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目的探讨大麻素受体2(CB2)在胫骨癌痛大鼠脊髓的表达及其在癌痛产生和维持中的作用。方法 雌性SD大鼠42只,体重160~180g,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C组)、假手术组(S组)、骨癌痛组(BCP组)、DMSO(二甲基亚砜)组(D组)和CB2选择性拮抗剂AM630组(A组)。采用右侧胫骨干骺端骨髓腔内注射5μlWalker256(4×105)乳腺癌细胞制备大鼠胫骨癌痛模型,于接种后第7d从S组和BCP组分别随机选取6只,同C组的大鼠一起处死取脊髓,采用免疫印迹技术观察脊髓CB2的表达,在接种后的第1、2及第3天按照分组D组和A组分别鞘内注射DMSO0.15μl和溶于1%DMSO的AM63015μg。分别于注射肿瘤前1d、注射后的第1、3、5、7、14、21d(T0~6)测定机械痛阈和热痛阈。结果免疫印迹显示C组大鼠脊髓基本没有CB2的表达,与C组及S组相比,BCP组接种后第7d脊髓CB2表达水平升高。鞘内注射AM630癌细胞后大鼠接种后肢提前出现机械痛觉过敏现象。结论脊髓CB2参与大鼠胫骨癌痛的产生和维持。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神经干细胞(NSC)与原浆型星形胶质细胞(PAS)联合移植对大鼠损伤脊髓功能和形态的修复作用. 方法 60只Wistar大鼠,制成脊髓L1~L2左侧半切空洞损伤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损伤组(A组)、损伤后移植PAS组(B组)、移植NSC组(C组)、NSC和PAS按2:1比例联合移植组(D组),每组15只.伤后1,4,8周进行伤侧下肢BBB评分、体感诱发电位(SEP)和运动诱发电位(MEP)检测;8周损伤部位脊髓组织进行HE、Nissl、Holmes银染,观察移植物在损伤脊髓中的形态学变化. 结果 (1)行为学观察:4周时,各组间开始出现差异;8周时,组间差异更为明显,尤其D组大鼠最明显,已能行走,行走时频繁足底离地,并能与前后肢体协调运动,B、C组功能有一定改善,可支重性足底踏步,前后肢共济协调,但仍和D组存在明显差距,A组后肢关节活动幅度增加,足底仍不能着地支重.(2)电生理检查:1周时,各组MEP峰潜时(以N1波计算)和SEP峰潜时(以P1波计算)开始出现差异,至4,8周,B、C、D组峰潜时明显缩短,但D组缩短最为显著(P<0.01).(3)病理观察:8周时,A组缺损严重,新生组织较少,B、C、D组缺损组织基本填补完全,损伤空洞闭合,未见明显的炎症反应,B组损伤处可见大量形态不同、大小不等的新生胶质细胞,胶质纤维排列紊乱,病理染色未见神经元;C组损伤处新生组织较多,以神经胶质细胞为主,少量神经元分布,且可见再生纤维连接;D组损伤处新生组织填补缺损完全,胶质纤维中可见形态典型的新生神经元,数量明显多于C组. 结论 NSC和PAS联合移植到损伤脊髓组织后,能够存活、分化并从结构和功能上较好地修复组织缺损区域.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活性小胶质细胞移植对脊髓损伤后大鼠运动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 选用成年雌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前两组为运动功能观察组,采用自制改良Allen脊髓打击装置打击脊髓,建立中度脊髓损伤的动物模型,分成移植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后两组为组织学观察组,用相同方法制作动物模型,也分为移植组与对照组,每组10只.在动物模型制作早期进行新生大鼠小胶质细胞的培养、分离以及纯化,并对小胶质细胞进行鉴定和细胞纯度的测定.移植组术后7 d再次暴露损伤部位,微量注射器以损伤部位为中心注射移植活化小胶质细胞悬液.而对照组不移植.运动功能观察组分别在移植后第1天、第1,2,3,4周对大鼠进行运动功能评分;组织学观察组在相同时相点进行Naoumenko及Feigin小胶质细胞石蜡切片染色,每个时间点移植组和对照组每组随机抽取两只大鼠取材切片,镜下观察并计数小胶质细胞.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后1,2,3,4周,对照组与移植组随时间延长BBB评分均逐渐升高,移植组术后2,3,4周后肢运动功能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Naoumenko-Feigin染色计数,移植组比同期对照组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多(P<0.05).结论 小胶质细胞移植可促进脊髓损伤大鼠后肢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星形胶质细胞损伤前后的基因表达变化。方法提取新生大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体外损伤后2d(损伤组)及未损伤细胞(对照组)的总RNA,采用5’端RNA转录开关机制技术和抑制性消减杂交方法,构建大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损伤前后差异表达基因的消减cDNA文库,并将差异性表达片段进行序列分析及基因库中的同源性检索,获得大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损伤2d后细胞基因的整体变化趋势。结果脊髓星形胶质细胞损伤后2d,热休克蛋白70、钙调素Ⅱ等基因表达上调;同时β-肌动蛋白等基因表达下调。结论在大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机械性划痕损伤后的星形胶质细胞反应中,既有热休克蛋白等基因表达上调,也有β-肌动蛋白等基因表达下调。  相似文献   

5.
