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观察异甘草酸镁注射液对于肝癌介入栓塞化疗术(TACE)后肝损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中晚期原发性肝癌行TACE患者105例,随机分为实验组(n=65)和对照组(n=40)。实验组用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护肝药物治疗,对照组用甘草酸二胺注射液护肝药物治疗,2组均在TACE术前3 d~术后7 d用药,并在TACE术前及术后2 d7、d抽血检测肝功能;同时记录2组患者TACE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TACE术后2 d 2组患者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等指标均高于术前(P0.05);术后7 d实验组ALT、AST与术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术后7 d对照组ALT、AST仍高于术前(P0.05);2组方案对TACE术后肝细胞合成指标降低均无明显改善作用(P0.05),实验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异甘草酸镁对TACE引起的患者肝功能损害有迅速、明显的保护作用,并可减轻TACE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异甘草酸镁和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胆道梗阻性肝损害的效果。方法128例梗阻性黄疸患者分为治疗组(n=68)和对照组(n=60)。围手术期保肝治疗方案为:治疗组联合使用异甘草酸镁和多烯磷脂酰胆碱,对照组单独应用异甘草酸镁。观察手术前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总胆红素(TBIL)的变化。结果两组ALT、AST于入院当天、术前1 d及术后1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7 d两组ALT、AST皆逐步下降;组间比较,术后1 d ALT、AS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7 d治疗组ALT、AST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3 d两组TBIL较术前皆出现显著下降,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治疗组TBIL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2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对于梗阻性黄疸患者围手术期药物保肝治疗,联合运用异甘草酸镁和多烯磷酯酰胆碱较单独应用异甘草酸镁具有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异甘草酸镁治疗病毒性肝炎的抗炎效果。方法将98例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对照组各49例。治疗组给予异甘草酸镁注射液150 mg静脉滴注1次/d,对照组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180 mg静脉滴注1次/d,疗程均为6周。结果异甘草酸镁治疗后肝功能复常率(96%)优于对照组(72%)(χ^2=9.37,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t值、P值分别为2.62(P〈0.01)、2.24(P〈0.05)、2.75(P〈0.01)。结论异甘草酸镁治疗各型病毒性肝炎在缓解临床症状、改善肝功能、护肝抗炎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4.
异甘草酸镁治疗酒精性肝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异甘草酸镁注射液在酒精性肝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异甘草酸镁注射液150 mg治疗慢性乙型肝炎40例,对照组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100 ml治疗36例,治疗结束后进行疗效评估。结果:两组肝功能指标ALT、AST及GGT均有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ALT、AST及GGT下降明显,较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显效率71.8%;对照组显效率4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甘草酸镁可明显改善酒精性肝病患者症状,减轻肝功能损害,促进肝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
唐琰  李磊  李宜 《浙江临床医学》2009,11(10):1033-1034
目的 通过异甘草酸镁与甘草酸二铵的对比,观察异甘草酸镁短期治疗慢性乙肝的疗效。方法将68例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3例),在同样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异甘草酸镁150mg,1次/d,静脉滴注,对照组加用甘草酸二铵150mg,1次/d,静脉滴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患者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与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指标的变化,以及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清ALT与AST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各指标下降显著(P〈0.05)。结论异甘草酸镁短期治疗慢性乙肝不仅疗效好,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异甘草酸镁预防肺癌化疗所致肝功能异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108例肺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8)和对照组(n=60)。2组均给予含铂两药联合化疗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化疗第1天同时给予异甘草酸镁20~30mL加入5%的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1次.d-1,直至化疗结束,化疗期间未应用其他护肝药物。结果对照组的肝功能异常率为13.3%,观察组的肝功能异常率为2.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化疗前肝功能各检测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观察组TBIL、ALT、AST的检测值,住院时间、医疗费用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异甘草酸镁对化疗药物引起的肝功能异常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胸腺肽α1联合异甘草酸镁对原发性肝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术后患者肝功能及血清T淋巴细胞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9月接收的行TACE术治疗的PHC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联合组。