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蔡小玲  陈薇  李江  秦贻强 《华夏医学》2009,22(5):873-875
目的:了解我院2008年门诊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工作,促进临床合理、安全、有效用药。方法:根据2008年我院401份门诊药物不良反应报告,按照患者年龄、药物类型不良反应涉及系统、给药途径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引起药物不良反应的药物中以抗感染药物最多,占64.34%。静脉给药造成的不良反应较多,占96.76%。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和消化系统表现为多见,分别为45.39%和18.70%。结论:应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知识的宣传力度,提高医护人员对药物不良反应工作的认识,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2.
临床药师在完成临床药学工作的同时,还要做好药物警戒站的组织、协调和培训工作,包括制度建设、管理措施、规章制度及岗位职责建立、药品安全性监测管理系统的建立、药物不良反应监测(ADR)报告、重点品种监测及宣传与培训l等工作。  相似文献   

3.
傅岩 《中原医刊》2009,(17):94-94
我院2008年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共监测到药物不良反应(ADR)106例,按患者性别、年龄、药物类别、给药途径及药物不良反应临床表现类型进行汇总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4.
门诊输液室负责门诊内外妇儿的各种注射工作.各种年龄段的患者都有,病种复杂,用药范围广泛极易发生不良反应.在不同给药途径中,静脉给药发生的不良反应频率最高.我科对100例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总结,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病人的年龄、给药途径,药物类别有关.最严重的不良反应,具有可致死性,主要表现为过敏性休克,其次表现为皮肤搔痒及附件、消化系统的损害.掌握了解药物不良反应的应对方法,积极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有助于减少和杜绝不良反应的发生,保证患者用药的安全性.我总结出以下几点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药物治疗过程中频繁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ADR)事件引起了公众普遍关注。在临床工作中进一步提高药物治疗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是所有医护工作者共同的责任。护理人员工作在临床医疗工作一线,接触患者最频繁、最直接,在ADR监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护理人员密切观察、注意特殊人群用药反应,加强与医师和药师沟通,发现药物不良反应及时上报,对于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和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笔者结合临床实践,对护理人员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的必要性、所具有的优势进行探讨。1加强ADR监测的必要性1.1现行法规的要求我国《药品管理法》明确要求实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制度,新颁布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办法》也明确要求,医疗机构应积极主动报告所发现的不良反应病例。  相似文献   

6.
阐述药物不良反应监察工作的重要性.药物不良反应监察报告制度是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工作内容(简称WHO、ADR报告制度),并在瑞典设WHO、ADR监察中心,据统计到1993年该中心成员国已有38个.我国此项工作起步较晚,至今尚未在全国普及、开展.近几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为保障人民的用药安全,提高临床合理用药,药品不良反应监察工作在我国日益受到重视,一些大、中型医院相继建立了药品不良反应监察组织,不少单位也正在着手准备开展此项工作.笔者所在地区也几乎处于空白,故就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及其如何开展谈一些探讨性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药物不良反应(ADR)监测工作是保障人民用药安全的有效措施.我院自2004年8月建立了ADR监测体系,对门诊及住院病人的用药安全进行监测,本文就所收集的218例ADR报告进行同顾性分析,以便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于凤娟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7):2386-2387
在临床工作中,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不但给机体造成损害,同时也给继续药物治疗带来困难。因此,认识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因素,加强合理用药是有效预防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重要手段。1药物不良反应的分类药物不良反应主要是指常用条件下由于药物或药物相互作用而发生意外的与防治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可分为A型药物不良反应(量变型异常)和B型药物不良反应(质变型异常)。前者是有效成分分解,药物的添加剂、增溶剂、稳定剂、赋形剂和化学成分中产生的杂质所引起的作用,后者主要与患者特异遗传因素相关。2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相关因素2.1个体因素患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氯氮平治疗精神病所导致的不良反应以及相关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3年6月来荆门市精神卫生中心接受氯氮平药物治疗的精神病患者64例,对其使用氯氮平药物治疗后的情况进行仔细的观察,分析不良反应发生的症状和原因,并针对不同的不良反应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结果:在医院接受氯氮平药物治疗的患者部分出现了嗜睡、倦怠等不良反应,在经过针对性护理后不良反应均消失。结论:护理人员在为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要了解常用药物的不良反应,及时细致地观察患者的病情和症状,针对不同的不良反应对症处理,做好护理工作,让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日益受到重视,在儿科治疗方面的药物不良反应更应该受到广泛的关注。  相似文献   

