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3m移动式包内化学指示卡灭菌后颜色变化观察与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了提高每个灭菌包监测结果的精确度和判读效率,笔者观察二种包内化学指示卡灭菌后的合格率。方法:分组法:敷料包组逢单日分别在3个敷料中放入3m移动式指示卡和包内指示卡各3条和1支生物指示剂。器械包组逢双日分别在3个器械包中放入3m移动式指示卡和包内指示卡各4条和1支生物指示剂。生物指示剂分别置入每个包中心的放卡位置。结果:敷料包组和器械包组的3m移动式包内指示卡合格率为100%,而敷料包组包内指示卡合格率为82.22%,器械包组的包内指示卡合格率为76.67%,生物监测两组合格率均为100%。结论:3m移动式包内指示卡在变色和移动过程中不受水份和任何物品接触的影响,提高了判读效率。  相似文献   

2.
我院从2001年使用包装袋,先准备检测包30个,操作时将物品洗涤干净。擦干水,器械关节擦油后按器械包名称。清点数目。包装成各种规格包,根据器械包大小选择包装规格,器械包放进袋内,包内放化学指示卡,写清楚灭菌时间有效期时间,用封口机封口,将包放入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消毒,温度为132度,压力为0.2nka,灭菌时间为6分钟。  相似文献   

3.
骨外伤和植入物手术在现代医疗领域广泛开展,这些超大超重器械的灭菌控制为消毒灭菌专业提出新的巨大挑战。本文将近年来国内超重器械包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阐述了国内超重器械灭菌质量的监管史,重点从清洗、包装、灭菌、化学及生物监测、湿包控制等几个方面对超重器械包的质量控制进行论述,以不断提高灭菌质量,完善质量控制,预防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4.
邓永青  严美松  周丹 《广西医学》2005,27(11):1864-1865
再生器械包的制作包括了清洗和包装两个过程。清洗是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将被清洗物品上的有机物、无机物和微生物减低到比较安全的水平,彻底清洗是保证灭菌的关键因素;正确地包装能保证无菌治疗包储存时的无菌状态。因此,清洗和包装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再生器械包的灭菌、储存质量,从而影响临床医疗、护理质量。通过对再生器械包制作过程的观察、分析,找出存在问题及对策,不断改进工作,确保无菌治疗包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流程管理在消毒供应中心对外来器械及植入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消毒供应中心接收的241个外来器械包(共计984件器械)作为对照组,将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消毒供应中心接收的256个外来器械包(共计1036件器械)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管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流程管理,比较两组器械包湿包率、提前放行率、器械消毒不合格率和器械损伤率。结果:观察组器械包湿包率、提前放行率、器械消毒不合格率、器械损伤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管理基础上,采用流程管理对消毒供应中心外来器械及植入物管理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明显降低湿包率、提前放行率、器械消毒不合格率和器械损伤率。  相似文献   

6.
席亚琴 《大家健康》2016,(2):289-290
供应室的具体职责是通过护理、手术以及治疗的具体需要,对医疗器械物品进行有效的清洗、消毒,并配备护理包等多种类型的器械包,经消毒处理后,供给每个医疗科室使用。对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简称"供应室")的具体需求进行充分的分析,对集成 RFID 技术的供应室管理系统进行合理的设计,将消毒物品在医院物物品流通动态追溯的有效实现,促使消毒物品管理质量以及管理成本有效降低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邱英花 《基层医学论坛》2016,(25):3598-3599
目的:探讨彩色器械图谱在消毒供应中心器械包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消毒供应中心所有器械包进行拍照,配以文字说明,制作成图谱,应用到器械包装中。结果使用彩色器械图谱进行包装,包装速度有很大的提升,错包发生率明显下降。结论使用彩色器械图谱提高了包装速度,减少了错包发生,提高了包装合格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标识系统对提升外来急用器械全流程管理中的效果。方法以2019年1月至2019年3月焦作市人民医院租借的外来急用器械包28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处理流程,回收后全自动清洗机处理,包装贴上外来器械标识后灭菌,灭菌结束送至手术室使用;以2019年1月至2019年3月焦作市人民医院租借的外来急用器械包35包作为实验组,实验组制定外来急用器械处理流程,制作了清洗流程的加急标识牌和灭菌交接发放用的加急器械打印胶贴用于器械中处理外来器械。比较两组器械全流程处理时间、清洗质量和灭菌后无菌包的湿包率情况。结果实验组平均预处理时间、平均包装及等待灭菌时间及平均总耗时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合格器械包合格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外来手术器械包灭菌后湿包合格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标识系统在对提升外来急用器械全流程管理中,可以提高流程处理时间和清洗质量,降低无菌包的湿包率,提高工作效率,保障患者手术的顺利进行,值得在各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段春莲 《医学理论与实践》2023,(24):4319-4320+4318
