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背景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白内障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研究表明,衰老标记蛋白30( SMP-30)与白内障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 目的 了解不同类型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 LECs)中SMP-30的表达及LECs的凋亡情况,探讨不同类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发病机制. 方法 收集2010年3-10月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眼科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术的年龄相关性皮质性白内障59例80眼和核性白内障53例70眼,2个组患者年龄匹配(P>0.05).白内障手术中环形撕取晶状体前囊膜,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real-time PCR)技术分别定性、定量检测SMP-30蛋白及其mRNA在2个组白内障LECs中的表达.用TUNEL标记法观察LECs的凋亡情况,对比分析两种类型白内障晶状体前囊膜中SMP-30的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差异.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表明,SMP-30主要表达于晶状体囊膜的细胞质中,在晶状体囊膜中央部表达较弱,越近周边表达越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核性:45.21±2.79 vs 76.42±11.21,P=0.042;皮质性:108.32±4.32 vs 206.34±15.67,P=0.037).核性白内障LECs中SMP-30 mRNA的表达少于皮质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0.02±9.08 vs 157.33±13.01,P=0.034).TUNEL染色显示,2个组白内障LECs凋亡百分率中央部明显高于周边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核性:19.34%±0.11%vs 8.32%±0.57%,P=0.025;皮质性:42.07%±0.86%vs 13.55%±0.64%,P=0.010),细胞凋亡百分率低于皮质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4.05%±0.22%vs 27.70%±0.81%,P=0.007). 结论 两种类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发生均与LECs凋亡有关,SMP-30的表达与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核因子κB(NF-κB)在正常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晶状体前囊膜上皮细胞中表达的差异,探讨NF-κB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收集白内障术中60例60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前囊膜组织(白内障组),选取正常供体5例10眼的透明晶状体前囊膜组织作为正常对照组。取白内障组30眼标本和正常对照组5眼标本用于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NF-κBp65蛋白在晶状体前囊膜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另外白内障组30例标本及正常对照组的5例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NF-κBp65mRNA在晶状体前囊膜上皮细胞中的表达。结果正常晶状体前囊膜上皮细胞细胞质和细胞核中可见NF-κBp65蛋白的弱阳性表达,以细胞质为主;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晶状体前囊膜上皮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核中NF-κBp65蛋白呈强阳性表达。白内障组NF-κBp65吸光度(A)值为0.1658±0.022,正常对照组为0.2889±0.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109,P〈0.05)。白内障组NF-κBp65mRNA表达量为1.454±0.081,正常对照组为0.951±0.0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9683,P〈0.05)。结论 NF-κB表达水平的升高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发病密切相关,其表达异常可能参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eceptor of advanced glycation endproducts,RAGE)在糖尿病性白内障(diabetic cataract,DC)及年龄相关性白内障(age-related cataract,ARC)患者晶状体前囊膜和不同浓度高糖条件下培养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lens epithelial cells,LECs)中的表达。进一步探讨RAGE在DC患者晶状体前囊膜和人LECs中表达的变化及相互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DC及ARC患者的晶状体前囊膜,采用Western blot检测RAGE在前囊膜中的表达。ARC患者根据年龄分为:ARC1组(50~69岁)和ARC2组(70~89岁)。DC患者根据年龄及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A1c)水平分为:DC1组(50~69岁,HbA1c为>7.0%~12.0%)、DC2组(50~69岁,HbA1c为4.0%~7.0%)、DC3组(70~89岁,HbA1c为>7.0%~12.0%)、DC4组(70~89岁,HbA1c为4.0%~7.0%)。将培养的人LECs根据培养液不同分为5组,A0组:采用DMEM 培养液;A1组:添加10 mmol·L-1葡萄糖的培养液;A2组:添加20 mmol·L-1葡萄糖的培养液;A3组:添加30 mmol·L-1葡萄糖的培养液;A4组:添加30 mmol·L-1甘露醇的培养液。Western blot检测以上各组中RAGE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以上各组人LECs凋亡率。结果 RAGE在前囊膜的表达程度:DC1组高于DC2组,DC3组高于DC4组,均高于相应年龄的ARC患者。体外实验中,RAGE在A1、A2、A3组中表达高于A0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也高于A4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1、A2、A3组人LECs凋亡率高于A0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也高于A4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A1、A2、A3组人LECs凋亡率与培养液葡萄糖浓度呈正相关(r=0.892,P<0.001)。结论 RAGE在DC患者晶状体前囊膜的表达高于ARC患者,同等年龄下HbA1c水平越高RAGE表达越多;葡萄糖浓度越高,人LECs的RAGE表达越多,人LECs凋亡率越高。推测RAGE可能参与了白内障的形成,并加速了糖尿病患者的白内障进展。  相似文献   

4.
