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8 毫秒
1.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蛋白D(SP-D)在AECOPD中的临床意义及与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的相关性。方法选取AECOPD患者40例为实验组,3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治疗前、治疗第15天及健康人血清SP-D、PCT及CRP水平。结果 AECOPD组治疗前、治疗后血清SP-D、PCT、CRP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且治疗后SP-D、PCT及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AECOPD治疗前血清SP-D与PCT水平呈正相关(r=0.418);SP-D与CRP无相关性。结论 (1)SP-D可能是反映COPD急性加重的一个指标。(2)AECOPD治疗前血清SP-D水平与PCT水平呈正相关,与CRP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COPD患者血清和诱导痰中前列腺素-E2水平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检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和稳定期血清和诱导痰中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 E2 PGE2)的水平,探讨PGE2在COP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AECOPD患者30例,稳定期患者30例,健康对照组30例.对诱导痰进行炎症细胞分类计数,测定血清和诱导痰上清液中PGE2水平,并分析PGE2与中性粒细胞、气流阻塞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AECOPD患者血清及诱导痰中PGE2水平明显高于COPD缓解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ECOPD组和COPD缓解期组痰中PGE2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ECOPD患者诱导痰中PGE2水平与中性粒细胞数呈正相关(P<0.05),与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占预计值%)呈负相关(P<0.05).结论 PGE2参与COPD的炎症过程;诱导痰中PGE2水平可以作为COPD严重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初步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表面活性物相关蛋白D(SP-D)水平与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关系。方法同步收集2011年110月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组)患者30例,COPD稳定期(COPD组)患者35例和健康对照者(对照组)25例空腹静脉血,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测定血清SP-D的浓度,并对COPD患者进行肺功能检查及用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对所有受试者进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AECOPD组血清SP-D及SGRQ分值均显著高于COPD组和对照组(P<0.05),COPD组上述指标均较对照组高(P<0.05)。AECOPD组和COPD组患者血清SP-D均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最大用力肺活量(FVC)和FEV1%呈负相关,血清SP-D均与SGRQ分值呈正相关。结论血清SP-D可作为判断COPD急性加重期的指标;可能与COPD患者的肺功能损伤及生活质量下降有关;SGRQ是评价COPD患者生活质量有效、敏感、可行的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测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的血清及痰液中Clara细胞分泌蛋白(CC16)的变化,探讨血清及痰液CC16在诊治AECOPD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选择我院呼吸内科住院及门诊COPD患者共61例,其中AECOPD患者31例、COPD稳定期患者30例,同时招募吸烟非COPD 30例和不吸烟对照组30例。收集患者及对照组临床资料、血清和痰液标本,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及痰液CC16、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 AECOPD组血清及痰液CC16、IL-10显著低于COPD稳定期组及对照组(P〈0.05),而IL-6、IL-8、TNF-α显著高于COPD稳定期组及对照组(P〈0.05)。AECOPD组血清及痰液中CC16与IL-6、IL-8、TNF-α水平呈明显的负相关性(P〈0.05),与IL-10呈明显正相关性(P〈0.05)。结论 CC16可作为AECOPD的参考生物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中Clara细胞分泌蛋白CC16和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D(SP-D)浓度与患者肺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呼吸内科住院及门诊受试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为COPD的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组(n=25),B组为COPD稳定期患者组(n=25),C组为非COPD对照组(n=25)。收集患者及对照组临床资料和血清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血清CC16、SP-D水平。检测受试者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FEV1和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1/FVC)、肺一氧化碳弥散量占预计值百分比(DLCO%)。结果 A组患者血清CC16和SP-D浓度最高,其次是B组,C组浓度最低。而且,三组COPD患者肺功能的变化与血清中CC16和SP-D浓度密切相关,Clara细胞分泌蛋白CC16与患者肺功能均呈现出高度的一致性,呈正相关关系;SP-D浓度与患者肺功能均呈现出高度的反向性,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 COPD患者血清中CC16和SP-D浓度升高,Clara细胞分泌蛋白CC16与患者肺功能呈正相关关系;SP-D浓度与患者肺功能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血清人Clara细胞分泌蛋白(CC16)、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D(SP-D)、血清巨噬细胞刺激蛋白(MSP)水平变化与肺功能、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9月我院确诊的120例重度COPD稳定期患者(COPD组)、60例年龄及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体检对象(对照组),检测并对比两组的血清CC16、SP-D、MSP、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用力肺活量(FVC)、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6min步行距离。