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胃脘痛从肝论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胃脘痛的病因很多,我们治疗胃脘痛多责之在肝。因病位虽然在胃而缘多由肝木克脾土所致,若忧思恼怒,气郁伤肝,肝气横逆势必克脾犯胃致气机阻滞,胃失和降而为痛,肝气久郁即可化火伤阴,病情加重,缠绵难愈。1临床资料观察治疗本组病例46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2...  相似文献   

2.
慢性胃痛从肝论治的立论依据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肝与胃的关系探讨了肝失疏泄、气机郁滞在胃痛发病中的作用,并引用实验及临床相关资料证实慢性胃痛多表现为肝胃同病、气机郁滞,提出疏肝和胃法是治疗慢性胃痛的基本治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根据木与土的关系,以治肝为主,调理肝胃气机为法,观察加味肝胃逍遥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8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50例,口服加味肝胃逍遥汤;对照组138例,口服吗叮林、雷尼替丁。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99%,两组比较有较大差异性(P≤0.01)。论结:中药加味肝胃逍遥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疏肝和胃法在慢性胃痛诊治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肝与胃的关系探讨了肝失疏泄、气机郁滞在胃痛发病中的作用,并引用实验及临床相关资料证实慢性胃痛多表现为肝胃同病、气机郁滞,提出疏肝和胃法是治疗慢性胃痛的基本治法。  相似文献   

5.
张洁  崔立丰 《陕西中医》2000,21(1):15-16
从肝与胃的关系探讨了肝失疏泄、气机郁滞在胃痛发病中的作用,并引用实验及临床相关资料证实慢性胃痛我表现为肝胃同病,气机郁滞、提出疏肝和胃法是治疗慢性胃痛的基本治法。  相似文献   

6.
基于“气机升降”理论,深度剖析肝、胃与肺的内在联系,以及肝胃失和,气机逆乱,以致肺失肃降、肺气上逆而咳之机理。遵循“咳不止于肺,亦不离乎于肺”,从肝胃着手,以“疏肝和胃,降逆止咳”为基本治法,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消化性溃疡从肝论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根据木与土的关系 ,以治肝为主 ,调理肝胃气机为法 ,观察肝胃逍遥汤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2 0 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10 8例 ,口服肝胃逍遥汤 ;对照组 92例 ,口服法莫替丁、乙酰螺旋霉素。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6 2 9%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88 0 4 % ,两组比较有较大差异性 (P <0 0 5 )。结论 :中药肝胃逍遥汤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显著 ,复发率低 ,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8.
气机升降理论是祖国医学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气机升降出入运动是人体生理活动的重要形式 ,升降法的应用对临床实践有着极大的指导意义。肝胆属木 ,在志为怒 ,性喜条达而恶抑郁 ,主疏泄气机 ;脾胃属土 ,在志为思 ,位居中焦 ,升清降浊 ,司气机平衡。“肝木乘土”、“土壅木郁”指明了肝与脾胃在病机上的密切联系 ,阐述了肝郁气滞导致中土不调、脾胃邪实壅滞气机的病理变化 ,说明肝胃病变常相互影响 ,可见肝胃同病在临床上是一种常见的证候。1 升降相因是肝胃协调的重要基础升降运动 ,不仅存在于宇宙之间一切有生命的活动之中 ,而且贯穿…  相似文献   

9.
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是呼吸系统常见病,是胃食管反流病的一种特殊类型,属中医学"胃咳"范畴.王书臣教授认为脾胃气机升降失常为本病的关键病机,肝失疏泄是其诱发因素,故治疗以调畅脾胃气机为关键,选用半夏泻心汤为基础方,常配伍大量理气药,经治多例患者,均取良好疗效,为临床治疗胃食管返流性咳嗽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0.
肝胃郁热型胃脘痛是临床常见病,情志不畅,饮食不节,肝胃郁热,气机升降失司是导致本病的主要原因。临床遵叶天士"治胃佐泄肝,制其胜"之意,我们在临床疏肝用四逆散,抑酸用左金丸,两方合用,收到较好的效果。就肝胃郁热型胃脘痛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经验进行了总结,为临床运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颜正华教授诊治反流性胃炎-食道炎,认为主要病机为肝胃失和。治疗关键是肝胃同治。各有所重。采用疏肝和胃、通腑降胃、活血治胃等法。药物选择忌刚宜柔、升降相因,药性以轻灵、流通见长,辅以通腑泻浊,使气机顺畅;久病入络,瘀血阻滞,则根据瘀血之轻重选用药物、临床辨证论治,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2.
胃食管反流病病位在胃与食管,病因与脏腑气机升降密切相关,临床主要病机为脾胃升降失调,肝肺不调,心肾不交等,且阳虚、土湿、水寒也是其重要发病因素。故在临床上以调节脏腑气机、和阴阳为主要原则,升脾降胃、升肝肃肺、交通心肾为主要方法,结合温阳化气,温通行气,进而为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提供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13.
乳病的发生与肝、胃二经关系最为密切。早在《内经》中就有关于乳房与经络关系的记载:“足阳明胃经.行贯乳中……足厥阴肝经上膈.布胸胁绕乳头而行……。”而肝司疏泄,调畅气机,脾胃则为人体气机升降之枢纽,故肝、胃二经最恶郁滞。《太素.任脉》中杨上善注道:“手足厥阴少阳多气少血.以阳多阴少也。手足太阴阳明多血气.以阴阳俱多故也。”可见肝、胃二经以“阳多”为主,乳病治疗应顺肝、胃二经之常态,临床施以温通法.屡屡奏效。兹举验案3则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4.
胃脘痛是临床常见病之一,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经常发生疼痛为主证。按病因分析,有由于饮食不节,过食生冷或暴饮暴食致脾胃受伤,饮食停滞中脘,气机阻滞;或由于肝气犯胃,忧虑恼怒,气郁伤肝,肝失疏泄,肝气横逆犯胃等原因引起气机阻  相似文献   