白晶  张劲松  夏泉  郭莲英 《眼科研究》2009,27(2):149-152
目的对比骨连蛋白(SPARC)在不同年龄白内障及正常人晶状体中的表达,并对人品状体上皮细胞(LECs)进行热应激、氧化损伤等预处理后检测其骨连蛋白表达的变化,以探讨其在白内障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将80例不同年龄白内障患者平均分为4组(〈50岁组,50~65岁组,66~80岁组,〉80岁组),于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环行撕囊后取晶状体的前囊膜,对照组取6例角膜移植手术供体眼的晶状体前囊膜。常规蛋白印迹法检测样品中SPARC的含量。将永生化人LECsSRA01/04解冻,传代培养。分为正常对照组、氧化损伤组、热应激处理组,蛋白印迹法观察各组SPARC的表达情况。结果组织样本对照组未检出SPARC表达,自内障组可见明确SPARC表达,并有随着年龄增长表达增加的趋势。细胞样本正常对照组未见明确SPARC表达,氧化损伤组、热应激处理组均可见SPARC表达上调。结论白内障患者LECs中SPARC较正常人表达增高,且随年龄的增长表达逐渐增高。氧化损伤及热应激可使LECs中SPARC表达上调,提示SPARC在白内障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细胞周期蛋白激酶抑制因子p21和p27蛋白在不同年龄段兔晶状体上皮细胞(lens epithelial cells,LECs)中的表达规律。方法:分别取10,20,30周龄兔晶状体前囊膜组织,采用RT-PCR和Western-blot检测该组织中p21和p27的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结果:兔晶状体前囊膜组织中p21与p27的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相似,青年最高,老年次之,中年最低。p21和p27在青年、中年及老年兔LECs中的表达水平有差异(P<0.05)。结论:p21和p27在兔LECs周期调控过程中可能起着平衡作用,对防止PCO的研究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郑广瑛  梁圆圆  王倩 《眼科研究》2010,28(4):351-355
目的探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中Smac、caspase-3的表达和LECs超微结构变化及死亡方式。方法收集皮质性(30例)、核性(24例)、后囊下性(28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晶状体前囊片,以12例高度近视摘出的透明晶状体的晶状体前囊片为对照,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酶菌抗生素蛋白-过氧化物酶法检测Smac、caspase-3蛋白在LECs中的表达,并采用透射电镜观察LECs超微结构的改变及死亡方式。结果Smac、caspase-3蛋白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组LECs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1.71%、78.05%,与透明晶状体组比较染色阳性率及染色强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种类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透射电镜下均可见LECs多表现为肿胀,线粒体嵴缺失、空泡变、髓样化,粗面内质网扩张、颗粒融合和脱颗粒现象,仅1例核性白内障中可见到核膜皱缩向外呈锐角凸起,部分双层核膜融合,模糊不清,细胞核内染色质浓缩,未见凋亡小体。结论Smac、caspase-3蛋白可能参与了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形成。年龄相关性白内障LECs存在凋亡、胀亡等多种细胞死亡方式,细胞凋亡与细胞胀亡的发生可能存在部分分子机制的重叠。LECs超微结构的改变表明线粒体形态改变和功能异常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背景 白内障的发生与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结构和功能的受损有直接关系,而白内障LECs的特征性形态学变化是目前证实细胞结构和功能受损最有力的证据,了解不同类型白内障的LECs形态变化对于研究不同环境或不同疾病对LECs的生物学行为有重要意义. 目的 观察不同类型白内障LECs的形态学变化.方法 在白内障摘出手术过程中分别收集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糖尿病性白内障及高度近视并发性白内障的晶状体前囊膜各15片,各种类型白内障的前囊膜分别进行锥虫蓝-茜素红(TB-AR)染色和苏木精-伊红染色,评估LECs的活性和形态,并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各种类型白内障LECs的超微结构改变,对不同类型白内障的LECs生物学行为进行比较.结果 TB-AR染色结果表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LECs大小不等,呈多边形,镶嵌样排列,少量细胞死亡,细胞膜模糊不清,细胞核呈圆形;糖尿病性白内障LECs水肿,体积增大,细胞大小不等;而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LECs体积较小,大部分细胞死亡.