宫产29例,剖宫产率93.5%,其中1例母体术后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死亡,1例术后并发DIC、多器官衰竭(MOST)死亡,余27例均存活,未发现明显后遗症;围生儿31例(双胎2例),其中胎死宫内3例,死产1例,新生儿死亡4例。结论:HELLP综合征严重威胁母儿的安全,适时终止妊娠是治疗HELLP综合征极其重要的手段,终止妊娠的方式首选剖宫产;终止妊娠的时机为诊断后24~48小时,具体还应依病情的严重程度及孕周的大小作出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与分析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并发溶血,肝酶升高及血小板减少综合征(HELLP综合征)的发病率,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对我院7年来妊高征并发HELLP综合征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HELLP综合征在重度妊高征患者中的发病率为8%,参考美国Tennessee大学制定的诊断标准,完全性HELLP综合征8例,部分性HELLP综合征6例。治疗方法对严密监护母儿情况下积极治疗妊高征,早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尽快终止妊娠。主要并发症为DIC,肝被膜下血肿,胎盘早剥,肺水肿和急性肾功能衰竭等。14例患者中死亡1例,围产儿死亡4例,死亡率分别为7%及29%。结论 HELLP综合征是重度妊高征的一种严重威胁母儿安全的并发症,及早发现并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可以降低母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妊娠34周的HELLP综合征患者终止妊娠时机。方法:选取51例34周产前HELLP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诊断至终止妊娠时间分为期待≥48 h组(确诊后≥48 h终止妊娠)22例、期待48 h组(确诊后48 h终止妊娠)29例;每组再分为完全性和部分性2个亚组:完全性-期待≥48 h组9例,部分性-期待≥48 h组13例,完全性-期待48 h组21例,部分性-期待48 h组8例。比较各组一般情况、母儿情况、激素及血制品使用情况、疾病高峰期及恢复期主要实验室指标。结果:各组及亚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激素及血制品使用、产后住院时间、最低血小板恢复正常时间、产后出血情况、母体损害累计数、出院前疾病恢复期实验室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胎儿不良结局发生率,期待≥48 h组低于期待48 h组,部分性-期待≥48 h组低于部分性-期待48 h组(均P0.05);而在完全性-期待≥48 h组和完全性-期待48 h组间相似(P0.05)。分娩前疾病高峰期,各组及亚组血红蛋白最低值、谷丙转氨酶(ALT)及谷草转氨酶(AST)最高值无明显差异。分娩前最低血小板值,期待48 h组低于期待≥48 h组,完全性-期待48 h组低于完全性-期待≥48 h组(均P0.05);而部分性-期待48 h组和部分性-期待≥48 h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酸脱氢酶(LDH)最高值,期待48 h组高于期待≥48 h组,完全性-期待48 h组高于完全性-期待≥48 h组(均P0.05);部分性-期待48 h组和部分性-期待≥48 h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34周病情平稳的HELLP综合征患者尤其是部分性HELLP,密切监护母儿情况下,适当期待治疗超过48 h,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胎儿预后且不增加母体损伤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患者的临床处理特点及妊娠结局.方法 1980年6月至2010年2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产科共收治妊娠合并CML 16例,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妊娠合并CML患者的孕期特点、临床处理及妊娠结局进行分析.结果 (1)孕期临床处理及妊娠结局:16例妊娠合并CML患者中,9例经应用羟基脲或甲磺酸伊马替尼控制病情后,在孕早、中期终止妊娠;该9例患者就诊时平均孕周为7周(5~13周),终止妊娠前、后对症输入红细胞纠正严重贫血,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未发生相关并发症.另7例妊娠至孕晚期分娩患者中,3例为孕前诊断CML,4例为孕期诊断CML.7例分娩患者就诊时平均孕周为36周(27~40周+2),孕期3例患者服用羟基脲,其中1例在用药过程中受孕,孕期仍继续用药.1例患者在孕40周入院后行白细胞单采术2次.1例行血小板单采术1次.3例未行任何治疗.孕期并发重度子痫前期3例(3/7),其中2例口服羟基脲治疗.7例患者平均分娩孕周为38周(33周+4~41周),其中早产2例.分娩方式为剖宫产2例,阴道顺产3例,产钳助娩2例.有2例阴道顺产者发生产后出血,产后24 h出血量达1500~1800 ml,并引起继发性DIC.7例患者共分娩新生儿7例,新生儿平均出生体质量2469 g(1820~2810 g).早产儿2例,低出生体质量儿2例,1例存在先天畸形,2例血常规检查异常.(2)产后治疗及预后随访:9例孕早、中期终止妊娠的患者中,失访4例;死亡1例,其病程3年;余4例随访5~72个月均存活,其中1例行骨髓移植术后治愈,2例坚持服用甲磺酸伊马替尼,1例服用羟基脲治疗.7例分娩的患者中,2例失访;2例死亡;3例存活.7例新生儿中2例失访,余5例随访4个月~9年,均生长发育正常.结论 妊娠合并CML并非为终止妊娠的绝对指征.孕期在严密监测病情变化的同时,选用相应的药物和(或)白细胞单采术治疗,监测妊娠并发症的发生,可以获得较好的妊娠结局.CML本身和孕期治疗会对母儿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需要在有条件的综合医院进行治疗和管理.  相似文献   

9.
