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高建华  黄若刚 《疾病监测》2013,28(7):549-552
目的 了解2004-2012年北京市其他感染性腹泻报告病例的流行特征,为预防控制其他感染性腹泻提供数据参考。 方法 对北京市2004-2012年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上报的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 2004-2012年北京市共报告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461-918例,年报告发病率范围为228.59/10万~409.78/10万,呈逐年下降趋势。0~、20~和25~岁年龄组报告病例数居于前3位。散居儿童报告病例数最多,占全部报告病例的22.41%。报告病例较多的区为丰台、海淀和朝阳区,分别占全部报告病例的16.01%、12.48%和10.25%。每年7、8月为发病高峰。实验室诊断病例占全部报告病例的16.66%,报告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 结论 北京市2004 2012年其他感染性腹泻流行主要集中在散居儿童,夏秋季是北京其他感染性腹泻的高发季节,防控重点人群应同时关注儿童和成年人。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广东省江门市2012-2016年感染性腹泻病的发生、流行特征、变化趋势及病原体变化特点,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病例报告信息和暴发疫情信息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并对2家哨点医院病原学监测样品进行霍乱弧菌、志贺菌、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检测。结果 全市共报告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54 456例,累积发病率为1.22%。男女性发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年龄分布以5岁散居儿童为主;时间分布以秋冬季高发。报告暴发疫情18起,均由诺如病毒感染引起。对哨点医院2 274份粪便样品检测,无霍乱弧菌和志贺菌检出,病毒检出率为30.78%。结论 2012-2016年江门市其他感染性腹泻主要集中在0~5岁散居儿童,秋冬季是好发季节,开平市报告病例数最多;暴发疫情和哨点医院病原学监测均显示诺如病毒为最主要病原体。其他感染性腹泻应采取综合性防制措施。  相似文献   

3.
2005-2007年浙江省衢州市其他感染性腹泻监测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小雁  方春福 《疾病监测》2009,24(8):576-579
目的了解浙江省衢州市其他感染性腹泻的流行病学特征,探索监测系统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方法对衢州市2005-2007年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上报的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5-2007年衢州市共报告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5413例,年发病率范围为 55.39/10万~95.30/10万,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5岁以下年龄组占全部发病数的54.78%。 8-9月开始其他感染性腹泻发病逐渐增加,2005年、2007年11月出现发病高峰,2006年发病高峰提前到10月;散居和托幼儿童占57.09%;其次为农民占15.72%;报告发病率居前3位的县(市、区)为开化县(146.28/10万)、柯城区(96.51/10万)、常山县(88.22/10万)。实验室诊断病例占总报告病例数的20.97%,其中轮状病毒在实验室诊断病例中占60.44%。3年共报告其他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10起,其中一起为诺如病毒感染,其他病原体均不明。 结论衢州市2005-2007年其他感染性腹泻流行主要集中在0~5岁散居和托幼儿童,秋冬季是其他感染性腹泻的好发季节,各地其他感染性腹泻的报告严重不均,轮状病毒可能是影响其他感染性腹泻散在病例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2007-2009年广东省深圳市感染性腹泻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深圳市2007 - 2009年感染性腹泻流行特征,为感染性腹泻的有效控制提供依据。 方法 对深圳市2007 - 2009年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中上报的感染性腹泻病例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 2007 - 2009年深圳市共报告感染性腹泻病例49 503例,年发病率为148.6/10万~233.0/10万,其中2008年发病率较高。5岁以下年龄组占全部发病数的84.6%,散居儿童占总病例数的83.9%;10-12月为发病高峰。报告发病率居前5位的区为宝安、盐田、龙岗、罗湖和福田,报告单位类别主要为综合性医院、妇幼保健院,合计高达87.7%;轮状病毒感染所致的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28 822例,占报告病例总数的58.2%。 结论 深圳市2007 - 2009年感染性腹泻报告病例主要集中在0~5岁散居儿童,秋冬季是好发季节,轮状病毒感染为主要病因。  相似文献   

5.
