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9 毫秒
1.
目的:对比25G玻璃体切割联合人工晶状体经睫状沟巩膜缝线固定术和无缝线巩膜隧道层间固定术治疗晶状体完全脱位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5-05/2021-09在我院确诊为晶状体完全脱位于玻璃体腔的患者40例40眼,其中行25G玻璃体切割联合人工晶状体经睫状沟巩膜缝线固定术者21眼(缝线组),行25G玻璃体切割联合人工晶状体无缝线巩膜隧道层间固定术者19眼(无缝线组)。随访至术后3mo,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最佳矫正视力(BCVA)、角膜内皮细胞计数(CECC)、中央角膜厚度(CCT)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无缝线组手术用时显著短于缝线组(31.79±6.01min vs 45.38±8.04min,P<0.001)。两组患者术后BCVA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均P<0.05),术后1wk无缝线组BCVA(LogMAR)显著优于缝线组(0.32±0.14 vs 0.57±0.25,P<0.001)。术后3mo,两组患者CECC均低于术前(均P<0.01)。缝线组术后1wk CCT大于术前和术后3mo(均P<0.01),无缝线组手术前后CCT无显著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虹膜拉钩联合张力环缝合在超声乳化治疗晶状体半脱位继发青光眼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将2017-10/2020-05长春爱尔眼科医院收治的晶状体半脱位继发急性青光眼患者18眼作为观察组,所有患者在虹膜拉钩辅助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术中用虹膜拉钩固定囊袋,植入囊袋张力环(CTR)并固定于脱位侧巩膜。将2015-10/2017-10行白内障囊内摘除联合IOL悬吊术11眼作为对照组。术后观察视力、眼压、晶状体囊袋和IOL位置,记录并发症。

结果:术后至少随访12(12~40)mo,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眼压均恢复正常,与术前相比有差异(t=9.994、8.790,均P<0.001)。术后12mo观察组及对照组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Z=-3.900,P<0.001; Z=-3.002,P=0.003)。观察组18眼IOL位置均居中,无IOL夹持、脱位等并发症发生。对照组11眼IOL位置8眼居中,3眼轻度偏位,2眼出现黄斑囊样水肿。

结论:虹膜拉钩联合囊袋张力环缝合植入可作为晶状体半脱位继发青光眼施行原位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折叠IOL植入术的有效辅助手段,有效控制眼压,并能维持术后囊袋长期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晶状体囊袋张力环(capsular tension ring,CTR)在先天性晶状体半脱位超声乳化吸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8例31眼先天性晶状体半脱位患者行晶状体超声乳化吸除联合CTR及 IOL 植入术.测量手术前后视力,使用Image-ProPlus v6.0软件测定IOL位置,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裸眼视力均较术前提高.术后人工晶状体均有不同程度的偏心,其中2眼人工晶状体偏位大于2mm并逐渐加重,于术后3mo行Ⅱ期手术将偏位最大方向CTR缝合固定于巩膜后恢复正位.结论:在白内障合并晶状体半脱位患者中行晶状体超声乳化吸除术中植入CTR是安全有效的方法,有利于保持囊袋的稳定,便于手术操作,保持人工晶状体的基本正位,减少手术并发症.如术后晶状体偏位加重可Ⅱ期行CTR巩膜缝合固定术.  相似文献   

