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目的对散发听神经病患者进行OTOF基因突变筛查,了解中国听神经病患者中是否存在该基因的热点突变位点。方法选取解放军总医院门诊2003~2005年确诊的散发听神经病患者76例,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选取OTOF基因已经报道的存在突变或位于突变附近的9个外显子,应用Primer5软件设计9对引物,采取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应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进行OTOF基因突变检测;使用DNAStar软件进行测序序列的对比分析。结果本研究共发现了OTOF基因的8种多态位点。1名温度敏感性听神经病患者检测到82769delAG缺失突变,位于OTOF基因第25外显子上的AG缺失突变导致氨基酸在993位发生改变,翻译截止于1000位氨基酸处,该患者并未检测到OTOF基因的其他突变。56842A/C、82885C/A、92905G/A为已知多态位位点,其中56842A/C和92905G/A多态在NCBI显示的不同人群的多态频率与本研究的多态频率无差异。2例患者发现76378C/T杂合突变(突变率2.63%)、3例患者发现82913G/A杂合突变(突变率3.95%),这两种突变分别位于第15内含子和第25内含子,考虑为本研究发现的新的单核苷酸多态。11例患者发现92995C/T杂合突变(突变率14.47%),5例患者发现96888C/T杂合突变(突变率6.58%),这两种突变分别位于第39外显子和第44外显子,但均没有引起氨基酸的改变。结论本研究在散发听神经病患者中发现了8种OTOF基因多态位点,并未发现国外报道的已知突变,这意味着中国听神经病患者可能存在OTOF基因新的突变,或者存在其它相关致病基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2例中国云南地区Ⅱ型Waardenburg综合征(WS2)患儿相关基因突变位点的分析,探讨WS2可能的分子生物学致病原因。方法经知情同意,分别于2018年10月和2019年5月对2例WS2先证者及家系成员进行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听力学评估及颞骨CT检查。获取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 高通量测序方法对MITF、PAX3、SOX10、SNAI2、END3、ENDRB、KITLG基因编码区的全部外显子及部分内含子和启动子进行检测,对先证者及其父母进行突变位点的Sanger测序验证分析。结果先证者1检测出MITF基因第7外显子c.641643delGAA突变,导致氨基酸改变p.214delR,为整码移码突变,患儿双亲MITF基因序列测序分析该位点无变异,此位点为自发突变。先证者2检测出MITF基因1~9号外显子大片段杂合缺失,影响蛋白质功能的正常发挥。结论基因诊断是确诊Waardenburg综合征的重要依据,MITF基因c.641643delGAA杂合突变和MITF基因1~9号外显子大片段杂合缺失可能是本研究2例WS2患儿的分子生物学致病原因。  相似文献   

3.
大前庭水管综合征PDS基因突变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检测大前庭水管综合征患者PDS基因突变位点,从遗传分子水平探讨该病的发病机制.方法收集18例散发大前庭水管综合征患者和12例听力正常健康对照个体外周血DNA样本共30份;PCR扩增研究对象PDS基因第6、9外显子,对PCR扩增产物直接测序分析.结果全部受检对象PDS基因第6、9外显子PCR扩增均获成功,测序分析发现1 8例大前庭水管综合征患者中1例PDS基因编码区611G→C和612T→G颠换,导致204密码子错义突变;12例听力正常者未发现任何突变位点.结论大前庭水管综合征患者存在PDS基因突变,对大前庭水管综合征PDS基因其它部位序列的研究,有助进一步测序分析揭示该病的实质.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OTOF基因在一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听神经病家系的突变情况。方法:选择一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听神经病家系中现存9名成员、3例散发听神经病患者和3名听力正常者为研究对象,用基因组DNA抽提试剂盒提取外周血DNA。对1例家系患者DNA进行OTOF基因全部编码区的PCR扩增,扩增产物经纯化后直接测序,测序结果与标准序列对照进行突变筛查;针对发现有突变的外显子,对其余受试者DNA样本进行PCR扩增和序列分析。结果:所有研究对象在OTOF基因相同部位上检测到10个新的碱基变异,但均未引起所编码氨基酸的改变。结论:该家系成员OTOF基因未发现有意义的突变位点,提示新基因参与家系耳聋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广东、湖南和广西三省非综合征型聋患者GJB3和GJB6基因突变的特征。方法选择200例来自广东、湖南和广西三省的非综合征型聋患者,提取外周血DNA,PCR扩增后,进行GJB3、GJB6基因编码区测序和GJB6大片段缺失del(GJB6-D13S1830)及del(GJB6-D13S1854)突变检测。结果 200例患者中发现GJB3 580G>A杂合突变2例,其中1例为GJB2 109G>A和GJB3 580G>A复合杂合突变,250G>A杂合突变1例,474G>A杂合突变1例,357C>T杂合突变35例,纯合突变1例,474G>A为首次发现。GJB3等位基因突变频率为1%(4/400)。未发现GJB6基因突变。结论本组广东、湖南和广西三省非综合征型聋患者GJB3基因等位基因突变率为1%;GJB6基因突变致聋罕见。