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四川江油地震伤员康复状况分析   总被引:13,自引:8,他引:5  
目的: 分析江油地区地震伤员的人数、伤情及功能障碍、康复现状及需求,指导下一步康复医疗工作。方法: 对江油地区8所医院、卫生院188例伤员进行现场调查与分析。结果:伤员分类为:骨折86.2%、截肢2.1%、颅脑损伤2.7%、脊髓损伤1.1%、其他8.0%。部分伤员已经全部恢复功能,仍然有104例伤员(55.3%)有显著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参与能力障碍,需要进一步康复医疗;162例骨折伤员中15%需要再次手术。结论: 地震伤员目前仍然有很大的比例需要继续康复医疗。骨折后功能障碍是康复重点。需要高度重视骨折不愈合的再次手术和康复问题。  相似文献   

2.
华西医院地震伤员康复医疗的应急体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介绍华西医院建立灾后医疗应急体系的具体作法,即建立和完善地震伤员信息资料体系、制订医疗康复的攻坚策略、成立了“康复医学科抗震救灾治疗小组”,拟订灾后康复的实施方案等。截至2008年7月2日8∶00AM,全院在院地震伤员数172例,涉及的科室共有24个,其中100例地震伤员需要进行康复治疗。通过对住院地震伤员信息资料的掌握,利于对目前因地震造成的伤残总数、分类及康复治疗需求等进行总体评估,为组织协调及专业指导方案的制订提供理论依据,使康复治疗师及康复医师能够:①明确伤员身体结构、功能损伤与受限的部位及程度;②明确伤员个体活动受限的程度和预后;③明确伤员参与能力(包括职业、社会交往、休闲娱乐、生存质量、社区活动等)受限的程度和预后。通过实行学科交叉工作,使伤员得到了更好的康复指导和治疗,避免或减少骨折伤员愈后残疾的发生。通过建立四级医疗卫生网络,能合理利用有限的医疗卫生资源,应用现代康复治疗技术,以地震伤员为中心,分工合作,为地震伤员提供全面康复服务。  相似文献   

3.
汶川地震医疗救援中,第二阶段的工作重点是康复治疗和护理,以最大程度地恢复和改善伤员的功能.规范组建护理团队,合理利用支援人员,优化工作流程避免重复性工作,突破常规病房管理,适时为地震伤员组织人性化活动,有效利用志愿者资源,充分调动伤员及家属的力量参与康复,可以确保康复医疗工作的高效运行,保障地震伤员的康复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4.
汶川地震四川伤员康复措施及成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汶川地震伤员躯体康复现状.方法 回顾性分析四川省卫生厅医政处工作档案资料,收集汶川地震伤员需康复治疗者的资料,采用ISS评分法评定伤员骨折伤情严重程度,用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对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康复治疗分析结果显示,截至2009年2月513,全省接受规范康复治疗28008例中27080例经一期康复治疗先后出院,出院率97.8%;全省仍有928人住院,需后续康复治疗,包括:颅脑损伤55例;截瘫伤员163例,截肢伤员约260例,脊柱、骨盆等骨折的重伤员449例。部分截肢患者需更换假肢或再次行残端修整手术及再康复;大部分安装内同定的伤员需取出内固定物及后期康复。结论由于各级政府重视,组织行之有效,汶川地震伤员康复工作成绩显著。今后应:①继续完善全省康复机构建设,增加资金投入;②加大医疗康复从业人员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及服务能力;③制定伤员后期康复标准,跟进随访及功能训练,使其功能达到最大程度恢复回归社会;④政府和社会应着力解决伤残人员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5.
刘佳霓  ;王晓红 《华西医学》2009,(8):2176-2178
四川省总人口有8700多万,截至2007年底,有622.3万残疾人需要提供医疗康复服务;"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又新增加了大量的需要接受医疗康复服务的地震伤员,地震导致的各种类型的严重损伤(脑外伤、脊髓损伤、截肢、骨折等)给地震灾区伤员及家庭和社会带来了长期的影响,众多地震伤残人员的康复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如今,绝大多数地震伤员已离开医院回到当地社区,但灾区严重缺乏社区康复人才和康复技术。如何保证地震伤员离开医院后能够继续享有康复服务,是灾区社区康复工作急需解决的问题。依照国际经验,大量的医疗康复服务应该在社区康复完成。四川地震灾区伤员的社区康复护理已经成为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6.
早期康复治疗在地震伤员救治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在地震伤员救治中的作用。方法对转入的四川地震伤员:①成立抗震救灾治疗小组参与"爱心病房"全程查房及床边一对一治疗;②建立完善的地震伤员信息资料;③分类制定阶段性康复指导及治疗方案。结果接受近3月的康复治疗后,36例地震伤员在生命体征不稳定者(治疗前23例vs治疗后0例,P<0.01)、日常生活活动能力≤40分(治疗前32例vs治疗后4例,P<0.01)、心理情绪不稳定者(治疗前36例vs治疗后6例,P<0.01)都有明显改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治疗前(28.75±14.61)与治疗后(75.83±19.55)比较,治疗后明显提高(P<0.01)。目前,已按照卫生部规定的出院标准出院。结论在综合医疗的同时,早期康复指导和治疗,避免或减轻了伤员残疾的发生,为其早日重返社会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7.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后,灾后康复工作也在紧急救援的同时作为医疗救护的重点积极开展起来。康复工作以如何早期介入康复治疗预防继发性残疾、最大限度地保存和恢复肢体功能、提高伤员生存质量、成功完成自理重塑等为工作重点,取得了地震伤员康复的阶段性成功。汶川地震至今已历时1年多,为了了解汶川地震后受伤人群康复现状及康复需求,为灾害康复护理继续教育项目方案的形成提供信息,我们于2009年8—9月对康复专家及部分受伤人群进行了康复需求访谈。  相似文献   

