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使用骶骨钉治疗骨盆骨折的疗效及手术指征。方法2007—2009年采用骶骨钉治疗骨盆骨折共12例。在C型臂透视下,将骶骨钉经过髂骨,骶髂关节,椎弓根固定到骶1椎体上。结果12例患者经6月以上随诊,均获良好疗效。结论通过治疗,认为骶骨钉治疗骨盆骨折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手术指征为:①骶髂关节损伤,脱位、骨盆不稳定;②骶骨骨折不稳定;③骶髂关节脱位合并骨折;④耻骨联合分离(〉2.5cm);⑤分离移位且不稳定的耻骨骨折。  相似文献   

2.
王青  吴乃庆 《江苏医药》1998,24(1):42-42
不稳定骨盆骨折是指骨盆前后环联合损伤并发生移位,使骨盆稳定性遭受破坏。传统的保守治疗方法常造成多种并发症。我院自1993年起对不稳定骨盆骨折采用内固定治疗,疗效满意。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骨折分型:为了便于手术方案选择,根据后骨盆骨折线的情况将不稳定骨盆骨折分为五型:一型髂骨骨折;二型髂骨骨折+骶髂关节脱位;三型骶髂关节脱位;四型骶髂关节脱位+骶骨骨折;五型骶骨骨折。二、本组22例,Tile分型均有垂直不稳。男12例,女10例。年龄23~56岁,平均38岁。其中一型4例,二型7例,三型1例,四型3例,五型7例。2例有坐…  相似文献   

3.
骨盆骨折按骨盆环完整性受损程度可分为四型,Ⅱ型骨盆骨折是骨盆环一处断裂的骨折。骨盆环前部的连结弓一处骨折常合并轻度骶髂关节脱位与邻近骨折,病人缺少特异症状,X 线变化不显著,往往容易漏诊。临床资料我院1988年9月至1989年9月经X 光摄片确诊为骨盆骨折102例,其中属Ⅱ型骨盆骨折48例,48例中3例为骶骨骨折、骶髂关节脱位。复阅另45例X 线片,发现13例合并有轻度骶髂  相似文献   

4.
不稳定骨盆骨折61例手术治疗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不稳定骨盆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耻骨联合分离或耻骨支骨折采用耻骨联合上弧形切口或腹股沟切口,用重建钢板或螺钉固定。髂骨骨折及骶髂关节脱位、骶骨骨折采用骶髂后入路或前入路,用钢板、拉力螺钉、骶骨棒固定。结果本组61例得到随访,平均随访23个月。复位按照Matta评定标准优良率为88.6%。按照Majeed的疗效评价标准优良率为77%。结论对不稳定骨盆骨折的治疗,尽量选择早期手术切开复位及有效的内固定,可以获得骨盆外形恢复好、功能恢复快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骶髂前路蝶形钢板和传统重建钢板在骶髂关节损伤治疗中的疗效。方法60例骶髂关节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给予骶髂前路蝶形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重建钢板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骶髂前路蝶形钢板在骶髂关节损伤治疗中,能够明显提升治疗效果,纠正患者的关节损伤与骨折错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移位髋臼骨折合并不稳定骨盆骨折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手术治疗的移位髋臼骨折合并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52例。其中髋臼骨折应用重建钢板或拉力螺钉内固定;骨盆后环损伤应用骶髂螺钉或骶髂关节前方钢板固定;骨盆前环损伤应用重建钢板内固定。结果52例随访完全,平均随访时间17个月。根据Matta的复位标准,解剖复位40例,占77%,满意8例,占16%,不满意4例,占7%。根据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和Majeed骨盆损伤疗效标准,优34例,占67%,良7例,占12%,可6例,占11%,差5例,占10%。术后主要并发症包括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5例,4例BrookerⅡ级异位骨化,3例迟发性坐骨神经损伤。结论移位髋臼骨折合并不稳定骨盆骨折病情稳定后,应尽早手术治疗,尽可能解剖复位髋臼骨折,同时合理处理骨盆前后环损伤,其中髋臼骨折的损伤程度及其复位质量是决定远期疗效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张超 《中国实用医药》2010,5(2):135-136
目的探讨骶髂关节骨折伴脱位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方法选择。方法22例骶髂关节骨折伴脱位患者,12例保守治疗,10例手术治疗(骶髂关节行前路切开复位双钢板固定6例;CT引份下经皮置入松质骨螺钉固定4例)。结果全组平均随访2.5年,22例患者均恢复行走功能,12例保守治疗者均有骨盆畸形愈合,其中4例双下肢不等长,3例遗留骶髂关节部位疼痛伴跛行;4例行前路切开骶髂关节双钢板固定患者骨盆外形恢复好,但1例沿髂嵴切口有不适;4例CT引导下经皮置入骶髂关节螺钉患者骨盆外形接近完全恢复,功能恢复快而满意。结论有骶髂关节骨折脱位的不稳定型骨盆骨折保守治疗效果差,宜首选内固定治疗CT引导下经皮骶骼关节螺钉固定术是治疗骶髂关节骨折脱位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诊断隐匿性骨盆后环损伤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11月~2012年12月确诊的隐匿性骨盆后环损伤患者37例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X线检查和多层螺旋CT检查。结果多层螺旋CT诊断骶骨骨折、单纯骶髂骨关节脱位、髂骨翼后部骨折、骶髂关节骨折脱位损伤的准确率均显著高于X线检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X线检查漏诊患者中,多层螺旋CT检查确诊骶骨边缘压缩骨折1例、骶骨横行骨折3例、骶髂骨关节前后韧带损伤2例、骶髂骨关节前后脱位2例、髂骨翼后部纵行骨折3例、骶骨侧骨折1例、骶髂关节骨折髂骨侧骨折3例。结论多层螺旋CT在隐匿性骨盆后环损伤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可显著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9.
和利  贾健 《天津医药》2013,41(1):75-76
【摘要】 <正>骶髂关节骨折脱位(fracture-dislocation of sacroiliac jiont,FSJ)常与骨盆前环破坏、髂骨或髋臼骨折并存。骶髂关节骨折脱位是骨盆骨折不稳定型损伤的一种,处理不当可能导致骨折愈合不良、双下肢不等长及神经功能损害等并发症[1]。因此,临床常通过手术治疗骶髂关节骨折脱位,重建骨盆环的稳定性。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内固定方法主要有骶髂螺钉、骶髂关节前方加压钢板、骨盆后方张力带钢板固定等。  相似文献   

