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0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不同病程时期和不同剂量的AT1R拮抗剂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治疗作用.方法 80只龄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DR组(8只)和缬沙坦干预组,干预组按剂量分为大、中、小三组(各24只),每种剂量按给药时间分为第4周开始、第8周开始、第12周开始给药,三组分别给于缬沙坦40mg、10mg及4mg/kg体重灌胃治疗.给药后4周时各组对视网膜中AngⅡ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组织转化因子β(TGF-β)、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及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进行平均灰度和密度分析.结果 缬沙坦治疗组大鼠同DR对照组比较,前者视网膜中VEGF,TGF-β,IGF-1及PDGF组显著降低,尤其以40mg/(kg·d)组更为明显.结论 早期应用大剂量AT1R拮抗剂可一定程度改善DR,对视网膜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羟苯磺酸钙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病变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以65 mg/kg一次性ip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模型,将糖尿病模型大鼠分为模型组、复方血栓通组(1.05 g/kg)和羟苯磺酸钙组(0.334 g/kg),另设对照组,均ig给药,1次/d,对照组给予等剂量蒸馏水,共12周.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Ⅳ型胶原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mRNA 在视网膜组织中的表达;光镜下观察视网膜血管形态学改变,测定视网膜毛细血管面积密度;透视电镜观察大鼠视网膜超微结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视网膜Ⅳ型胶原mRNA表达升高(P<0.05),VEGF mRNA升高(P<0.01),毛细血管面积密度显著增高(P<0.001).与模型组比较,羟苯磺酸钙组大鼠视网膜Ⅳ型胶原mRNA、VEGF mRNA表达和毛细血管面积密度均降低(P<0.05).结论 羟苯磺酸钙能下调视网膜中Ⅳ型胶原、VEGF的表达,抑制纤维组织增生和血管新生,从而改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葛根素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DM)模型组、DM+葛根素低剂量组(Pue1组)、DM+葛根素高剂量组(Pue2组)。给药后4周,行视网膜组织病理学检查,荧光法检测视网膜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s)含量、Real-time PCR法、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视网膜组织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eceptor of 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RAGE)、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mR-NA表达和蛋白水平。结果 DM组视网膜外核层细胞厚度明显变薄,Pue2组较DM组有所好转。DM大鼠视网膜中VEGF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Pue1、Pue2组VEGF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P<0.01)。DM大鼠视网膜内AGEs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上调(P<0.05),高剂量葛根素能抑制AGEs形成(P<0.05)。RT-PCR与Western blot结果显示,DM大鼠视网膜中RAGE的mRNA水平和蛋白表达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高剂量葛根素可使之下调(P<0.05)。结论葛根素可抑制DM大鼠视网膜AGEs形成及RAGE的表达,抑制视网膜VEGF的表达,起到保护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南药学》2019,(6):855-859
目的探讨新型喹唑啉酮化合物SC-6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的降压作用。方法将SHR随机分为模型组、缬沙坦(8 mg·kg~(-1))和SC-6不同剂量组(2、4、8 mg·kg~(-1)),同周龄的Wistar大鼠设为空白对照组,每组10只,连续灌胃给药8周。采用无创尾动脉测压法测定给药前及给药后2、4、6、8周大鼠尾动脉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的影响;给药结束后测定血清中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 NOS)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观察SC-6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测定血清中肾素(renin)、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水平以及心肌组织中血管紧张素受体1(AT1)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的m RNA转录水平,观察SC-6对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影响。