目的:探究基于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的流程优化管理在医院外来器械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2年1—12月我院管理的1 254包外来器械为研究对象,根据基于FMEA的流程优化管理在我院实施时间,将2022年1—6月我院采用常规管理的653包外来器械纳入对照组,将2022年7—12月我院采用基于FMEA的流程优化管理的601包外来器械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外来器械风险优先指数(RPN)、仪器接收情况、管理质量及使用满意度。结果:观察组RPN值、仪器接收和管理质量中出错率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各科室使用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FMEA的流程优化管理有助于降低医院外来器械风险,提高外来器械接收、管理质量及各科室使用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段伟辉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21):647-648
目的 提高医疗器械消毒灭菌效果,保障医疗安全.方法 对全院非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包由各科室分散式管理转为由供应室集中式管理,采用分步骤实施方法,先易后难,先住院科室器械后门诊科室器械,再手术室器械和外来器械.结果 集中管理模式下的医疗器械包合格率明显高于分散式管理.结论 非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包由供应室集中管理,可以有效地提高医疗器械包的质量,并能节省人力、物力,有利于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区域性消毒供应中心标准租赁器械包的优化与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我院区域性消毒供应中心的标准租赁器械包使用记录资料,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为优化后的标准租赁器械包,对照组为优化前的标准租赁器械包,观察两组方法的应用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工作质量[(95.2±2.4)分vs(91.7±2.2)分]、管理质量[(95.7±2.5)分vs(92.1±2.1)分]、人员考核[(86.8±5.8)分vs(60.2±9.7)分]等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标准租赁器械包应用满意度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区域性消毒供应中心标准租赁器械包进行优化,是保障患者安全、降低医院感染的有效方法,能够提升区域性消毒供应中心标准租赁器械包的应用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消毒供应中心质量控制中应用PDCA循环模式的效果。方法择取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已实施PDCA循环模式)我院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手术器械包、通用器械包、专科器械包及敷料包作为研究组,选择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期间(未实施PDCA循环模式)我院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手术器械包、通用器械包、专科器械包及敷料包作为对照组。结果 2组专业知识掌握情况比较中,研究组器械、设备管理质量,清洗、分类质量,包装、发放质量,消毒、灭菌质量,环境管理质量与其他5项中的分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消毒供应器械与物品的抽检合格率100%高于对照组97.67%(P0.05)。结论消毒供应中心质量控制中应用PDCA循环模式可以有效强化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提高消毒供应质量,适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手术室器械回收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5000例手术室器械包作为对照组,以2017年3月至2018年4月5000例手术器械包作为实验组,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手术室器械回收管理,实验组则在手术室器械回收管理中实施失效模式以及效应分析,对比两组管理的结果。结果实验组手术器械包回收失效的发生率(0.06%)明显低于对照组手术器械包回收失效的发生率(0.2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室器械回收管理中实施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可更好对器械回收相关失效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对相关的改进措施进行指导,从而更加规范进行手术室器械的管理,将手术室器械回收的质量提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精细化管理用于消毒供应中心无菌器械包管理的效果。