寿钧  冯友娣  何宝华 《疾病监测》2012,27(12):950-952
目的 了解杭州市下城区近3年来其他感染性腹泻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其他感染性腹泻病的预防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杭州市下城区2008-2010年通过流行病学调查的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资料,采用Excel软件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8-2010年杭州市下城区共报告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7305例,年发病率范围为309.22/10万~963.81/10万。男女发病数比为1.11:1;5岁以下年龄组占全部发病数的39.10%;不同职业中,散居儿童和离退休人员最多,分别占37.82%和13.61%。4-8月发病数逐月增加,2008年8月形成发病高峰,2009年7月形成发病高峰,而2010年则推迟到11月。报告发病率居前3位的街道均为石桥街道、武林街道和东新街道。实验室诊断病例占总报告病例数的21.96%,3年中该比例逐年上升。2008-2010年均未报告其他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3年中在监测点共采集儿童病例粪便样本1139例,其中461例轮状病毒阳性。结论 其他感染性腹泻病发病人群主要集中于0~5岁散居儿童,秋冬季是其好发季节,且各个街道均有报告。轮状病毒感染可能是影响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散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广东省广州市其他感染性腹泻病原流行病学特征,为该地区疫情防控提供依据。  方法  以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广州市上报疾病监测信息系统的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为研究对象,对病例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 采用率和构成比对数据进行统计描述,率的比较采用χ2双侧检验。  结果  2015—2020年广东省广州市共报告其他感染性腹泻99 411例,其中病原学诊断39 758例,占39.99%。 全人群年均报告发病率101.09/10万,5岁以下儿童年均报告发病率1 532.06/10万。 报告年均发病率最低的是海珠区(68.14/10万),最高的是番禺区(161.80/10万)。 广州市其他感染性腹泻病原学诊断病例常见病原体为轮状病毒(61.82%)、诺如病毒(12.18%)、沙门菌(11.92%)和腺病毒(11.01%)。 不同季节、年份、地区、性别、年龄、职业的病原构成有所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3 470.92、4 323.09、6 102.50、65.98、6 783.00、16 650.41,均P<0.05)。  结论  广州市其他感染性腹泻报告病例以 5岁以下散居儿童为主,轮状病毒、诺如病毒、沙门菌和腺病毒是本地区的优势病原体。 2015—2020年广州市其他感染性腹泻发病率高、流行广,应强调对托幼机构及低龄患者家长传染病防控宣教工作,提升医疗机构精准防控不同病原导致的感染性腹泻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云南省病毒性腹泻的病原谱,探讨其流行规律,以期为临床治疗及防控部门有针对性地制定防控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采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腹泻标本,分析病毒性腹泻流行病学特征,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进行核酸检测.结果 监测点共采集腹泻标本684例,其中男412例、女272例.云南省腹泻患者以散居儿童和幼托机构儿童为主.该次监测腹泻病毒检出率为51.02%,其中5岁以下患者腹泻病毒检出率较高.轮状病毒、诺如病毒在冬、春季节检出率较高,冬季分别为30.04%、22.61%,春季分别为26.77%,27.56%.札如病毒在春、夏季检出率较高,腺病毒在夏季高发,检出率为22.12%,星状病毒在各个季节均有感染.结论 云南省病毒性腹泻仍以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为主,冬、春季节高发,对轮状病毒感染应加强轮状病毒疫苗的接种工作,谨防诺如病毒及腺病毒的暴发.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2015 — 2018年湖南省株洲市其他感染性腹泻病原学的构成和流行特征。方法2015年5月至2018年11月收集在哨点医院就诊的并符合腹泻病例相关信息,采集粪便标本进行肠道致病菌和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共调查并检测580例腹泻病例,病例形成秋、冬两个小高峰并且主要集中在≤5岁人群(82.59%,479/580)。 病例检测总阳性率为56.72%。 细菌阳性检测率为30.17%,以沙门菌为主,其次是空肠弯曲菌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 病毒检测阳性率为37.07%,以轮状病毒A组为主,其次是诺如病毒GⅡ型。 各年龄组中病毒检出率均高于细菌。 季节分布明显,夏季以沙门菌为主,秋季以诺如病毒为主,冬、春季以轮状病毒为主。 不同性别病原谱构成基本一致。 乡村病例病原体(细菌31.63%、病毒41.83%)检出率高于城区(细菌29.88%、病毒36.09%)。结论株洲市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毒感染高于细菌;轮状病毒A组、沙门菌、诺如病毒GⅡ型是引起株洲市感染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体。  相似文献   

9.