11.
对610例药物不良反应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之明 《中国医药导报》2012,9(6):116-117,120
目的了解本院药物不良反应(ADR)所体现出的特征,以推动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全面回顾本院2001年10月1日~2011年10月1日610份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对产生ADR的药物种类、给药方式及药物不良反应所引发的器官损伤予以描述性分析。结果 610例药物不良反应中,中年与老年患者占68.85%,抗生素药物不良反应占59.51%,在静脉滴注给药的过程中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占69.84%,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主要是皮疹、头昏和胃肠道反应等。结论要依据ADR出现的特征与规律,合理掌握用药方式,并强化监护环节,运用有效措施加以监测与管理,从而全面降低ADR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药物不良反应是指在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机能过程中,人接受正常剂量的药物时出现的任何有害的和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医院积极开展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工作,会尽早发现各种类型的不良反应及有利于研究药物不良反应的因果关系和诱发因素,使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医务卫生人员及时了解有关不良反应的情况并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以保障患者用药安全,维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对发挥社会效益起到了良好的作用。我科于1997年加入本院的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网络,现将我科9年来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工作经验与体会介绍如下。1加强宣传教育医院…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措施协作在中药注射剂药物警戒工作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2年1月—2014年12月,采取建立多措施协作,应用于中药注射剂药物警戒工作中。通过对中药注射剂的用药频度(DDDs)、日用金额(DDC)、有效率及引起不良反应(ADR)变化等进行比较分析,以评价中药注射剂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变化情况。结果 2012—2014年,中药注射剂使用有效率从76.5%上升至91.2%,不良反应发生率则由3.12%下降至0.72%,没有重大不良反应事件发生。中药注射剂用药频率DDDs则呈下降趋势,在医院药品总DDC上升的情况下,中药注射剂DDC反而下降。结论多措施协作有助于建立有效的药物警戒体系,有效地降低了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监测工作数据分析效率和发现药物警戒信号的能力,为中药注射剂的"合理,安全,有效,经济"提供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14.
《医学研究杂志》2007,36(8):6-6
据国家卫生部药品不良反应监察中心的数据,近几年来我国各级医院的住院病人中,每年约有19.2万人死于药物不良反应(ADR),而因药物不良反应需要住院治疗的病人则多达250万人。全国政协委员石炳毅提交提案,建议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5.
黑琦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8):259-260
药品不良反应(ADR)是指在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功能过程中,给予正常剂量的药物时出现的任何有害的或与治疗无关的反应。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是加强药品管理、提高用药质量和医疗水平的一种重要手段,是确保人们用药安全的重要措施。本文对我院医务人员药品不良反应认知度进行调查,以便引起临床医务工作者对药品不良反应工作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急诊输液室药物不良反应及其应急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到2016年1月期间本院急诊输液室出现的45例药物不良反应患者临床资料,对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药物不良反应中的应急护理对策进行分析。结果:45例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中,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几率相对较高,与其他药物之间的对比差异显著(p0.05)。同时,患者药物不良反应主要有皮肤损伤、消化功能损伤以及全身性伤害等,其中皮肤损伤的发生几率较高,差异对比较为显著(p0.05)。结论:常见的急诊输液室药物不良反应主要来源于抗菌药物,患者皮肤损伤、全身性损伤等发生几率较高,故而需要加强对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通过应急护理措施降低患者各类不良问题的发生几率,保证患者的生命与健康。  相似文献   

17.
门诊注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的分析与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门诊注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的分布情况,探讨预防措施.方法 对116例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与病人年龄、给药途径、药物类别有关,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及附件损害,其次为消化、循环系统的损害.结论 掌握预防药物不良反应的方法,积极采取有效防护措施,有助于减少和杜绝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保证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8.
开展社区药学服务的意义 开展药学服务工作是诊疗的必要补充:新药品种不断增加,医师难以全面掌握各种药物的使用及配伍,患者缺乏对药物具有治疗作用及不良反应两重性的认识,因此社区药学服务对提高医疗质量,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能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如今药物的不合理应用现象相当严重,造成的药品不良反应和药害事件时有发生,不合理用药直接导致了医疗保健费用的急剧增长,这已成为世界各国和社会的沉重负担。合理用药的目的是安全、有效、经济的使用药品,是人类与疾病斗争的愿望。开展临床药学工作是一个十分艰难的过程,只有不断奋斗才能获取公众对药师作为药物治疗专家的承认。本文就临床药学合理用药以及一些工作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艾滋病患者使用抗艾滋病病毒药物后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分析,并对其处理措施与方法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本院在2012年1月至2013年11月间在治的30例艾滋病患者,对其服用抗艾滋病病毒药物3个月后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处理。结果经过调查后,⑴艾滋病患者在服用了抗艾滋病病毒药物后出现的主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皮疹、肢体麻木疼痛、中毒性肝损害、胰腺炎;⑵针对患者出现的不同症状的不良反应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患者的不良反应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缓解。结论抗艾滋病病毒药物会在不同的时期出现不同的不良反应,因此针对出现的不良反应给予针对性的处理,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因药物产生的不良反应,保证抗病毒药物的顺利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