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药的配伍不是随意相加和堆砌,而是有中医理论指导的。中医方剂的组成,一般分为君药、臣药、佐药、使药四个部分。君药是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臣药是辅助君药增强治疗主病或主证的药物,同时对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佐药是既配合君药、臣药加强治疗作用,又能清  相似文献   

2.
赵育芳  孙国凌  奚胜艳  钱小燕 《中医杂志》2011,52(14):1233-1235,1245
目的研究中医抗肝纤维化组方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期刊网(CNKI)1990年1月至2010年1月中医药防治肝纤维化研究的文献,统计药物的使用频次和频率,分析总结规律。结果共选取符合标准的文献80篇,其中临床研究44篇,动物实验研究36篇,所用中药共136味。临床研究文献中抗肝纤维化使用频率最高的前两类药是补虚药(27.76%)和活血化瘀药(23.62%),使用频率在1%以上的药物依次为活血化瘀药8味,补虚药7味,清热药3味,利水渗湿药2味,解表药、泻下药、止血药、消食药、理气药各1味;实验研究文献中抗肝纤维化使用频率最高的前两类药是补虚药(30.54%)和活血化瘀药(26.60%),使用频率在1%以上的药物依次为活血化瘀药7味,补虚药8味,清热药3味,利水渗湿药2味,解表药、泻下药各1味。结论补虚药和活血化瘀药是抗肝纤维化组方的基本构成要素,清热药、利水渗湿药、解表药、泻下药、止血药、消食药、理气药是主要配伍形式。  相似文献   

3.
老年性痴呆的复方用药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中药复方治疗老年性痴呆的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整理了 1979— 2 0 0 4年治疗老年性痴呆的中药复方 12 3 2首 ,建立了中药复方数据库 ,并利用数据库对其用药情况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结果 :使用频率居前的药类依次是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化痰平喘药、开窍药、安神药 ;单味药使用频次前 10位的药物依次为石菖蒲、川芎、远志、丹参、熟地、当归、枸杞、茯苓、黄芪、山茱萸。结论 :研究表明 ,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开窍药、化痰药的配伍应用是中医治疗老年性痴呆的基本配伍规律 ;以石菖蒲为主的药对药组是治疗老年性痴呆方剂的基本结构 ;利水渗湿药、泻下药的运用是不可忽视的配伍药类。  相似文献   

4.
方剂     
《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12,(10):1017-1017
方剂是中医根据配伍原则和临床经验以若干药物配合组成的治病药方,是中医治法的体现。方剂一般由君药、臣药、佐药、使药四部分组成,君药是方剂中针对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是必不可少的,药味较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冠心病气阴两虚证中医药治疗规律,服务临床。方法:搜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近20年应用中医药治疗冠心病气阴两虚证的临床文献,使用Excel、SPSS 25.0以及SPSS 18.0等工具挖掘处方用药规律。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共126篇,包含处方94个,中药131味,用药1 196频次;出现药物以辛、甘味等温性药和苦、酸味等寒性药为主,主要入心经;使用频率较高的3种中药是补虚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使用种类较多的5种中药是补虚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理气药、解表药,使用频次前2位的补虚药是麦冬、甘草,使用频次前2位的活血化瘀药是丹参、川芎,“麦冬-五味子”为出现频次最多且支持度最高的药物配伍组合。结论:临床上应用补虚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灵活配伍理气药、解表药、收涩药、止血药等治疗冠心病气阴两虚证可显著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6.
中药的配伍原则,也就是组方的规律性。古代文献称之为“君、臣、佐、使”。由于君臣二字带有封建色彩,近年来一般多改称“主、辅、佐、使”。金元医学家李东恒说:“主药之谓君,兼见何病则以佐使药分别治之,此制方之要也。”具体地说:主药是针对病因、病机与体质的,是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辅药的作用是协助与加强主药的功效;佐药是协同主药发挥对主症的治疗作用,监制主药的毒性或烈性;使药即引经药,或调和药性的药物。按照“主、辅、佐、使”的组方原则,将药物配  相似文献   

7.
中药材加工成饮片时,由于大多数药材本身较硬,故需软化处理.历代加工饮片多讲究淋、渍、飞、润,以少浸多润、药透水尽为原则.有经验的老药工认为,切药是七分润工三分切工,润药是师傅,切药是徒弟.  相似文献   

8.
配伍是方剂的核心,适宜的配伍可以使方剂发挥最大药效,达到预期疗效.本文结合现代研究来探讨补气剂的配伍方法.补气剂多配伍行气药、利水渗湿药、升阳举陷药、疏风解表药、养血药、消导药、补阴药、补阳药等合成方剂,其中主要的配伍方法是配伍行气药、利水渗湿药.配伍的目的是为了顺应脏腑生理功能,使其补而不滞.  相似文献   

9.
仲景方大黄药对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付 《中医药通报》2004,3(5):37-41
目前大多数重视研究单味药与成方,而忽视药对研究,药对是研究单味药的提高,是研究方剂的结构单元.本文以经方大黄药对为例,探讨大黄药对的配伍、用量及临床应用等,并为临床扩大大黄药对应用范围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丹参在治疗心绞痛中成药组方中的配伍规律、剂型选择及应用特点。方法通过统计《国家新编中成药》含有丹参治疗心绞痛中成药数量,并对其作用类型、剂型、组方配对及组方配伍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1种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中成药中,19种是以丹参为君药,涉及中药84味;剂型7种,胶囊与片剂使用频次最高,其次是口服液与注射剂。组方药对使用频次前3位依次是丹参+黄芪、丹参+川芎、丹参+三七;所用中药类别15类,补益药使用频次最高,其次是活血祛瘀药;结论在治疗心绞痛中成药中,以丹参为君药,辅以补虚药和活血祛瘀药为君,理气药、安神药和温里药为臣,佐以化痰止咳平喘药、止血药,辅以解表药、开窍药及清热药为使,共奏治疗心绞痛之功效。  相似文献   