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晶状体囊膜为一均质膜,LECs层呈单层排列,多数细胞结构完整,紧密贴附于前囊膜上;糖尿病性白内障前囊膜部分区域LECs与囊膜间有空隙,细胞核大小不等;高度近视并发性白内障LECs较小,形态不规则,细胞着色深.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前囊膜及多数LECs形态正常,细胞间以及细胞与囊膜间连接尚可;糖尿病性白内障LECs之间以及细胞与囊膜间也可见紧密连接,但显示细胞水肿,细胞间隙扩大,高度近视并发性白内障LECs可见细胞质嵌合突起,细胞质内有空泡变性.结论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糖尿病性白内障和高度近视并发性白内障均以LECs的变性、坏死、凋亡为共同的细胞学基础,但糖尿病性白内障和高度近视并发性白内障的LECs改变明显重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相似文献   

8.
李帅杰  徐国旭 《眼科研究》2012,30(6):534-537
背景 氧化损伤是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发生的主要原因,而泛素蛋白酶系统参与晶状体的分化发育,研究发现其关键酶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L1( UCHL1)参与帕金森病和阿尔茨海默病等年龄相关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且与氧化应激有关. 目的 研究UCHL1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24例单纯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术后获得的晶状体囊膜(皮质性白内障12例、核性白内障12例)、5例正常人晶状体前囊膜上皮和人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系SRA01/04细胞,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UCHL1在各组人晶状体前囊膜上皮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构建UCHL1真核表达质粒,鉴定后采用脂质体转染法转染SRA01/04细胞作为UCHL1过表达组,同时采用绿色荧光蛋白(GFP)真核表达质粒转染SRA01/04细胞作为GFP过表达组,使用梯度过氧化氢叔丁醇(TBHB)处理24h后,采用MTT法检测各组人LECs的活性变化.结果 免疫荧光检测表明,UCHL1在各组人LECs中均有表达,但在正常晶状体囊膜、皮质性白内障以及核性白内障晶状体囊膜上皮细胞表达量的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441,P=0.000).皮质性白内障组以及核性白内障组晶状体囊膜上皮细胞中UCHL1的表达量均低于正常晶状体组(P=0.000、0.000),但皮质性白内障组和核性白内障组之间UCHL1的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4).Western blot鉴定结果表明,UCHL1真核表达质粒转染后可见SRA01/04细胞中UCHL1的强表达.MTT检测结果显示,0.3 mol/L TBHB处理24 h后,UCHL1过表达组细胞活性吸光度(A570/630)值与GFP过表达组比较有增高的趋势,而0.2、0.4、0.5 mol/LTBHP均导致SRA01/04细胞的耐受或者大量凋亡. 结论 UCHL1具有抗氧化作用,且可能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刘莲  钟敬祥  张广斌  汪炬  高思红 《眼科研究》2007,25(11):875-877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HSPs)70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Western blot蛋白印迹法,检测68例(其中皮质型23例、核型29例、后囊下型16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前囊膜上皮细胞中HSP70的表达,以8例正常成人晶状体前囊膜上皮细胞中HSP70含量为对照。结果HSP70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1.454±0.241)和正常人(0.713±0.009)LECs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皮质型、核型、后囊下型HSP70表达也不相同。结论HSP70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一定的细胞保护作用,HSP70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皮质型、核型、后囊下型的作用机制可能不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10.