4.
刘刚  高丰  戴襄军  刘月君  李芳 《国际眼科杂志》2016,16(11):2130-2132
目的:评价人工晶状体( intraocular lens,IOL)单襻囊袋内缝合固定治疗外伤性晶状体半脱位手术的方法、效果及可行性。
  方法:选择2013-03/2015-03我院术前晶状体脱位范围不大于2个象限的外伤性白内障患者12例12眼,行拦截劈裂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或小切口晶状体摘除术。 IOL采用单襻囊袋内缝合固定术,即一侧襻植入未见明显脱位方位囊袋内,将聚丙烯缝线捆绑另一侧襻的中部后穿过囊膜赤道部固定巩膜壁的方法植入脱位最严重方位的囊袋内。术后观察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 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眼压、角膜内皮细胞计数、IOL位置等指标,并对手术并发症进行记录。
  结果:手术完成均顺利,术后视力提高明显,术后随访6~12mo,随访期间BCVA≥0.8者2眼,0.4~0.6者7眼,≤0.3者3眼,67%的视力稳定在0.5~0.6;术后随访期间眼压正常,手术对角膜内皮细胞影响轻微,所有IOL均处于正位,术中、术后未有严重并发症发生。
  结论:在不植入囊袋张力环( capsular tension ring,CTR)的情况下,使用IOL单襻囊袋内缝合固定治疗外伤性晶状体半脱位,可显著提高患者的BCVA,并且安全性好,有效地避免了IOL的夹持和偏位,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25G玻璃体切割及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IOL)巩膜层间固定术治疗晶状体全脱位的效果、安全性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05/2020-12晶状体完全脱位于玻璃腔、核硬度3级及以上、并接受25G玻璃体切割、超声乳化术联合人工晶状体巩膜层间固定术的患者20例20眼。观察患者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眼压、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中央角膜厚度、并发症等。结果:手术后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手术后角膜中央部位角膜内皮细胞计数较术前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wk中央角膜厚度与术前比较无差异(P>0.05)。患者中3眼出现低眼压,2眼出现眼压升高,但随访结束时均恢复正常。所有患者人工晶状体位置居中,未见明显偏心及倾斜。无玻璃体、视网膜并发症发生。结论:25G玻璃体切割、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巩膜层间固定术治疗晶状体全脱位是一种快捷、安全、简便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囊袋内张力环(CTR)植入术和人工晶状体(IOL)巩膜缝合固定术治疗先天性晶状体半脱位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将2008年6月至2009年10月就诊的27例(45只眼)年龄3~50岁的先天性晶状体半脱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CTR植入并二期CTR固定术(24只眼)与IOL巩膜缝合固定术(21只眼)治疗,术后观察视力、最佳矫正视力(BCVA)、散光等指标,术后3个月行前节OCT及晶状体后照法测量IOL的倾斜及偏心值,记录手术并发症.结果 术后3个月,最佳矫正视力CTR组为0.75,IOL固定组为0.54;散光度数CTR固定后为1.47D,IOL固定组为2.35D;CTR固定后IOL倾斜为5.48°,IOL固定组IOL倾斜为7.37°;两组术后BCVA、散光、IOL倾斜度数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TR固定后IOL偏心为1.09mm,IOL固定组IOL偏心为0.88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OL固定组4只眼IOL夹持.结论 超声乳化晶状体吸除联合囊袋内CTR和IOL植入、二期CTR巩膜缝合固定术是治疗先天性晶状体半脱位的更好选择.  相似文献   

7.
囊袋内张力环植入治疗先天性晶状体半脱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瑜  宋旭东  顾铮 《眼科》2007,16(2):87-91
目的探讨晶状体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张力环(CTR)及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选择性二期张力环巩膜缝合固定术治疗先天性晶状体半脱位的治疗效果。设计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21例(39眼)先天性晶状体半脱位患者。方法施行晶状体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张力环及IOL植入术,其中20眼术后IOL仍偏位较大者(>1.5mm)二期行张力环巩膜缝合固定术。术前、术后测量视力,用PentaCam测量半脱位晶状体及IOL倾斜度和位置,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主要指标术后视力、IOL位置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所有病例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均较术前有不同程度提高,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二期张力环缝合前IOL倾斜(4.33±2.96)°、偏心(2.56±0.90)mm,张力环缝合后IOL倾斜(4.11±2.05)°、偏心(1.19±0.71)mm。张力环缝合前及缝合后IOL的倾斜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44),偏位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后囊膜混浊发生率20.5%,其中2眼(5.1%)行Nd:YAG激光后囊切开术。1眼因囊袋破裂张力环脱出改变术式,2眼术后发生一过性高眼压。结论对先天性晶状体半脱位患者的手术治疗,可采用晶状体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张力环及IOL植入术,脱位严重的和具有进展倾向的病例还应二期行张力环巩膜缝合固定术。  相似文献   