2005 - 2009年浙江省其他感染性腹泻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浙江省其他感染性腹泻流行特征及变化规律。 方法 对浙江省2005 - 2009年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中上报的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 2005 - 2009年浙江省共报告其他感染性腹泻541 482例,年发病率在156.53/10万~264.89/10万之间,呈逐年下降趋势。2岁儿童占报告病例总数的30.73%,占死亡总数的66.67%,其发病高峰在冬季,10月呈明显上升趋势,11-12月维持高峰水平。5年共报告其他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30起,其中发生在学校、幼托机构疫情共21起,占疫情总数的70.00%。实验室诊断病例占病例总数的6.92%,轮状病毒和空肠弯曲菌在实验室诊断病例中分别占89.35%和9.70%。 结论 婴幼儿是浙江省感染性腹泻防控的重点人群,学校、幼托机构是暴发疫情发生的重点场所,应高度重视轮状病毒和空肠弯曲菌等儿童腹泻防治适宜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浙江省宁海县感染性腹泻的流行特征。方法分析2009年5-10月宁海县7所哨点医院的感染性腹泻监测资料。结果监测结果表明7月为发病高峰,0~9岁为主要发病年龄组,农民与散居儿童为主要发病人群;乡镇发病率明显高于城区与城郊;以生食海产品、交叉污染为主要行为危险因素;人群致病病原以副溶血性弧菌为主,婴幼儿腹泻以轮状病毒感染为主。结论下一步防控重点对象为农村人群和散居儿童,有必要加强疾病监测、改善公共卫生设施、食品卫生管理与卫生知识宣传、疫苗接种等综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江苏省无锡市感染性腹泻的病原谱及流行特征。方法于2014 — 2018年采集无锡市哨点医院门诊感染性腹泻病例粪便标本,采用分离培养法检测沙门菌、志贺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和副溶血弧菌,采用real-time PCR法进行诺如病毒、轮状病毒、札如病毒、星状病毒和肠道腺病毒的核酸检测。结果3?408 例腹泻病例中,共检出阳性样本946份(混合感染66份),总检测阳性率为27.76%。 其中细菌感染529份,阳性率为15.52%,病毒感染460份,阳性率为13.50%,混合感染66份。 细菌性病原体中,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分离率最高(6.60%),其次为沙门菌(5.11%)、副溶血弧菌(4.05%)、志贺菌(0.32%),主要流行于夏季。 病毒性病原体中,诺如病毒(8.92%)和轮状病毒(3.29%)检测阳性率较高,主要流行于冬春季。 不同年龄组人群病原体阳性率不同,轮状病毒感染高发于0 ~ 4岁年龄组。结论2014 — 2018年无锡市感染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体是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沙门菌、副溶血弧菌、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夏季以细菌性腹泻为主,冬春季以病毒性腹泻为主,在不同季节应针对5岁以下婴幼儿和老年人等重点人群采取不同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2.
高璐  张颖  李佳萌  刘辉  苏旭  田宏  张之伦 《疾病监测》2011,26(12):931-934
目的分析天津市2008-2009年病毒性腹泻流行概况和病原学特征,探索其流行规律,旨在为制定控制病毒性腹泻疫情的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5岁以上腹泻病例的粪便标本进行抗原检测及分型,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和单因素分析。结果天津市2008-2009年5岁以上人群腹泻病例A组轮状病毒检出率为14.18%,以G3型为主;诺如病毒检出率为7.72%,以GⅡ为主。检出阳性病例发病时间集中在10月至翌年3月,干部职员、离退休人员及家务待业人员病毒检出率高于工人、农民、公共服务人群(χ2=29.341,P<0.001),以农村人口为主的远郊区(县)病毒抗原检出率低于市区人群(P=0.008,OR=0.420)。白细胞≤10/HPF(400倍)的病例中使用抗生素的仅占6.6%。