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本文总结和分析了人类各种肿瘤中350个以上TP53基因的独立点突变,证实了4个热点区的存在,它们被定位于一些蛋白的高度保守区,同时在肺癌中确定了一个新的热点区。突变事件分析表明,在肺癌和肝癌中突变与环境致癌因子有直接关系;在大部分其它肿瘤,自发突变主要来自CpG转换。因此,TP53基因是一个有效的模型,可用来研究在人基因组中突变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2.
人肺癌组织中p53,Rb基因突变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探讨肺癌发生的分子遗传学机理,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及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技术,对41例人肺癌组织中p53基因外显子5~8及Rb基因外显子14~16、22~23进行了突变分析。结果显示:p53基因突变16例(16/41,39%),分布于外显子5~7;Rb基因异常4例(4/41,9.8%),其中外显子14~16区域部分缺失和外显子22~23区域突变各2例;在9例小细胞肺癌标本中,7例发生p53及R5基因的突变,其中1例存在p53基因两个外显子突变,另1例同时存在p53及Rb基因的突变。对部分p53基因突变标本序列分析,均在1个或3个密码子上存在导致p53蛋白异常的单碱基置换或插入突变。以上结果表明:肺癌、特别是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可能与p53及Rb基因的突变有关。  相似文献   

3.
肺腺癌肿瘤抑制基因p53突变位点的研究于世辉,邢小平,徐世东,徐明旭,刘定干,张贵寅,李载平,李璞肿瘤抑制基因p53突变是包括肺癌在内的人类肿瘤最常见的分子遗传学改变,p53基因的纯合失活可能是多种肿瘤由良性向恶性转变,由高分化向低分化转变的关键事件...  相似文献   

4.
肝癌的肿瘤抑制基因研究进展迅速。杂合性丢失分析资料显示,染色体8p、13q、16q和17p区域存在与肝癌发生和演进关系密切的肿瘤抑制基因。肝癌中常见TP53基因突变,且多为第249密码子第3碱基G→T颠换。TP53基因这种特异性点突变代表肝癌的特征,可能和黄曲霉素B1摄入有关,但在肝癌中并没有普遍性。肝癌中染色体13q缺失的最小重恋蛭保常瘢保矗诟伟┳橹谢雇狈⑾职樗娴任换蚨У拇媪簦遥  相似文献   

5.
P53肿瘤抑制基因与卵巢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抑癌基因成为癌变机制研究的热点,其中P53尤其令人瞩目。世界上每天被确诊为癌症的6.5万人中约50%是由于P53基因突变引发的,并且发现有51种以上肿瘤与P53突变有关,其中包括卵巢癌。在女性生殖器肿瘤中,卵巢癌最具致死性,确诊后五年生存率不足25%。本文综述卵巢癌手术标本及细胞系中,P53基因丢失、突变及P53蛋白过度表达情况,探讨其相关的病因学因素。  相似文献   

6.
p53肿瘤抑制基因与卵巢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抑癌基因成为癌变机制研究的热点,其中p53尤其令人瞩目。世界上每天被确诊为癌症的6.5万人中约50%是由于p53基因突变引发的,并且发现有51种以上肿瘤与p53突变有关,其中包括卵巢癌。在女性生殖器肿瘤中,卵巢癌最具致死性,确诊后五年生存率不足25%。本文综述卵巢癌手术标本及细胞系中,p53基因丢失、突变及p53蛋白过度表达情况,探讨其相关的病因学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p53基因与化学致癌剂诱发小鼠皮肤肿瘤的关系。方法运用PCRSSCP和直接DNA测序法,检测37例DMBATPAMNNG诱发的小鼠皮肤肿瘤[包括6例乳头状瘤,15例高分化鳞状细胞癌(SCCI)和16例中分化鳞状细胞癌(SCCⅡ)]中,p53基因第5~8外显子的序列改变。结果乳头状瘤均未见p53基因突变,而258%(8/31例)SCC测得突变,其中SCCⅠ和SCCⅡ突变率分别为266%(4/15例)和25%(4/16例)。在这8例肿瘤中共有9个突变,其中7个位于第8外显子,有7个为G→A转换。结论p53基因突变发生于该三步化学致癌法诱发的小鼠皮肤乳头状瘤向SCC恶性转化过程中。  相似文献   

8.
肺癌p53基因突变与临床病理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肺癌P53基因突变与临床之关系:方法:采用PCR-限制性惩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PCR-RFLP)检测47 肺癌P53基因249位密码为突变;结果:非小细胞肺癌(NSCLS)P53基因249位密码子突变率24.24%,小细胞肺癌(SCLC)突变率为0(0/14)。P53基因249位密码了点突变与肺癌分期、组织分化、吸烟无关,与NSCLC淋巴结转移有关;结论:P53基因249位密码子突变是N  相似文献   

9.
肺癌癌前病变中染色体17P的缺失和P53基因突变[英]/SozziG…//CancerRes.-1992,52(21).-6079 ̄6082肺癌中显性癌基因的激活及肿瘤抑制基因的失活等多个基因病变已得到描述。显性癌基因的激活包括腺癌中的K-ras突变...  相似文献   

10.
P53研究的一些新进展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p53研究的一些新进展周桥,杨光华肿瘤抑制基因p53在肿瘤发生中的重要性现在已为大家所熟知。50%以上的人类肿瘤有p53基因的突变。基因产物为p53蛋白,由393个氨基酸组成,能与特异的DNA序列结合并且激活转录 ̄[1]。肿瘤发生过程中,p53被灭活...  相似文献   