结果 SC-6不同剂量组对SHR的尾动脉SBP和DBP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作用;用药结束后,与模型组相比较,SC-6各剂量组血清中NO和e NOS水平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而VEGF和ET-1水平则有不同程度的降低;SC-6高剂量组血清中renin、AngⅡ和ALD水平以及心肌组织中AT1和ACE mRNA转录水平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结论 SC-6具有明显的降压作用,其降压作用可能与对血管内皮功能的保护及对RAAS系统的调控作用有关,而其中SC-6对血管内皮功能的保护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和缬沙坦对糖尿病(DM)大鼠肾皮质中环氧化酶2(COX-2)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阿托伐他汀干预组和缬沙坦干预组.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制备DM动物模型,阿托伐他汀15 mg·kg-1·d-1、缬沙坦10 mg·kg-1·d-1灌胃.运用RT-PCR方法测定肾皮质中COX-2 mRNA的表达.结果 (1)与DM组相比,两干预组大鼠的糖化血红蛋白(HbAlc)及血糖(Glu)无明显差异;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显著降低(尸<0.05),两干预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缬沙坦干预组大鼠体重较DM组显著增加.(2)两干预组大鼠肾皮质中COX-2基因的表达显著低于DM组.结论 阿托伐他汀和缬沙坦可减少糖尿病大鼠的蛋白尿,这一作用可能与COX-2的基因下调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卡托普利联合非诺贝特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细胞凋亡作用、外周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其氧化相关物质的影响,以明确其保护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清洁级性成熟SD大鼠10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20只):A组(假造模组,普通饲料喂养并灌胃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B组[模型组,高脂饲料喂养4周后给予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给予相同体积生理盐水8周]、C组(卡托普利干预组,高脂饲料喂养4周后给予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给予卡托普利干预8周)、D组(非诺贝特干预组,高脂饲料喂养4周后给予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给予非诺贝特干预8周)、E组(卡托普利+非诺贝特联合干预组,高脂饲料喂养4周后给予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给予卡托普利+非诺贝特干预8周),抽取外周血检测外周血清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ioxide dismutase,SOD)、活性氧类物质(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丙二醛(M alondialdehyde,M DA)、VEGF浓度,处死大鼠,取出眼球,用Tunel染色法检测视网膜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A组大鼠外周血清GSH-PX、SOD活性值均高于其他4组(P<0.05),而ROS、MDA、VEGF和Tunel指数均低于其他4组(P<0.05);B组大鼠外周血清GSH-PX、SOD活性值均低于其他4组(P<0.05),而ROS、M DA、VEGF与Tunel指数均高于其他4组(P<0.05);E组大鼠外周血清GSH-PX、SOD活性值均高于C组、D组(P<0.05),而ROS、M DA、VEGF与Tunel指数均低于C组、D组(P<0.05);D组大鼠外周血清GSH-PX、SOD活性均高于C组(P<0.05),而ROS、MDA与Tunel指数均低于C组(P<0.05);D组大鼠外周血清VEGF浓度值低于C组(P<0.05)。结论卡托普利及非诺贝特均能改善DR,通过抑制凋亡与抗氧化对视网膜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但两药联合应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芦荟烧伤膏对糖尿病大鼠足溃疡的保护作用,并研究其对外周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性成熟Wistar大鼠120只(造模成功100只)制成糖尿病大鼠模型,将成功造模的100只大鼠随机分为2组(末梢循环障碍模型组、足溃疡模型组),每组50只。将成功造模的末梢循环障碍模型组(42只)与足溃疡模型组(40只)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两组大鼠均给予磺胺嘧啶银涂抹患处,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芦荟烧伤膏,连续给药35 d。治疗1、2、3周记录末梢循环障碍大鼠足底皮温、疼痛阈值,观察足溃疡大鼠溃疡面愈合情况,记录外周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炎性因子的浓度。结果治疗后的前2周,两组末梢循环障碍模型大鼠的足底温度均降低(P<0.05),治疗后第3周,干预组皮温升高(P<0.05),且干预组皮温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大鼠痛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大鼠痛阈逐渐降低(P<0.05),且干预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3周,两组足溃疡模型大鼠中,干预组的愈合率及VEG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但其炎性因子(CRP、TNF-α、IL-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磺胺嘧啶银的基础上给予芦荟烧伤膏,能改善糖尿病大鼠末梢循环引起的温度及痛觉迟钝,同时能通过提高VEGF的表达与抑制炎性因子的释放,促进足溃疡大鼠溃疡面愈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药物HTP对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早期肾脏病变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60mg·kg-1)腹腔注射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实验分为7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组(盐酸贝那普利)、HTP预防高剂量组、HTP预防低剂量组、HTP高剂量组、HTP低剂量组,每组10只。