10.
孙晓亮  刘志伟  严伟洪  吴国锋 《江苏医药》2008,34(11):1186-1186
骶髂关节骨折脱位常合并有耻骨联合分离或耻骨支骨折,是骨盆骨折中最不稳定的骨盆环损伤.近年来,我院采用腰椎椎弓根螺钉结合髂骨板间螺钉治疗骶髂关节骨折脱位,取得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伴腰椎骨盆分离的DenisⅢ型粉碎性骶骨骨折是临床上比较少见的不稳定骨折,常合并骶神经损伤引起的会阴部麻木、大小便功能障碍、双下肢感觉运动异常,临床上治疗和护理均较棘手。关于粉碎性DenisⅢ型粉碎性骶骨骨折的治疗临床上还没有统一的标准,目前应用最多的是骶管减压同时进行腰椎-髂骨固定(腰髂固定)手术。近年来,我科采用腰髂固定联合骶管减压术治疗此类患者,获得较满意效果,现总结护理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稳定盆骨骨折手术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选取我科室2010年1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70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患者并进行手术治疗。采用前方钢板、骶髂螺钉,后路腰骶髂钉内固定,系统固定骨盆后环,配合骨盆前环固定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术中采用重建钢板患者40例,采用重建钢板联合拉力螺钉患者10例。结果平均随访时间15个月。根据Matte影像学评估标准,经过手术治疗复位良好的患者40例,好的患者24例,一般的患者6例,有效率91.42%。术后未发生不良反应。下地行走最长时间6个月,最短3个月。术后未见明显盆部畸形、双下肢畸形等并发症。结论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原则,采用适当的手术方法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有效的缩短卧床的时间,有利于患者功能的康复,科学的锻炼指导,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骶髂关节骨折脱位前路钢板固定效果.方法 14例骶髂关节骨折脱位经骨盆内切开复位内固定,对疼痛程度、劳动力恢复情况进行分级评定,评价手术方法和治疗结果.结果 随访时间10~19个月,疗效满意.结论 前路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骶髂关节骨折脱位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前、后路手术治疗胸腰段骨折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亚夔 《安徽医药》2009,13(10):1246-1247
目的探讨前路钢板固定与后路椎弓钉棒系统固定在胸腰段骨折的应用。方法对26例胸腰段骨折分别采用前路钢板固定与后路椎弓钉棒系统固定,比较其优缺点。结果26例患者获6—60月随防,对于不稳定的胸腰段骨折及伴随脊髓神经损伤,通过手术解除压迫,重建脊柱的稳定,前路手术减压更彻底,固定融合更可靠,后路手术损伤小,恢复快,治疗费用低。结论对于胸腰段骨折,脊柱不稳定,原则上应采用前入路钢板内固定,后入路椎弓钉棒系统固定作为一种补充,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Stoppa入路联合髂骨螺钉治疗复杂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1例复杂骨盆骨折(Tile's/AO分类C型)患者,采用Stoppa入路对双侧的耻骨支骨折、耻骨联合分离进行复位固定,经皮空心螺对骶髂关节脱位、骶骨骨折和髂骨骨折内固定,并对其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Stoppa入路联合骶髂骨螺钉治疗的骨折复位优良率为86.21%,后期功能恢复的优良率为93.10%.结论 Stoppa入路联合髂骨螺钉治疗复杂骨盆骨折具有手术切口小、创伤小、出血少、复位效果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16.