8.
背景 假性剥脱综合征(PEX)常并发白内障,多伴有进展性晶状体悬韧带异常,术中及术后易出现悬韧带相关并发症,白内障手术如何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对于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但目前相关研究报道很少. 目的 分析伴有晶状体悬韧带异常的PEX性白内障(PEXC)患者行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的疗效,探讨其合适的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方法采用系列病例观察研究方法,对2012年7月至2015年12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接受PEXC手术的21例23眼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均伴有晶状体悬韧带异常,根据悬韧带异常的程度分为晶状体震颤和不全脱位2种类型,其中晶状体震颤18眼,晶状体不全脱位5眼.按照Emery核硬度分级法分为Ⅱ级核4眼,Ⅲ级核9眼,Ⅳ级核7眼,Ⅴ级核3眼;晶状体震颤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标准囊袋张力环(CTR)或改良CTR(MCTR)及IOL植入术或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CTR及IOL植入术;Ⅱ级或Ⅲ级核伴晶状体不全脱位者行超声乳化联合MCTR及IOL植入术;Ⅳ级或Ⅴ级核伴晶状体不全脱位者行白内障囊内圈套摘出、前段玻璃体切割联合IOL巩膜缝线固定术.对患者共随访3个月,分析手术时机对疗效的影响及术眼术后视力、眼压,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前囊口、IOL位置变化. 结果 晶状体震颤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IOL植入术,其中植入CTR者10眼,MCTR者3眼,囊外摘出联合CTR及IOL植入术4眼,前段玻璃体切割联合IOL巩膜缝线固定术1眼.晶状体不全脱位行超声乳化联合前段玻璃体切割联合IOL巩膜缝线固定术1眼,白内障囊内圈套摘出、前段玻璃体切割联合IOL巩膜缝线固定术4眼.术眼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0.5者4眼,>0.3 ~≤0.5者6眼,>0.1~≤0.3者8眼,≤0.1者5眼,与术前BCV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29,P<0.01);术眼术前平均眼压为(16.82-±2.25)mmHg(1 mmHg=0.133 kPa),术后3个月平均眼压为(16.12±2.67)mmH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08,P>0.05);术中、术后常见并发症为瞳孔不易扩大、角膜水肿、晶状体皮质残留和后囊膜混浊. 结论 伴有晶状体悬韧带异常的PEXC手术复杂、并发症多,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的选择均应依据悬韧带异常程度、核硬度和晶状体是否脱位,术前应认真行自然瞳孔下及扩瞳后检查以确定治疗方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人工晶状体(IOL)预先巩膜悬吊在严重晶状体半脱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22年7月四川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80°的严重晶状体半脱位患者8例(8眼)。术中避开脱位的晶状体,预先将IOL悬吊于玻璃体腔,再将晶状体托起置于IOL上方,必要时辅助以虹膜拉钩,稳定晶状体,确保超声乳化手术安全完成。结果:严重的晶状体半脱位患者8例,其中晶状体核N1-N3硬度的患者各1例,单独使用IOL预先巩膜悬吊于术中稳定脱位的晶状体,3例超声乳化手术均顺利完成;达N4患者3例、N5患者2例,其中4例在虹膜拉钩的辅助下安全完成超声乳化;有1例N5的患者,由于悬韧带损伤超过270°,在将晶状体托起放置于IOL之上时,坠入玻璃体腔,给予玻璃体腔超声粉碎处理。8例患者术后IOL均居中,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眼压正常,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在严重晶状体半脱位的超声乳化手术中,对于N2~N3的软核,IOL预先巩膜悬吊可以良好地稳定晶状体,确保超声乳化手术的顺利进行;对于N4~N5的硬核,IOL预先巩膜悬吊可以作为一种辅助方法,联合虹膜拉钩共同稳定晶状体,确保超声乳化手术的安全进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割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巩膜层间固定术治疗外伤性晶状体半脱位的疗效。方法  对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保守治疗无效的外伤性晶状体半脱位12例患者采用囊袋拉钩辅助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23G玻璃体手术处理半脱位晶状体,之后进行人工晶状体巩膜层间固定。对术前及术后视力、眼压、散光度等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对术后人工晶状体情况及手术并发症进行评估。结果 12例12眼患者均顺利进行玻璃体切割联合超声乳化摘除脱位晶状体,同时行巩膜层间固定植入人工晶状体;术后3个月裸眼视力及最佳矫正视力均较术前提高显著,裸眼视力从治疗前0.14±0.12提高至治疗后0.44±0.17(t=-5.031,P<0.001);最佳矫正视力从治疗前0.29±0.17提高至治疗后0.57±0.15(t=-4.366,P<0.001);术前眼压为(28.30±8.87)mmHg(1 kPa=7.5 mmHg),术后3个月眼压为(14.70±3.47)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4,P<0.05);术后3个月总散光度为(-1.35±0.73)D,角膜散光度为(-1.48±0.70)D,两者具有相关性(r=0.91,P<0.01)。术后1眼发生人工晶状体襻与光学区分离,取出人工晶状体再次使用相同方法治疗。术后3个月所有人工晶状体位置稳定,无偏心、扭曲等,术后眼前节炎症反应轻。结论 玻璃体切割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巩膜层间固定术治疗外伤性晶状体半脱位效果较好,手术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cute 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APACG)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