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蛋白酪氨酸磷酸酶(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y deleted on chromosome 10/mutated in multiple advanced cancer1/TGF-β regulated and epithelial cell-enriched phosphatase,PTEN/MMAC1/TEP1,以下简称PTEN)基因突变与喉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一单链构象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ingle-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PCR-SSCP)分析银染系统和PCR产物直接测序技术,检测喉鳞癌新鲜或冰冻组织中PTEN基因第5、第8外显子的突变情况,对有电泳迁移率改变的进行PCR产物测序。结果 第5、第8外显子的突变均发生在声门上型喉癌,声门型喉癌未发现突变。其中,第5外显子有6例发生突变,突变率15%(6/40)。直接测序发现2例在85密码子第2、3碱基子之间发生了插入A突变,即TT→TAT,2例86密码子第3碱基缺失一个A,从而导致移码突变;1例同时存在以上两种突变,导致错义突变;1例85密码子第2、3碱基之间插入A,同时86密码子第2碱基缺失,即GCA→GA导致无义突变。这6例中有低分化3例,中分化3例,无高分化;淋巴结转移5例占83.3%(5/6),无淋巴结转移1例,占16.7%(1/6)。第8外显子仅有1例发生突变,突变率为2.5%(1/40),直接测序发现276密码子第2碱基A缺失,即AAT→AT.336密码子与337密码子之间插入1个C,该病例虽无淋巴结转移,但病理为低分化。结论 PTEN基因第5外显子中85、86密码子在人喉鳞状细胞癌中突变率较高,该基因突变可能与喉鳞癌淋巴结转移及病理中、低分化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ras基因、p53基因突变与喉鳞状细胞癌发病的关系.方法:应用多聚酶链反应-单链构像多态性分析(PCR-SSCP)方法分析40例喉鳞状细胞癌H-ras,K-ras,和N-ras基因的第12密码子,p53 基因第5,7外显子中点突变的情况.结果:H-ras基因突变9例,突变率为22 .5%(9/40);K-ras基因突变8例,突变率为20%(8/40),N-ras基因突变5例,突变率为12.5% (5/40).p53基因第5外显子突变7例,突变率为17.5%(7/40);第7外显子突变9例,突变率为22 .5%(9/40).5例发现有两种基因突变,且均表现为ras基因和p53外显子改变.结论 :ras基因,p53基因的改变在喉鳞状细胞癌的发生中共同起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GJB2、SLC26A4基因突变在中国西北地区非综合征型耳聋(nonsydromic hearing impairment,NSHI)患者中的突变频率及主要的突变方式.方法 采集中国西北地区801例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血样,应用PCR技术扩增GJB2基因的编码区和SLC26A4基因第7、19外显子,PCR产物进行直接测序,运用DNAS-tar5.0或BioEdit软件进行测序结果 分析.结果 801例NSHI患者中共检测到125例发生GJB2基因突变,突变率为15.61%(125/801),其中双等位基因(纯合或复合杂合)突变率为8.99%(72/801),235delC约占所有突变的78.79%(156/198).101人发生SLC26A4基因(P7、P19)IVS7-2A>G、H723R和T721M突变,突变率为12.61%(101/801),其中双等位基因突变率为5.12%(41/801).结论 在中国西北地区NSHI患者中,235delC是GJB2基因最常见的突变方式,IVS7-2A>G和H723R是SLC26A4基因主要的突变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在一个中国听神经病家系中进行WFS1基因的突变检测,分析WFS1基因突变与该家系表型的关系。方法针对WFS1基因的全部编码序列设计14对引物,进行WFS1基因的PCR扩增,对PCR产物进行双向直接测序,检测WFS1基因突变。结果在WFS1基因的8个外显子中,检测到位于第8个外显子上的6种序列改变方式,其中突变2766A/G杂合为听神经病家系特有,并且可以引起氨基酸的改变(866D/N);其他突变未引起氨基酸的改变。结论在发现的6个序列改变方式中,2766A/G可以引起氨基酸的改变(866D/N),为听神经病家系特有,可能和听神经病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蛋白酪氨酸磷酸酶 (phosphataseandtensinhomologydeletedonchromosome 10 /mutatedinmultipleadvancedcancer1/TGF βregulatedandepithelialcell enrichedphosphatase ,PTEN/MMAC1/TEP1,以下简称PTEN)基因突变与喉鳞状细胞癌 (简称鳞癌 )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单链构象多态性 (polymerasechainreaction single strandconformationpolymorphism ,PCR SSCP)分析银染系统和PCR产物直接测序技术 ,检测喉鳞癌新鲜或冰冻组织中PTEN基因第 5、第 8外显子的突变情况 ,对有电泳迁移率改变的进行PCR产物测序。结果 第 5、第 8外显子的突变均发生在声门上型喉癌 ,声门型喉癌未发现突变。其中 ,第 5外显子有 6例发生突变 ,突变率 15 % (6 / 4 0 )。直接测序发现 2例在 85密码子第 2、3碱基子之间发生了插入A突变 ,即TT→TAT ,2例 86密码子第 3碱基缺失一个A ,从而导致移码突变 ;1例同时存在以上两种突变 ,导致错义突变 ;1例 85密码子第 2、3碱基之间插入A ,同时 86密码子第 2碱基缺失 ,即GCA→GA导致无义突变。这 6例中有低分化 3例 ,中分化 3例 ,无高分化 ;淋巴结转移 5例占 83 3% (5 / 6 ) ,无淋巴结转移 1例 ,占 16 7% (1/ 6 )。第 8外显子仅有 1例发生突变 ,突变率为 2 5 % (1/ 4 0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