11.
试论蒙医药的药性与"药能""药力"的区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防治疾病是以药为主的。药物一般都包含着治病的药味、药能、药力。这些功能对“赫依、希拉、巴达干”三根起着平衡作用 ,在患病器官的康复中起着协调作用 ,但是最终去病根还是药物的功能起着主要作用。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是药的“药性”功能起着主要作用 ,这是通过临床实践总结出来的。通过药物总的作用 ,及自身的药性和药力、药能 ,进一步掌握药物的筛选和分辨 ,正确实用都有很大的帮助。蒙药的药性是 17个药能的精华 ,是药的药力及药物的主要形成基础。蒙药的药性概念虽然范围很广泛 ,但是药的药性就是药物包含本身的原有的内部药性。蒙…  相似文献   

12.
黄颖  林端宜 《光明中医》2009,24(1):176-178
在农业经济时代,药签是民间求医问药的途径之一.本文从药签来源、药物考辨、药签注释、药签组方用药、药签临床应用等方面对闽台寺庙药签研究情况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3.
君药在方剂的组成结构和配伍用药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通过对君药确立的前提、选择依据以及基本特征等角度,探讨了方剂君药的构成要件。笔者认为靶证和立法是确立君药的两个基本前提,君药是针对"靶证"设立的,也是对靶证病机的本质理解,立法是君药选择的依据,君药是立法思想的具体体现。在君药的选择中,宜强调强效、广效、数量少三原则。而针对多因多环节复杂病机的方剂中,方剂的君药会随核心靶证的变化而具有可变性。  相似文献   

14.
治疗抑郁症方剂的配伍规律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陶方泽  周小敏 《河南中医》2008,28(12):87-88
抑郁症病位在肝,病理改变的核心是肝气郁结,疏畅气机则是治郁的基本大法。中医治疗抑郁症方药是以理气疏肝药、益气健脾药、养血安神药为基本结构,多随证配伍祛湿化痰药、活血化瘀药、清热祛火药、滋养肝肾药、舒筋通络药。另外,在用药上:①应着眼于疏导、宣泄、肃降、畅达,力倡因势利导;②用轻清畅达,阴柔凉润之品,以疏郁蠲忿,怡情悦志;③可选用对药,以加强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杨秉秀教授治疗特发性男性不育症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杨秉秀教授门诊治疗特发性男性不育症病历,采用关联规则分析方法中的Apriori算法进行数据挖掘,对其处方中常用药物的类别、使用频次、药物间的关联规则等进行分析。结果收集病例46例,共计156诊次、156首处方,共使用中药78味、2710频次。使用频次最高的中药类别是补虚药,其次为利水渗湿药、清热药、收涩药。常用的药物配伍是补虚药+补虚药、补虚药+利水渗湿药、补虚药+清热药、利水渗湿药+利水渗湿药、利水渗湿药+清热药。结论杨秉秀教授治疗特发性男性不育症的组方用药,以补肾填精为主,益气健脾为辅,清热利湿化浊为佐,体现了补中有清、清中有补、补泻结合、标本兼治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16.
药事管理是基层医院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新形势下如何有效加强药品监管、提供专业药学服务、保障广大人民利益,是加强医院药事管理中必须重视的问题。文章结合药事工作实践,探讨基层医院药事管理的改革,对药事管理现状面临的问题、药事改革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并从加强思想观念、明确职务分工、坚持服务患者、加强人才培养等,方面,探讨了基层医院药事改革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从“神农尝百草”的传说引出“药食同源”的判断,认为药物与食物本是同类,是一本两支的关系。其基本特征可用“三同”加以概括,即药食同源、药食同理和药食同功。并分别对药食同源、药食同理和药食同功给出了定义和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临床治疗胆囊息肉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整理1989~2011年期间国内主要学术期刊所载的经临床验证、治疗胆囊息肉有良好疗效的中药复方,分析中医治疗胆囊息肉的用药规律。结果在复方所涉及的155种中药中,活血化瘀药、补虚药、利水渗湿药、理气药和清热药使用频率较高。结论目前中医治疗胆囊息肉以活血化瘀、理气化痰、清热利湿、扶正为基本治法,所使用的药物以活血化瘀药、补虚药、利水渗湿药、理气药和清热药为主;正气不足是胆囊息肉发生发展病机的重要方面,扶正亦是胆囊息肉治疗的重要治则。  相似文献   

19.
王桂英 《中医药管理杂志》2010,18(11):1026-1027
为了加强药品管理,减少退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经济负担合理,对门诊药房2008年1~12月的退药处方1825张按退药科室的退药比例、退药品种、退药原因进行分类分析。结果发现退药科室儿科退药比例为32.38%居首位,退药剂型注射剂1275例占总退药率的69.86%,退药品种抗生素是退药的主要药物。而药物不良反应是退药的主要原因,其次为患者因素和少数用药错误。因此合理用药可减少药品不良反应,加强医患沟通,提高大众医学认知度,可减少退药现象。  相似文献   

20.
引药管窥     
引药是引领、协助诸药快捷、有效达到治疗目的的药物,本文拟从引经药、引气药、引血药、引阴(入)药、引阳(出)药、引热(火)药、引痰(饮)药七个方面进行阐释,对进一步深化引药的认识与研究,优化中药配伍,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