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 分析门诊注射室护士负性工作情绪的主要因素,帮助管理人员及护士本人正确,从而提高门诊注射室护理质量。方法通过座谈、发放调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门诊注射室护士负性工作情绪依次来源为:环境、社会、自身技术等。结论建议社会尊重护士,医院改善护士工作环境,合理配备人力资源,科室加强护士技术培训及沟通能力培养,从而减少护士负性工作情绪,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
门诊注射室开展人性化护理,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通过转变护理观念、改善就医环境、规范护士行为、完善工作制度、制定工作流程,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构建和谐护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人性化服务是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3.
门诊护理工作也是医院护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一般人常常对门诊护理工作认识不足,而把一些身体条件差或业务技术不熟练的护士安置到门诊及门诊注射室。我在门诊注射室工作了四年,体会到注射室的工作并  相似文献   

4.
门诊护理工作是医院护理工作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但有部分人对此认识不足 ,常把一些身体条件差或业务技术不熟练的护士安置到门诊注射室。我在门诊注射室工作了十几年 ,体会到注射室的工作并不简单。注射室护士不能满足于单纯遵嘱执行注射任务 ,而应协助医生观察病情及治疗效果 ,认真负责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1严格查对制度注射时必须严格查对 ,尤其在工作忙碌的情况下 ,更不能忽视。我曾遇到过开错处方和发错药的事。例如 ,有一位高热病人 ,应注射Aminopyrinum(氨基比林) ,但医生误写成Aminophylline(氨茶碱 ) …  相似文献   

5.
注射室护理工作流程的管理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规范门诊注射室护理工作环节流程。方法 改进注射室护理工作各个环节的流程 ,建立用药指导制度。结果 有效地减少了护理缺陷的发生。通过对病人进行用药指导 ,促使护士不断学习药理知识 ,也增长了病人用药常识 ,改善了护患关系。结论 护理工作环节流程的改进 ,是杜绝护理缺陷切实有效的方法 ,确保了护理质量和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医院护理薪酬制度改革的方法与成效.方法 对护理薪酬制度实施了护士与护士长分开绩效分配方案;护士实行临床科室二次能级考核分配、提高夜班费、节假日补助等福利措施.结果 护士对薪酬的满意度和工作价值感提高.结论 改革后的护理薪酬制度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满意度,稳定了医院的护理队伍.  相似文献   

