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在绞窄性肠梗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在治疗前测定47例单纯性肠梗阻和15例绞窄性肠梗阻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值,对照130例健康成年的血清C-反应蛋白值,同时比较在绞窄性肠梗阻中经手术证实的9例肠坏死者与6例未发生肠坏死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值.结果 单纯性肠梗阻的血清C-反应蛋白值明显低于绞窄性肠梗阻(P<0.01),在绞窄性肠梗阻中已有肠坏死者血清C-反应蛋白值高于未发生肠坏死者(P<0.01).结论 肠梗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测定值可以作为判断肠管是否发生绞窄及坏死的辅助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茧症并绞窄性回肠坏死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分析1例腹茧症的临床资料。结果:该例腹茧症并绞窄性回肠坏死经手术治疗并确诊,术前未排除肠坏死,但未考虑腹茧症,分析其临床表现仍与一般绞窄性肠坏死有差异。结论:腹茧症术前诊断困难,但当发生肠坏死后影像学诊断有一定价值;腹茧切除,肠粘连松解,切除坏死肠管,顺序排列肠管,预防术后肠梗阻是治疗本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茧症并绞窄性回肠坏死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分析1例腹茧症的临床资料。结果:该例腹茧症并绞窄性回肠坏死经手术治疗并确诊,术前未排除肠坏死,但未考虑腹茧症,分析其临床表现仍与一般绞窄性肠坏死有差异。结论:腹茧症术前诊断困难,但当发生肠坏死后影像学诊断有一定价值;腹茧切除,肠粘连松解,切除坏死肠管,顺序排列肠管,预防术后肠梗阻是治疗本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股沟嵌顿疝肠坏死的发生时间。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4年间收治的腹股沟嵌顿疝157例,其中23例肠坏死行肠切除术,对其发病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进行总结。结果腹股沟嵌顿疝超过8h后肠管坏死。结论应早期诊断并治疗腹股沟嵌顿疝,以降低肠管坏死切除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mesenteric artery embolis m,MAE),具有高致残率及致死率。早期的诊断和恰当的治疗是降低致残率及致死率最重要的因素。方法对2002-09~2010-07间,收治的8例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患者行Fogarty导管辅助取栓治疗,早期的6例病人经取栓后给予抗凝、溶栓治疗;晚期的2例合并有肠坏死的病人行Fogarty导管辅助取栓后,行坏死肠管切除吻合,术后酌情抗凝、溶栓治疗。结果早期诊断的6例病人经Fogarty导管辅助取栓治疗均获治愈,无肠坏死,晚期的2例病人行Fogarty导管辅助取栓后,行部分肠切除术,其中1例术后3 d死亡。结论建议对突然出现腹痛、恶心、呕吐,白细胞升高合并酸中毒,尤其是有心脏瓣膜病和房颤的病人,均应早期行肠系膜血管彩超或腹腔血管增强CT扫描检查,以早期明确诊断。对诊断明确的病人应立即行Fogarty导管辅助取栓术,并同时配合溶栓和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早期诊断意义及血管内溶栓治疗的效果. 方法 对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急腹症病人经皮股动脉穿刺插管,行肠系膜上动脉造影明确诊断后,采取取栓加洛栓治疗. 结果 6例病人溶栓均获成功,血管再通.2例术后恢复良好,2例治疗后肠梗阻症状未缓解行坏死肠管部分切除,2例病人洛栓时间较晚分别于术后29、35小时死亡. 结论 发病早期行肠系膜上动脉造影(DSA)或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GTA),有助于本病的早期诊断,早期(发病9小时内)血管内治疗可避免肠坏死的发生,提高本病治愈率(66.67%).  相似文献   

7.