结论天津市5岁以上人群病毒性腹泻以轮状病毒感染为主,积极研发成年人轮状病毒疫苗用于重点人群接种,提高医务人员对病毒性腹泻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减少不必要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2011-2015年通州区感染性腹泻细菌病原谱的变化,为该病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基本信息,并采集粪便样本,检测相关细菌性病原菌,运用SPSS 17.0软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11-2015年共检测样本3 270份,病原菌检测阳性率为37.71%,除其他菌外,2011年副溶血弧菌所占比例最大为23.40%,而2012-2015年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所占比例最大,分别为13.94%、19.40%、49.13%和38.05%。6-9月是检测阳性率的高峰月份,10岁组阳性率较低,其他年龄组检出率均为30%以上。不同年龄组病原谱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通州区引起感染性腹泻的细菌病原谱,2012年之后由副溶血弧菌为主转变为以致泻性大肠埃希菌为主。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加强我国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监测与防控工作,更新相关技术指南,提出技术关键点的措施建议。方法收集2006—2013年在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系统所报告的其他感染性腹泻暴发数据、全国病毒性腹泻监测网络2006—2012年数据以及国内外诺如病毒感染监测和控制技术指南及有关文献,分析我国诺如病毒发病情况、病原分型和暴发危险因素,监测及防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比较国内外相关防控技术指南。结果2006—2013年全国诺如病毒腹泻暴发疫情报告数逐年上升,共报告56起,发病4979例,平均每起暴发89例病例,主要病原类型包括GⅠ型、GⅡ型。在病毒性腹泻监测哨点医院住院的5岁以下儿童腹泻病例中,诺如病毒检出率从2007年的11.2%上升至2011年20.3%,2012年为15.3%。结论我国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暴发和住院病例呈上升趋势,暴发规模较大,暴发监测的敏感性有待改进。本研究提出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防控主要技术措施建议,对指导开展我国诺如病毒腹泻防控工作,更新技术指南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金晶  张业成  刘映乐  吴建国 《疾病监测》2018,33(11):940-944
目的 调查2015年湖北省武汉市<5岁儿童病毒性腹泻的流行病学特征。 方法 收集2015年武汉市儿童医院<5岁全部腹泻患儿粪便标本及相关临床信息,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A组轮状病毒(RV),PCR方法检测肠道腺病毒(AdV),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诺如病毒(NoV)、札如病毒(SaV)、B组和C组轮状病毒及星状病毒(AstV),利用巢式RT-PCR对轮状病毒进行G/P基因分型。 分析病毒性腹泻病原分子流行特征。 结果 2015年武汉市<5岁全部腹泻患儿3 009例,病毒性腹泻病例流行季节以RV最为明显, 9— 11月病例数占阳性病例数的50.3%;NoV的流行高峰在9 — 10月,占阳性比例的40.9%。 AdV占2.0%、AstV占1.8%,SaV、B组和C组RV未检出。 病毒性腹泻的发病年龄主要为<2岁婴幼儿。 RV毒株G型与P型血清型分型结果显示,G型与P型组合则主要以G3P[8]和G1P[8]为主,构成比分别为37.4%和17.9%。 结论 武汉市儿童病毒性腹泻病例携带的病原体具有多样性,以RV为主,主要流行株为G3P[8]。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我国5岁以下儿童腹泻患者中轮状病毒的流行特征。方法 在国内26省(直辖市、自治区)162家医院的门/急诊中开展腹泻监测,收集腹泻病例临床和流行病学资料,同时采集病例粪便标本,送92家网络实验室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巢式PCR等方法检测轮状病毒,并分析2011-2014年不同时间、不同地区5岁以下儿童腹泻患者中轮状病毒检出率以及不同基因型的变异变迁情况。结果 在19849例儿童腹泻病例中,22.9%的病例检出轮状病毒,其中,1~2岁和6月龄至1岁儿童检出率最高,分别为29.0%和26.1%。轮状病毒在水样便中检出率最高,为26.2%。轮状病毒在冬季检出率最高,为39.4%,夏季检出率最低,为9.9%。轮状病毒在我国南部和中部地区的检出率最高,分别为28.0%和27.0%。A组轮状病毒为常见的血清型,占95.1%,其中G9 P[8]、G1 P[8]和G3 P[8]最为常见,分别占39.5%、16.8%和9.9%。2011年以来,G9 P[8]逐渐取代G1 P[8]和G3 P[8]成为目前我国最主要的流行株。结论 轮状病毒是我国5岁以下儿童腹泻的常见病原体,并且呈现明显的时间和空间流行特征,G9 P[8]为主要流行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