两预防给药组于糖尿病模型成立后立即给药,后两组于模型成立后4周给药,高剂量组按600mg/kg、低剂量组按200mg/kg灌胃给药。每两天测定体质量、进食量、饮水量各一次;2、4、6、8w时测定血糖,4、6、8w时测定血甘油三酯;实验第4、8周时取24h尿液测定尿量、尿液微量白蛋白。8w后观察各组大鼠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冈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肌酐、肾脏指数,同时取肾脏组织行HE、PAS染色光镜观察。结果:成功建立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模型,模型组与对照组相比,血糖、血脂、尿微量白蛋白明显升高;大鼠肾脏指数明显升高;肾小球肥大,细胞增生,基底膜增厚。经HTP干预后大鼠生化指标和肾脏指数有明显改善,血甘油三酯明显降低;肾脏病变减轻。结论:HTP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大鼠具有保护作用,能够改善糖尿病大鼠的糖、脂代谢,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早期肾脏病变有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福辛普利钠和缬沙坦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影响及其对肾组织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单侧输尿管梗阻模型(UUO),健康雄性SD大鼠6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和治疗组,前2组用蒸馏水1ml灌胃,早晚各1次,治疗组上午用福辛普利钠(0.5mg/100g)、下午用缬沙坦(4mg/100g)灌胃。假手术组20只,1、2、3、4周后各处死5只,模型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4只,每隔1周处死6只,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肾组织中bFGF蛋白的表达。结果bFGF蛋白在各组肾组织中均有表达,与假手术组相比,治疗组肾组织中bFGF蛋白的表达明显增加,但较模型对照组表达较弱(均P<0.05)。结论福辛普利钠和缬沙坦联合治疗有效,能减缓肾脏纤维化进程,可能是通过降低肾组织中bFGF蛋白的表达来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小檗碱(berberine,BBR)对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高糖高脂饲料联合低剂量(35 mg·kg-1)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BBR(50 mg·kg-1)、BBR(100 mg·kg-1)和BBR(200 mg·kg-1)剂量治疗组结果。分别在给药2、4、6、8周时检测大鼠空腹血糖变化,给药8周后测定大鼠血肌酐和尿素氮含量,尿总蛋白含量的变化;PAS染色观察DN肾脏组织病理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肾脏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DN肾脏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血糖及尿总蛋白指标明显升高,产生明显的形态学异常变化,同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量明显升高;与模型组相比,小檗碱给药组大鼠血糖和尿总蛋白量均明显下降;同时血液指标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也不同程度的下降;另外,BBR给药组还可明显改善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病理学异常,降低肾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结论小檗碱可明显改善糖尿病肾病大鼠发病过程中的生化指标和肾脏病理损伤,这可能与其影响糖尿病肾病状态下肾脏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银杏叶提取物基于TLR4/NF-κB通路对骨质疏松大鼠的干预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周龄在4~6周的SPF健康雌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对照组(A组)、骨质疏松组(B组)、阳性药物己烯雌酚组(C组)和银杏叶提取物(D组),适应性饲养1周后,第2周进行建模,饲养3个月后起给予药物干预,C组大鼠每日给予己烯雌酚0.05 mg·kg-1·d-1,D组大鼠给予银杏叶提取物,以200 mg·kg-1·d-1的剂量给药,给药方式均采用灌胃给药。C组、D组进行药物干预6周,与此同时,A组、B组给予10 mL·kg-1·d-10.9%氯化钠溶液灌胃。给药周期满6周后,麻醉大鼠成功,处死大鼠,取出股骨组织,检测并观察各组大鼠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 ALP)、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 OPG)、25-羟基维生素D3(25-hydroxyvitamin D3,25OHD)、...  相似文献   

12.