8.
四川省北川中学地震伤员康复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北川中学地震伤员的人数、伤情及功能障碍、康复现状及需求,为下一步康复医疗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100例在校伤员和住院伤员进行现场功能评估,利用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症状清单平民版(PCL-C)对随机抽样的20例伤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00例伤员中,骨折36%、截肢33%、挤压伤31%。其中56例(56%)伤员仍然存在一定的功能障碍。在抽样调查的20例伤员中3例(15%)发生PTSD。结论:北川中学的地震伤员目前仍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需要接受进一步的康复治疗;截肢后功能障碍是康复重点;需要特别关注伤员的心理状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四川地震51例脊髓损伤(SCI)伤员的临床特征、并发症与康复治疗的结果。 方法对51例经3~4个月康复治疗的住院SCI患者进行疗效评估和随访调查,分析受伤原因、损伤程度、并发症和康复效果。 结果SCI平面:C7以上占9.8%、C8~T6占5.9%、T7~L2占68.6%、L3~S2占13.7%、S2以下占2.0%;完全性损伤22例,不完全性损伤29例;76.5%的伤员实现轮椅独立,78.4%穿戴矫形器步行,88.2%生活基本或完全自理。 结论地震SCI患者通过积极的康复训练可以恢复较好的生活独立能力,但长期康复医疗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相似文献   

10.
四川汶川地震伤员康复工作方案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为指导收治四川汶川地震伤员的各省(区、市)做好伤员康复工作,制定本工作方案. 1 工作目标 1.1 配合医疗救治工作,通过康复技术和手段的应用,实施早期康复干预,减少残疾发生,减轻伤残程度.  相似文献   

11.
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各地对地震伤员的康复工作高度重视,各有关部门、医疗机构开展了大量工作,伤员康复工作取得了很大成效,有力提高了医疗救治效果,降低了伤残率。目箭,地震伤员康复工作依然繁重,任务比较艰巨。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地震灾区医疗卫生防疫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8]54号),进一步加强地震伤员康复工作,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汶川地震伤员住院期间康复医疗策略对伤员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47例汶川地震伤员参照地震伤员康复指导规范制定个性化康复方案,内容包括多学科协作、早期功能训练、辅助器具使用、心理治疗以及康复宣教等。结果:治疗2个月后,47例伤员康复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生存质量指数整体评分较康复前明显提高(36.9±8.9与23.8±13.4,P〈0.01),入院后均无并发症发生;康复效果评定总有效率达97.9%。结论:在地震伤员救治中,尽早规范早期综合康复干预有助于提高伤员的整体功能。  相似文献   