结果 COPD组的血清SP-D、MSP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COPD组的血清CC16显著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COPD组患者的FEV_1、FVC、6MWD显著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COPD组的SGRQ评分显著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稳定期的COPD组患者血清CC16水平与FEV_1、FVC、6MWD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 0. 05),与SGRQ评分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 0. 05);稳定期的COPD组患者血清SP-D、MSP与FEV_1、FVC、6MWD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 0. 05),与SGRQ评分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 0. 05)。结论重度COPD稳定期患者血清CC16水平降低,血清SP-D、MSP升高,并且与患者病情程度、肺功能恶化具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周忠海  付春生 《山东医药》2011,51(31):49-50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血清肺表面活性蛋白D(SP.D)与C.反应蛋白(CLIP)变化特点,探讨二者与COPD的关系。方法选择COPD稳定期患者35例(COPD组)及健康者13例(对照组)。抽取两组静脉血测定SP-D、CRP,对COPD组SP—D、CRP与BMI、肺功能及其他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COPD组CRP和sP-D均显著高于对照组,CRP与BMI呈显著正相关(r=0.21,P〈0.05),sP.D与FEVI%预计值呈显著负相关(r=-0.48,P〈0.05)。结论COPD病程中可能存在脂肪细胞诱导的全身炎症;SP-D可能是监测COPD严重程度的生物标记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诱导痰中降钙素原(PCT)水平的变化及其与全身炎症指标、肺功能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取38例AECOPD住院患者,采用免疫发光法测定诱导痰中降钙素原水平,与同期COPD稳定期患者比较.并将诱导痰降钙素原水平分别与超敏C反应蛋白、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预计值)等指标行相关性分析;按COPD分级标准分组,比较各组诱导痰降钙素原水平的变化.结果 AECOPD患者诱导痰降钙素原水平明显升高,诱导痰降钙素原水平与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呈正相关(P<0.05),与FEV1%预计值呈负相关(P<0.05),肺功能严重障碍的患者诱导痰降钙素原水平明显升高.结论 诱导痰降钙素原水平对判断AECOPD患者F呼吸道细菌感染及严重程度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与肺功能损害严重程度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测定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和稳定期患者血清和诱导痰中?-防御素1-3(HNP1-3)水平,以探讨HNP1-3在COP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2006年10月至2007年9月收集30例AECOPD患者(AECOPD组),21例COPD稳定期患者(COPD稳定期组)及22例健康受试者(健康对照组)的血清和诱导痰,分别进行痰细胞计数和分类,用ELISA法检测血清和诱导痰中HNP1-3和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并分析HNP1-3水平与中性粒细胞、IL-8、气流阻塞之间的相关性.应用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多组数据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卡方检验,采用Pearson或Spearman相关分析进行相关性检验.结果 AECOPD组诱导痰HNP1-3的中位数(四分位间距)[9 652(4 272~12 576)ng/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4 194(700~10 505)ng/L]和COPD稳定期组[7 011(6 658~7 319)ng/L],AECOPD组、COPD稳定期组和健康对照组血清HNP1-3的中位数(四分位间距)分别为51(39~173)ng/L、135(113~241)ns/L和130(13?60)ng/L,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5.75,P>0.05).诱导痰中HNP1-3水平与IL-8、中性粒细胞数及比例呈正相关(r值为0.29~0.53,P均<0.01),与FEV1占预计值%、FEV1/FVC和PaO2呈负相关(r值为-0.33~-0.44,P均<0.01).结论 HNP1-3参与COPD的炎症过程.此过程与中性粒细胞和IL-8等炎性因子有关.痰中HNP1-3水平可以作为COPD严重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高蔚  李敏 《临床肺科杂志》2011,16(3):447-448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诱导痰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水平及其与炎症细胞和肺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30例,健康对照组30例。测定AECOPD患者治疗前及稳定期和健康对照组的肺功能,对诱导痰进行炎症细胞分类计数,测定诱导痰上清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并分析VEGF与中性粒细胞、肺功能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AECOPD患者诱导痰中VEGF水平明显高于COPD缓解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ECOPD组和缓解期组痰中VEGF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ECOPD患者诱导痰中VEGF水平与中性粒细胞数呈正相关(r=0.71,P〈0.05),与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呈负相关(r=-0.68,P〈0.05)。结论 COPD患者诱导痰中增高的VEGF水平与其气道炎症和气流受限有关。  相似文献   

11.
李宝珠 《国际呼吸杂志》2014,34(21):1621-1622
目的探讨痰液降钙素原(PCT)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187例AECOPD患者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测定痰液及血清PCT、C反应蛋白、白细胞,并与20例对照组(COPD稳定期)进行比较。结果感染组痰液及血清PCT水平高于非感染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痰液PCT检测阳性率90.12%(146/162),血清PCT检测阳性率85.19%(138/162),CRP检测阳性率83.95%(136/162),WBC检测阳性率86.42%(140/162),各指标阳性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痰液PCT检测亦可作为AEc0PD是否存在感染的辅助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2.