崔哲  刘平 《眼科新进展》2008,28(3):205-209
目的 探讨预防儿童后发性白内障的手术方式.方法 回顾性研究先天性白内障患儿50例69眼,按不同手术方式(超声乳化晶状体吸出术、超声乳化晶状体吸出联合后囊膜连续环形撕囊术及超声乳化晶状体吸出联合后囊膜连续环形撕囊及前部玻璃体切割术)分为Ⅰ、Ⅱ、Ⅲ 3组,术后随访3~48个月,对各组术眼进行眼底镜、裂隙灯、组织病理学及电镜检查.结果 3组术眼晶状体后囊膜周边部均可见残留晶状体上皮细胞(lens epithelial cells,LECs)向梭形成纤维细胞转化,并可见残留的LECs形成半透明的球形Elschnig 珍珠小体;晶状体前囊膜亦可见少量残留的LECs及Elschnig珍珠小体.Ⅰ组后囊膜中央部可见多量增生的成纤维细胞及LECs;Ⅱ组后囊膜撕囊孔缘处可见成纤维细胞及排列紊乱的LECs,术眼视区中央部的增生膜内可见多量的羽毛状胶原原纤维;Ⅲ组视区中央无增生膜形成,后囊膜撕囊孔缘仅见少量残留LECs.3组中央视区后发性白内障发生率分别是:Ⅰ组 43.48%,Ⅱ组17.39%,Ⅲ组0,Ⅲ组多数术眼中央视区清亮,后囊孔缘处未见明显病理学改变.结论 儿童先天性白内障摘出术中,行后囊连续环形撕囊 前部玻璃体切割术可有效预防儿童中央视区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背景 后发性白内障是现代白内障囊外摘出术后导致视力下降的常见并发症.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是参与降解除多糖以外全部细胞外基质(ECM)的重要蛋白酶,探讨MMP-3对后发性白内障的基因治疗一直是研究热点,而纤连蛋白(FN)是MMP-3的主要降解底物,能间接反映MMP-3的表达情况.目的 构建pEGFP-N1-MMP-3真核重组质粒并转染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观察MMP-3在LECs中的表达,探讨后发性白内障基因治疗的可能性.方法 取6只新鲜猪晶状体,将囊膜用组织块法进行原代培养,获得LECs.用E.coli DH5α MMP-3和E.coli DH5α pEGFP-N1质粒构建MMP-3的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EGFP-N1-MMP-3,通过双酶切,DNA测序分析鉴定人MMP-3片段的准确性.将构建的pEGFP-N1-MMP-3转染至猪LECs中,通过绿色荧光蛋白(GFP)间接观察MMP-3在猪LECs中的表达,用Western blot法检测pEGFP-N1-MMP-3真核重组质粒转染后LECs表达产物FN的相对表达量,间接评估MMP-3的表达量. 结果 双酶切鉴定结果符合质粒pEGFP-N1及目的片段MMP-3大小.软件分析测序结果表明,重组质粒pEGFP-N1-MMP-3中的MMP-3基因与GenBank中的人MMP基因序列相似性达99.6%,表示目的片段已正确插入pEGFP-N1载体.原代培养猪LECs,将重组质粒pEGFP-N1-MMP-3转染入猪LECs,荧光显微镜下可见明显的GFP绿色荧光.Western blot检测表明,FN在pEGFP-N1 -MMP-3真核重组质粒转染组的表达量为0.666±0.008,空质粒转染组FN的表达量为0.326±0.0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结论 成功构建了pEGFP-N1-MMP-3质粒,并能够在猪LECs中表达,为进一步研究该蛋白在LECs中的表达与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葡萄糖调节蛋白(78 kd glucose-regu-lated protein,grp78)在糖尿病性白内障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3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糖尿病大鼠1、2、3个月模型组及正常对照组,每组8只。对大鼠采用STZ60mg/kg的剂量一次性腹腔注射制备糖尿病模型。各时段分批处死大鼠,每只大鼠左眼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右眼用半定量RT-PCR的方法检测晶状体上皮细胞中grp78的表达情况。结果Grp78在正常大鼠晶状体上皮细胞中少量表达,免疫组化光密度值为28.66±5.90,RT-PCR检测光密度比值为0.889±0.006;糖尿病大鼠1、2、3个月组免疫组化光密度值分别为49.56±6.54、63.74±9.05、78.15±9.05,RT-PCR光密度比值分别为0.920±0.011、0.948±0.004、0.976±0.006。经统计学分析,糖尿病组大鼠晶状体上皮细胞中grp78的表达较正常组高(P〈0.01),并随着病程的延长而表达增加(P〈0.05)。结论葡萄糖调节蛋白参与了糖尿病性白内障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3.
