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书动脉血管成像(spiral CT pulmonary angiography,SCTPA)技术对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SCTPA检查并证实为PE的患者44例,采用多层螺旋CT机行肺动脉增强检查,并行CT后处理包括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再现(VR)重建。结果:本组44例PE行SCFPA检查,均能显示肺栓塞的部位、范围、血管狭窄程度,其中中央型78支,占32.6%,附壁环型84支,占35.2%,完全闭塞型35支,占14.6%,不完全闭塞型42支,占17.6%。急性PE的CT征象主要为“截断征”.“双轨征”,慢性PE的CT表现为腔内偏心或附壁充盈缺损。结论:螺旋CT肺动脉血管成像是脉栓塞的无创、快速、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2.
16层螺旋CT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颖  张双红  激扬 《安徽医药》2007,11(2):157-158
目的 研究16层螺旋CT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使用GE LightSpeed16 16层螺旋CT机对12例肺栓塞病人行造影增强扫描,将原始数据进行重建再处理.结果 共分析12例病人738支肺动脉,其中193支肺动脉分支显示栓塞,占26.2%.直接征象为充盈缺损,包括:中心型充盈缺损30支,偏心型充盈缺损102支,附壁血栓16支,完全闭塞15支;间接征象包括:马赛克征1例,肺梗死3例,胸腔积液4例,肺动脉高压2例.结论 1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方便、快捷、无创,可以作为诊断肺栓塞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3.
赫崇安 《首都医药》2006,13(16):36-37
目的探讨肺动脉栓塞(PE)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特征,研究16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7例临床诊断PE患者的1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资料的影像学表现,并与其肺动脉造影(DSPA)或随访结果相对照。结果本组27例均与临床诊断相符,中心型11例,周围型13例,混合型3例。螺旋CT肺动脉造影对叶及叶以上肺动脉的显示率达100%,检出PE阳性14支,段肺动脉清楚显示435支(显示率达81.0%),检出PE阳性77支,亚段肺动脉清楚显示801支(显示率达74.3%),检出PE阳性55支。PE的直接征象包括血管腔完全闭塞、部分充盈缺损、轨道征和附壁血栓;间接征象有肺梗死灶、“马赛克”征、右室增大和/或肺动脉扩张、胸腔积液、心包积液等。结论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诊断PE简便、安全、无创、准确、可靠,尤其对亚段肺动脉栓塞是一种先进的方法,可以代替有创的肺动脉造影检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螺旋CT肺动脉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pulmonary angiography,CTPA)在诊断肺动脉血栓栓塞症(PTE)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至2008年10月经CTPA诊断的8例肺动脉血栓栓塞患者的CT征像。结果8例经CTPA确诊的PTE病例,共累及86支肺动脉(51.1%)。受累肺动脉位于右肺56支(65.1%),肺段动脉受累58支(67.4%)。栓子形态包括完全充盈缺损16支,中心充盈缺损18支,偏心性部分充盈缺损39支,附壁充盈缺损13支。PTE的间接征象主要包括肺动脉高压、肺梗死灶形成、胸腔积液和支气管动脉扩张等。结论螺旋CT进行CTPA检查具有快捷、无创、安全等特点,是诊断肺动脉血栓栓塞症(PTE)的首选检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PA)在诊断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例肺栓塞回顾性分析CTPA的影像学表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例554支血管中256支发生肺动脉栓塞(46.2%)。54.0%肺叶以上动脉、65.5%肺叶动脉及42.2%肺段动脉受累。肺栓塞的CTPA表现:(1)直接征象:①腔内充盈缺损,包括中心型充盈缺损(8,6%)、锐角附壁型充盈缺损(18.4%)、钝角附壁型充盈缺损(46.9%)及完全闭塞(19.1%)。其中中心型及锐角型充盈缺损提示急性肺栓塞,钝角型充盈缺损及完全闭塞则为慢性肺栓塞的征象。②管腔突然狭窄(7.0%)。(2)间接征象:主动脉和(或)右侧叶间肺动脉扩张、胸腔积液、“肺少血”征、肺梗死、右室增大伴或不伴室间隔偏移、“马赛克”征等。治疗后CTPA上肺动脉血栓部分或基本消失,肺动脉显示率显著提高,急性PE变化更明显。结论螺旋CTPA能够清楚显示PE的征象及其演变过程,是诊断PE的一种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6.
