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总结基层医院综合性病房老年住院患者的护理安全管理措施及安全对策。主要包括制定全面的护理风险防范流程及应急预案;对护理人员进行风险意识及专科知识、急救技能的培训;入院正确评估患者情况;加强护理人员责任心;加强并落实健康教育;重视病房安全管理等。建立前瞻性风险管理机制,强化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根据护理风险评估结果落实相关护理措施,实施有效的病房安全管理能够提高老年住院患者的护理安全,有利于创造安全的就医环境,提高住院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利用SHEL分析法分析病区老年患者潜在的护理风险,探讨病区老年患者的护理安全管理办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1月~2014年11月各科上报的与病区老年患者有关的护理不良事件,应用SHEL分析法进行危险因素分析,采取改善病区环境、加强护理人员对病区老年患者的安全风险防范意识、配备必要设施、培训应急知识等措施,对改进前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由管理前的0.54%下降到改进后的0.12%(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利用SHEL分析法进行风险分析和风险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护理人员对病区老年患者的护理风险防范意识,降低病区老年患者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保障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3.
综述了医院老年患者护理管理的分析。具体内容包括如何认识护理风险、护理风险的影响因素、老年患者护理风险的分析以及预防护理风险的措施,认为护理工作者应该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有一个正确的、积极的护理安全管理意识,营造出一个安全的护理环境。医院和护理人员需针对老年患者在住院过程中的风险因素,并给予针对性的管理措施,以提高患者满意度及护理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防止医疗纠纷,为老年精神病患者提供优质、安全的服务.方法通过分析老年精神病患者存在的护理风险及产生医疗纠纷的原因,根据老年精神病患者的特点及护理人员个体因素,提出护理风险管理对策.结果 护理人员法律意识得到提高,识别护理风险能力增强,差错事故率及医疗纠纷显著减少,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达98%以上.结论 做好护理风险评估工作,制定安全管理策略,健全和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更新服务理念将有效降低护理风险,提高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提高手术室护理人员对老年患者手术体位护理安全的认识.加强对手术患者的安全管理.方法对手术室老年患者在手术期间进行回顾性分析和讨论,提出加强安全管理的对策和改进措施.结果实施安全管理措施几年来,不安全因素减少到了最低限度,无患者体位伤害事件发生.结论细致的人性化管理和护理人员的安全性教育措施是预防不安全因素发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老年住院患者安全问题,提高护理人员安全意识,加强安全管理。方法回顾分析深圳市第四(福田)人民医院内科11例老年住院患者发生安全问题,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并提出预防对策。结果老年住院患者安全问题的出现于老年患者自身以及护理人员护理不周相关,加强护理能降低安全问题的发生。结论护理人员的人性化服务是减少安全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老年患者安全管理中护理风险因素的评估,提出有效的风险管理对策,包括创建病区安全环境、规范医院感染管理、加强老年患者不安全因素的管理和提高护理安全质量等。认为加强安全风险管理,不仅可以有效降低老年病护理的风险,促进良好护患关系,还可以提高护理质量,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护理风险系数,为老年住院患者提供安全、优质有效的护理服务。方法:通过识别与分析老年病房现存的和潜在的护理风险,结合老年患者的特点,提出有效的安全风险管理及对策,指导临床规避和化解护理风险。结果:护理人员提高了风险防范意识,促进病房护理管理质量,风险事件发生率降低。结论:老年病房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十分必要;在实施过程中,健全管理机制和提高护理人员风险防范意识及对风险因素评估能力很重要。  相似文献   

9.
杨丽  侯惠如 《护理学报》2007,14(10):29-30
目的加强薄弱环节管理,提高老年患者护理服务质量。.方法查找老年患者护理管理的薄弱环节有重点时段(重大节假日,双休日、早中晚时间段,危重患者抢救、出入院患者周转高峰期,治疗护理工作量大、护士人数减少的时段);重点患者(危重、长期卧床、行动不便、静脉输液、手术及留置各种管道等易发生安全问题的患者);重点护士(基本功不够扎实、服务意识不够强的护理人员);重点环节(指交接班、医嘱执行和查对、患者特殊用药及治疗护理操作等环节)。针对这些薄弱环节制定有效的管理措施:按照工作量和患者情况合理调配人力资源,实行弹性排班;在重点时段和重点环节增加查房次数,加大检查指导力度;组织对重点患者进行安全评估,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加强基础护理质量管理。结果2006年在危重患者数量增加、护理人员不增加的情况下,基础护理质量合格率、操作考试达标率、患者满意度均较上年同期提高;不安全事件的发生数量减少。结论加强薄弱环节管理,有利于减少护理风险,提高老年患者护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护理安全管理在老年住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16例老年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护理安全管理,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及护士投诉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不安全事件的发生率、对护理人员投诉率、对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住院患者存在诸多风险要素,实施护理安全管理,能降低不安全事件的发生概率,提高护理满意度,有利于老年患者病情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护理安全管理的方法,规避护理风险,保证护理安全。方法采取加强安全教育,强化安全意识;制订并完善《护理安全管理手册》;成立护理安全管理小组,加强护理风险预测;完善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加强护理安全防范措施及对年轻护士专业基础知识培训等方法。结果护理缺陷及护理差错明显减少(P<0.01或P<0.05);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均提高(P<0.01)。结论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可以有效规避护理风险,确保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科室护理安全管理的方法与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琳  丁虹 《护理管理杂志》2011,11(7):484-485
目的 探讨护理安全管理的方法,以规避护理风险,确保护理安全.方法 加强护士安全知识培训,明确安全目标与责任,制订并完善了<护理安全管理手册>,设立专项风险安全管理员,持续改进管理措施并建立监督和奖惩保障机制确保护理安全.结果 护理综合质量提高,护理缺陷发生率下降,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  相似文献   

13.