陆琳娜  李俊 《眼科研究》2010,28(10):941-945
目的探讨胰蛋白酶复合黏弹剂预防后发性白内障(PCO)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25只新西兰白兔50只眼平均分为5组,每组10只眼。所有实验眼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在晶状体囊袋内分别注入普通黏弹剂、质量分数0.5%胰蛋白酶复合黏弹剂+血清复合黏弹剂、0.75%胰蛋白酶复合黏弹剂+血清复合黏弹剂、1%胰蛋白酶复合黏弹剂+血清复合黏弹剂或1%胰蛋白酶复合黏弹剂并在囊袋内保留3min。摘除实验眼并制备常规固定切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光镜下观察各组兔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和角膜内皮细胞(CECs)的形态学变化。结果 LECs计数随着胰蛋白酶剂量的增加而逐渐减少,4个实验组LECs计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36.696,P=0.00)。1%胰蛋白酶复合黏弹剂+血清复合黏弹剂组的CECs计数为(34.0±2.6)个,而1%胰蛋白酶复合黏弹剂组为(27.0±4.7)个,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792,P=0.00)。组织学检查表明,光学显微镜下普通黏弹剂组LECs结构和排列正常;0.5%胰蛋白酶复合黏弹剂+血清复合黏弹剂组和0.75%胰蛋白酶复合黏弹剂+血清复合黏弹剂组可见部分LECs脱落,眼内其他组织形态无明显异常;1%胰蛋白酶复合黏弹剂+血清复合黏弹剂组LECs完全脱落,但CECs及眼内其他组织形态无明显异常;1%胰蛋白酶复合黏弹剂组LECs完全脱落,伴有CECs的小片状脱落。结论白内障术中运用1%胰蛋白酶复合黏弹剂配合血清复合黏弹剂能安全有效地去除LECs,为PCO的预防提供了一个新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14.
李丹  宁宏  解智慧  王思敏  李捷 《眼科研究》2010,28(10):969-973
目的探讨PI3K抑制剂LY294002对体外培养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增生和细胞周期S期激酶相关蛋白2(Skp2)表达的影响。方法 MTT比色法检测25μmol/L的LY294002处理人LECs细胞株SRA01/04后12h和24h细胞的增生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LY294002作用24h后细胞周期的分布情况;Westernblot和real-timePCR法分别测定LY294002处理24h后细胞中Skp2及其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25μmol/L的LY294002作用于SRA01/04细胞0~24h,SRA01/04细胞的增生受抑制,且作用24h时对SRA01/04细胞的抑制作用最明显。LY294002组中处于G1期和S期的细胞占总细胞数的百分率分别为(66.15±2.63)%和(27.34±6.58)%,对照组为(56.73±1.35)%和(37.32±5.54)%,LY294002组细胞Skp2及其mRNA的表达量明显减少。结论 PI3K抑制剂LY294002可抑制人LECs的增生,使部分细胞停滞于细胞周期的G1期,LY294002抑制人LECs的增生可能与Skp2的表达下调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不同类型白内障患者晶状体上皮细胞(lens epi-thelial cell,LECs)的凋亡情况及其与Fas蛋白(CD95)的关系。方法:取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糖尿病性白内障及高度近视并发性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手术中取下的前囊膜标本共73例。应用光镜、透射电镜及TUNEL标记法观察LECs的凋亡情况。同时应用免疫组化和流式细胞分别定性、定量检测Fas蛋白(CD95)在LECs中的表达。结果:光镜下3种白内障患者的LECs都呈透明样变性,细胞内有空泡。电镜下可见正常以及变性、坏死的LECs。部分LECs细胞内染色质凝集并边缘化,呈早期细胞凋亡改变。