侯晓丽  张亚慧  唐迎乐  程宏 《淮海医药》2023,(4):331-336+340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g3对鱼藤酮纳米脂质载体诱导的帕金森病模型大鼠黑质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雄性成年大鼠(SD)3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和阳性药物组,每组6只,分别编号1~6号。各组大鼠均于造模前3 d开始给药,每天1次,连续31 d,低剂量组给予3 mg/kg Rg3灌胃,中剂量组给予6 mg/kg Rg3灌胃,高剂量组给予12 mg/kg Rg3灌胃,阳性药物组给予11 mg/kg司来吉兰灌胃,对照组及模型组给予同等剂量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灌胃。灌胃3 d后,除对照组外其余5组大鼠均皮下注射鱼藤酮纳米脂质载体(R-NLC),首剂量给予0.5 mg/kg,第2次给予0.8 mg/kg,此后每次1 mg/kg, 2 d一次,连续28 d,对照组皮下注射同等剂量空白纳米脂质载体。采用肌僵直实验和外观行为表现评分考察外观行为学表现;黑质HE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神经元形态和细胞超微结构情况。结果:给药28 d后,模型组外观行为表现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Rg3低、中、高剂量干预后,外观行为表现评分低于模型组(P<0.05)...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百瑞口服液对阿霉素(通用名注射用盐酸多柔比星,ADR)诱导的肾病综合征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醋酸泼尼松5.0 mg/kg),百瑞口服液低剂量组(0.5 mL/kg,相当于每1 kg体重0.25g生药)、中剂量组(2 mL/kg,相当于每1 kg体重1.0 g生药)、高剂量组(10 mL/kg,相当于每1 g体重5.0 g生药)。除空白对照组外,一次性尾静脉注射阿霉素6.0 mg/kg,次日连续灌胃给药6周。观察药物对肾病大鼠尿量、24 h尿蛋白、血液生化指标及肾组织病理学等的影响。结果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各给药组在治疗第4周,尿量均开始增多,百瑞口服液中、高剂量组尿量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对照组相比,给药第5周后,百瑞口服液高剂量组尿蛋白下降(P<0.05),阳性对照组和百瑞口服液中剂量组尿蛋白显著下降(P<0.01),低剂量组则无差异。与模型对照组相比,阳性对照组的血清总蛋白(TP)水平升高,总胆固醇(TCH)和三酰甘油(TG)水平降低(P<0.05),百瑞口服液中剂量组的TP,血清白蛋白(ALB)水平升高(P<0.05),高剂量组TCH和TG水平降低(P<0.05)。结论百瑞口服液能够减轻SD大鼠肾病综合征烂尾、水肿等症状,具有利尿、降低24 h尿蛋白、提高血清蛋白水平、调血脂等作用,能改善病理组织学变化,减轻肾脏损害,对肾病综合征大鼠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王海彬  王东华  张铁民 《中国药房》2011,(23):2119-2121
目的:研究菩人丹超微粉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Streptozocin,STZ)注入大鼠腹腔复制糖尿病大鼠模型。实验大鼠随机分为正常、模型和菩人丹超微粉组,在ig给药5个月后处死大鼠取其视网膜,测定VEGF蛋白的表达情况。ig给药1、3、5个月后分别测定大鼠血糖值。结果:正常组大鼠VEGF蛋白表达均为阴性改变,模型组呈强阳性改变,菩人丹超微粉组大鼠呈弱阳性改变,有显著性差异(P<0.01)。ig给药5个月后,模型组血糖与正常组比较显著升高,菩人丹超微粉组血糖与模型组比较显著降低(P<0.01)。结论:菩人丹超微粉可以有效抑制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VEGF蛋白的表达,降低血糖值,从而起到延缓或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冀建伟  付蕾  郑鹏远  张军 《中国药房》2012,(17):1543-1545
目的:研究双歧杆菌对应激模型大鼠肠道通透性的影响及其与蒙脱石散联用的协同作用。方法:取SD大鼠50只随机均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双歧杆菌干预组(2×108cfu)、蒙脱石散干预组(0.6 g.kg-1)及其联合干预组(双歧杆菌2×108cfu+蒙脱石散0.6 g.kg-1),每日灌胃给药1次,连续给药7 d,后4组每日给药后以避水压力模型(WAS)方法建立大鼠应激模型。第8天各组分别灌胃给予探针药物甘露醇80 mg、三氯蔗糖60 mg,检测各组大鼠给药后5、24 h尿液中甘露醇、三氯蔗糖的量及其比值,以评价肠道通透性。实验结束处死大鼠,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RF)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的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24 h尿液中甘露醇的量及血清中CRF、ACTH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双歧杆菌干预组和联合干预组ACTH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其余指标均有降低,但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双歧杆菌对应激模型大鼠的肠道通透性有影响,其与蒙脱石散联用对应激所致的肠道屏障功能紊乱无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不同给药途径人参皂苷Rg3对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异位囊肿体积、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微血管密度(MVD)的影响和抗血管生成作用。方法参照Jones方法建立Wistar大鼠EMs动物模型,3周后将建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经口服灌胃和腹腔注射给药2、4、6及8周组共8组,观察两种给药途径对大鼠EMs异位囊肿的体积抑制率、组织中的VEGF和MVD的表达。结果①两种不同给药途径随着给药时间的延长大鼠EMs异位囊肿体积抑制率逐渐增加、组织中MVD和VEGF表达逐渐减少;②Rg3腹腔给药起效快,治疗2、4、6周时较口服灌胃体积抑制率显著增加(P<0.05),但治疗8周后,口服效果迅速增加,两组体积抑制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口服给药8周后体积抑制作用最明显,MVD和VEGF表达最少(P>0.05)。