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择符合入组条件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60例60眼,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对照组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30眼),研究组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30眼),比较两种术式的临床疗效。

结果:术前两组视力、眼压、中央前房深度、房角开放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2mo两组视力、眼压、中央前房深度、房角开放程度均明显比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研究组术后视力、中央前房深度、房角开放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术后眼压及并发症相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对A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视力的提高、眼压的控制有着积极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2.
刘云芳  杨卫华 《国际眼科杂志》2015,15(10):1811-1813
目的:探讨老年性白内障合并角膜散光行超声乳化摘除联合Toric人工晶状体植入的临床效果,比较Acrysof Toric人工晶状体植入前后的视觉质量。

方法:选择老年性白内障合并角膜散光的患者34例为研究对象,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Toric人工晶状体植入,观察术前和术后3mo的临床效果,包括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全眼残余散光,人工晶状体转动度数,视远脱镜情况。

结果:所有患者Toric人工晶状体均成功植入。术前UCVA 0.15±0.06,术后UCVA上升至0.65±0.15(P<0.01); 术前BCVA 0.37±0.13,术后BCVA上升至0.85±0.19(P<0.01); 全眼散光由术前2.14±0.69D降低至0.73±0.36D(P<0.01),97%的患者人工晶状体转位<5°,平均旋转2.6°±1.3°,术后3mo视远脱镜率达95%。