护士与患者对护理安全影响因素评价的调查及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了解护士与患者对医院护理安全影响因素的评价。方法自行设计护理安全影响因素调查问卷,包括护士素质与能力、护理工作内部环境、临床工作场所、组织管理、患者、照护人员(家属或护工)6维度、43条目,对399名护士和503名患者进行调查。结果43条目中有41条目护士和患者的评分均在4分以上且标准差小于1,占总条目的95.35%;11条目护士和患者评价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6条目患者评分高于护士,均为护士素质与能力维度,5条目护士评分高于患者,涉及护理工作内部环境3条目、临床工作场所1条目、组织管理1条目。结论加强对护士素质的培养,提高患者对护理安全环节管理的认识与配合,是今后护理安全管理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4.
目的加强护理安全管理,提高责任意识和护理安全水平。方法建立医患关系协调管理网,采取案例分析与护理安全隐患查找相结合的方法,在全院护士中开展法制和安全教育活动。结果护士学法需求和安全隐患意识提高。结论医患关系协调管理网的建立,促进了安全隐患管理与持续质量改进的有机结合,提高了护理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15.
我院临床护理人员的患者安全文化现状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姜贺  许乐 《护理管理杂志》2011,11(2):118-120
目的 了解临床护理人员的患者安全文化现状,为提升患者安全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以自制的患者安全文化测评问卷对580名临床护理人员实施测评.结果 患者安全文化得分(3.83±0.38)分,8个测评维度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护士长的参与、持续改进、团队合作、医院管理支持、开放性沟通、护士执行力、不良事件报...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消化内科内镜微创治疗患者的规范化围术期管理方法。方法:从专科护理评估及对策、基于临床护理路径的无缝隙健康教育模式、医护一体化患者安全管理、延续护理管理、护理质量控制与持续改进5个方面来开展规范化围术期管理。结果:通过1年的临床实践,消化内科内镜微创治疗护理质量、患者及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明显提高;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内科开展内镜微创治疗患者的规范化围术期管理,有利于提高专科护理质量和患者及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切实保证了患者的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17.
护理层级管理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与效果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目的探讨护理层级管理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实施护士长-高级责任护士-初级责任护士-助理护士层级管理,采用连续排班的方法,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护理服务。在实施前后采用问卷调查法评价满意度。结果护理层级管理实施后患者的满意度、医生对护士满意度及护士自我满意度均提高(P〈0.01或P〈0.05)。结论护理层级管理能充分利用现有的护理人力资源,激发各层级护士潜能,调动护士工作积极性,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保证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18.
在护理安全管理中引入循证思维的做法与体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用循证思维方式对护理安全进行科学控制和管理,确保病人安全。方法对护理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应用循证的分析方法,利用文献寻找护理安全管理的依据和决策,经过科学论证后组织实施。结果降低了护理差错发生率(P〈0.05),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提高(P〈0.01)。结论在护理安全管理中引入循证思维,可以为护理安全提供科学的管理方法,提高工作质量,有效保障病人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后的护理管理方法:方法加强护理人员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的学习,针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病人特点进行宣教,加强对病区编制外床位病人的管理。结果病人对疾病的认识和防治知识、费用报销程序、报销项目及对医院环境及规章制度的了解率明显提高、提高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保证了护理安全,达到了“零投诉”:结论医护人员掌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相关知识是落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保障,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住院病人宣教是重点,加强内部管理,完善服务是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医护同步责任管理模式的临床应用。方法将病房责任护士分层组合并纳入医疗组与医生同步共同对患者实施医疗护理的医护同步责任管理模式(管理后),与传统责任管理模式(管理前)比较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护士对自身工作满意度及护理质量。结果管理前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平均(90.18±3.05)分,管理后平均(97.24±2.78)分,管理后高于管理前(t=5.274,P〈0.01);管理前护士对自身工作满意度平均(88.36±4.11)分,管理后平均(96.91±3.53)分,管理后高于管理前(t=12.420,P〈0.01)。护理质量各项指标消毒隔离管理、规范化服务、护理文件书写、基础护理、分级护理、病区规范化管理、健康教育知晓率管理后均比管理前明显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528,4.773,4.569,5.031,4.983,6.249,7.667;P值均〈0.01)。结论医护同步责任管理模式可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护士的工作满意度,调动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