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目的 探索塑料包埋切片法在小鼠胎脑组织学分析中的应用。 方法 取胚胎期13.5d(E13.5)小鼠,4% 多聚甲醛4℃固定过夜,分离胎鼠头部,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塑料包埋组织并切片;对切片进行HE 染色。 结果 与石蜡包埋相比,采用HEMA塑料包埋的方法进行胎鼠脑组织学分析,形态结构保存较完整、HE染色效果较清晰。 结论 利用塑料包埋技术进行小鼠胎脑组织学分析,优于石蜡包埋方法。  相似文献   

2.
在做人脑组织病检及小鼠、大鼠等小动物要取材脑组织的实验中,因为脑组织本身的组织结构,化学组成等因素,按常规取材、固定、脱水方式,做成组织切片再做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时,切片经抗原修复和缓冲液的长时间浸泡后,往往会部分或全部从载玻片上脱落,严重影响实验操作的进行与染色结果的判断~([1-3]).经过查阅资料多次摸索,本技术组总结出一套脑组织切片制片方法,可以有效防止脑组织切片免疫组化技术中组织切片脱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适合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的神经球最佳冰冻切片厚度。方法选取悬浮培养10~12 d的神经球,制作厚度分别为4、7、10μm的冰冻切片。采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比较神经球神经上皮干细胞蛋白(nestin)的表达和定位。结果培养10~12 d的神经球直径为200~250μm,状态良好,折光性强,呈圆球状,周边有毛刺。4μm的神经球冰冻切片制作较难,容易卷片,但细胞层次清楚,染色均匀,密疏适宜,可较清楚计数细胞。成像清楚。胞核清晰,可见较多nestin染色阳性的完整胞质包绕4',6-二脒基-2-苯基吲哚(DAPI)染色阳性的胞核,能观察更多的细胞间细节。7μm切片较4μm切片制作容易,切片较平整,细胞层次不如4μm切片清楚,染色较均匀。所含细胞数较4μm多,可粗略计算细胞数。荧光拍照不能完全对焦,可见部分完整细胞形态。10μm的冰冻切片制作相对容易,切片平整,但细胞层次不清楚,堆叠严重,成像不清楚,难以看到完整细胞形态。结论 4μm厚度的神经球冰冻切片较适合进行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和分析。  相似文献   

4.
<正>1873年意大利著名的神经解剖学家卡米洛·高尔基发明硝酸银染色法,从此可以定性定量地观察神经元的形态~([1])。随后Cox等~([2-4])对高尔基染色法的固定液和染色液进行改良,提高结果的可视性,但初学者选择合适的染色方法仍较为困难。本实验采用相同的固定、染色和显色液,采用不同的制作方法(冷冻切片、石蜡切片、振动切片)进行大鼠脑组织高尔基染色,比较三种制作方法各自的优缺点,为科研实验和制作典型的教学示教切片提供可选方法 。  相似文献   

5.
正现阶段利用动物模型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引起精神疾病临床症状的脑部异常变化,进而为治疗提供重要的理念与依据。动物模型的脑组织切片的特殊染色、免疫组化染色、免疫荧光染色等病理学技术是观察脑部组织异常改变非常重要的方法。如对大鼠脑组织行振动切片高尔基染色,以对神经元的形态进行定性或定量的观察[1]。相关文献中也经常会进行冷冻厚切片(25~50 μm)的制作[2-3]。与临床病理相比,动物实验性研究的冷冻切片病理技术操作及结果展示上会有所不同[4]  相似文献   

6.
目的验证Giemsa染色法标记脑组织凋亡细胞的可行性。方法应用立体定位仪于大鼠尾壳核注入Ⅶ型胶原酶建立脑出血模型,回笼饲养3天后灌注取脑,对大鼠脑组织切片进行Giemsa染色与免疫组化染色的对比实验。结果 Giemsa染色与免疫组化染色效果呈现出较高的相关性,表明Giemsa染色法可以较好的标记出脑组织凋亡细胞。结论 Giemsa染色法可以较好较便捷的标记出脑组织凋亡细胞,可作为免疫组化染色及免疫荧光等标记凋亡细胞实验的预观察实验。  相似文献   