刘正宇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20):3135-313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诊断急性肺动脉栓塞(PE)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8例临床疑似肺动脉栓塞病例在进行肺部螺旋CT平扫后再进行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检查,并对原始图像进行多平面重建及三位重建.结果:18例疑似PE病例检出15例.15例PE患者中发现32支肺段以上肺动脉发生PE,CT直接征象:充盈缺损(中心性和偏心性)、附壁血栓及完全性阻塞;间接征象:"马赛克"征、胸膜下梗死灶、肺动脉高压、胸腔积液、心包积液;其中MPR和MIP对栓子显示肺动脉内血栓部分或完全充盈缺损改变,多平面重建显示较三位重建效果更好.结论: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检查是诊断PE有效、安全、迅速的首选方法,能代替X线肺动脉造影.  相似文献   

7.
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对肺栓塞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在肺栓塞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3例拟诊肺栓塞患者行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在工作站上对原始薄层图像进行后处理观察肺动脉栓子分布情况.结果 全部病例三维肺血管图像均能充分显示肺动、静脉的空间关系与解剖细节,不但能准确、直观地观察肺血管,而且能明确诊断肺动脉栓塞及有无侧支循环形成.23例患者中检出肺动脉栓塞16例,共发现肺动脉栓子264处,其中段及段以上栓子149处,亚段及以下5~6级分支115处.血栓栓塞血管直径最小者1 mm.结论 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对肺动脉主干、亚段及以下5~6级分支肺栓塞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临床医药实践》2016,(10):734-735
目的: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在急性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6例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行螺旋CT血管造影,分析图像结果。结果:46例中43例造影图像显示清晰,占93.5%。直接征象以肺动脉管腔狭窄或阻塞、血管分支减少、血管腔内低密度充盈缺损影为主,间接征象以胸腔积液、肺梗死灶形成、肺动脉高压等为主。结论:螺旋CT血管造影对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分辨出栓塞区域,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能有效避免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8例肺动脉栓塞患者均行胸部平扫以及增强扫描,多种图像后处理技术对原始图像进行肺动脉重建。结果 38例肺动脉栓塞病例中,肺动脉干及左、右肺动脉4支,叶肺动脉19支,段肺动脉42支及亚段肺动脉52支;肺动脉栓塞的直接CT征象为血管腔内充盈缺损,间接征象有"少血征"、节段性肺梗死、胸腔积液及肺炎等。结论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已成为诊断肺动脉栓塞的首选手段,能对肺动脉栓塞作出早期诊断,帮助临床及时实施有效的溶栓和防栓塞治疗,可以大大提高肺动脉栓塞患者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肺动脉栓塞中的诊断价值。方法16例肺动脉栓塞患者均使用多层螺旋CT行平扫以及造影增强扫描,采集图像。结果图像显示患者有栓塞肺动脉98支,其中肺动脉干及左、右肺动脉4支,叶肺动脉26支,段肺动脉28支以及亚段肺动脉40支;直接征象为中心型充盈缺损有7支,占7.1%,偏心型充盈缺损有79支,占80.6%,附壁环型充盈缺损有8支,占8.2%,闭塞型充盈缺损有4支,占4.1%;间接征象为双肺见斑片状渗出灶及实变影2例,纤维条索影11例,伴胸腔少量积液3例,患者的间接征象表现为肺灌注不均。结论多层螺旋CT在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中效果显著,同时具有快速、有效及无创伤等特点,在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急性肺血栓栓塞症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余春华  余淑华 《中国医药》2011,6(8):923-925
目的 分析探讨肺血栓栓塞症的临床特点,提高诊治水平.方法 对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确诊的38例急性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8例急性肺栓塞患者发生肺栓塞的危险因素有高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冠心病、骨折或手术后、恶性肿瘤等;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胸痛、咳嗽、心悸及下肢不对称性肿胀;血气分析表现为低氧血症(34/38),血浆D-二聚体阳性率达95%(36/38),胸部X线片主要表现为肺部浸润影(7/38)和胸腔积液(4/38),心电图主要表现为窦性心动过速(24/38)和非特异性ST-T改变(8/38),超声心动图显示肺动脉高压(22/38),所有患者均经肺动脉CT造影确诊,首诊误诊率达47.4%.其中单纯抗凝治疗20例,溶栓+抗凝治疗18例,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0.0%(14/20)比72.2%(13/18),P>0.05].