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马健 《浙江中医杂志》1997,32(6):267-268
古代医家在大量的临床实践中,对温病病因的认识,经历了艰苦而漫长的探索,从(黄帝内经》至张仲景的(伤寒论)对温病的病因都作了探索,并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后世巢元方、孙思邈刘河间等医家对温病的病因说进一步进行了发展,但总体仍在“六淫’”病因的范畴中变化,至明代吴又可的“戾气”病原说的提出,扩大了温病病因学。清代温病学大成,但有关病因学方面的研究则无大的进展。归纳历代的病因学说,相继出现了如下几种,即“六气”过则为灾、伏寒化温、“伏阳”致温、非时之气、戾气、外感六淫等学说。但从临床运用来看,仍以风热、暑…  相似文献   

2.
文章具体阐述了中医病因学说的形成、内涵和发展,通过对现有中医病因理论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认为中医病因理论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并提出应从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整体观出发探讨中医病因理论的实质。只有在人与自然相统一的指导下,中医病因理论才能自成一体,提出了基础性病因、继发性病因和发展性病因的中医病因分类方法,使中医病因理论体系更具科学性和逻辑性。  相似文献   

3.
“三因学说”是宋代陈言关于中医病因分类的学说,是中医病因学的核心理论。后世医家多以此病因体系指导养生保健,然大多重视“内、外两因”,而忽略“不内外因”的学术地位。而现代研究证实,“不内外因”对于亚健康人群的保健指导,无疑会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禄颖  翟双庆 《吉林中医药》2015,35(2):116-118
从《内经》病因理论对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三因学说"的影响入手,探讨了陈无择首提三因论、明确外所因之"六淫",以及确立内所因七情病因等几个方面对于《内经》的继承和发展,而三因学说的提出也标志着中医病因学基本理论体系框架的形成,并成为中医病因学理论的基石。  相似文献   

5.
中医学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建立了丰富而完备的病因发病学体系,其病因学说建立在“天人相应”的理论之上,并贯穿中医的整体观、平衡观,中医病因分为外感病因、内伤病因、病理产物和其他病因4类。其中,中医的外因尤其丰富。1中医外因发展史中医的外因包括外感病因、外伤、虫积  相似文献   

6.
创新"毒热"理论以痈论治消化性溃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消化性溃疡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多病因消化道疾病,病程长且易复发。周学文教授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通过对消化性溃疡病因病机的分析,创新中医病因学说,提出“毒热”理论,认为“毒热”是消化性溃疡形成的主要原因。在治疗中以痈论治,采取清热解毒、消痈生肌之法,为治疗本病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调整三因意在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因”学说是中医病因学的基本理论。本文阐释了在干祖望教授学术思想中有关对病因学的独特见解,即在保留“三因”学说的基本框架的前提下,吸收现代病因学内容,调整和完善中医病因学理论  相似文献   

8.
风湿病病机——虚邪瘀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娄多蜂教授在前人认识的基础上又通过数十年的临床总结,将风湿病的病因归纳为“虚邪瘀”。认为正虚是风湿病发病的内在因素,邪侵是发病的重要条件,“不通”是发病的病理关键。在风湿病发展变化过程中的病理关键为虚邪瘀相互搏结,“不通”“不荣”并见。  相似文献   

9.
痰瘀相关病因初探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痰瘀相关病因初探韩学杰沈绍功1(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所96级硕士研究生北京100700)关键词痰瘀相关病因学“痰瘀相关”学说,源于中医学的“津血同源”理论。津血同源是同源于脾胃化生之水谷精微。津液与血,异命同类,均属阴精。而阴精为病,必然表现为津血的亏...  相似文献   

10.
李发枝 《河南中医》1998,18(3):135-136
《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第1、2条通过脉象论述了中风病的病因,两条合而言之,乃“正虚邪中”。迨至现代,“正虚邪中”说几乎被完全否定。但从理论、临床观察、实验研究诸方面看,对《金匮》中风病因学有重新认识和进一步研究的必要  相似文献   

