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通过实验研究各操作参数对普鲁卡因青霉素结晶产品粒度的影响,来考察混合对普鲁卡因青霉素溶液微粒结晶过程的影响,从而得到了最佳结晶工艺,并应用于工业生产中。  相似文献   

2.
通过实验研究各操作参数对普鲁卡因青霉素结晶产品粒度的影响,来考察混合对普鲁卡因青霉素溶液微粒结晶过程的影响,从而得到了最佳结晶工艺,并应用于工业生产中。  相似文献   

3.
妥布霉素结晶工艺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加晶种控制结晶的方式进行妥布霉素结晶工艺改进,并考察了结晶过程中乙酸添加量、搅拌速度、晶体淋洗等因素对结晶收率、效价的影响。改进工艺的结晶产率及效价得到提高,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头孢克肟的粒度分布、结晶度及杂质含量是影响其加工性能、颜色 ( 白度 )、贮存时间和生物毒性的关键质量指标,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发现这些关键指标较难控制。本研究应用了先进在线过程分析技术对头孢克肟的反应结晶过程进行了测量和 分析,包括:傅里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仪 (ATR-FTIR) 准确测量结晶过程浓度,并辅助解释反应结晶过程转晶机理,在 线成像系统测量结晶过程颗粒的形貌和粒形变化,在线浊度仪测量成核时刻。实验考察了反应结晶过程的反应温度、养晶时刻、 养晶时间、加料速率、搅拌速率等工艺条件对头孢克肟粒度分布、白度、结晶度和杂质含量的影响,探寻反应结晶过程晶型转 变的规律。结果表明,头孢克肟结晶为聚结生长方式,养晶时刻是影响其聚集体粒度分布及白度的关键因素,养晶时间与滴酸 速率是影响结晶度的关键因素。实验优化得到了头孢克肟反应结晶的最佳操作工艺并可为其工业化提供重要参考,利用该工艺 得到了粒度分布均匀、结晶度高、杂质含量低和白度好的产品。  相似文献   

5.
研究从催吐萝芙木中提取利血平的结晶工艺。催吐萝芙木根粉经粗提、沉淀生物碱、溶解沉淀、沉淀胶质、粗结晶、重结晶,制得利血平。通过单因素法实验,对可能影响利血平提取的因素进行了考察。确定了适宜的利血平结晶工艺。得到的利血平纯度达98.4%,提取总收率29.8%。本结晶工艺所得利血平的纯度和收率均较高,适宜于工业生产。  相似文献   

6.
冬凌草甲素纳米结晶黏附性缓释片的制备及体外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备冬凌草甲素纳米结晶黏附片,考察其体外释放性、黏附性和结晶药物形态。方法采用高压均质法将冬凌草甲素制成纳米结晶,以羟丙甲纤维素(HPMC)和卡波姆为生物黏附材料,甘露醇为稀释剂和支架剂制备冬凌草纳米结晶生物黏附性缓释片。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冬凌草甲素的含量,采用正交设计结合多元线性回归,以累计释放率为主要考察指标,考察了HPMC、卡波姆、甘露醇的用量对药物溶出的影响,确定了片剂的优化处方,并对片剂的黏附性和体外药物释放做了考察。结果最佳处方含HPMC31.0%,卡波姆21.7%,甘露醇7.44%。片剂中药物以纳米结晶形式从片剂中溶出,而且具有黏附和缓释作用。结论以最佳制备工艺条件制备纳米结晶片,制备工艺简单,重现性好。同时体外实验表明,冬凌草甲素纳米结晶生物黏附性缓释片显示了纳米结晶与生物黏附的双重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优选苦瓜蛋白提取工艺。方法考察乙醇浓度、温度、加氯化钠的量三因素对结果的影响,用L9(34)正交表优选提取工艺。结果影响苦瓜蛋白结晶得率的主要因素依次是加入氯化钠的倍数,温度及乙醇浓度,最佳工艺为A3B1C3。结论确定最佳工艺为:在19℃下,用95%的乙醇,加0.05倍氯化钠所得的结晶得率最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优化舒巴坦钠结晶工艺,降低产品比容。方法 以舒巴坦钠的比容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舒巴坦酸滴加方式、舒巴坦酸预加量、搅拌速度和晶种重量对产品比容的影响;选取舒巴坦酸预加量、搅拌速度和晶种重量为考察因素,通过正交试验优选最佳舒巴坦钠结晶工艺条件。通过30批大生产试验验证优化工艺,并选取前3批产品进行稳定性考察。结果 舒巴坦钠结晶的优化工艺为舒巴坦酸预加量50L、搅拌速度40r/min、晶种重量18kg。30批验证试验比容均值为2.38mL/g,较优化前降低32%,产品质量均符合中国药典质量标准。稳定性考察的各考察项目均符合中国药典(ChP2015)标准规定,质量稳定。结论 优化工艺稳定可行,可以有效降低产品比容,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利用头孢羟氨苄N,N-二甲基甲酰胺(DMF)溶剂化物在水溶液中反应结晶得到头孢羟氨苄单水合物晶体,产品往往存在聚结、松紧密度小、粒度分布不均匀、晶习不稳定等问题。本文考察了结晶过程中温度、搅拌速率、溶剂配比、溶液pH值等因素对产品粒度分布、晶习及晶体聚结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结晶温度对产品粒度、晶习和晶体聚结都有影响,搅拌速率和溶剂配比主要影响产品的粒度分布。实验优化得到了头孢羟氨苄单水合物反应结晶的最佳操作工艺并为工业化生产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利用该工艺得到的头孢羟氨苄单水合物产品为四方片状晶体、晶习完整、粒度分布均匀、产品不聚结,松紧密度分别为0.37g/mL和0.57g/mL,产品质量达国际水平。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螺旋霉素发酵滤液提取过程中反萃取工艺特性,考察了酸度,温度和酸水体系等诸因素对反萃取过程和反萃取分离系数的影响。实验发现,反萃取过程中有最佳酸度和温度范围,分别在PH3.5左右和15-25℃。  相似文献   