谢雪松  范伟杰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0):1537-1539
骶髂关节脱位是常见骨盆后环的损伤,其中特别是TileB、TileC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容易发生失血性休克,并且有较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目前对骶髂关节脱位的治疗采取开放或闭合复位,结合使用多种内外固定置入物,已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最大限度的复位以及牢固的固定骶髂关节脱位是治疗的重点.虽然通过多种方法可以固定骶髂关节,对于固定系统、手术时机的选择和术后效果的评定还存在不一致,但治疗的目的以促进患者尽早进行下床活动,降低围术期并发症发生为标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单钉棒系统治疗骶髂关节骨折脱位的生物力学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具经甲醛溶液浸泡的成年尸体骨盆标本,其中,男性5具,女性5具,将其随机平均分为后路单钉棒固定组和骶髂螺钉固定组,进行生物力学实验,收集相关数据;选取骶髂关节骨折脱位患者5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后路单钉棒固定和骶髂螺钉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在相同的压力值下,骶髂螺钉固定组的位移明显大于后路单钉棒固定组(P〈0.05);实验组骶髂关节复位的优良率为9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P〈0.05)。结论与骶髂螺钉比较,后路单钉棒系统治疗骶髂关节脱位的优势比较独特,固定效果较好,骨盆的稳定性较好,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耻骨联合及骶髂关节分离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盆骨折多见于交通事故,砸伤及高处坠落伤。耻骨联合及骶髂关节分离属于不稳定骨折,复位固定都很困难。我院2006年收治2例此类患者。行早期切开复位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恢复良好,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9.
髂骨螺钉联合椎弓根钉治疗骶髂关节脱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髂骨螺钉联合椎弓根钉治疗骶髂关节脱位的效果.方法 对6例骶髂关节脱位患者采用髂骨螺钉联合椎弓根钉治疗.结果 术后X片示6例均复位满意,无感染和血管神经损伤并发症.随访6~18个月,内固定无松动断裂,骶髂关节无再脱位.结论 腰5骶1椎弓根螺钉或骶1椎弓根螺钉结合髂骨板间螺钉固定技术治疗骶髂关节骨折脱位可获得即刻稳定性并良好维持复位效果.  相似文献   

20.
自19世纪60年代Judet等[1]对骨盆骨折类型进行经典分类论述后,骨盆骨折的手术治疗便进入系统发展时期。传统的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技术一直是治疗骨盆和髋臼骨折的标准手术,尤其对超过2 mm移位的髋臼骨折或是在承重拱顶位置的骨折效果良好[2]。但传统技术需要术者对骨盆深层结构进行广泛地暴露,术中可能伤及盆腔神经、大血管,并有高达25%的感染发生率[3]。并发症通常与原发伤无直接关系,而是跟手术暴露有关。因此,目前研究者都在寻求通过微创技术达到骨折固定的替代手术方法,其中经皮微创固定技术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1994年Simonian等[4]首次使用骶髂关节螺钉在微创条件下治疗骶髂关节脱位和骶骨骨折,此后,骶髂螺钉经皮固定技术在治疗复杂骨盆环骨折中的应用越来越广。现将经皮微创固定技术在骨盆和髋臼骨折中的应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