妊娠期肾病综合征发病特征的临床分析(附80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妊娠期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2005年1月~2008年12月共收治重度子痫前期患者257例,80例伴有肾病综合征为肾病组,177例重度子痫前期为对照组,回顾对比两组发病孕周、终止妊娠孕周,临床特点,各项生化指标,新生儿体重及母婴预后。结果:肾病组发病孕周和终止妊娠孕周早于对照组。肾病组24h尿蛋白、血清乳酸脱氢酶、尿素氮、肌酐及尿酸高于对照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低于对照组。肾功能损害较对照组严重。新生儿出生体重低于对照组,新生儿窒息率、围产儿死亡率高于对照组。肾病组无孕产妇死亡,对照组孕产妇死亡1例,死于子痫,颅内出血。结论:妊娠期肾病综合征是子痫前期的一种特殊类型,发病孕周早,病情重。在治疗子痫前期的基础上应综合治疗,适时终止妊娠,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妊娠及终止妊娠时机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Ji XH  Yu J  Su HH 《中华妇产科杂志》2004,39(8):511-514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适宜的妊娠时机及终止妊娠的时机。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2003年共29例SLE患者妊娠和妊娠结局,选择出适宜的妊娠时机及终止妊娠的时机。结果29例SLE患者均在至少6个月内未服用细胞毒药物的情况下妊娠。其中23例患者在病情控制1年以上(缓解期)妊娠(为选择性妊娠组);2例患者在病情活动期未经医生同意自行妊娠,4例患者妊娠期首发SLE(为非选择性妊娠组)。两组患者在妊娠期均发生病情变化,根据个体情况选择不同剂量的糖皮质激素(泼尼松)予以适当治疗。其中选择性妊娠组妊娠评分4~9分(以中度高危为主),分娩孕周为34—38周;非选择性妊娠组妊娠评分9-15分(全部为重度高危),平均分娩孕周为32周。两组患者共分娩活婴29个,其中早产儿8个,胎儿生长受限(FGR)3个,严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1个,因早产并发症致早期新生儿死亡2个,未发现新生儿狼疮。结论 SLE患者妊娠期给予适当合理的糖皮质激素治疗,加强监护,在病情缓解期选择性妊娠,其安全性明显提高。在药物治疗无好转威胁母婴安全情况下,或胎儿已成熟时,应适时终止妊娠(孕34—38周终止妊娠较为适宜),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妊娠成功率及围产儿存活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妊娠<34周的HELLP综合征患者终止妊娠时机。方法:选取51例<34周产前HELLP 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诊断至终止妊娠时间分为期待≥48 h组(确诊后≥48 h终止妊娠)22例、期待<48 h组(确诊后<48 h终止妊娠)29例;每组再分为完全性和部分性2个亚组:完全性-期待≥48 h组9例,部分性-期待≥48 h组13例,完全性-期待<48 h组21例,部分性-期待<48 h组8例。比较各组一般情况、母儿情况、激素及血制品使用情况、疾病高峰期及恢复期主要实验室指标。结果:各组及亚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激素及血制品使用、产后住院时间、最低血小板恢复正常时间、产后出血情况、母体损害累计数、出院前疾病恢复期实验室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胎儿不良结局发生率,期待≥48 h组低于期待<48 h组,部分性-期待≥48 h组低于部分性-期待<48 h组(均P<0.05);而在完全性-期待≥48 h组和完全性-期待<48 h组间相似(P>0.05)。分娩前疾病高峰期,各组及亚组血红蛋白最低值、谷丙转氨酶(ALT)及谷草转氨酶(AST)最高值无明显差异。