7.
钱红  吴孟尔 《护理与康复》2010,9(6):533-534
总结门诊注射室实施风险管理的体会。通过对3年度护理差错、纠纷的原因分析,实施提高护士风险防范意识、制定各项治疗操作流程、加强护士药物知识培训、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做好患者治疗相关知识告知等措施,使门诊注射室护理差错、纠纷事件减少,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优化门诊注射室工作流程的方法,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护理质量.方法 对我院门诊注射室流程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门诊注射室工作流程进行优化,观察改进前后患者的满意度及护理人员对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实施优化门诊注射室工作流程管理后,患者与护理人员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较优化前明显提高.结论 不断的优化门诊注射室工作流程的管理,注重环境的细节管理,加强护理人文关怀和护理文化建设,提高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更进一步的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护理固定岗与动态岗联合管理模式在门诊抽血室的应用效果.方法 介绍固定岗与动态岗联合管理模式构建过程,包括对动态岗护士资格审核、培训、考核、质量控制、满意度测评和薪酬管理环节,比较实施前后的应用效果.结果 门诊抽血室高峰时段患者抽血等候时间缩短8.74 min,患者对服务评价满意的满意度较之前明显提高(P<0.01),抽血室护士人力成本降低,约减少了2.13个护士,新护士工作积极性提高.结论 护理固定岗与动态岗联合管理模式可以缩短门诊抽血室高峰时段患者抽血等候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节约人力成本,在持续推动优质护理服务中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绩效考核在门诊输液室护士薪酬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比较实施绩效考核前后护士对薪酬分配的满意度,患者输液等候时间及满意度。结果实施绩效考核后护士对薪酬分配的满意度较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输液等候时间缩短(P0.01),患者满意度提高(P0.05)。结论将绩效考核应用于薪酬管理中可以使门诊输液室护士工资分配更加合理,有利于充分调动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提高工作效率,缩短患者等候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于秀荣 《现代护理》2006,12(5):473-475
目的 探讨应用激励机制进行手术室奖金分配管理的方法和作用。方法 研究分析解放军总医院手术室6个月的奖金分配中主管护师、护师和护士的3种不同职称的奖金分配方法。奖金分配设立工作量化指标和薪酬补贴,采用工作量与薪酬比,按每一工作量占有薪酬总数的百分比不同,进行档次的上调奖励。奖金分配按职称进行手术时间工作量统计,以职称与工作时间进行考评、分配。结果 主管护师、护师、护士3个不同的职称、工作年限、工作能力、技能水平、责任、担当的风险不近相同,获得的薪酬奖励有一个档次的差别。体现出3个不同职称的舍金量不同,使劳动从物质方面得到认可和奖励。结论 激励机制应用于手术室奖金分配管理中,可建立科学合理化的薪酬体系,调动护理人员的劳动积极性,优化劳动组合,促进护理服务系统化、专业化,从而有效地开发劳动力资源和技术资源。.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科学、高效的护理管理模式,提高护理管理效果。方法采用护理质量与数量考核相结合的方法,按工作数量和质量分配的原则进行工作量化考核。结果激发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缩短了患者的注射等候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患者的满意度。结论护士长在抓好护理质量管理的同时,也应将护理工作数量作为护士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手术室实施人性化服务的做法与效果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方法从手术室环境、工作流程、围手术期护理、病人的保暖、安全护理等方面不断提高服务质量。结果提高了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及工作效率;病人对访视满意率达100%;自开展人性化服务5年来未因手术体位不当发生术后并发症和病人坠床事件;无交叉感染发生;无其他护理差错发生;医生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满意率达100%。结论手术室实施人性化服务可以有效提高手术室的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人事制度改革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根据按劳分配和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原则,综合考虑岗位的责任风险、技术含量、劳动强度及护士的年资、职称等确定护理技术岗位,按照基础工资、职务工资、岗位工资、效益工资进行分配。结果:打破了护理人员的传统观念,增强了竞争意识,优化了服务观念,激发了护理人员的积极性,提高了工作效率。结论:岗位职绩工资制在护理管理中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护士竞聘上岗与绩效管理的做法与体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合理分配护士效益工资,挖掘其潜能,调动工作积极性。方法设置相应护理岗位,岗位人数及系数,通过个人申请、资格审定、理论考试、竞聘演讲、民主测评的流程竞聘上岗,对护士实行绩效考评后测算个人效益工资,每月兑现。结果将人员安置在合适的岗位,按考评结果及岗位兑现效益工资,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护士及病人满意度显著提高。结论良性的竞争及考评机制,体现了能级及绩效对应的原则,从而使护士工作积极性和护理质量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6.
聘用护士浮动工资奖励的方法和效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充分挖掘和调动聘用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在分析现有福利待遇、激励机制是否完善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找出薄弱环节,加大管理力度,调整激励手段,最终出台了浮动工资奖励的规定:凡在医院工作满2年持有护士执业证书的聘用护士都可以申请或被推荐参与浮动工资奖励的评审,享受时间为半年,1年评比2次。这一规定的出台极大地鼓舞和调动了聘用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受到大家的欢迎并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7.
我院护理人员绩效薪酬改革的做法与成效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合理有效、可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积极性的绩效薪酬改革方案.方法 通过对护理岗位评价的方法确定岗薪工资,对护理工作数量统计、质量检查反馈、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确定绩效工资.结果 护理绩效薪酬改革的实施,使工作量大、技术要求高、责任重的护理岗位价值得到体现,实现了以岗定薪、多劳多酬、优劳优酬.结论 护理缋效薪酬改革调动了护士积极性、规范了岗位管理、稳定了护理队伍,护理质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8.
我院护理人员绩效工资改革的做法与体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制定并落实公平、合理的绩效工资分配制度,体现多劳多得、优劳多得、按劳取酬、公平合理的分配原则,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方法成立“护理服务中心”,根据护理质量、科室开支比例、岗位系数、科室绩效等内容对全院各护理单元的绩效工资进行评定,并指导、审核各护理单元二级分配方案及其落实情况。结果护理质量得到提升,病人满意度及护理人员对工作的满意度提高。结论护理人员绩效工资改革可以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和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层级量化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与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管理水平。方法将护理系统分为护理部、护士长、护士3个层次,逐层制定相应的量化管理奖惩方案,将绩效管理与量化管理有机结合,采用量化的方法,对护理人员的精神文明、劳动纪律、工作质量、工作数量进行统一考评计分,并与奖金挂钩。结果调动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增强了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和压力感,促进了护理工作质量的提高。结论实行层级量化管理制度,有利于护理部和护士长的管理。  相似文献   

20.
一种新的、严重的传染病———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 ,SARS) ,给护理工作带来很多新问题 ,如何提高护士的应对能力 ,做好培训是关键。通过集中理论学习、护理技术操作演练、实地考察等相结合的方式 ,给予进入病区的护士较细致、具体的培训 ,了解严重传染病的消毒隔离措施、个人防护、心理调整、无创呼吸机的应用等方面的知识 ,提高了护士的有效应对能力 ,确保了SARS病区的护理工作质量和病人、工作人员的安全 ,顺利地完成了医疗护理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