万红  周渐  秦华 《世界感染杂志》2004,4(5):480-481
目的 观察急性肝炎病人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及Ⅳ型胶原(Ⅳ-C)等指标的变化。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RIA)测定33例急性肝炎病人血清中HA、LN、PCⅢ及Ⅳ-C的含量。结果 纤维化指标轻度升高占60.60%,中度升高占12.12%,重度升高占18.18%。结论 急性肝炎时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可有不同程度升高,单纯依据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来诊断慢性肝炎肝纤维化证据不足,须结合临床及肝穿刺做出诊断。  相似文献   

8.
为认识肠系膜血管闭塞导致急腹症的严重性,对6例病人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和效果进行分析。术中发现肠坏死5例,肠系膜血管痉挛性缺血1例,行坏死肠段切除,术后常规给予抗凝,解痉治疗。5例肠坏死予肠切除后复发1例,再次行肠切除后死亡。另1例中确定肠系膜血管痉挛性缺血,经抗凝,解痉治愈。治愈的5例随访6-55个月,无复发。对本病早期诊断,彻底切除坏死肠管,术后抗凝治疗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部超声在小儿肠套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肠管有无坏死将80例患者分为肠坏死与非肠坏死组,比较两组血运情况、肠间积液、肠壁水肿程度的差异。结果:比较肠坏死组与非肠坏死组结果,肠坏死组血运差、肠间积液量多,肠壁水肿较重。结论:腹部超声在诊断小儿肠套叠方面具有显著地临床应用价值,该检查方便、无创、确诊率高,可重复性强。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磷酸二酯酶法测定了银屑病患者表皮和血清中钙调素(Calmodulin,CaM)含量,并报道了血清中无机磷的升高。健康人表皮CaM含量为0.45±0.09 μg/mg protein(16例),而患者未病变表皮含量为1.71±0.31 μg/mg protein(16例),病变表皮则更高为2.88±0.75μg/mg protein(16例)。血清CaM含量健康人为0.33±0.07 μg/mg protein(10例),患者为0.69±0.31μg/mg protein(9例)。血清无机磷含量健康人为0.04±0.01μg/mg (10例),患者则为0.13±0.06μg/mg(11例)。结果表明患者表皮和血清中CaM含量及血清无机磷含量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肠梗阻的手术时机和方式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09年6月我院收治的380例急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非手术115例,非手术治疗率为30.3%,平均住院5.2d;手术265例,手术治疗率为69.7%,平均住院12.4d。结论:急性肠梗阻是外科常见急腹症,因梗阻原因、部位、病变程度不同,可有不同的临床表现,体征也可不完全一样。临床上如何掌握手术治疗时机和方法十分重要,过晚可以造成肠坏死及术后严重并发症,并增加患者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616例大肠息肉中有16例恶变(2.6%),均为腺瘤性息肉。本文就其年龄、部位、大小与恶变率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3.
BACKGROUND: The study determined the prevalence of intestinal parasitism among pupils in rural schools (Almajiris) in Konduga local Government Area of Borno state. MATERIALS AND METHODS: A total of 257 stool specimens were collected at random among pupils (Almajiris) in rural quranic schools; the stools were processed and examined both macroscopically and microscopically by concentration techniques. RESULTS: The prevalence of intestinal parasitism among the Almajiris was 80.9%. The highest prevalence rate was 97.8% while the least prevalence was 67.4%. The 6-8 years age group had the highest prevalence of 85.7% while the least prevalence of 77.7% in the 13-16years age bracket. Ascaris lumbricoides had the highest prevalence of (19.1%) while Trichuris trichiura had the least prevalence of (3.5%). Thirteen pupils in the 5-8 years had multiple parasites; multiple parasitism also occurred in 22 pupils aged 9-12 years and in 11 pupils aged 13-16 years. CONCLUSION: There is a high prevalence rate of intestinal parasites with attendant risk of intestinal obstruction among the Almajiris in rural north eastern Nigeria.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复杂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采用小肠支撑内排列治疗,总结手术要点。方法回顾分析该科对13例复杂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采用支撑内排列小肠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采用小肠支撑内排列术能有效治疗复杂的粘连性肠梗阻,术后无复发,且能及早实施肠内营养。结论 采用小肠内支撑排列治疗复杂的粘连性肠梗阻是经济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大肠癌血清标志物癌胚抗原、β2 微球蛋白、铁蛋白、CA242的表达水平和诊断价值以及与大肠癌某些肿瘤病理生物学特性的关系.[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33例大肠癌病人血清中上述4种标志物.[结果]大肠癌血清癌胚抗原、β2 微球蛋白、铁蛋白和CA242的阳性率分别为57%,39%,21%和54%;临床病理分期A期中其阳性率分别为28%,0%,42%和57%,癌胚抗原在D期阳性率为100%;癌胚抗原在浸润浆膜外组和肌层组间阳性率分别为100%和50%,有淋巴结转移组与无转移组阳性率分别为82%和31%.CA242均值在结肠和直肠之间分别为370μg/L和1136μg/L.[结论]CA242是对大肠癌早期诊断有意义的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16.