分娩前最低血小板值,期待<48 h组低于期待≥48 h组,完全性-期待<48 h组低于完全性-期待≥48 h组(均P<0.05);而部分性-期待<48 h组和部分性-期待≥48 h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酸脱氢酶(LDH)最高值,期待<48 h组高于期待≥48 h组,完全性-期待<48 h组高于完全性-期待≥48 h组(均P<0.05);部分性-期待<48 h组和部分性-期待≥48 h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34周病情平稳的HELLP综合征患者尤其是部分性HELLP,密切监护母儿情况下,适当期待治疗超过48 h,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胎儿预后且不增加母体损伤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胎儿脐动脉舒张末期血流缺失(absent end-diastolic velocity,AEDV)出现时间,探讨其临床处理与围产儿结局的关系以及终止妊娠时机对围产儿预后的影响. 方法 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间35例发生AEDV的母儿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妊娠28周为界,并按治疗与否分为4组.第1组5例(14.3%)为发现AEDV孕周<28周未治疗组;第2组13例(37.1%)为发现AEDV孕周<28周治疗组;第3组11例(31.4%)为发现AEDV孕周≥28周末治疗组;第4组6例(17.1%)为发现AEDV孕周≥28周治疗组.35例孕妇中,除第2组有3例孕妇外,其余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各种妊娠合并症.收集的资料用频数、率或均数±标准差表示. 结果 35例孕妇中,19例分娩,占54.3%,共获23例新生儿,结局良好.第1组出现AEDV孕周<28周,平均(22.8±2.2)周.其中双胎输血综合征1例及溶血、肝酶升高和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并胎盘早剥1例,发现AEDV后即引产或剖宫取胎,余3例均未治疗,2周后AEDV自然恢复,新生儿存活.第2组出现AEDV孕周<28周,平均(24.2±2.0)周,平均终止妊娠孕周(31.4±5.5)周,平均治疗时间(10.7±5.5)d.6例治疗后AEDV未恢复,其中5例引产,1例早产;余7例中,6例剖宫产,1例足月自然分娩.除早产1例家属放弃胎儿、1例新生儿失访外,余新生儿结局良好.第3组出现AEDV孕周>28周,平均(30.9±2.8)周,平均终止妊娠孕周(31.2±2.9)周,均未治疗.5例因严重母儿合并症引产,余6例剖宫产分娩,其中1例因胎盘早剥新生儿死亡,另6例新生儿(1例双胎)结局良好.第4组出现AEDV孕周>28周,平均(29.5±0.8)周,平均终止妊娠孕周(32.8±2.9)周,平均治疗时间(i0.8±6.7)d.2例治疗后予引产;4例治疗后AEDV恢复正常,剖宫产分娩,新生儿结局良好. 结论 对于AEDV伴有严重并发症的孕妇,积极治疗后,围产儿预后与终止妊娠的孕周有关.AEDV如不伴严重并发症者,部分可自行恢复,且围产儿结局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产科并发症HELLP综合征的母儿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研究14例HELLP综合征的患者妊娠结局和围产儿预后。结果 14例中12例发生在产前,2例发生在产后,平均孕龄为32.5周,孕妇的严重并发症包括:急性肾衰、DIC、肺水肿、严重腹水和胎盘早剥等。其中8例需要输血或血液制品,12例采用剖宫产结束分娩。围产儿死亡5例,主要与胎盘早剥有关,另外胎儿宫内窘迫及早产也是重要原因。结论 HELLP综合征是一种严重的产科并发症,其高的母婴并发症和病死率要求我们对有妊娠高血压疾病的患者进行密切随访和治疗,一旦确诊为HELLP综合征应转入中心级以上医院进行治疗,尽快终止妊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无严重并发症重度子痫前期(severe preeclampsia,sPE)的终止妊娠影响因素和现状。方法   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单个教学医院4年间入院即诊断为重度子痫前期但不伴有严重并发症的330例临床观察资料的终止妊娠指征,按终止妊娠孕周分组。结果   330例入院诊断为sPE且不伴有严重并发症病例占同期出院诊断为sPE的83.3%。终止妊娠的指征在<26周终止者以孕周为考虑因素者占3/5。26~<28周组中社会因素是独立影响因素(P<0.001)。在28~<30周组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单纯尿蛋白因素(>10g/24h)、发生严重并发症 ;独立影响因素顺位为社会因素、母体因素、胎儿因素、胎盘因素 (P<0.05)。在30~<32周组影响终止妊娠的主要因素为出现严重并发症;独立影响因素顺位为母体因素、单纯尿蛋白因素、胎盘因素、胎儿因素(P<0.05)。