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正> 慢性肝昏迷亦称肝性脑病,是肝功能衰竭的严重表现,通常见于有严重肝脏疾病的患者。其治愈率低,死亡率高,治疗颇为困难。可称为难治性疾病。急性肝昏迷多发生在重症病毒性肝炎和中毒性肝炎,而慢性肝  相似文献   

2.
肝昏迷是肝脏病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引起肝昏迷的原发病,有门脉性肝硬变、病毒性肝炎、原发性肝癌等。急性上消化道大量出血、急性感染、麻醉剂、手术、腹泻、大量腹腔放液、摄入蛋白质过多等等,均为诱发因素。约有1/4~1/2的病例,并无明显的诱因。肝昏迷既是许多肝脏病的严重发并症;因此,在治疗肝脏病时,积极有效地护肝疗法和消除一切可能的诱因,是防止肝昏迷发  相似文献   

3.
有关各种肝脏疾病所致肝昏迷之综合报告颇多。在各种原发性肝脏疾病中以肝硬变、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居多;对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以下称急黄肝炎)引起者之分析较少。国内1961年以来始有对后者的专题论述。急黄肝炎所致肝昏迷之频度,国内各作者之报告相差悬殊。第二军医大学一组为2.73%。国外历年来资料约为0.2-3%。我们选资料完整此种肝昏迷37例,昏迷前期4例,共41例,加以分析并讨论之。  相似文献   

4.
彭新丽 《中原医刊》2007,34(22):82-83
肝脏是脂蛋白和脂质的代谢场所。肝脏疾患可引起血清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的降低。了解人体脂蛋白的变化有助于肝脏疾患的诊断和治疗。本文对我院门诊健康体检者208例和住院的急性期病毒性肝炎患者206例同时进行血清载脂蛋白APOAI/B(APOAI/APOB),总胆固醇(T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r-谷氨酰转肽酶(GGT),并对APOIA与ALT、GGT的关系加以分析,探讨其在急性期病毒性肝炎中的诊断价值,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作者在18例心肌梗塞及14例肝脏疾患患者(2例传染性肝炎,7例雷诺克氏肝硬化,1例后天性球形红血球性贫血,4例阻塞性黄疸)的血桨中,进行苹果酸脱氢酶(Malic dehydrognase),6—磷酸已糖异构酶(Phosphohexose isomerase)及转氨基酶(Aminopherase)测定,结果这三种酶在所有心肌梗塞病例中均增高;同时在肝脏疾患中这三种酶也普遍增高,特别在传染性肝炎时更为显著。 苹果酸脱氢酶和6—磷酸已糖异构酶广泛存在于躯体细胞中,前者在骨骼肌和肝脏中含量最高,后  相似文献   

6.
暴发型肝炎是病毒性肝炎的一种临床类型,只占病毒性肝炎的0.2~0.4%,但病情凶险,死亡率高。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进行性黄疸,肝脏缩小,明显的神经精神症状,抽搐、昏迷、出血、颅内压增高及肾功衰竭。本病发病机理至今尚未清楚,治疗方法多种多样,而疗效多不满意。近年来关于暴发型肝炎肝昏迷的治疗问题,报导的较多,新近认  相似文献   

7.
肝性脑病(肝昏迷)是严重的肝脏疾病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机能紊乱。其临床表现是以意识改变为主的精神神经症状。根据发病方式和发病机理,肝性脑病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型。急性者多见于暴发性急性病毒性肝炎或急性肝脏中毒,发病急剧,病死率高,约为90%;慢性者多继发于肝硬化,发  相似文献   

8.
用偶联酶学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脑GABA-T活性,在小鼠肝昏迷模型中证实了Ferenci等报道的肝昏迷兔血清能抑制脑GABA降解的实验结果,并首次报道了正常及肝昏迷小鼠LHS对脑GABA降解也有抑制作用。说明正常肝细胞中存在有对脑GABA降解有抑制作用的物质。它是肝脏特有的或主要存在于肝脏。对GABA降解抑制物参与肝昏迷发病机制的可能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有关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测定对肝、胆疾病诊断意义的报道较少。现就我们近2年来观察测定的结果分析讨论如下: 材料与方法一、检测对象: 1.健康人:共72例。为经检查,排除肝脏疾患及影响脂质代谢疾病者。 2.各种肝脏疾病患者共75例。其中急性肝炎(AH)30例,慢性迁延性肝炎(CPH)  相似文献   

10.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化验,需考虑以下疾病: 1.传染性肝炎患者临床表现发热、黄疸、呕吐一周,伴乏力及食欲减退,因此首先要考虑传染性肝炎。但入院后体征特点是无肝大而有明显黄疸及脾大,这与一般传染性肝炎体征不符,虽部分肝炎病人肝脏可不大,但脾肋下3厘米,斜径4.5厘米,质又硬,这在肝炎是罕见的;其次有黄疸与SGPT分离现象,前者32单位,后者56单位,这在肝炎中也是少见的。一般肝炎患者SGPT高峰在黄疸高峰之前出现,消退也较黄疸为晚。重症肝炎肝昏迷时,由于肝  相似文献   