彭景  徐兰真 《武警医学》2022,33(3):192-197
目的 探讨异氟醚吸入麻醉调控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对围术期小鼠神经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C57BL/6小鼠8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2%异氟醚组、手术组、2%异氟醚+手术组,每组20只.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估小鼠术后1、3、7 d认知功能,测定海马组织炎性反应及凋亡相关因子水平,免疫荧光染色观察星形胶质细胞活化情况,TUNE...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前列腺炎性疼痛与脊髓胶质细胞活化的关系。方法用完全弗氏佐剂(CFA)刺激SD大鼠前列腺,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不同时间段大鼠相应脊髓节段(L6和S1)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活化情况进行检测。结果CFA刺激大鼠前列腺后3、10、28天,L6、S1脊髓背角浅层和深层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的活化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增加。结论胶质细胞活化在前列腺炎性疼痛的神经病理过程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脊髓前角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对坐骨神经切断后引起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退行性变的影响。方法 以硅胶管套接切断的大鼠坐骨神经为实验模型,24只大鼠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硅胶管内注射GDNF,对照组注射等渗盐水,术后2周观察大鼠后肢运动功能,并进行脊髓切片的尼氏染色、酸性磷酸酶(ACP)组织化学染色及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染色。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后肢运动功能明显改善;脊髓前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观察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 monosialotetrahexosyl gangliosides,GM-1)对大鼠脊髓损伤后微管相关蛋白-2(microtubule - associated protein 2,MAP -2)和胆碱乙酰转移酶( choline acetyhransterase,ChAT)的表达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探讨GM -1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Wistar雌性大鼠66只(体重260~ 300 g),随机取6只作为正常对照组,余60只采用改良Allen打击法于Tt0节段制作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GM -1组(A组)和等渗盐水对照组(B组),每组30只大鼠。分别于术后1,3,7,14和28 d采用改良Tarlov评分法评价大鼠脊髓损伤后后肢运动功能恢复程度后处死取材,每组各时相点6只大鼠。以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大鼠脊髓损伤后MAP -2和ChAT的表达情况。结果 术后7d起,Tarlov评分在A、B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A组大鼠运动功能恢复优于B组。免疫荧光染色发现,A组术后各时相点MAP -2及ChAT呈阳性表达的细胞数量较B组同时相点明显增多(P<0.05)。结论 脊髓损伤后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与MAP -2及ChAT的表达呈一定的相关性;GM -1可通过增强脊髓损伤后MAP -2及ChAT的表达来保护神经元。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骨癌痛大鼠鞘内注射P2X受体抑制剂TNP-ATP后的患侧后肢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WT)和双后肢负重差值变化.方法 雌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n=8):Sham组、Model组、ddH2O组和TNP-ATP组.Sham组左胫骨髓腔注射PBS液5 μl,其他3组分别注射Walker256细胞悬液5 μl(2×107个/ml).建模后5 d,所有大鼠皆鞘内置管;建模后7 d,ddH2O组鞘内注射ddH2O 10 μl,TNP-ATP组鞘内注射TNP-ATP(30 nmol)10 μl ,其余两组不进行鞘内注射.在建模前、建模后3、6、9、12 d用Von Frey丝测定大鼠患侧后肢机械缩足反射阈值,用负重仪测大鼠双后肢负重差值.结果 与Sham组比较,Model组和ddH2O组建模后第6~12 d左后肢痛觉超敏,MWT值进行性下降,双后肢负重差值进行性增加.TNP-ATP组鞘内给药后患侧后肢MWT升高,双后肢负重差值减小.结论 鞘内注射TNP-ATP能减轻但不能完全抑制大鼠胫骨癌痛引起的机械痛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及电镜观察外周神经损伤后脊髓背角中枢--外周移行区星形胶质细胞反应。方法 51只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A组(n=7)正常对照组;B组(n=24)背根压榨伤组;C组(n=20)坐骨神经压榨伤组。损伤组按存活期不同各分为4个亚组,每亚组5例,大鼠分别于伤后3天、2周、1月和2月处死取材。A组、B组3天、2月时相点各取2例用于电镜标本制作。免疫组化染色观察L5脊髓背角及中枢-外周移行区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电镜观察中枢-外周移行区星形胶质细胞反应。结果(1)背根和坐骨神经损伤可引起脊髓背角GFAP的显著表达,其中后者的GFAP表达随时间延长而减弱,而前者整个观察期持续高水平表达;(2)坐骨神经损伤不引起中枢-外周移行区GFAP的表达增强,但背根损伤可导致该区域GFAP的显著表达且持续整个观察期;(3)超微结构观察示背根压榨伤后中枢-外周移行区星形胶质细胞突起大量增生,占据了背根传入纤维的径路。结论 外周神经损伤引起的脊髓背角及中枢-外周移行区的反应性胶质化可能是背根再生不能重建脊髓和外周联系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