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王金合  杨金龙  刘涛 《职业与健康》2011,27(17):2011-2013
目的识别、分析某煤矿矿井建设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其效果,提出合理可行的职业病防护对策,为卫生行政部门竣工验收和企业加强职业卫生管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依据《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等职业卫生标准、规范,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等方法对该建设项目进行评价。结果该建设项目存在煤尘、矽尘、噪声、手传振动等多种职业病危害因素。采煤工等10个工种接触粉尘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超过了职业接触限值,11 011采面等13个作业岗位的粉尘浓度不符合超限倍数的要求,采煤工6个工种接触噪声等效声级超过了职业接触限值,岩巷、煤巷掘进工接触手传振动强度均超过了职业接触限值。结论建设项目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措施基本可行,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基本能够控制,但需要加强部分工作场所煤尘和噪声的控制措施,并做好手传振动作业工人的个人防护。  相似文献   

2.
目的识别、分析风电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对目前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措施进行分析与评价,并提出建议,为卫生行政部门审批建设项目提供可行的技术依据。方法采用现场调查法、检测检验法等方法进行评价。结果经现场调查、检测、分析,该项目除个别监测点粉尘和噪声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外,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均控制在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范围内。结论该建设项目职业卫生状况基本达到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该企业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基本有效,但应该加强个别工作场所粉尘和噪声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某机械公司涂装生产线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制定职业病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职业卫生学调查、工作场所有害因素监测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该项目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苯、甲苯、二甲苯、乙酸乙酯、噪声和高温,除噪声强度超标外(最高为93.5 dB),其余监测点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结论该项目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可行、有效,噪声超标岗位接触人员应加强个体防护,预防职业病发生。  相似文献   

4.
周伟  何家禧  左弘 《职业与健康》2008,24(24):2641-2643
目的对集成电路芯片行业职业病危害特征和卫生防护效果进行调查,为防控职业病危害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卫生学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和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确定其危险性,并评价其防护效果。结果该行业存在氨、氢氟酸、磷化氢等严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工作场所各类职业病危害因素基本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接触人员职业健康检查未发现职业病或疑似职业病。结论该行业属于职业病危害严重的企业,现行的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基本达到防护效果,需定期进行危险性评价和实行危险度的管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某企业硫酸生产线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职业卫生学调查、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检测和职业健康体检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该生产线主要存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其他粉尘、二氧化硫、三氧化硫、硫酸、噪声、高温,检测结果除2个岗位噪声超限值外(60.0%),其余均符合国家相关职业卫生标准要求。结论该项目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基本可行,超限值岗位在目前生产工艺未达到有效防护措施前提下,应加强职工体检和个体防护。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某移动电话装配生产线存在的主要职业危害因素,为制定职业病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职业卫生学调查、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监测和职业健康检查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该生产线主要存在苯、甲苯、二甲苯、异丙醇、正己烷、铅烟、噪声等,噪声存在超标,不符合《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2007的要求。结论该项目职业病危害的防护措施基本可行,超标岗位在目前生产工艺未达到有效防护措施前提下应加强个体防护。  相似文献   

7.
安玉  姜红梅  王艳艳 《职业与健康》2013,(22):2951-2954
目的识别、分析某精密零部件生产企业作业场所中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危害程度,并对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进行分析,为企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控制提供技术依据。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等方法进行识别、检测和分析。结果该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中,除个别岗位的噪声超标外,其余均低于职业接触限值。结论该企业的职业病危害说明所有因素检测结果基本达到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控制措施基本有效,但应该加强个人防护用品的管理,以保证工人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水平在职业接触限值内。  相似文献   

