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1 毫秒
1.
患者男,54岁,因“维持性血透2年、左手包块进行性增大半年”于2013年3月23日入院。诊断为“慢性‘肾脏病5期,终末期。肾病,肾性贫血、肾性高血压,左手动脉瘤”。半年前患者以左手动静脉内瘘进行血液透析时,穿刺肘部正中静脉作为回路端时,透析中出现肿胀,按压后,换用右手为静脉回路端,继续进行透析治疗,透析后按压完好,3d后再次透析时,发现左手肘部见1.0cm×1.0cm包块,张力高,无搏动,无杂音,无疼痛,考虑血肿形成,医嘱予以压迫,但患者未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2.
慢性肾脏病患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中国的透析患者数量在快速增加。血液透析是全球最普遍的肾脏替代疗法。由于血液透析存在间歇性、需要患者频繁去往医院等问题,专家学者们一直致力于找到更适合患者的肾脏代替疗法,其中便携式人工肾设备是很有前景的一种办法。本综述旨在概述目前技术已经成熟的便携式人工肾设备以及一些新型人工肾设备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综述腹膜透析延缓Ⅳ型心肾综合征患者疾病进展、Ⅳ型心肾综合征腹膜透析患者容量管理、基于"互联网+护理服务"的腹膜透析患者医院-家庭过渡期容量管理研究现状,认为需进一步探讨Ⅳ型心肾综合征腹膜透析患者容量管理策略,以延缓患者病情进展,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背景:移植肾功能丧失后要及时转入透析以继续维持患者生命,并为部分患者的再移植作准备。目前国内有关移植肾功能丧失后透析时机的报道尚不多见。目的:探讨慢性移植肾失功患者开始透析的时机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调查2005年7月至 2012年12月上海长征医院肾移植康复病房收治的肾移植后慢性移植肾失功患者98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主要包括内生肌酐清除率、血肌酐、尿毒症症状及并发症,比较不同血液透析时机患者间的差别,分析影响透析时机的因素。结果与结论:透析前87%的患者有明显尿毒症症状,78%出现心、脑并发症,31.6%需急诊透析。全部移植肾失功患者进入血液透析时的内生肌酐清除率为(5.94±0.63) mL/min,9例患者内生肌酐清除率〉 10 mL/min,51例患者内生肌酐清除率为5-10 mL/min,38例患者内生肌酐清除率〈 5 mL/min。其中合并丙肝患者进入血液透析治疗时的内生肌酐清除率明显比非丙肝患者高(P 〈 0.05)。结果显示,开始透析的慢性移植肾失功患者有明显尿毒症并发症,多数透析时机较迟,尤其是丙肝患者。健康宣教、医疗保健是影响透析时机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5.
背景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性骨病的防治直接关系到患者的长期存活,因此,对比血液透析与肾移植治疗肾性骨病差异的研究十分有意义.目的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及肾移植患者治疗前后血磷及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的变化,探讨肾性骨病的治疗和转归.地点、对象和方法选取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血液透析中心符合肾性骨病l临床诊断标准均有高磷血症及高PTH血症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分为MHD组、肾移植组,每组20例.另选20例健康人作对照.MHD组行MHD,肾移植组行同种异体肾移植且术后肾功能恢复良好.主要观察指标两组患者透析及移植前后血磷及PTH水平比较.结果两组患者透析或移植后,血磷和PTH浓度均显著下降,与透析及移植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3.5l,P<0.001),但MHD组透析后血PTH浓度[(278.20±95.84)ng/L]仍高于正常对照组[(21.60±16.60)ng/L],而且下次透析前血磷和PTH浓度又恢复至高水平.结论MHD组患者透析后血磷和PTH水平仍高于健康人,肾移植后患者血磷和PTH浓度与健康差异不大,肾移植是治疗肾性骨病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肾性骨病的治疗措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伦立德 《中国血液净化》2004,3(4):178-180,183
广义的"肾性骨病",是指一切和肾脏问题有关的骨病;狭义的"肾性骨病"是指发生于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时的代谢性骨病,可视为CRF的重要的并发症,重者可伴有多系统病变,随着我国透析人群的增加,透析技术的进步带来的透析患者寿命的延长,我国透析患者的肾性骨病发病率也越来越高.它按骨组织转运的动力学变化可分为:高转运型肾性骨病、低转运型肾性骨病及混合型.  相似文献   

7.