方法于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我院于消毒供应中心无菌器械包开展精细化管理流程,统计此方式下对无菌器械包管理质量,并与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消毒供应中心常规管理下工作人员的考核成绩进行对比。结果精细化管理模式下工作人员工作质量明显优于常规管理,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细化管理模式下可加强消毒供应中心器械包管理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魏永蓉 《中国医疗前沿》2012,(4):64+46-64,46
目的探讨如何有效减少对妇科腔镜器械的损伤,改善妇科腔镜器械器械的灭菌管理。方法将98个妇科腔镜器械包按单双日随机分为观察组合对照组,分别采用医用无纺布打包和硬质容器包装器械,经脉动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处理后进行物理、化学和生物监测,观察两者灭菌效果、操作适用性及器械完好率。结果两种包装的物品经压力蒸汽灭菌处理后灭菌效果无差异;使用硬质容器比医用无纺布打包器械安全性高、操作简便,易于保存,且器械完好率高,在镜头以及器械的维修和更换方面节省大量的费用。结论硬质容器包装消毒灭菌非常适用于妇科腔镜器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超大超重骨科器械包灭菌效果。方法统一将骨科器械包用棉布包装,专用灭菌架装载,与器械水平方向摆放成垂直状态放置,灭菌包之间留有空隙,灭菌周期结束后,分别在不同时间点做包外湿包和包内湿包检查,并通过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结果对44例骨科手术器械包进行化学监测,参数卡检测提示为不合格数30例,合格数14例,合格率为31.82%;经生物监测结果判定,对照组均培养阳性,实验组均培养阴性,结果判定为灭菌合格,但其中出现湿包5例,概率为11.36%。结论采用重物灭菌程序处理超大超重骨科器械包灭菌效果明显有效,同时,处理过程中移动卡和快速生物指示剂的配合使用更能提高灭菌的效果监测。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手术室外来器械进行规范化管理,以提高手术室外来器械的清洗、灭菌质量,降低手术感染风险。方法:将外来手术器械统一到医院的消毒供应中心进行专业化清洗、打包、灭菌后再送至手术室无菌储物间备用,经护士及医生检验后方可使用。结果:对比实施规范化管理前后各290包外来器械的卫生及手术感染情况显示,实施规范化管理前,外来器械包合格率为76.9%,手术室因外来器械不合格而导致手术延误率为5.2%;规范化管理后,外来器械包合格率为100%,未出现因外来器械不合格而致手术延误的事例。结论:对手术室外来器械进行规范化统一管理,能使手术器械的卫生及质量状况明显改善,确保手术按时进行并降低手术感染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脉动真空灭菌器灭菌产生湿包的原因,探讨杜绝脉动真空灭菌器灭菌时产生湿包的对策。方法将采用棉布、无纺布、无纺布+皱纹纸、纸塑袋包装的基础护理包、同类专科器械、大小一致的手术室器械包和手术室布类包、外来器械,按不同待灭菌包种类,分别采取分类装载和混合装载的方式,利用科室2台灭菌器,选择织物程序按脉动真空灭菌器的正常操作流程运行一个灭菌周期。根据出锅时间及冷却时间的不同,观察湿包出现的部位、多少、种类;每天各选择2批次共8批次,连续监测7 d。结果 56批次共2 660个灭菌包,其中出现湿包32个。不同包装材质引起灭菌包出现湿包现象不同,纸塑包装最易湿包、双层无纺布次之、其次是无纺布+皱纹纸,棉布引起湿包发生现象最少;灭菌包不同材质,大小、重量可影响湿包产生,金属器械较布类易湿包,体积大、量重者容易湿包;不同的装载方式及冷却方式对湿包的产生有一定的影响,混合装载比分类装载更容易出现湿包;不同部位湿包产生不同,灭菌器最下层较上两层易湿包,灭菌包靠近灭菌器内腔壁容易湿包;冷却时间越短越容易湿包。结论加强消毒供应中心环节控制,规范器械物品干燥、包装、灭菌、卸载等流程操作,可有效控制湿包产生,防止因消毒供应中心灭菌物品不合格所致医院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视觉标识管理对手术精密器械缺失率和损坏率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7-12月处理的手术精密器械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处理方法进行;将2015年1-6月的手术精密器械包作为观察组,除采用常规的处理方法外,包外再加用红色标识贴和包内改用紫色包布包裹精密细小器械进行提醒,产生视觉警示的作用.结果:视觉标识管理后,手术精密器械缺失率由0.32%下降为0.06%,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器械损坏率由0.28%下降为0.09%,手术室护士对精密器械处理的满意度由75.00%上升为95.24%,但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视觉标识在精密器械的管理中能够起到很好的警示作用,有效地保护精密器械,降低精密器械的缺失率,节约医院成本.  相似文献   

20.
为了保障患者使用腔镜类器械的安全和质量,通过对腔镜类器械编号、固定不同腔镜手术器械包,建立腔镜器械清洗保养包装记录、等离子灭菌记录、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生物监测记录和留存包外化学指示标签,并将所有资料保存,使腔镜类器械在使用、清洗、包装、灭菌、监测各个环节都能得到有效追溯,加强了腔镜类器械的环节质量控制,提高了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