32~<34周组影响终止妊娠的主要因素为尿蛋白因素、难以控制的高血压及胎心监护异常;独立影响因素顺位为母体因素以及尿蛋白因素、胎儿因素、胎盘因素。34~<36周组以孕周为考虑因素占44.3%;独立影响因素顺位为孕周因素、难以控制的高血压、脐血流值异常、胎心监护异常(P<0.05)。≥36周后终止妊娠指征以孕周为考虑因素占68.3%。结论   影响入院时无严重并发症sPE终止妊娠的指征性因素较多,但存在着单纯以尿蛋白定量或单纯孕周因素为终止指征者。单纯以尿蛋白定量或单纯孕周因素为终止妊娠指征是否适宜有待更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早发型重度先兆子痫的临床界定及保守治疗探讨   总被引:137,自引:1,他引:136  
目的 探讨早发型重度先兆子痫的临床界定及保守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1988年9月至2004年4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255例无严重并发症及合并症的重度先兆子痫患者的临床资料,按重度先兆子痫发病孕周分为4组:A组<28周, 24例; B组28~31周, 50例;C组32~33周, 34例;D组≥34周, 147例。主要分析指标包括:发病孕周、终止妊娠孕周、孕周延长时间、严重并发症发生情况、胎儿及新生儿死亡率和小于孕龄儿发生率。结果 (1)A组保守治疗时间平均为(9 ±8)d,B组为(11±8)d,C组为(8±6)d,D组为(5±4)d,D组保守治疗时间与前3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 )。而A、B、C各组间的保守治疗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A、B、C各组孕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 .05 ),但与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A、B组胎儿及新生儿死亡率、胎死宫内发生率与C、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1),而C、D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重度先兆子痫发病孕周,是影响孕妇并发症发生率的重要因素,而与保守治疗时间无相关性。终止妊娠孕周是影响胎儿及新生儿死亡率的主要因素,其次为发病孕周。(3)以32孕周为界值进行多因素分析显示,终止妊娠孕周  相似文献   

16.
双胎输血综合征2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双胎输血综合征的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2006年收治的24例双胎输血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诊断、治疗、分娩方式、新生儿预后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双胎输血综合征占单绒毛膜双胎的5.76%,其中明确分级18例(Ⅰ级8例,Ⅱ级1例,Ⅲ级5例,Ⅳ级1例,Ⅴ级3例).Ⅲ~Ⅴ级平均终止孕周为29.8 4±5.2周,Ⅲ~Ⅴ级围生儿死亡率100%.24例患者11例行剖宫产术,5例行引产,8例自然临产分娩,共获18个预后良好新生儿.结论:诊断时分级越高,孕周越小,围生儿死亡率越高;尽早行彩色超声检查以明确分级有助于临床治疗和评估预后,并能改善新生儿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和分析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并发HELLP综合征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对我院5年来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并发HELLP综合征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HELLP综合征在重度妊高征患者中的发病率为8.3%,参考Sibai的诊断标准,Ⅰ型HELLP综合征7例,Ⅱ型HELLP综合征5例。治疗方法为在严密监护母儿情况下积极治疗妊高征,早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尽快终止妊娠。结论早期诊断、综合性治疗、适时终止妊娠,可改善HELLP综合征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8.