背景: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性骨病的防治直接关系到患者的长期存活,因此,对比血液透析与肾移植治疗肾性骨病差异的研究十分有意义。目的: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及肾移植患者治疗前后血磷及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的变化,探讨肾性骨病的治疗和转归。地点、对象和方法:选取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血液透析中心符合肾性骨病临床诊断标准均有高磷血症及高PTH血症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分为MHD组、肾移植组,每组20例。另选20例健康人作对照。MHD组行MHD,肾移植组行同种异体肾移植且术后肾功能恢复良好。主要观察指标:两组患者透析及移植前后血磷及PTH水平比较。结果:两组患者透析或移植后,血磷和PTH浓度均显著下降,与透析及移植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3.51,P<0.001),但MHD组透析后血PTH浓度[(278.20±95.84)ng/L]仍高于正常对照组[(21.60±16.60)ng/L],而且下次透析前血磷和PTH浓度又恢复至高水平。结论:MHD组患者透析后血磷和PTH水平仍高于健康人,肾移植后患者血磷和PTH浓度与健康差异不大,肾移植是治疗肾性骨病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肾综合征出血热急性肾功能衰竭血液净化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血液净化对肾综合征出血热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 12例肾综合征出血热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分别给予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结果 12例患者经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后随访半年至一年,尿量及肾功能均恢复正常。结论 早期血液净化是救治肾综合征出血热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9.
yh成功的胰腺移植能够使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恢复血糖内环境的稳定,中止甚至逆转糖尿病早期并发症的发展进程,最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而胰肾联合移植则是治疗糖尿病合并肾功能衰竭的理想方法。我院于2005年1月成功完成1例胰肾联合移植术,术程顺利,术后恢复良好。现将手术配合体会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本例患者,男,30岁,因“维持性腹膜透析5个月余,恶心、呕吐4 d”入院。患者10年前诊断为“1型糖尿病,”1年前复查诊断为“糖尿病肾病,肾功能衰竭”。为根治1型糖尿病,肾功能衰竭,于2005年1月在我院行胰肾联合移植手术。2手术配合2.1术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评价肾康注射液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规律应用维持性透析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3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9例,对照组3次/周常规透析;观察组2次/周常规透析,同时在每次透析后静脉滴注给予肾康注射液。治疗4周后收集相关指标,对比评价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SCr水平分别为(555±150)μmol/L、(532±118)μmol/L,证候积分分别为(8.3±4.0)分、(15.8±4.2)分,均低于治疗前;RBC水平分别为(3.2±0.7)g/L、(3.0±0.6)g/L,均高于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显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未见与肾康注射液有关不良反应。结论:在降低血液透析频次情况下联合肾康注射液,透析效果并未下降,肾功能、透析充分性、营养状况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患者证候积分下降幅度大于单纯采用血液透析者,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风险,患者综合获益良多。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肾性骨病病人进行高通量透析的效果及合理的护理方法。[方法]将68例肾性骨病病人随机分为高通量透析组和普通透析组各34例,高通量透析组给予高通量透析,普通透析组给予普通透析治疗,其他护理措施均相同。通过分析两组治疗前与治疗6个月后病人的血清钙、磷、血清碱性磷酸酶及甲状旁腺素的浓度来观察疗效。[结果]两组病人治疗6个月后的观察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通量透析与常规透析相比,在有效清除肾性骨病病人血液中磷、血清碱性磷酸酶,保持血钙水平稳定等方面能起到更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章红萍  姜秀菊 《护理与康复》2011,10(11):959-960
目的 总结肝素间断冲洗用于高危出血患者连续性肾替代治疗的效果观察.方法 对12例高危出血患者连续性肾替代治疗时应用肝素间断冲洗,并加强护理.结果 12例患者无1例出现透析相关性出血,透析器使用寿命平均(11.26±2.87)h,3例滤器凝血,经更换滤器及管路后顺利完成治疗.结论 肝素间断冲洗用于高危出血患者行连续性肾替...  相似文献   

13.