两组患者均行TACE术治疗,对照组辅助胸腺肽α1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肝功能及血清T淋巴细胞各指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指标水平及CD3~+T、CD4~+T、CD8~+T、CD4~+/CD8~+T水平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联合组治疗后3 d、14 d时ALT、AST、TBIL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T淋巴细胞水平组间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联合组治疗后1 d、7 d时CD3~+T、CD4~+T、CD8~+T、CD4~+/CD8~+T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患者使用胸腺肽α1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肝功能各指标水平及血清T淋巴细胞水平均明显改善,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异甘草酸镁注射液在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异甘草酸镁注射液100 mg治疗慢性乙型肝炎50例,对照组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100 ml治疗50例,治疗结束后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治疗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血清胆红素(SB)在治疗结束后,复常率分别为92%、88%;对照组为76%、68%,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异甘草酸镁在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中在改善肝功能指标(ALT、SB)方面优于复方甘草酸苷。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异甘草酸镁注射液在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136例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治疗组68例采用异甘草酸镁注射液(天晴甘美)150 mg加入到5%~10%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对照组68例采用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美能)100 ml加入到5%~10%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两组均1次/d,连续使用4周,治疗结束后进行疗效评估。结果两组患者症状、体征均明显恢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总胆红素(TB IL)的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异甘草酸镁注射液可明显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肝功生化指标,无不良反应,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异甘草酸镁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异甘草酸镁注射液在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中抗炎保肝作用。方法:异甘草酸镁注射液100mg加入5%~10%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点滴治疗轻~重度慢性乙型肝炎45例,对照组为甘草酸二铵150mg静脉点滴治疗50例,治疗结束后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治疗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血清胆红素(SB)在一个疗程治疗结束后,复常率分别为91.1%、88.9%;对照组为78.0%、66.0%,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O.05)。治疗组平均复常天数ALT、SB分别为15.6d、17.3d;B组为25.3d、28.2d,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O.0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副反应。结论:异甘草酸镁在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中在改善肝功能指标(ALT、SB)方面优于甘草酸二铵。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肝癌术后应用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的疗效。方法选取70例进展期肝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肿瘤完整切除后一组患者仅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对照组),另一组患者行腹腔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灌注+TACE(治疗组),观察两组肿瘤患者的疗效,包括比较患者肝肾功能、血常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复发转移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腹腔灌注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前后血清ALT、AST、尿素氮、肌酐及白细胞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患者肿瘤的复发转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的毒副反应轻微,能自行缓解或者对症处理后缓解。结论对于肝癌患者,腹腔灌注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肝脏疾病基础的患者妇科腹腔镜手术的耐受性.方法 选择肝炎无症状携带者26例、轻型慢性肝炎28例、肝硬化代偿期患者21例进行妇科腹腔镜手术.均分别于术前及术后第1、3、7天抽血复查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结果 无症状携带者、轻型慢性肝炎患者妇科腹腔镜手术后第1天肝功能ALT、AST浓度较术前有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无症状携带者:ALT:术前(20.4±4.5) U/L,术后第1天(67.2±7.9)U/L,t=2.32;AST:术前(18.3±2.3)U/L,术后第1天(71.8±18.2) U/L,t=2.15.