Wu SQ  Xu XH  Liu HL  Guo SL 《中华妇产科杂志》2003,38(6):334-336
目的 探讨溶血、肝酶升高及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HELLP)患者终止妊娠的最佳时间及其对母儿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 1 992年 1 0月至 2 0 0 1年 9月 ,57例HELLP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 ,按诊断至分娩时间长短不同分为 3组。Ⅰ组 :确诊后 2 4h内终止妊娠 ;Ⅱ组 :确诊后 2 4~ 48h终止妊娠 ;Ⅲ组 :确诊 48h后终止妊娠。对 3组母儿围产期并发症和死亡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 ) 3组孕产妇死亡率及围产儿死亡率分别为 ,Ⅰ组 7%及 1 1 % ,Ⅱ组 1 6 %及 2 1 % ,Ⅲ组 64 %及 73 %。Ⅲ组的孕产妇死亡率及围产儿死亡率明显高于Ⅰ、Ⅱ组 ,两者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2 )Ⅰ、Ⅲ组孕产妇并发DIC、急性肾功能衰竭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分别为 ,Ⅰ组 :1 1 %、4 %及 1 9% ,Ⅲ组 :55 %、36 %及 64 % ,Ⅲ组明显高于Ⅰ组 (P <0 0 5)。 (3)Ⅰ、Ⅱ组孕产妇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生率分别为 4 %及 37% ,Ⅱ组明显高于Ⅰ组 (P <0 0 1 )。结论 HELLP综合征患者一旦确诊应尽快终止妊娠 ,终止妊娠最佳时间为诊断后 48h内。继续妊娠对孕产妇预后有严重影响 ,终止妊娠时间越晚 ,孕产妇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越高  相似文献   

19.
通过综述1980至今发表的临床研究,探讨子痫前期和HELLP综合征(HELLP综合征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严重并发症,本病以溶血、肝酶升高及血小板减少为特点)的引产问题,包括如何评估25~34周及<25周的子痫前期、HELLP综合征的病情及终止妊娠指征,终止妊娠的方式及终止妊娠对于母儿的风险和益处,为临床提供循证医学证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极重度血小板减少患者的病因诊断、临床处理及妊娠结局.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到2009年3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产科分娩的26例妊娠合并极重度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孕期至少有2次或2次以上血小板计数<10×109/L为极重度血小板减少诊断标准.进行病因诊断,根据不同病因给予以下临床处理.(1)孕期在无全身自发性出血情况下,维持血小板计数>20×109/L,血红蛋白>70 g/L;(2)血小板<10×109/L或有出血倾向时,输注血小板;红细胞压积(HCT)<25%,血红蛋白<70 g/L时,输注压积红细胞;(3)剖宫产术前或分娩前维持血红蛋白>70 g/L,血小板计数>30×109/L;(4)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血小板<(20~30)×109/L或有出血倾向时,用泼尼松或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对于上述治疗无效者,若血小板<10×109/L或有出血倾向时间断输注血小板,无出血倾向者根据孕周严密观察,适时终止妊娠.对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病因诊断、临床处理及妊娠结局进行分析.结果 (1)发病率及发病原因:同期分娩数为9302例,妊娠合并极重度血小板减少患者26例,妊娠合并极重度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为0.28%.患者年龄平均29岁.孕前诊断17例,孕期诊断9例.26例患者中,有13例在我院行系统产前检查,初次诊断极重度血小板减少时的平均孕周为24周;无系统产前检查的13例,初次诊断极重度血小板减少时的平均孕周为32周.26例患者中,2例(8%,2/26)病因诊断不明,24例(92%,24/26)病因诊断明确,其中14例(54%,14/26)为ITP,5例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4例为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1例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2)临床处理:所有患者均多次应用血制品.14例ITP患者中6例应用了泼尼松+丙种球蛋白治疗,8例仅应用泼尼松治疗.26例患者中有9例(35%,9/26)出现了妊娠并发症,其中6例(6/9)并发子痫前期,2例发生妊娠期糖尿病,1例为弥漫性肺泡出血.26例患者平均分娩孕周为36周,阴道分娩3例,平均出血量为83 ml;23例剖宫产分娩,平均出血量为410 ml.(3)围产儿结局:26例围产儿中,1例胎死宫内,25例活婴,其中12例为早产儿.平均孕龄36周,平均出生体质量2877 g.2例ITP患者分娩的新生儿出现了重度血小板减少.结论 妊娠合并极重度血小板减少的主要病因是ITP,治疗以泼尼松+丙种球蛋白为主;其次是CAA和MDS,以支持疗法为主.妊娠合并极重度血小板减少并非终止妊娠的绝对指征,可根据不同病因予相应治疗后,在严密的围产期监测下,注意防治妊娠并发症,分娩方式以剖宫产为主,可获得较好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