11.
提高冻干收率改进钠盐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调解冷冻干燥方法,提高氨苄西林钠的生产收率。方法:分析冷冻干燥各步对收率的影响,找到最佳控制点。结果:找到最佳生产方法。结论:通过调解冷冻干燥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氨苄西林钠的生产收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胸腺肽注射液的生产工艺,选择出最佳的工艺处方及条件,并考察其质量的稳定性。方法:采用加速稳定性试验考察,时间为6个月,在试验期间的第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末各取样一次,按稳定性重点考察项目(外观、pH值、含量%、胸腺肽α1、生物活性)检测。结果:胸腺肽在氯化钠的环境下,含量和活性比较稳定。结论:处方2的工艺条件稳定性好,工艺条件简单,适合大规模生产操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氨苄西林钠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方法:用三个不同厂家生产的鲎试剂对氨苄西林钠进行干扰试验。结果:氨苄西林钠浓度为1.25mg/ml的稀释液不干扰细菌内毒素试验。结论:氨苄西林钠采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李树国 《黑龙江医药》2005,18(6):424-425
目的:研究全蝎酶解的最佳工艺务件。方法:以酶解液中干浸膏含量为指标,采用正交设计将酶解工艺务件进行优化。结果与结论:全蝎酶解最佳工艺条件为加水量为8倍量,酶用量为每次0.4%,酶解两次,每次3小时。  相似文献   

15.
灯盏花素-β-环糊精包合物片剂的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美辉  濮存海 《中国药业》2011,20(17):40-41
目的研究灯盏花素-β-环糊精包合物片剂的最佳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以0.5,5,30 min溶出百分率为考察指标选择最佳工艺。结果优选工艺为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10%,微晶纤维素25%,甘露醇30%。结论所用方法制备灯盏花素β-环糊精包合物片剂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16.
The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ampicillin, ticarcillin, azlocillin, mezlocillin and piperacillin was investigated in 1112 fresh clinical isolates using the microdilution technic. Ampicillin was the most active agent against enterococci and ticarcillin against Staphylococcus aureus, 91% of the latter being inhibited by 32 mg/l. 95% of strains of Pseudomonas aeruginosa were susceptible to piperacillin and 90% to ticarcillin and azlocillin. Piperacillin was still active against half of the azlocillin-resistant strains of Pseudomonas aeruginosa. Against the Enterobacteriaceae, mezlocillin and piperacillin were equally active: 31% of these strains were resistant to both drugs. Amongst the various strains the percentage of resistance was highest in Klebsiella (60%). Analysis of resistance patterns of Enterobacteriaceae showed almost completely parallel resistance between these two drugs the difference being less than 3%. Piperacillin, however, had the broadest spectrum of all the penicillins tested.  相似文献   

17.
目的:提高青霉素提炼过程中钠盐共沸结晶的收率,对于青霉素生产过程的总收率的提高非常重要。方法:本文通过对现有青霉素G钠共沸设备的改进。结果:使青霉素产品质量和共沸结晶收率都比原来有了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18.
邵仁华  袁卫 《齐鲁药事》2004,23(8):28-29
目的 建立氨苄西林钠细菌内毒素的检查方法。方法 按 中国药典 2 0 0 0年版二部附录XIEXIXF进行实验和结果判断。结果 用标示量灵敏度 0 2 5EU·ml-1的鲎试剂,氨苄西林钠的有效检测浓度为 1 6 7mg·ml-1,3批氨苄西林钠内毒素均小于 0 15EU·ml-1。结论 本品可以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代替家兔热原检查法。  相似文献   

19.
芍丹乙肝口服液澄清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优选芍丹乙肝口服液的澄清工艺。方法通过对水浸出物收率、总多糖含量及芍药苷含量的测定,比较了乙醇沉淀法、高速离心法、吸附澄清技术3种澄清工艺的差异。结果3种澄清工艺对3个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吸附澄清技术能使水浸出物收率降至18%左右,有效成分保留率在80%以上,且溶液澄清。结论吸附澄清技术可作为芍丹乙肝口服液的澄清工艺,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设计出最佳工艺条件,提高产品质量.收率。方法:通过对头孢母核7-氨基-3-甲基-3-头孢烯-4-羧酸(7-ADCA)上7号位置上氨基侧链的改造,得到具有药用活性物质盐酸头孢他美酯的重要中间体——头孢他美酸。结果:经溶媒法析结晶并养晶后,将湿品减压干燥,得到质量、收率较好的头孢他美酸。结论:该工艺是合成盐酸头孢他美酯的重要中间体——头孢他美酸的较佳工艺,适合工业化规模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