魏娜 《泰山医学院学报》2014,(12):1268-1269
目的探析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进行肠排列术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入选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粘连性肠梗阻患者100例,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进行改良内置管肠排列术疗法,对照组进行常规肠粘连松解术疗法,比较两组的各项临床参数指标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0%、3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进行改良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促进患者病情迅速康复,术后并发症少,临床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双气囊小肠镜与小肠钡灌诊断小肠疾病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双气囊小肠镜和小肠钡灌检查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2003年3月至2004年9月,43例经多项常规检查阴性、疑为小肠疾病患者分别行双气囊小肠镜和小肠钡灌检查,结合手术和病理所见,对照两者的病因诊断率,就其整体检出率和对小肠基本病变诊断的准确性进行比较。结果 小肠镜发现36例病灶,整体检查阳性率83.7%;小肠钡灌发现22例病变,整体检查阳性率51.2%。小肠镜检出小肠肿瘤13例,炎性、溃疡性病变20例,血管畸形3例;小肠钡灌分别检出7例、15例、0例。结论 在小肠疾病的整体检出率和病因诊断率方面,双气囊小肠镜要优于小肠钡灌。  相似文献   

18.
丹参注射液对肠道粘膜屏障保护作用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急性肠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电子显微镜和光学显微镜观察、比较加用丹参注射液后缺血再灌注肠管粘膜超微结构及组织结构的变化。结果显示,丹参注射液对缺血再灌注后的肠粘膜超微结构、组织结构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曹洪  罗洁   《中国医学工程》2012,(4):32-33
目的利用一种拥有自主研发的可降解肠吻合支架进行犬肠吻合术,观察该吻合支架的可操作性及对吻合口并发症预防的作用。方法实验犬分实验组和对照组,麻醉后分别进行手工缝合及利用该吻合器进行拟定肠段的全层吻合,术后第7、14天时分批处死实验犬,对吻合口爆破压、吻合口周径、肠管周径、吻合口部位羟脯氨酸含量等项目进行观测。结果利用吻合支架进行的肠吻合,其吻合口爆破压、羟脯氨酸含量等观测数据均优于对照组,吻合口周径、肠管周径两组无差异。结论该吻合器操作简单、快速、安全,可有效预防及降低术后吻合口并发症,值得继续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道经病理证实的8例并发肠穿孔的肠型组织细胞增生症。男女之比为3:1。年龄多数在20~40岁之间。临床上均有不规则或持续高热。消瘦和突出的胃肠道症状和体征。7例发生急性肠穿孔,另1例为慢性穿孔。4例有轻度肝肿大。仅1例有脾肿大。未见浅表淋巴结肿大。4例白细胞计数少于4.0×10~9/L。血液和骨髓检查均未找到异常组织细胞。病变部位以回肠和结肠较多。病理类型:3例为肿决型,5例为弥漫浸润型。4例作免疫酶标检查(PAP法)均示阳性反应,表明瘤细胞来源于单核组织细胞。以临床诊断和病理特征为重点,对此种病例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