11.
P53基因突变热点核苷酸序列的多态性[英]/MazarsGR//Oncogene.-1992,7.-781~782一系列证据表明,各种不同的动物和人类肿瘤的发生,经常关系到P53基因的突变。这就说明P53是N类癌症中最常见的可变基因。到目前为止,95...  相似文献   

12.
p53肿瘤抑制基因与白血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野生型p53基因(wtp53)是一种肿瘤抑制基因,已定位于17p13.1,编码的核磷酸蛋白,在大多数恶性肿瘤中已发现有p53基因的突变或缺失,说明p53基因的功能失活与肿瘤的起因及恶化有关,在血液系统的恶性肿瘤中,也发现有p53基因的改变。  相似文献   

13.
人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p53基因突变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p53基因突变的初步研究高国兰彭芝兰王和陈爱平刘珊玲大量研究表明,野生型p53基因在正常细胞中参与细胞从G0期进入G1期的负调控,从而控制细胞的增生和分化,p53基因的异常主要有点突变,等位基因缺失和重组等。p53基因的点突变在...  相似文献   

14.
子宫内膜癌p~(53)蛋白表达与核仁组成区相关蛋白的关系徐廷香,李西启,邹积才,姜元庆,盛文旭,黄晓红,杨明军肿瘤抑制基因p53在肿瘤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该基因与细胞生长调控的关系是目前研究的热点。野生型p53参与细胞生长的负调控,具有抑制瘤细胞生...  相似文献   

15.
转移外源性野生型p53基因治疗人类恶性肿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野生型p53基因是一个重要的肿瘤抑制基因,人类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都与p53基因的突变有关。近年来国外不少实验室试图应用基因转移技术将外源性野生型p53基因转移到人类恶性肿瘤细胞系中以抑制它们的肿瘤生物学特性。已的研究结果显示转移外源性野生型p53基因能对多种恶性肿瘤细胞系产生增殖抑制或诱导细胞编程死亡的作用。其中虽有许多确切的机理尚未完全明了,但该项工作的前景将是令人乐观的。  相似文献   

16.
非小细胞肺癌中p16基因的突变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p16 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所起作用。方法 应用 P C R 与双链 D N A 直接测序技术对40 例非小细胞肺癌中p16 基因外显子2 的纯合缺失与序列改变进行了研究。结果40 例非小细胞肺癌中有2 例存在p16 基因外显子2 的纯合缺失;14 例肿瘤 D N A 样品中检出p16 基因外显子2 的19 个点突变和1 个移码突变。其中8 个突变位于121 位密码子中380 位碱基处。结论 p16 基因点突变在非小细胞肺癌中发生频率较高,是参与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发展的主要突变形式。非小细胞肺癌中p16 基因的突变热点为121 位密码子中380 位碱基的转换与颠换。  相似文献   

17.
人原发性肝癌肿瘤抑制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原发性肝癌(PHC)的肿瘤抑制基因是多个的、相对专一的,目前认为染色体4q,11p,13p,16q和17p最有可能含有PHC的肿瘤抑制基因,而4q和16q可能是相对特异的。P53基因是一个广谱的肿瘤抑制基因,在HCC的演化中亦起重要作用。其249密码子的突变在肝癌较为特异的,可能主要与黄曲霉素的致癌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53基因与化学致癌剂诱发小鼠皮肤肿瘤的关系。方法 运用PCR-SSCP和直接DNA测序法,检测37例DMBA-TPA-MNNG诱导发小鼠皮肤肿瘤[包括6例乳头状瘤,15例高分子化鳞状细胞癌(SCCI)和16例中分化鳞状细胞癌(SCCⅡ)]中,p53基因第5 ̄8外显子的序列改变。结果 乳头状瘤均未见p53基因突变,而25.8%(8/31例)SCC测得突变,其中SCCⅠ和SCCⅡ突变率分别为  相似文献   

19.
在大量人恶性肿瘤中发现了编码肿瘤抑制基因P53的基因突变型,但尚未知P53的生理功能及其突变对该功能的影响。P53蛋白以特定序列方式与DNA结合,由此调控基因转录。其转染试验表明,野生型P53激活邻近P53 DNA结合位点的基因的表达,在体外激活水平与DNA的结合有关。P53致癌基因型则丧失这一活性。另外,在肿瘤发生中为筛选此类突变体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肺肿瘤形成中的癌基因和抗癌基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肿瘤的形成与很多因素有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实验手段的提高,人们对肿瘤病因的认识逐渐深入,目前已达分子水平。分子遗传学的研究显示,肿瘤的形成是一个多步骤的过程,经历了支气管粘膜上皮增生、过度增生、鳞状化增生、不典型增生、原位癌、早期浸润癌、浸润癌等阶段。在这些阶段中,发生了一系列遗传学改变,包括细胞水平的染色体片段的缺失和重排,分子水平的基因突变和表达的改变,这些遗传学改变常引起原癌基因的激活和抑癌基因的失活,最终导致肺癌的发生。国内外很多研究表明,肺癌形成中有其特异性的染色体变异和癌基因及抑癌基因的突变。如肺癌中常见13q和17p缺失,这两个区域又恰好是抑癌基因Rb的p53的定位区。肺癌中还有3p、5q、13q、10q、4q等染色体畸变。与之相关的癌基因目前发现的有ras、myc、c-erbB-1、c-erbB-2、c-myb、c-fos、c-jun、c-raf-1等。抑癌基因主要有p53、Rb、nm23、APH、MCC、APC等。最近又发现两种与肿瘤浸润转移有关的基因Tiam-1和KAI-1,还有位于9q21上的一种抑癌基因p1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