11.
细菌性肝炎     
人们对病毒性肝炎较熟悉,但对细菌性肝炎却比较生疏。顾名思义,细菌性肝炎是由细菌侵犯肝脏,导致肝功能损害的一种疾病。它一般是由继发性感染所致。感染途径通常有胆原性、肝原性、门静脉性、胰液返流性等,其中与胆道感染疾患和胆石症的关系最为密  相似文献   

12.
常见的病毒性肝炎分为:甲、乙、丙、丁、戊型。目前治疗肝脏疾病的药物有百余种,按药理作用可分为:抗肝炎病毒药,主要抑制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保肝药,主要是抗肝细胞坏死,促进肝细胞修复和保护肝脏;抗脂肪肝药,可促进脂肪分解、转运和代谢,防止脂肪在肝脏的蓄积;抗肝昏迷药,主要用于纠正由氨转化发生障碍导致的血氨过多,减轻肝昏迷和脑病症状。《国家非处方药目录》收载的肝病辅助用药有:肌苷、水飞蓟宾、齐墩果酸、葡醛内酯。那么,治疗各型肝炎该如何对症下药呢?病毒性甲型肝炎:主要是从护肝、降酶、退黄等方面对症治疗,常用的药物有甘利欣…  相似文献   

13.
57例肝性脑病的抢救及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肝性脑病又称肝昏迷,是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病症。主要表现为大脑功能紊乱,临床特点为意识障碍昏迷。肝昏迷常发生于重症病毒性肝炎,各种类型的肝硬化、肝癌、肝病的终末期。一旦发生肝昏迷病情凶险,死亡率高。临床上如能及时发现肝昏迷先兆,及时抢救,精心护理,可挽救患者生命。现将我科2004年5月-2008年9月收治57例肝昏迷病人的抢救及护理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近十年来,对肝脏病诊断的方法除了生化试验以外,又增加了免疫学、放射性同位素,以及血管照相等方法,而腹腔镜,活组织穿刺检查对肝脏疾病的现代诊断,有时也是不可缺少的。本文试对上述各种诊断方法的临床意义作出评价。生化试验对确定无黄疸的肝损害有着重要的作用;如对无黄疸型病毒性肝炎,药物和中毒损害以及某个阶段的慢性肉芽肿过程的肝脏疾患等。本文对600例慢性肝脏疾患的病人,进  相似文献   

15.
肝昏迷的概念肝昏迷是肝脏功能衰竭或晚期肝脏病的一种严重合并症,病死率高,一般能达80%以上。但肝昏迷并非肝细胞功能衰竭时的唯一临床表现,亦非只有肝细胞功能衰竭时才能出现的临床现象。在严重的肝细胞功能衰竭时,除可出现昏迷、烦躁等中枢神经系统  相似文献   

16.
肝昏迷是指由于严重肝病所导致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出现意识改变和昏迷为主的一系列神经精神症状,故又称肝性脑病。不同类型的肝昏迷病人代谢变化不同(如暴发性肝炎引起肝昏迷是由于大量肝细胞坏死引起肝功衰竭所致;肝硬化引起肝昏迷是山于慢性肝功不全,门体侧  相似文献   

17.
李素容 《广西医学》1996,18(3):241-243
对227例重症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重肝的预后与临床类型、黄疸的深度、肝昏迷程度、凝血酶原时间的长短、并发症、出血以及内毒素血症明显相关。并发症多达15种,以出血、肝肾综合征及肝昏迷多见,病死率占93%。  相似文献   

18.
问:如何降低血氨浓度,防止肝昏迷? 答:肝昏迷是严重肝病的表现,由于多种原因引起血氨浓度升高,引起肝功能紊乱,我们要防止肝昏迷,必须降低血氨浓度,要采取综合措施,减少肝脏负担,消除毒性产物,补充必需营养,促进肝细胞再生。保护肝脏注意营养:采用高糖多种维生素饮食,忌用高脂肪、高蛋白饮食及有损于肝和脑的药物。抑制消化道毒物的生成和吸收:氨主要来  相似文献   

19.
肝脏移植是儿童末期肝脏疾病患者最后的希望,也是目前公认的最有效的治疗方法。随著免疫抑制药物的进步,及手术技术的进步,婴儿亦可以接受肝脏移植。但是器官的来源仍极有限,许多末期肝病的儿童,在等待中死亡。熟悉儿童肝脏移植的适症应及禁忌,并掌握适当的转介时机,可以使肝脏移植更成功,使有限的肝脏来源,更充分被利用。 儿童肝脏移植之适应症(表1) (1)肝细胞之疾病: 包含坏死后肝硬化,猛暴性肝炎、先天性肝纤维化,新生儿肝炎、肝脏外伤等疾病。我国为B型肝炎盛行地区,感染亦大多始于儿童期,故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超声诊断技术有迅速发展,对各种肝脏疾病的诊断价值尤为突出。兹将我院近3年来有关超声诊断传染性肝炎、肝脓肿、血吸虫病、肝硬变及肝癌等疾患的资料加以总结,并探讨超声检查在各该疾病中的诊断价值。病例选择,除部分传染性肝炎病例外,其余患者大多因临床未能确诊而进行超声检查。一、传染性肝炎超声检查对传染性肝炎有一定辅助诊断价值,我们曾对临床确诊为传染性肝炎的537例患者(包括黄疸型肝炎115例、无黄疸型肝炎42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