8.
吴子俊  黄辉平  苏志坚  周伟 《职业与健康》2009,25(13):1351-1352
目的对深圳市镍镉电池行业职业病危害特征和卫生防护效果进行调查,为防控职业病危害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卫生学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和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确定其危害性,并评价其防护效果。结果该行业存在镍、镉、钴、氢氧化钠、氢氧化钾、苯、甲苯、二甲苯、环己酮、二氯乙烷、噪声和射频辐射等职业病危害因素,工作场所除镉和噪声外,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基本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接触人员职业健康检查未发现职业病或疑似职业病。结论该行业属于职业病危害严重的企业,现行的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尚未完全达到防护效果,需定期进行职业卫生培训和加强职业卫生管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某中水站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存在的职业卫生问题提出有效的防护对策和建议。方法依据《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等标准,采用检查表法和类比调查法,对项目中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进行识别、分析与评价。结果检测14个产生化学有毒物质作业岗位和4个噪声工作岗位,全部合格。本项日在总体布局、生产工艺、职业病防护措施等方面基本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要求。在设备布局、照明、应急救援措施等方面设计还不够完善。结论本项目属于职业病危害一般的建设项目,从职业病防治角度分析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某企业高频变压器制作生产线存在的主要职业危害因素,为制定职业病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职业卫生学调查、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监测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该生产线主要存在苯、甲苯、二甲苯、噪声等,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强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结论该项目职业病危害的防护措施可行、有效。但由于存在苯,建议使用无苯材料进行替代,以保护易感职业人群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1.
元培红  陈文斌  赵艳君 《职业与健康》2013,(22):2949-2950,2954
目的了解家具厂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危害程度。方法调查太原市某家具厂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对每个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该厂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合格率为78.9%。其中噪声合格率为57.1%,粉尘合格率为75%,甲醛合格率为77.8%,甲苯合格率为66.7%,苯、二甲苯、乙酸乙烯酯的合格率为100%。结论该厂多个作业场所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存在超标现象,企业缺乏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个体防护用品、职业卫生管理制度等方面的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2.
刘川  朱锡生 《职业与健康》2012,28(15):1801-1805
目的通过对某可发性聚苯乙烯(EPS)生产企业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了解其职业病危害现况,以提出合理的职业病防治措施。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检测检验、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进行评价。结果该EPS生产企业的选址与总体布局、生产设备布局、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人使用的防护用品、职业卫生管理、卫生辅助设置等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规定;该EPS生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粉尘、毒物、噪声、工频电场等职业病危害因素,其中生产性粉尘、噪声、工频电场作业场所相关职业病危害因素符合国家卫生标准,戊烷有部分作业场所不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结论该EPS生产企业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可行、有效,但部分场所仍需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鉴别、分析与评价工程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和危害程度及危害类别,确定工程项目在职业病防治方面的可行性,为工程项目的设计提供必要的职业病危害防护对策和建议。[方法]根据柴油加氢精制装置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特点,采用类比和定量分级相结合进行评价。[结果]装置使用的物料、介质及生产过程中存在毒物、粉尘、噪声、高温等职业病危害因素,其中含有高毒物质硫化氢,其危害程度高,系统内存量大、涉及范围广,是该装置最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结论]在本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过程中,遵循了国家有关工程项目职业病危害防护的法律、法规,建议采用的职业卫生防护措施较为可行。从职业病防治角度分析,本工程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刘前 《职业与健康》2010,26(12):1403-1405
目的识别、评价某卷烟厂造纸法薄片技术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提出相应的防护对策和管理措施,保护劳动者健康。方法采用类比法和检查表法相结合的原则进行评价。结果建设项目的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粉尘、硫化氢、氢氧化钠、噪声、高温等职业病危害因素,为职业病危害一般的建设项目。结论建设项目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是可以预防的,从职业卫生角度分析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某精细化工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职业病防护措施的防护效果,提出改进对策。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进行评价。结果该扩建项目是一种新型高活性杀生剂生产项目,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乙酸乙酯、甲醇、液氨、氯气、氯化氢、液体氢氧化钠和甲苯、二甲苯及噪声等,属于严重职业病危害项目。结论该项目针对化工企业跑、冒、滴、漏的特点,都采取了相应的控制措施,调查与检测结果证实,现有职业病危害的治理措施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刘丽丽  志强  张峰 《职业与健康》2012,28(22):2719-2720
目的了解某焦油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与接触有害因素员工的健康情况,为企业防治职业病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某焦油企业2010年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和接触有害因素员工的健康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合格率:毒物为97.38%、噪声为100%;职业健康检查异常检出率:纯音电测听异常为12.90%,血压异常(偏高)为4.27%,尿常规异常为8.02%,B超异常为10.58%,心电图异常为0.47%。结论噪声和苯并(a)芘是该企业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必须加强防护措施,进行有效的个人防护。在进行职业病防治的同时,还应注意心血管等相关疾病和慢性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某大规模集成电路工程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作业人员劳动条件分级和职业健康检查相结合的方法。结果某大规模集成电路工程的选址、总体布局、设备布局、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人防护用品、职业卫生管理及卫生辅助设置等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要求;该项目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毒物的浓度均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要求,但噪声危害有不同程度超标,部分工作场所的照度和微小气候不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结论综合评价分析表明,某大规模集成电路工程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可行、有效,但需进一步完善隔声降噪措施,且需要改善部分工作场所环境中的照度和微小气候。  相似文献   

18.
汤丽霞 《职业与健康》2012,28(14):1693-1695
目的了解煤矿企业职业卫生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其效果。方法对河南省4家煤矿企业进行职业卫生调查,包括职业卫生管理现状、生产方式、防护设施、职业健康监护等,对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现场进行识别和现场检测。结果 4家煤矿的职业卫生管理、职业病防护措施、职业卫生健康监护等较完善。检测粉尘作业点121个,合格率62%;检测有害化学毒物作业点99个,合格率100%;噪声检测点112个,合格率87%。职业健康检查受检率达95%以上。结论河南省4家煤矿企业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是粉尘,应加强治理,预防职业病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一起某工艺品厂发生的急性三氯甲烷中毒事故的调查分析,以引起相关企业和职业卫生监督机构的重视,采取有效的职业卫生防护措施,避免类似中毒事故再次发生。[方法]通过问卷形式,详细询问中毒病人的职业史、病史及就诊经过,查阅病人住院病历记录;对作业场所进行职业卫生学调查和职业卫生检测。[结果]作业场所三氯甲烷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为366.6~403.4mg/m3,超标17.3~19.2倍;诊断为(三氯甲烷)急性重度中毒性肝病患者2名,急性中度中毒性肝病患者1名,急性轻度中毒性肝病患者1名。患者经护肝等对症治疗1个月后肝功能正常、症状好转出院。[结论]企业主管对三氯甲烷的危害性认识不足,未采取有效防护措施是导致本次中毒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政府和相关企业应引起高度重视,加强对有毒物品的管理,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20.
黄健  邱英  杨想军 《职业与健康》2012,28(20):2470-2472
目的通过对某热电厂改扩建项目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效果进行评价,为建设单位进一步制定职业病防治对策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检测、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对其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和全面评价。结果该建设项目的总平面布置、职业病防护措施、个人防护用品等基本符合卫生学要求,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经检测,大部分噪声、高温、毒物检测值低于职业卫生接触限值。结论该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防措施有效,如果严格实施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该项目投产后能达到预防职业病危害的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