15.
胃食管反流病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中医药在其治疗上有理想的效果。梳理近5年关于胃食管反流病中医病机方面的文献,着重从中医病机这一维度探讨胃食管反流病治疗的中医药运用。目前,对胃食管反流病的中医病机及中医药治疗主要有三方面认识。一为脾胃升降论,脾胃升降失衡,当升不升,当降不降。临床多选用六君子汤加减。二为肝胃关系论,肝郁气滞,横逆犯胃,则肝胃不和;胆腑疏泄失常,木郁土壅,胃失和降,胃气上逆。临床选用柴胡疏肝散为基础方加减。三为气机失调相关脏腑论,气机升降失常是其根本病机,肝、胃、肺、肾多脏腑失衡导致气机逆乱、清浊不分。临床多选用半夏厚朴汤、半夏泻心汤加减。  相似文献   

16.
理气和胃汤治疗慢性胃脘痛3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胃痛 ,即祖国医学之胃脘痛。包含了现代医学的许多慢性胃病 ,如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胆汁返流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神经官能症等。经过临床观察 ,结合有关资料和辨证分析发现 ,慢性胃痛与情志因素密切相关 ,肝失疏泄、气机郁滞、横逆犯胃、胃失和降 ,而致肝胃不和型最为常见 ,是慢性胃病的基本病机 ,正如叶天士所云 :“肝为起病之源 ,胃为传病之所”、“肝木肆横 ,胃土必伤”。故治疗重在柔肝疏肝、理气和胃。笔者以自拟理气和胃汤治疗慢性胃脘痛 38例 ,疗效满意 ,兹报道如次。1 临床资料本组 38例 ,均系门诊病人 ,…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王道坤教授临床运用疏肝和胃汤治疗便秘、呕吐、胃痞案,总结王教授从肝论治脾胃病之思想。王教授认为,脾胃气机升降有赖于肝气的疏泄,肝气郁不舒则脾胃气机不畅,无以斡旋中焦,运化失司则诸病生。故治疗脾胃病时,应重视调理肝气,以畅达周身气机,肝气条达则脾胃升降功能恢复,诸症向愈。  相似文献   

18.
陈革 《国医论坛》1998,13(6):24-25
功能性消化不良,指有顽固的消化不良症状,并排除消化性溃疡、返流性食道炎、胃癌、肝胆及胰腺等器质性病变的一种临床综合症。兹就辨治一得,谈谈点滴体会。l理气达郁,治肝安胃现代医学认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原因复杂,主要病理变化为胃肠动力学障碍(排空延缓、胃十二指肠运动不协调),不良的饮食习惯和精神因素为发生和加重的诱因,与中医饮食失节、清志失调的理论相合。肝为刚脏,性喜条达,情志失调,肝失疏泄,气机郁滞,即“肝为起病之源,胃为受病之所”。治宜理气达郁,治肝安胃。例1:王某,女,30岁,1992年5月18日诊。患者…  相似文献   

19.
浅谈调理升降法与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雷林  赵荣 《天津中医药》2009,26(1):37-38
探讨调理升降与胃食管反流病治疗关系.通过归纳中医脏腑气机升降相关理论,结合临床实践,分析认为胃食管反流病属于脾胃肝肺气机升降失调所致,故提出治疗宜采取调理脏腑气机升降原则.经过临床实际应用.运用该原则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胃痞为临床常见之脾胃病症,谢晶日教授指出胃痞的基本病机是肝脾不调,气机升降失宜,故治疗以疏肝健脾,调畅气机为基本法则。谢师临证治疗胃痞的经验主要可概括为:疏肝健脾,详辨虚实;注重升降,调畅气机;利胆和胃,以散结气;湿邪为患,善用风药。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