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circRNA在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浆、滑膜组织成纤维样滑膜细胞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信使RNA的表达受circRNA的调控。circRNA作为竞争性内源性RNA为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策略。中药通过调控circRNA及其发挥的海绵作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具有独特优势。综述circ RNA的概况、circ RNA-mi RNA-m RNA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串扰、circ RNA作为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标志物、circ RNA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作用机制、中药对circ RNA的调控,以期更准确地判断类风湿关节炎的程度及预后,从而更好地制定治疗方案和监测疾病进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类风湿关节炎和骨关节炎外周血T淋巴细胞在IL12作用下诱导STAT4酪氨酸磷酸化水平的差异。方法:2007年5月至2009年8月分离提纯2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8~55岁,平均(45.0±13.0)岁]和20例骨关节炎患者[均为女性;年龄55~75岁,平均(67.0±9.6)岁]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流式细胞仪进行T淋巴细胞纯度鉴定。用50ng/mlIL12分别作用0、10、30、60min后,提取蛋白进行浓度测量,然后进行WesternBlot检测,经蛋白条带灰度扫描,比较IL12作用各时间点类风湿关节炎和骨关节炎T淋巴细胞STAT4酪氨酸磷酸化水平的差异。结果:经过对外周血单核细胞的分离纯化,T细胞纯度达到91%以上;IL12在对骨关节炎和类风湿关节炎T细胞作用30min后达到活化峰值,在各个时间点(10、30、60min)类风湿关节炎外周血T淋巴细胞活化水平均高于骨关节炎。结论:类风湿关节炎外周血T淋巴细胞在IL12作用下STAT4异常活化。  相似文献   

3.
类风湿关节炎与关节骨质的损坏密切相关,以关节痛、肿、僵、畸形及运动障碍等为表现,是导致身体残疾的关键因素。尽管对类风湿关节炎发病原因做了大量研究,但至今还未完全清楚。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Akt)是一条经典的信号转导通路,与类风湿关节炎发病存在一定关系。现就PI3K/Akt信号通路与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机制进行探讨,以期为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新思路,为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和以PI3K/Akt为作用靶点的创新药物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缺氧诱导因子-1是组织细胞适应缺氧的主要转录因子,广泛存在于缺氧条件下的哺乳动物和人体内,可与靶基因上的缺氧反应元件结合,参与缺氧诱导的一系列基因表达调控。缺氧诱导因子-1在类风湿关节炎滑膜血管生成、滑膜细胞的迁移、骨破坏及其他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文章对缺氧诱导因子-1在类风湿关节炎发病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以利于探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新靶点,为类风湿关节炎的诊疗提供更加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骨破坏伴随RA整个病程,一旦发生骨破坏、常规激素疗法效果有限而预后差。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已报道,中药防治类风湿关节炎骨破坏已取得一定成效,且中药的重要作用也引起学者的关注。本文对中药防治类风湿关节炎骨破坏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探讨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方法和临床疗效,辨别类风湿关节炎的基本证型及主要症状,通过对比说明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优势及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过程非常复杂,与遗传、免疫、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其发病机制尚未被阐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是血管翳交界处最常见的细胞类型,在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的角度入手,探讨当前类风湿关节炎的相关作用机制.研究认为成纤维样滑膜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血管翳生成、骨破坏,是类风湿关节炎形...  相似文献   

8.
对近年来钙结合蛋白S100A12与类风湿关节炎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钙结合蛋白S100A12与类风湿关节炎的病理过程等相关,可能存在一定的促炎作用,或为患者炎症的潜在标志,辅助评估疾病的活动度。  相似文献   

9.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累及关节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关节炎症、骨损伤和软骨破坏、关节功能障碍和畸形,以及关节外的器官损伤。近年来,天然药物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大黄素是中药大黄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具有良好的抗炎和抗氧化等作用。筛选近年来实验方法科学、研究方向新颖的文献,总结大黄素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机制,发现大黄素可通过减轻炎症反应、促进软骨细胞的增殖分化、抑制软骨细胞凋亡、延缓软骨细胞外基质降解等途径显示出抗类风湿关节炎的潜力。  相似文献   