急性肾小管坏死(ATN)是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的最常见原因,在尸肾移植中,其发生率高达20%~65%[1],主要原因是移植肾热、冷缺血时间长,患者术中血压不稳定.透析治疗可以期待移植肾恢复功能[2].我们对12例尸肾移植术后发生ATN的患者采取以透析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措施,经过细致护理,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38例获得性肾囊肿的临床回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提高对长期血液透析患者获得性肾囊肿及肾细胞癌的发病和临床特点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 38例长期血液透析患者获得性肾囊肿及肾细胞癌的发病及其临床资料 ,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 36例长期血液透析患者中 38例发生获得性肾囊肿 ,占 2 7.94 %,38例获得性肾囊肿中 2例发生肾细胞癌 ,占 5 .2 6 %。结论 终末期肾病患者获得性肾囊肿的发生率与透析治疗的时程呈正相关 ,有获得性肾囊肿的透析患者有较高的肾细胞癌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序贯透析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并高血容量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对13例肾综合征出血热并高血容量综合征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结果序贯透析与护理抢救肾综合征出血热并高血容量综合征有显著疗效。结论肾综合征出血热并高血容量综合征,心衰、肺水肿,立即进行对症施护和序贯透析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6.
刘玥 《天津护理》2009,17(6):321-322
肾移植术后由于排斥反应或其他并发症可能导致移植肾功能丧失。移植肾功能丧失后患者可以选择透析或二次移植治疗。近年来,随着活体肾移植的开展,二次肾移植的患者数量也明显增多。但随着移植次数的增多,风险明显高于初次移植,排斥反应发生率明显增高,移植肾存活率也低于首次肾移植。对二次肾移植患者,个体化的治疗和护理措施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我院2006年1月至2009年3月行二次肾移植术23例,现将术后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患者女,57岁。体重39.5kg,5年前确诊为尿毒症,一直在本院门诊中医保守治疗,此次因病情进展,出现频繁呕吐、两下肢水肿、胸闷等收治入院,入院诊断:(1)慢性肾炎;(2)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终末期;(3)重度肾性贫血;(4)肾性高血压:(5)高钾血症。入院后检查:心电图示S-T段改变,Bp180/90mmHg,P78次/min,R22次/min,血清肌酐646μmol/L,  相似文献   

18.
目的:进一步提高尿毒症终末期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的透析效果及生活质量。方法:采用补益脾肾方口服配合腹膜透析治疗尿毒症终末期病人30例,并设对照组26例,仅给予常规腹膜透析治疗。2组疗程均为1个月,连续观察3个月。结果:治疗组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积分、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血清总蛋白(TP)、血清白蛋白(ALB)、尿素清除指数(KT/V),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或0.05)。结论:补益脾肾方口服配合腹膜透析治疗尿毒症终末期患者,在提高透析充分性及患者生活质量方面优于单纯的腹膜透析。  相似文献   

19.
降磷散粉(海螵蛸)治疗腹膜透析患者高磷血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艳香 《浙江临床医学》2008,10(9):1236-1237
高磷血症是慢性肾功能不全和透析患者的常见并发症,控制透析患者高磷血症,可防止肾性骨营养不良和转移性钙化等并发症。据报道肾性骨病在维持性腹膜透析(CAPD)患者中的发病率高达56%~61%,随着腹膜透析时间的延长,发病率也随之升高。由于肾性骨病可严重影响腹膜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因而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透析充分性与肾性贫血之间的关系,为临床肾性贫血的纠正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四川省人民医院肾脏内科MHD患者97例,以尿素氮清除指数(Kt/V)评估患者透析充分性,并监测血红蛋白(HGB)、铁蛋白,以及人红细胞生成素(EPO)的每周用量.结果 经充分透析后,患者贫血状况能得到有效改善[(87.12±26.78) g/L比(103.92±21.16) g/L,F=12.635,P<0.05].随着透析充分性的提高,红细胞生成素使用剂量可明显减少[(10351.9±6413.9)IU/周比(6178.8±3693.7) IU/周,F=14.285,P<0.05].透析充分性好的患者对缺铁治疗效果更加明显[(270.5±148.0)ng/ml比(168.3±92.2) ng/ml,t=-2.844,F=3.738,P<0.05].结论 充分透析是纠正贫血的有效手段,可减少血液透析患者EP0以及铁剂的使用剂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