13.
1 工作目标 1.1配合医疗救治工作,通过康复技术和手段的应用,实施早期康复干预,减少残疾发生,减轻伤残程度。 1.2为有需求的伤员装配假肢和矫形器,或使用辅助器具等康复工程技术,通过康复训练补偿和恢复伤员的生理机能,改善其参与社会活动的功能,为其回归社会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华西医院地震伤员医疗康复中心的护理管理体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1 华西医院地震伤员医疗康复中心的建立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以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了大量从灾区运来的伤员,这些伤员大多都是骨折、挤压伤、脑外伤、脊髓损伤等,尤以复合性损伤为多。为了减轻这些伤员生理和心理残疾的发生,在经过紧急救治以后.应尽量进行心理和生理的康复宣教和康复护理,因此,华西医院依照卫生部和中残联的指导精神,启动并完善了灾后应急体系.成立华西医院地震伤员医疗康复中心,新开设床位100张,利于地震伤员的集中统一,使救治的地震伤员得到及时有效的康复治疗和护理。  相似文献   

15.
成批地震伤员骨科康复护理路径的设计与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骨科康复护理路径在地震伤员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32例不同程度骨与关节损伤的地震伤员实施骨科康复护理路径进行康复锻炼。结果实施骨科康复护理路径后伤员的肌力、关节活动度、生活自理能力均有明显提高。结论将骨科康复护理路径应用在地震伤员的康复锻炼中,能提高伤员康复效果,促进伤员早日康复,提高伤员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综合医院康复医疗工作的普遍开展,康复护理工作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护理的内涵在不断延伸,已从单纯的治疗延伸到预防、保健和康复。良好的康复护理是达到患者康复目标的保证,也是提高医院康复医疗质量,推动康复医学深入发展的重要措施。我中心康复科自2004年1月成立以来,对入住的396例患者实施全新内涵的康复护理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就工作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地震灾害后成批伤员医院内康复治疗方法.方法 报道91例因地震灾害造成的各类外伤伤员的管理.结果 全部伤员无死亡和并发症发生,90例伤员出院时达到生活自理.结论 采用多学科综合康复治疗,伤员可以有效全面康复.  相似文献   

18.
近 10年来 ,我国的康复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 ,但是 ,由于受人们对康复的认识和经济条件的限制 ,康复医疗设施大都设立在一些大、中城市 ,加之我国幅员辽阔 ,有相当多的脊髓损伤患者没有得到应有的康复治疗。所以 ,在社区开展康复服务是我国康复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它将会使有康复需求的患者就近、就地得到康复治疗。医疗体育运动康复治疗在脊髓损伤康复训练中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早已在残疾人康复开展较好的国家和各级残疾人运动会上得到证实。医疗体育运动疗法是运用体育运动项目对残疾人进行康复训练的一种手段。医疗体育运动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全国首家无障碍学校——四川省都江堰友爱学校地震伤员的伤情、功能障碍、康复现状及需求,为下一步康复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105例在校伤员进行现场功能评估,采用截肢身体意象评估量表(AB IS),对40名截肢伤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05例伤员中,骨折44例(41.9%)、截肢40例(39%)、挤压伤15例(14.2%)、脑外伤6例(5.7%);大都存在的不同程度、多种功能障碍问题,其中肌力减退62例(59.1%),肌肉萎缩32例(30.2%),关节活动度(ROM)受限49例(46.7%),瘢痕粘连增生70例(66.7%),感觉障碍14例(13.3%),关节挛缩32例(30.5%),步态异常23例(21.9%),生活不能完全自理26例(24.8%)。结论 105例伤员均有不同程度的康复需求,需要进一步的康复指导与治疗;伤员的心理状况也需要关注。  相似文献   

20.
四川地震伤员康复治疗分流指导原则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指导各有关省做好地震伤员康复工作,合理安排资源,提高康复效果,特制定本指导原则,供各地在地震伤员康复工作中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