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合理配置供应室的人力和物质资源,降低护理成本。方法利用护理统计信息对供应各科无菌包的基数配置以实际对应的业务工作量、无菌包供应量、无茵包的使用量结合。无菌包使用率为(95±3)%,过期包占用率为(5±3)%为基数配置和调整依据。供应室人员的配置以临床护士日均工作量与供应室护士日均工作量相对平衡为配置原则,测算供应室人员配置与无菌包供应量之比为1:30为主要的配置依据。结果无菌包的使用率提高达95%左右,过期包的占用率下降到3%左右,供应室护士工作效率提高、满意度上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利用护理统计信息对消毒供应室资源进行管理,能将有限的资源适当地分配给预期或计划中的各项活动,达到最佳配置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手供一体化下无菌包质量缺陷发生原因,探讨无菌包质量控制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消毒供应中心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手供一体化下1355185个灭菌无菌包的质量缺陷发生情况。比较2011年与2012年度灭菌无菌包的质量缺陷发生率。结果无菌包质量缺陷类型包括包装方法不正确、器械不配套等9类。2012年度灭菌无菌包质量缺陷的总发生率较2011年度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32%vs 0.0043%,χ2=30.430,P〈0.001)。结论认真落实手术室供应室一体化下无菌包处置的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是无菌包质量控制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在消毒供应中心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1年采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我院消毒供应中心进行科学化、标准化、系统化和规范化管理,统计比较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前(2010年)后(2011年)消毒供应中心无菌物品合格数、无菌包湿包数、器械清洁达标数。结果:2011年无菌物品合格数、无菌干包数、器械清洁达标数均优于2010年,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毒供应中心实施PDCA循环管理,可提高其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PDCA管理模式在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器械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19年7月在我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的2000件手术器械,依据PDCA管理模式实施时间段分为对照组(2017年6月—2018年6月,未实施PDCA管理模式)与观察组(2018年7月—2019年7月,已实施PDCA管理模式),对比实施PDCA管理模式前后手术器械清洗的合格率、包装合格率、湿包发生率及无菌物品合格率及消毒供应中心人员的工作质量。结果:观察组手术器械的清洗、包装、湿包、无菌物品的合格率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工作人员的服务质量、仪表仪容、责任意识、问题解决能力、沟通能力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毒供应中心在手术器械管理中应用PDCA管理效果较好,可以有效提高手术器械的管理质量及工作质量,降低清洗、包装、湿包、无菌物品的不合格率。  相似文献   

5.
消毒供应室一体化管理在手术室器械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将手术器械纳入消毒供应室一体化管理的效果。方法2004年11月-2006年11月手术器械由手术室护士在手术室内清洗、消毒、包装再送往供应室消毒灭菌(设为对照组);2006年12月-2008年12月消毒供应室对手术室器械实施消毒、包装、灭菌、发放等一体化管理(设为观察组)。分别比较两种方法对手术器械清洗质量、器械包灭菌不合格率及手术医生对手术器械性能的满意度。结果手术器械清洗不合格率由一体化管理前的12.1%下降至一体化管理后的2.3%:器械包灭菌不合格率由10.0%下降到1.O%;手术医生对手术器械性能满意度由86.0%上升至98.0%,两组比较,均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消毒供应室实施一体化管理可有效提高手术器械使用质量,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同时可充分合理利用人力、物力,减少医院成本支出。  相似文献   

6.
目的:运用责任制管理方法搞好供应室质量管理。方法:将工作人员划分为两个责任组,一个组负责无菌物品的下送及清洁物品的包装工作;另一个组负责污染物品的回收、处置和清洗工作。每份工作都责任到人。结果: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增强,疏忽的发生率明显减少,满意度由86唬上升到98%。结论:应用责任制管理,增强了工作人员的责任心,提高了供应室工作质量和临床科室对供应室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消毒供应中心在病区无菌包质量控制管理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病区无菌包管理现状,探讨中心供应室在病区无菌包跟踪管理中的作用.方法 对全院各病区质量情况进行检查,对无菌包存储区域进行采样检测.结果 对病区进行管理控制后,无菌包质量明显提高.结论 中心供应室在病区无菌包质量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在无菌包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1~12月间运用PDCA循环法管理前设为对照组,2016年1~12月间运用PDCA循环法管理后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无菌包质量缺陷发生率、无菌包合格率、临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无菌包质量各缺陷发生率降低,无菌包合格率由72.30%提高到91.84%,临床满意度由84.17%提高到94.58%。结论PDCA循环法能有效提高无菌包质量,对消毒供应中心无菌包质量管理工作的持续改进有极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应用循证思维方式解决灭菌后发生湿包的实践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将循证思维应用于供应室消毒灭菌监测工作。解决预真空压力蒸气灭菌后发生湿包的问题。方法2004年9月至2005年1月随机调查预真空压力蒸气灭菌后的5000个无菌包裹中发生湿包的情况,进行原因分析。并检索有关文献,对证据的真实性、可靠性和实用性做出评价,确定结论,制定防治对策,再施以有效的干预。结果实施干预前后湿包不合格率分别为2.60%与0.9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思维模式是临床护理工作的基础,不仅可以提高工作质量,保证灭菌物品的质量,而且可丰富护理人员的知识,进一步提高供应室护士的专业技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中湿包的原因,找出控制对策,减少湿包的发生。方法:采用脉动真空灭菌器灭菌过程操作控制观察法,对11月份61880个灭菌包按常规操作,12月份67200个灭菌包在常规组的基础上控制相关因素,进行对照。结果:常规组61880个无菌包中湿包发生率为0.57%,控制组67200个无菌包中湿包发生率为0.01%,控制组的湿包率〈常规组。结论:灭菌器的正常使用,操作人员的规范操作,能有效的避免湿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12.
13.
临床护士心理压力源与工作满意度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玉芬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10):921-922,924
目的了解临床护士面临的主要心理压力源,为护理管理者有效地帮助护士减轻和消除心理压力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评式问卷调查的方法 ,对内江市2所三级乙等医院287名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临床护士的心理压力源依次来源于工作强度、职业需求、工作环境、人际关系、家庭经济收入等方面。其中来源于工作强度、人际关系及家庭方面的压力源,不同年龄组护理人员在其压力程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护士存在着多种心理压力源,这些压力源是导致护士工作不满意的主要原因,也是护理的安全隐患之一,护理管理者应予以足够的重视,并定期针对不同的人群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培训,建立有效的支持系统,及时帮助他们调整心理状态,减轻和消除压力,从而提高护士对本职工作的满意度和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15.
精神疾病患者家属教育的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精神疾病患者家属教育的调查,探讨家属教育的内容和教育方式。方法:采用自拟问卷对参加系列教育的家属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患者和家属接受教育次数越多,对疾病知识了解越多;在患者的亲属中患者的父母参加教育比率较大。结论:家属教育对治疗疾病起着积极的作用,应更具有针对性,同时还应该注意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