轻型慢性肝炎患者:ALT:术前(110.2±8.3)U/L,术后第1天(210.2±5.6)U/L,t=2.31;AST:术前(146.8±23.6)U/L,术后第1天(256.5±19.3)U/L,t =2.45.P均<0.05];但术后第3、7天,2组以上两个指标的水平均接近术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无症状携带者、轻型慢性肝炎者组术后各时期ALB、TBiL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肝硬化代偿期组术后第1天表现为ALT、AST、TBiL浓度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LT:术前(122.9±6.2) U/L,术后第1天(301.6±9.6) U/L,t =2.95;AST:术前( 156.6±12.7)U/L,术后第1天(327.8±21.8) U/L,t=3.11;TBiL:术前(28.2±2.1)μ mol/L,术后第1天(57.2±3.2)μmol/L,t =2.98.P均<0.01];术后第3天略恢复,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第3天:ALT( 235.4±7.9) U/L,t =2.41;AST( 241.5±20.7)U/L,t=2.33;TBiL(43.9±4.2)μmol/L,=2.67.P均<0.05],但所有患者仍处于代偿期.术后第7天各项指标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肝炎无症状携带者、轻型慢性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妇科腹腔镜手术后可以出现肝功能的异常,但有可逆性.肝硬化代偿期患者手术后肝功能恢复较肝炎无症状携带者、轻型慢性肝炎患者迟,但患者仍处于代偿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对乙型肝炎病毒(HBV)表面抗原(HBsAg)阳性原发性肝癌(HCC)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后肝损害的预防及治疗效果。【方法】56例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两组。恩替卡韦组27例患者于TACE术前1周给予恩替卡韦(0.5mg/d)口服抗病毒治疗,对照组29例患者行单纯TACE治疗。2组均在TACE术后予常规保肝治疗,观察TACE术前后肝功能及血清HBV—DNA水平变化情况。【结果】TACE术后5d恩替卡韦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升高程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肝损害的恢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恩替卡韦组术后5d血清HBV—DNA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HBV—DNA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对于HBV相关性HCC患者,术前1周起采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能够显著减轻TACE术后肝功能损害的程度,且有利于肝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联合恩度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4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TACE治疗;治疗组给予TACE术中灌注恩度30 mg,术后第2天起连续静滴5d,15 mg/d。2组患者1~1.5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1~6个疗程不等。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VEGF表达水平、KPS评分、肝功能Child-Pugh评分的差异,肿瘤大小。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5.0%,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40.0%)(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7 d、14 d血浆VEGF水平均较术前明显增高(P〈0.05或P〈0.01);治疗组术后14 d血浆VEGF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TACE联合恩度治疗原发性肝癌安全有效,对肝癌细胞VEGF分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徐大勇  陈健  杨科 《医学临床研究》2009,26(12):2263-2265
【目的】探讨盐酸戊乙奎醚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检测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基酸转移酶(AST),肝组织匀浆丙二醛(MDA)的变化。观察光镜下肝脏病理形态改变。【结果】经盐酸戊乙奎醚处理的C组血清ALTAST和MDA的浓度明显低于B组(对照组)而高于A组(假手手术组);C组光镜下肝脏病理形态改变较B组轻微。【结论】盐酸戊乙奎醚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对大鼠肝切除后肝再生的作用.方法 建立大鼠70%肝切除模型,术前30 min实验组经门静脉灌注rHuEPO 4000 IU/kg,对照组给予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术后1 d,2 d、4 d,7 d两组各随机处死大鼠6只,采用全自动分析生化仪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免疫组化方法 检测肝组织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Ki-67表达,原位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法(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肝切除术后1 d、2 d实验组ALT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 d、2 d,4 d实验组Ki-67标记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d、2 d,4 d,7 d实验组PCNA标记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d,2 d实验组凋亡细胞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rHuEPO促进大鼠肝切除后肝再生.  相似文献   

17.
方卫刚 《临床急诊杂志》2013,(11):539-540,543
目的:观察贝科能治疗多发伤后肝功能损害的疗效。方法:多发伤伴肝功能损害7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肌苷0.4g,维生素C 2.0g,门冬氨酸钾镁20ml,每日一次静滴,连续使用7d;治疗组36例,在此基础上加用贝科能,每日200U,一次静滴,连续使用7d。监测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明显早于对照组。第7天ALT、AST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贝科能对多发伤后肝功能损害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