7.
李慧  黄景阳  袁中瑞 《中国免疫学杂志》2012,(11):1019-1022,1031
目的:探讨减少脑组织冰冻切片脱片和增加脑组织冰冻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准确性的方法,为脑组织冰冻切片的广泛使用进一步奠定实验基础。方法:在保证实验真实性和科学性的前提下,将现有的脑组织冰冻切片技术结合在脑组织冰冻切片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以明胶硫酸铬钾处理载玻片,预冷的NS和4%多聚甲醛灌注固定组织,液氮速冻脑组织进行冰冻切片。结果:明胶硫酸铬钾处理载玻片的方法减少了冰冻切片脱片,预冷的NS和4%多聚甲醛提高了脑组织灌流固定效果,液氮速冻脑组织减少了冰晶产生。结论:此方法使脑组织冰冻切片脱片情况下降,冰晶产生减少,提高了脑组织冰冻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的准确性,该方法值得在临床和科研实验室中积极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电针对新生大鼠缺血缺氧后脑组织ChAT和BDNF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宛青  刘伟  吴爱群  高艳  万国兰  汤善钧 《解剖学研究》2003,25(4):295-297,305,I005
目的 探讨电针治疗缺血缺氧性脑病的远期疗效及可能机制。方法  4 2只出生 7d的Wistar大鼠 ,随机分为 3组 :假手术对照组、缺血缺氧组、缺血缺氧后电针治疗组 ,常规饲养 2 2d后 ,取左侧脑组织切片进行尼氏染色、ChAT和BDNF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电针可明显改善缺血缺氧后脑组织神经元内尼氏体脱失现象 ,增加缺血缺氧脑组织内ChAT和BDNF阳性细胞表达。结论 电针对缺血缺氧后脑组织具神经保护效应 ,其机制可能与BDNF表达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9.
水溶性猩红-亮绿双重染色法在显示神经髓鞘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神经病理诊断和研究工作中 ,髓鞘染色是一种常用的染色方法。其染色方法很多 ,我们在实际应用过程中 ,发现这些经典的染色方法有下列弊端 :染色时间过长 ,操作步骤复杂 ,分化难以掌握 ,极易造成染色失败 ;同时锇酸价格昂贵 ,给病理诊断和研究带来不便。为此 ,我们根据神经髓鞘的组织结构特点及染色原理 ,经大量实验 ,采用水溶性猩红 亮绿法对神经髓鞘进行染色 ,收到了满意的效果。一、材料和方法1.标本来源 :活检、尸检及动物正常或病变的脑组织、脊髓和周围神经组织 ,均经 4%甲醛 钙液固定 ,常规石蜡切片 ,厚 5 μm。同时与Weil染色…  相似文献   

10.
改良快蓝焦油固紫(Luxol Fast Blue—CresylViloet)染色是根据Diamond法改良而建立的联合染色方法.可以同时在一张切片上观察神经细胞、神经胶质细胞和髓等结构.该方法具有两个突出优点:(1)使用冰冻切片法,制作时间周期短.染色方法简便,切片不易破碎.可制直径>2厘米的连续切片,对脑切片尤为适宜,便于科研工作中的连续观察.(2)集神经细胞,神经胶质细胞和髓鞘于一体.结构清晰,容易分辨.可使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研究和教学中.1 方法1.1固定10%福尔马林液灌注或直接固定.10%盐水福尔马林用碳酸镁饱和液再固定14~20天.中间更换新固定液一次.1.2 冲洗 组织流水冲洗1小时,入20%蔗糖内至组织块下沉.1.3 切片 冰冻切片20~40μm.收集切片于20%酒精溶液中,便于展平切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