曾强  陈绍平 《国际呼吸杂志》2014,34(21):1610-1613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蛋白1(HMGB1)在COPD发病机制及其在判断COPD急性加重期(AEc0P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作用。方法选择AECOPD患者49例作为AECOPD组,依据肺功能将其分为2个亚组:轻一中度组24例,重一极重度组25例;人选患者进行抗感染、吸氧、解痉平喘、止咳等对症治疗,在急性发作症状及体征好转后作为COPD缓解期组;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2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测定各组受试者血清HMGB1的水平,并对AECOPD组患者行肺功能检测(包括FEV1%pred,FEV1/FVC)。结果AECOPD患者血清HMGBl水平高于cOPD缓解期组患者(P〈O.05),COPD缓解期组患者血清HMGB1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重一极重度组AECOPD患者血清HMGB1水平高于轻一中度组AECOPD患者(P〈0.05);轻一中度组AECOPD患者血清HMGB1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O.05)。AECOPD患者血清HMGB1含量随FEV,%pred降低而增高,呈负相关(r=-0.64)。结论HMGB1参与了COPD气道炎症的发生、发展。血清HMGB1有望成为反映AECOPD病情严重程度的一个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前白蛋白水平(PA)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中的变化,探讨其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检测稳定期COPD患者30例及AECOPD患者60例治疗前后的血清HsCRP、PA、血沉(ESR)、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率(N%),进行差异比较。结果 AECOPD患者治疗前HsCRP、PA水平与治疗后及稳定期COPD患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AECOPD患者治疗前HsCRP、PA阳性检出率与治疗后及稳定期COPD患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提示HsCRP、PA诊断AECOPD具有较好的灵敏度。结论 HsCRP、PA对于AECOPD早期诊断及疗效判定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蔡蓉  郭雪君 《临床肺科杂志》2013,(11):1948-1949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CRP、IL-6、IL-8、TNF-α等相关炎症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AECOPD患者及稳定期患者各60例,检测血清及诱导痰液中CRP、IL-6、IL-8、TNF-α水平.结果 AECOPD患者外周血WBC计数、血清CRP、IL-6、IL-8、TNF-α,诱导痰液中IL-6、IL-8、TNF-α,浓度明显高于稳定期患者(P〈0.05);AECOPD患者治疗后WBC、血清CRP、IL-6、IL-8、TNF-α浓度与治疗前比较明显下降(P〈0.05).结论 AECOPD患者血清及诱导痰液中的IL-6、IL-8、TNF-α,血清WBC及CRP,均较稳定期患者明显升高,检测相关炎症指标有助于判断患者病情变化及预后.  相似文献   

15.
C反应蛋白在AECOPD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变化的意义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检测152例AECOPD患者及88名COPD缓解期患者CRP、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百分比(N)、血沉(ESR),疾培养及X线胸片,同时对152例AECOPD患者给予抗感染治疗,并比较这些指标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AECOPD患者血清CRP水平显著高于COPD稳定期患者(P〈0.01),而在AECOPD患者死亡组血清CRP水平又显著高于存活组(P〈0.001)。结论CRP升高不仅可以提示COPD的急性加重,极度升高又提示COPD患者病情严重并且可能预后不良。CRP在AECOPD是一个良好的观察指标,可反映抗生素的即时疗效,比WBC,ESR更迅速且敏感。  相似文献   

16.
COPD患者Th1/Th2平衡失调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Th淋巴细胞亚群平衡失调特点。方法分别于56例患者疾病急性加重期及稳定期测定反映Th1淋巴细胞功能的IFN-γ及反映Th2淋巴细胞功能的IL-4血清水平,比较急性加重期及稳定期上述炎症因子水平差异,并将其与同年龄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稳定期COPD患者IL-4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而IFN-γ显著增高(P〈0.05)。而急性期COPD患者IL-4及IFN-γ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均〈0.05)。与稳定期相比,急性期血浆IL-4水平明显增高(P〈0.05)而IFN-γ水平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稳定期COPD患者存在Th1淋巴细胞功能亢进,而急性加重期Th1/Th2平衡有向Th2漂移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慢性阻塞性肺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52例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47例COPD稳定期患者,4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hs-CRP、白细胞、血沉。结果 AECOPD组与COPD稳定期组比较hs-CRP、WBC、ESR显著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稳定期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hs-CRP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稳定期组与健康对照组WBC、ES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s-CRP在COPD患者中呈高表达,可作为检测AECOPD的相关性指标之一,并指导AECOPD的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血清瘦素(LP)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体内浓度的临床变化及两者间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依据COPD诊治指南中确诊的急性加重期的患者102例为急性加重期组,缓解期的患者132例定为稳定期组,体检健康者158名定为对照组.收集患者相关临床资料,采用比浊法检测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瘦素水平.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分析瘦素与C反应蛋白及其他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急性加重期组血清瘦素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最高,血清瘦素水平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简单相关分析显示,血清瘦素和C反应蛋白间有相关性(r=0.435,P<0.05).结论 无论是COPD的缓解期还是急性加重期均存在炎症反应.血清瘦素在COPD的发病机制中可能通过炎症反应参与病变的相关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