溶栓+抗凝治疗组较单纯抗凝组出血发生率高[27.8%(5/18)比5.0%(1/20),P<0.05],但均未出现发生致命性出血者.结论 肺栓塞的发病与易患因素密切相关,肺栓塞的临床症状体征不典型,需结合辅助检查进行诊断.溶栓治疗及抗凝治疗同样有效,肺栓塞的误诊率高,应提高诊断意识和诊断水平.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character of acute 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 to improve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the disease. Methods Clinical data of 38 cases of acute 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 from 2006 to 2010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Results Eldly, deep vein thromboembolism of crura, coronary heart disease, fracture, surgery and cancer were the most common risk factors with 38 cases of acute 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 the common symptoms were dyspnea, chest pain, cough,palpitation and asymmetric edema of the lower extremities; the arterial blood gas in 34 cases showed hypoxemia. The positive rate of blood D-dimer elevation was 95% (36/38). The main signs in chest X-ray were infiltrates (7/38) and pleural effusions (4/38). Nonspecific ST-T changes (8/38) and sinus tachycardia(24/38) were the most common abnormalities in electrocardiogram. Twenty-two cases showed pulmonary artery hypertension on echocardiogram. All cases were diagnosed through CT pulmonary angiography. The misdiagnosis rate was 47.4% at the first diagnosis.Twenty cases received anticoagulant therapy and 18 cases received thrombolytic therapy, curative effect wasn't different in statistics (P>0.05), the bleeding rate of thrombolytic therapy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anticoagulant therapy group[27. 8% (5/18) vs 5.0% (1/20) ,P<0.05] and no case of lethality haemorrhage was found. Conclusions The incidence of pulmonary embolism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associated factors. Clinical symptoms and signs of pulmonary embolism are atypical. The role of clinical assessment is important. Anticoagulant therapy is as effective as thrombolytic therapy.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声及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在肺动脉栓塞(PE)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56例临床怀疑PE的患者进行多普勒超声及64排CT血管造影检查,通过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及容积再现(VR)等后处理技术进行肺动脉三维成像。结果 56例患者中肺动脉栓塞34例,PE病例CT主要表现为完全性或部分性充盈缺损。超声心动图诊断PE的直接征象(肺动脉血栓)3例,间接征象20例,无异常变化33例。结论超声检查发现肺动脉栓塞直接或间接征象可以明确诊断或疑似诊断,而多排螺旋CT是一种有效、准确、无创性诊断PE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64排螺旋CT肺动脉血管造影(CTPA)对肺栓塞(PE)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疑诊急性PE的72例患者进行CTPA检查,并进行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重建技术(VR)。结果 72例患者中确诊为PE患者29例,共累及476处肺动脉及分支,其中,右肺动脉主干36处,左肺动脉主干42处,肺叶动脉157处,肺段动脉203处,亚段动脉38处。CTPA征象分为直接和间接征象,直接征象:肺动脉主干或分支内混合性、附壁性、中心性充盈缺损;间接征象:局限性肺纹理稀疏,肺动脉高压,右心室增大,胸腔积液等。结论 64排CTPA具有准确、快速、无创伤等优点,可立体、直观地观察到肺动脉血栓的大小、分布及范围,并可观察患者的肺内间接改变,是临床诊断及观察疗效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4.