10.
类风湿关节炎发病率、致残率高,目前确切的发病机制未明.类风湿关节炎的滑膜组织有很多趋化因子,如趋化因子CXCL9、CXCL10、CXCL11.通过查阅文献,综述趋化因子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作用,认为CXCL9、CXCL10、CXCL11,及其受体参与介导滑膜炎,导致骨破坏,有可能成为类风湿关节炎早期诊断的新指标及治疗的新...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川乌、白芍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方法:以口服生物利用度(OB)≥30%、类药性(DL)≥0.18为指标,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分别获取川乌、白芍的活性成分、作用靶点,GeneCards数据库获取类风湿关节炎靶点,采用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川乌、白芍活性成分?作用靶点网络,采用蛋白质相互作用数据库(String 10.0)构建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最后通过基因本体论(GO)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川乌、白芍防治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机制。结果:共得到川乌、白芍97个活性成分,涉及1041个作用靶点,通过筛选得出16种活性成分,检索到类风湿关节炎靶点3797个,其中川乌、白芍和类风湿关节炎的共有靶点34个,参与的KEGG通路有AGE-RAGE、白细胞介素(IL)-17、肿瘤坏死因子(TNF)、Toll样受体、p53、叉头框转录因子O(FOXO)、JAK-STAT、活化PI3K-Akt、核转录因子-κB等信号通路。结论:川乌、白芍可能通过IL-6、蛋白激酶、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等靶点作用于AGE-RAGE、IL-17、TNF、Toll样受体、p53、FOXO等等多项细胞因子及多条信号通路发挥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提示川乌、白芍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特征,对未来研究川乌、白芍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血小板微粒是血小板在激活或凋亡过程中释放的超微膜性囊泡,不仅是重要的促血栓和促炎症物质,还作为多种生物活性物质的载体介导生物信息在细胞间传递。血小板微粒参与免疫炎症及血管新生等方面的调控,在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这有可能成为提高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疗效的一个治疗靶点。文章主要针对血小板微粒与类风湿关节炎的相关性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肾虚血瘀是类风湿关节炎的重要病机之一,目前以补肾活血法治疗在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通过对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机制以及对近年来运用补肾活血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基础研究现状进行分析,探讨补肾活血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现状和优势,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4.
膏方在各种慢性系统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突出的作用,并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文章就其在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概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雷公藤红素是近年研究较多的一种中药提取物,已知其对炎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癌症、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等均有疗效,尤其对类风湿关节炎效果显著。检索近3年来国内外发表的有关雷公藤红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文献,并对其进行归纳、整理,对雷公藤红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利用TCMSP数据库检索、筛选出黄芪桂枝五物汤中药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使用GeneCards预测类风湿关节炎疾病靶点,构建中药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图,将获得的靶点导入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对靶点基因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结果:共筛选出黄芪桂枝五物汤中药活性成分74种,作用于217个靶点,类风湿关节炎疾病靶点4329个,从而获得药物和疾病的共同靶点146个。GO分析涉及对脂多糖的反应、对细菌来源分子的反应、脂筏、膜微区、核受体活性,及类固醇激素受体活性等方面。KEGG主要富集在PI3K-Akt信号通路、AGE-RAGE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及白细胞介素-17信号通路等。结论:黄芪桂枝五物汤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及多途径的方式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相似文献   

17.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心理状况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心理状况.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 和抑郁自评量表 (SDS)对40例住院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进行调查并评定.结果类风湿关节炎患者SAS评分为37.68±10.31,显著高于国内常模(P<0.05),而SDS评分与国内常模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疼痛,担心致残、药物不良反应及医疗费用是影响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情绪的相关因素.结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存在明显的焦虑情绪,应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中医古籍和相关文献,结合类风湿关节的病机与临床特点,认为桂枝汤外可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于表里内外,内可调阴阳、和脾胃,适用于类风湿关节炎的各期,充分发挥预防与治疗的重要作用,是中医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治未病思想的具体体现。临证处方时,谨守类风湿关节炎的病机,根据邪正虚实,以桂枝汤加减治之,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1在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监测和对类风湿关节炎相关性肺间质病变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搜集已确诊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缓解期25例,活动期56例)血液标本,测定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1水平,并对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和类风湿因子进行同步检测,同期健康体检者25例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活动期患者各检测指标水平高于缓解期,缓解期高于正常对照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高迁移率族蛋白1水平与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呈正相关(P0.01)。活动期的单纯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与类风湿关节炎相关性肺间质病变患者高迁移率族蛋白1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1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表达升高,并与病情活动度有一定相关性,在类风湿关节炎相关性肺间质病变早期诊断方面具有临床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20.
类风湿关节炎属中医学"尪痹""痹证""历节风"范畴,追溯古今,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治多数遵循中医辨证理论体系的指导,依据医者辨证的证型进行论治。然痹证临床上证型固定单一,而证候纷繁复杂,辨证的过程中易陷入僵化,若能化整为零,由繁入简,剖析类风湿关节炎的病机,层层递进,则更能提高辨证的灵活性。因此,在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中,证素研究应运而生,近代多名医家初探证素,构建了辨证论治新体系。将证素学应用于类风湿关节炎临床,可避免中医思维陷入僵化,亦可打破固定中医证型的固定模式,使得辨证思路更加开阔。然目前关于痹证与证素的研究尚处于不成熟的阶段,因而基于近几年的文献,对痹证与证素的研究进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