结论:Toric人工晶状体能够有效矫正白内障合并的角膜散光,晶状体在囊袋内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提高了患者的术后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13.
张蕾  王骞  朱俊英  肖燕  屈林  谢可 《眼科新进展》2018,(12):1165-1168
目的 比较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囊袋张力环及人工晶状体囊袋内植入术,与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囊袋内单襻缝线固定术两种手术方式治疗白内障合并晶状体不全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白内障伴晶状体不全脱位33例(41眼),按手术方式分为两组,其中A组行囊袋张力环及人工晶状体囊袋内植入术,共14例17眼;B组行人工晶状体囊袋内单襻缝线固定术,共19例(24眼)。对两组术后视力、眼压、手术并发症及IOL稳定性等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组术后最佳矫正视力为0.66±0.15;1眼(5.9%)发生低眼压;5眼(29.4%)发生高眼压;8眼(47.1%)发生人工晶状体-囊袋张力环复合体脱位;12眼(70.6%)发生后发性白内障。B组术后最佳矫正视力为0.72±0.14;8眼(33.3%)发生低眼压;1眼(4.2%)发生高眼压;18眼(75.0%)发生后发性白内障。两组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50,P=0.257);术后低眼压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77,P=0.036);术后高眼压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77,P=0.024)。结论 两种手术方法均能有效改善患者视力,达到相似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YAMANE式巩膜层间无缝线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固定术的术后效果、安全性及并发症。方法:病例随访观察。选取2017-12/2018-09于华西医院眼科行YAMANE式巩膜层间无缝线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固定术患者5例,定期随访患者术后的裸眼视力(LogMAR)、最佳矫正视力(LogMAR)、等效球镜度数、眼压及人工晶状体位置等。结果:患者3例术后矫正视力达0.0,术后等效球镜度数与目标屈光度相差为0.11~0.62D。术后3mo,1例患者裸眼视力达术前最佳矫正视力0.2,另1例患者术前存在角膜白斑及黄斑前膜牵拉水肿,矫正视力达到了术前验光最佳矫正效果。随访期间所有患者的人工晶状体袢凸缘及袢均保持在巩膜层间良好的位置,人工晶状体位置居中,未见明显偏心及倾斜。所有病例术后均未出现低眼压及其它并发症。结论:YAMANE式巩膜层间无缝线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固定术切口小,无需制作巩膜瓣,不使用缝线及生物胶,手术时间短,人工晶状体位置居中且固定良好。此手术方式需要经过一定的学习曲线,掌握术中关键点操作,可以为患者带来快速、良好、稳定的术后效果,且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23G微创玻璃体切割联合1.8mm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并Ⅰ期植入人工晶状体(IOL)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09/2015-03在我院行微创玻璃体切割联合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并Ⅰ期植入IOL手术者共48例54眼.术前、术后5d,1、3mo记录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眼压、角膜散光、角膜内皮细胞计数,观察眼底情况、IOL位置以及术后低眼压、角膜水肿、后发性白内障、高眼压等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3mo BCVA较术前提高49眼(91%),视力无改善5眼(9%),无视力较术前下降者.手术前后眼压、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差异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术后3 mo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为11.71%±8.12%.角膜散光术后早期增加(P<0.05),术后3mo与术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发生一过性高眼压(术后1 mo内眼压>25mmHg)者6眼,早期角膜水肿发生7眼,前房有成形渗出2眼,发生后囊膜混浊3眼,其中2眼行YAG激光后囊截开术,视力明显提高.术后眼底视网膜均平伏,无发生视网膜脱离、脉络膜脱离、感染性眼内炎、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低眼压患者,无并发IOL偏位、脱位病例.结论:微创玻璃体切割联合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并Ⅰ期植入IOL手术适应证广泛、损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的有效性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01/2018-12在本院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IOL植入术治疗的PACG患者75例75眼的临床资料,统计其眼压、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前节参数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PACG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IOL植入术疗效的危险因素。结果:与术前比较,PACG患者术后眼压均下降,BCVA均改善(P<0.05);术后中央前房深度(ACD)、房角开放距离(AOD500)、小梁虹膜夹角(TIA500)、房角隐窝面积(ARA)较术前显著上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慢性PACG、术前眼压是PACG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IOL植入术疗效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IOL植入术治疗PACG疗效及安全性俱佳,但需重视术前眼压控制,对慢性PACG患者或应慎重考虑是否需行该术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开放囊袋-人工晶状体(IOL)单襻睫状沟固定术治疗先天性晶状体半脱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收集2011-03-01/2013-12-31影响视力的先天性晶状体半脱位患者10例13眼,做角巩膜缘隧道切口,环形撕囊后,使用虹膜拉钩,固定脱位晶状体,完成超声乳化手术.植入IOL,剪开晶状体脱位一侧囊袋,翻转前囊,上襻位于囊袋内,下襻单针经缝合固定于睫状沟.结果:所有患者最佳矫正视力均不同程度提高,IOL稳定,没有进展性偏位.结论:虹膜拉钩可以稳定脱位的晶状体,使超声乳化手术顺利完成.开放下方囊袋,IOL呈半游离状态,下襻睫状沟缝合固定可维持IOL的长期稳定,避免囊袋进行性偏移,造成IOL偏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无缝线巩膜层间固定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植入对囊膜支撑力不足患者的治疗安全性和有效性。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2015年8月至2018年5月于北京同仁眼科中心行无缝线巩膜层间固定IOL植入术患者41例(42眼)。方法 回顾性分析患者性别、年龄、术后并发症,比较手术前后裸眼视力和最佳矫正视力及屈光状态。术后随诊3~36个月,平均(12.1±9.0)个月。主要指标 并发症、裸眼视力、矫正视力、屈光状态。 结果 术后并发症包括前房渗出3例(7.1%),轻度前房或玻璃体积血4例(9.5%),一过性高眼压6例(14.3%)和低眼压8例(19.1%),IOL夹持2例(4.8%),IOL襻暴露1例(2.4%)。术后末次随访裸眼视力(LogMAR)及最佳矫正视力(LogMAR)分别为0.93±0.75和 0.21±0.23,与术前裸眼视力(1.69±0.38)及最佳矫正视力(0.35±0.22)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Z=-5.652,P=0.000;t=6.290, P=0.000)。末次就诊时术眼屈光不正平均球镜度数(0.85±0.47)D,散光平均柱镜度数(1.20±0.51)D。结论 无缝线巩膜层间固定IOL植入术后IOL稳定性良好,对无囊膜支撑的患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