肺栓塞的早期X线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治海  焦振华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3):1953-1954
目的:探讨肺栓塞(pulmonary embodism,PE)早期X线表现.方法:分析经我院确诊29例肺栓塞患者DR胸部X线表现.结果:Westermark征14例;双肺纹理增多增粗5例;肺动脉高压4例;微量胸腔积液2例;X线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征象4例.结论:肺栓塞早期X线表现多样.肺缺血Westermark征是DR片典型的肺栓塞早期X线表现.DR是除CT检查、血管造影、MR血管造影外又一重要的PE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急性肺血栓栓塞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临床综合检查而确诊的急性肺栓塞患者超声心动图结果。结果超声心动图发现16例肺动脉内血栓直接征象,右心系统扩大41例、肺动脉增宽37例、室间隔运动异常28例、三尖瓣反流41例、肺动脉收缩压增高37例。超声心动图检查大致正常者7例。结论超声心动图在诊断肺动脉栓塞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蒋燕妮  王德杭  俞同福  杨正强  刘圣  周春高 《江苏医药》2006,32(5):468-470,F0003
目的通过家猪急性亚段肺动脉栓塞模型的制备并与DSA介导下肺动脉造影(DSAPA)和增强多排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PA)及肺动脉血管铸型标本的对照研究,验证介入栓塞技术制作亚段肺动脉栓塞模型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5头家猪经右侧颈外静脉注入若干聚氯乙烯(PVC)栓塞剂(直径2~3mm),栓塞前后分别做DSAPA和CTPA。栓塞成功后24h内处死动物,取出完整猪肺组织。经肺动脉主干注入适量铸型剂(32.8%树脂溶液)行血管铸型。结果亚段肺动脉栓塞,在DSAPA图像上表现为相应区域的肺动脉分支数减少;在CTPA图像上表现为相应肺动脉内的充盈缺损;血管铸型标本相可见相应肺动脉内有栓塞剂,远端分支中断。结论介入栓塞技术制作猪急性亚段肺动脉栓塞模型具有操作简单,栓塞可靠,创伤小,易存活等优点,为亚段肺动脉栓塞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了一种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声在诊断急性肺栓塞(PTE)及其对溶栓后疗效的评价。方法临床疑似PTE的35例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和下肢深静脉超声检查。经临床表现、心电图、超声、核素、螺旋CT、肺动脉造影综合检查后确诊的较大面积肺栓塞的25例接受溶栓抗凝治疗。比较溶栓前、溶栓后2周、溶栓后3个月心脏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变化情况。结果超声心动图诊断PTE的直接征象(肺动脉血栓)2例,间接征象23例,无异常变化10例。溶栓后2周超声相关的主要监测指标(右室舒张末前后径RVEDD,右房舒张末上下径RADD,肺动脉主干内径MPA,肺动脉血流峰值速度VPA,肺动脉血流加速时间AT,三尖瓣反流峰值速度Vp,肺动脉收缩压PASP)与溶栓前参数比较明显好转(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3个月后有8例超声的各项指标正常,其余与溶栓后2周的参数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下肢深静脉检查18例32条血管内血栓。溶栓治疗后12例有效,管腔大部分再通,6例无效。结论超声诊断急性肺栓塞安全、无创、可靠,并且可作为溶栓疗效评价和长期随诊的工具。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大鼠急性肺栓塞时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的表达情况,评价HGF在急性肺栓塞中的诊断价值,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自体血栓回输法制作急性大鼠肺栓塞动物模型,分别设血浆实验组、组织实验组及其相应对照组,观察急性肺栓塞不同时间点血浆HGF水平和造模后12 h组织HGF mRNA的表达.结果:血浆实验组在不同时间点1、7、12和24 h HGF(μg/L)的表达(1.47±0.32、2.16±0.06、2.84±1.25和2.03±0.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35± 0.07、0.38±0.09和0.37±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9.687 6,8.328 9,5.546 5和5.875 3,P < 0.01),组织实验组在肺栓塞12 h时为(3.42±0.56)×10~(-2),与对照组(1.32±0.34)×10~(-2)相比,HGF mRNA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3.731 7, P < 0.01).结论:HGF在急性肺栓塞时表达升高,可以作为诊断急性肺栓塞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