11.
基于中医学“因时制宜”理论,探讨从时间因素诊断和治疗风湿免疫疾病的临床思路。时间因素包括非周期时间因素和周期性时间因素。在非周期时间因素方面,根据发病时间特点有助于某些风湿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根据病程长短,则有利于分析风湿病的病机特点。在周期性时间因素方面,风湿病的发病和病情变化具有季节和昼夜变化,据此进行时间治疗和时间预防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河北风湿病专科研究院培训学校是一所培训专业人才的学校 ,校长陶纪志经多年的临床探讨 ,研制发明了追风透骨散、追风透骨丸已荣获国家专利 (971 2 0 2 5 76)及追骨风、透骨散、痹丸等系列药品 ,内服外用。主治 :类风湿、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痛、椎间盘突出、无菌性骨坏死、妇女产后受风寒引起的腰腿麻木 ,为提高风湿病的疗效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应广大医务工作者的需求 ,我校扩大招生 ,欢迎前来参加学习。一、风湿病治疗班 ,由中国香港中华医学院教授陶纪志主讲 ,并备有自著《中医治疗风湿病最新进展》一书 ,传授 1 5种风湿病病因、病…  相似文献   

13.
张鸣鹤教授是我国著名中西医结合风湿病专家,对风湿病诊治独具特色,经验丰富,疗效颇佳。笔者有幸侍诊,受益匪浅,现将张老师治疗风湿病经验介绍如下。1巧妙配伍,注重清热解毒风湿性疾病泛指中医之痹症。尤在泾《金匮翼》曰:“痹者闭也,以经络为邪所闭,不得通行而病也”。疼痛为痹证的主要症状之一,引起疼痛的病因有邪气痹阻经络之“不通则痛”;气血不足之“不荣则痛”;另外,风湿类疾病的基本病理改变是炎性反应,张老师认为有炎即有热,热与毒相伴,因此提出“因炎致痹”、“因炎致痛”的观点,临床上注重运用清热解毒法。这里之“注重”含义有二…  相似文献   

14.
<正> 6.温病病因学说是怎样形成的?其包含内容如何? 祖国医学关于温病的病因学说理论,是在“六淫”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亦是从发病学的角度推导出来的。温病是外感热病的一大类型,其有着明显的季节性发病的特点。据此,我们的前人在“天人相应”的思想指导下,根据四时温病的不同证候特点、流行状况,并联系不同地区、不同时期  相似文献   

15.
胎毒学说是中医儿科病因学中的一个重要而特殊的理论。说它重要,是因为儿科中的多种疾病都将胎毒作为病因;说它特殊,是因为它是“小方脉”病因中所独具的。而且由胎毒学说引申出的一系列病证、概念、治法、方剂与药物更成为中医儿科的一大特色,一直有效地沿用至今。  相似文献   

16.
试论“毒邪”的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十几年,有关“毒邪”的病因学理论和临床研究颇多,已引起中医界的广泛关注,解毒法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并取得了显著疗效。但随之而来,综合各方面的报道,几乎是“无病不毒”、“无治不解毒”,解毒法的应用有泛化趋势。  相似文献   

17.
以关节炎为主要症状的疾病一般都属于风湿病的范畴,如风湿热,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痛风性关节炎等都属于风湿病。风湿病和风湿性关节炎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风湿病是多种风湿性疾病的总称,风湿性关节炎是风湿热侵犯关节的一个症状,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其临床诊断必须符合风湿热的诊断标准。风湿性关节炎属于中医学中“痹症”的范畴,临床上一般可按痹症辨症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在病因、病理变化、临床表现等方面有其自身规律,不同于其他的风湿性疾病,中医治疗本病也需要把握其规律,辨症治疗,才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现介绍笔者多年来诊治本病的经验与体会。  相似文献   

18.
艾滋病的中医病因,主要有疫毒说,湿温说,虚劳说,伏邪说等,诸家认识不一,“毒邪”学说是近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病因学说,为艾滋病中医病因的探析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9.
张英杰 《中国中医急症》2009,18(8):1346-1347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中老年常见病,其病因学说多样,治疗方法繁多.在众多病因学说中,"椎间盘病因学说"占统治地位,在其指导下,各种手术及非手术疗法取得了显著疗效,但仍有许多理论和技术问题未得到合理解决.  相似文献   

20.
王义军 《中医药学刊》2006,24(12):2274-2275
风湿病属中医“痹证”之范畴,大体上包括了西医的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多种疾病。在临床上风湿病属难治之疾。笔者遵守中医之古训,并结合现代医学研究之进展,在临床上运用中医药治疗风湿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