结论Rg3对大鼠EMs异位囊肿体积、组织中MVD和VEGF表达及新生血管生成均有明显抑制作用。经腹腔给药途径作用快。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汉黄芩素(Wog)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模型大鼠气道炎症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将84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Wog低、高剂量组(灌胃给药,50、100 mg/kg),氨茶碱组(阳性对照,灌胃给药,2.3 mg/kg),重组大鼠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RIPK1,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IPK1)激活剂]组(尾静脉注射给药,8μg/kg),Wog高剂量+rRIPK1组(灌胃100 mg/kg Wog并尾静脉注射8μg/kg rRIPK1),每组12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利用烟熏联合气管注射脂多糖的方法构建COPD模型。建模24 h后,进行给药处理;每天给药1次,持续4周。末次给药后,测定各组大鼠的吸气峰流量(PIF)、呼气峰流量(PEF)、每分钟通气量(MV)和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比值,测定大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观察大鼠肺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测定大鼠肺上皮细胞凋亡率,并测定大鼠肺组织中RIPK1、RIPK3、混合系激酶区域样蛋白(MLKL) mRN...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玉郎伞皂苷(YLSS)对四氯化碳(carbontetrachloride,CCl4)所致大鼠肝纤维化的药理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成模型组及空白对照组(NC),模型组大鼠以50%CCl4食用油溶液为诱导剂灌胃造模,NC组灌胃给予食用油。将病理检查确认形成肝纤维化的SD大鼠,随机分成模型对照组(MC)和药物干预组。药物干预组分为4小组,分别灌胃给予YLSS(20、40和80mg.kg-1)及秋水仙碱片(0.20 mg.kg-1),模型组给予等剂量NS,连续给药4周。末次给药24 h后处死大鼠,采集血清及肝组织,检测大鼠血清中AST、ALT活性,测定肝组织中SOD、MDA、GSH和GSH-Px的含量,并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各剂量YLSS和阳性药能降低大鼠血清中CCl4所致异常升高的AST、ALT水平(P<0.01),提高肝组织SOD、GSH含量(P<0.01),并降低异常升高的MDA含量(P<0.05或P<0.01);各剂量YLSS能升高大鼠肝组织GSH-Px(P<0.01);中、高剂量YLSS及阳性药能够减轻肝细胞损伤程度(P<0.01)。结论玉郎伞皂苷对CCl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19.
《中国药房》2019,(5):596-601
目的:研究盐酸小檗碱单次、多次给药对大鼠体内他克莫司药动学的影响,为两者联合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6只,第1组大鼠单次灌胃他克莫司;第2组大鼠每日灌胃他克莫司2次,连续给药1周;第3组大鼠先单次灌胃盐酸小檗碱,5 min后单次灌胃他克莫司;第4组大鼠先每日灌胃他克莫司2次,连续给药1周,第8天时先灌胃盐酸小檗碱5 min后再灌胃他克莫司1次;第5组大鼠每日灌胃盐酸小檗碱2次,每次间隔5 min后相应灌胃他克莫司1次,连续给药8 d。盐酸小檗碱给药剂量均为200 mg/kg,他克莫司给药剂量均为0.945 mg/kg。末次灌胃他克莫司后0、5、15、30 min和1、2、3、4、6、8、12 h,分别从各组大鼠的眼眶后静脉丛取血约0.3 m L,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测定大鼠全血中他克莫司的浓度,应用DAS2.0软件进行药动学研究。结果:与第1组比较,第3组大鼠体内的他克莫司药动学参数AUC_(0-12) h、AUC0-∞和MRT0-12 h显著降低(P<0.05),第4组大鼠体内他克莫司所有药动学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第2组比较,第4组大鼠体内他克莫司药动学参数AUC_(0-12) h显著降低、CLz显著升高(P<0.05),第5组大鼠体内他克莫司所有药动学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次、多次灌胃盐酸小檗碱均对大鼠体内他克莫司的药动学有影响,表现在血药浓度有下降的趋势,需谨慎联用。  相似文献   

20.
《中南药学》2020,(1):43-47
目的观察三脂清胶囊对高脂喂养造成高脂血症的叙利亚金黄地鼠血清中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的影响,评价三脂清胶囊的降脂功效。方法叙利亚金黄地鼠120只,按体重和血脂水平随机分为8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三脂清胶囊组低、中和高剂量组(0.125、0.375、1.125 g·kg~(-1)),辛伐他汀阳性对照组(4 mg·kg~(-1)),依折麦布阳性对照组(2.7 mg·kg~(-1)),非诺贝特阳性对照组(54 mg·kg~(-1)),每组15只,每日单次灌胃给药。于给药后第2、4、8周提前12 h禁食,次日给药后2 h眼内眦静脉取血0.2 mL,获得血清。按各试剂盒说明书要求,测定各样本吸光度。结果金黄地鼠在给药2周时就形成高脂模型,在给药8周后模型对照组血清TC、TG、LDL-C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模型对照组的HDL-C升高。给药2周后三脂清胶囊高剂量组和3组阳性对照组均可以降低TC、TG和LDL-C的水平,在给药4周和8周后三脂清低、中和高剂量组及3组阳性对照组均可以降低TC、TG和LDL-C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三脂清胶囊可明显改善高脂喂养的金黄地鼠的高甘油三脂血症,存在一定的剂量依赖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