TUNEL检测发现3种白内障患者的LECs中均有TUNEL阳性细胞存在,LECs的凋亡率分别为(32.20±7.91)%、(31.00±9.43)%、(28.20±8.04)%,3种白内障间未见统计学差异。免疫组化结果表明在3种白内障患者的LECs中均有Fas蛋白(CD95)表达。流式细胞定量检测年龄相关性、糖尿病性及高度近视并发性白内障患者LECs中Fas蛋白(CD95)的表达量分别为(65.72±9.95)%、(63.46±13.30)%、(31.46±17.25)%,高度近视并发性白内障LECs中Fas蛋白(CD95)的表达与其他两种白内障间存在统计学差异(t检验,P<0.05)。结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糖尿病性白内障及高度近视并发性白内障患者的LECs均出现凋亡,LECs的凋亡很可能是非先天性白内障发病的细胞病理学基础。Fas蛋白(CD95)介导的LECs的凋亡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及糖尿病性白内障的形成中起重要的作用,而在高度近视并发性白内障LECs凋亡中可能存在其他通路。  相似文献   

16.
黄瑾  谢莉娜 《眼科研究》2010,28(7):605-609
目的应用甘糖酯(PGMS)抑制囊袋法培养的兔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的增生和移行能力,探讨其对后发性白内障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方法健康纯种白兔30只模拟白内障囊外摘出术(ECCE)建立兔LECs体外培养的囊袋模型,将制备好的囊袋浸泡于不同质量浓度的PGMS中分别作用不同时间。实验组分别用0.2、0.4、0.8g/LPGMS浸泡晶状体囊袋,作用时间分别为2、5、10min,空白对照组晶状体囊袋不用PGMS浸泡。囊袋置于含质量分数5%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中培养。7d后以囊膜细胞覆盖率作为评价指标,观察兔LECs增生、移行情况;应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观察LECs的形态及其与晶状体囊袋的结合情况;透射电镜下观察后囊膜上LECs的超微结构。结果对照组在培养的第3天可见LECs呈铺路石样生长,第7天后囊膜LECs的覆盖率达100%;各实验组LECs的覆盖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实验组随着PGMS质量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细胞增生、移行的速度明显减慢,其中质量浓度为0.8g/L,作用时间5min和10min组显著抑制兔LECs生长,与对照组和0.2g/LPGMS培养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组织学检测表明0.4g/L及0.8g/LPGMS作用2min组晶状体后囊膜LECs数目较对照组和0.2g/LPGMS组明显减少,细胞与囊膜连接不紧密。透射电镜下可见对照组和0.2g/LPGMS组LECs结构完整;0.4g/L及0.8g/LPGMS组可见细胞内有较多溶酶体,细胞质空泡样变性等退行性改变。结论 PGMS对囊袋培养的兔LECs的增生、移行的抑制作用呈质量浓度及时间依赖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ARC)患者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中参与DNA损伤后碱基清除修复途径的氧化损伤修复基因—人8-羟基鸟嘌呤糖苷酶1(HOGG1)水平与ARC的关系。方法收集三种ARC(皮质性、核性、后囊下性)LECs样本,以透明晶状体LECs为对照组,用免疫组化、RT-PCR方法测定HOGG1在LECs的表达情况。结果对照组LECs中可见HOGG1的表达,三种ARC患者LECs中可见HOGG1表达较对照组增高(F=107.62,P〈0.01),但三种ARC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对照组与ARC组HOGG1均位于细胞质和细胞核。说明ARC LECs的细胞核和细胞质中HOGG1的表达量上调。结论 HOGG1表达上调参与ARC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